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后向传播对流风暴特征及传播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武冰路 尹泽疆 +2 位作者 王萌 秦睿 程月星 《气象科技》 2020年第6期836-845,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4A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5月17日夜间发生在京津冀中部伴有强冰雹、短时强降水和短时大风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VDRAS资料与国家自动站资料进一步揭示对流风暴形成的环境条件以及...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4A气象卫星红外云图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5月17日夜间发生在京津冀中部伴有强冰雹、短时强降水和短时大风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VDRAS资料与国家自动站资料进一步揭示对流风暴形成的环境条件以及后向传播的机制。结果表明:在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下,京津冀中部的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前期京津一带的强对流天气形成较强的东北风冷池出流,与渤海湾的东南气流交汇,在廊坊北京交界一带形成了向南移动的地面辐合线,并触发了对流。由于新生风暴单体与成熟风暴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使得在廊坊北部形成东西向带状风暴系统,造成对流风暴不断向西传播。向西传播的风暴与西北东南向的平流共同作用,最终导致风暴运动方向为西南方向,成为典型的后向传播风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风暴 后向传播 超级单体风暴 VDRAS 冷池出流
下载PDF
综合找矿方法在鲁西地区莱芜高家岭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萌萌 杨承琴 +2 位作者 崔俊强 吴秉禄 廉永彪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5期27-33,共7页
高家岭金矿地处鲁西泰莱断陷与鲁村凹陷之间的隆起地带,矿体发育于铜冶店-孙祖断裂上盘下接触面的构造蚀变带中,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技术手段圈定了物化探异常,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进而发现高家岭金矿,矿体平均品位5.61×10^(-6),... 高家岭金矿地处鲁西泰莱断陷与鲁村凹陷之间的隆起地带,矿体发育于铜冶店-孙祖断裂上盘下接触面的构造蚀变带中,通过地质、物化探综合技术手段圈定了物化探异常,指导探矿工程的布设,进而发现高家岭金矿,矿体平均品位5.61×10^(-6),预测金矿金属量6788kg,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区内综合找矿方法的应用对类似地区金矿的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岭金矿 物化探异常 综合找矿方法 莱芜 鲁西地区
下载PDF
多源观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武冰路 赵京波 +2 位作者 纪策 黄浩杰 隆璘雪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79-85,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气象卫星、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等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河北中部一次特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多源观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受华北冷涡的影响,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发... 利用常规观测、气象卫星、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等资料对2020年6月25日河北中部一次特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多源观测资料在冰雹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受华北冷涡的影响,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为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在地面辐合线与地形抬升的作用下,强对流云团迅速生成并发展。超长生命史的超级单体风暴导致了本次大面积降雹,风暴中的冰雹粒子与其他相态粒子的双偏振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通过双偏振雷达识别冰雹粒子。多源观测资料的定量化融合分析能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从而为冰雹天气的监测预警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观测资料 冰雹 双偏振雷达 风廓线雷达 定量化产品
下载PDF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县域经济格局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穆迪 贺家欢 吴冰璐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1期20-27,共8页
高质量的县域经济对于山东省实现新动能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遵循从“一般性的经济空间格局测度”到“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水平表征”的研究路径,对山东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形态及自相关特征等进行计量,并对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 高质量的县域经济对于山东省实现新动能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遵循从“一般性的经济空间格局测度”到“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水平表征”的研究路径,对山东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形态及自相关特征等进行计量,并对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2006年以来,山东省县域相对差异趋于减小,但绝对差异仍未得到根本改善。鲁中、鲁东地区县域经济当前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而鲁西南、鲁西北地区尚缺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质动力。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消费、科技创新水平愈发成为衡量县域能否占有发展优势的重要维度,未来应从宏观战略政策、县域协同规划及聚焦优势禀赋等方面施策,实现山东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县域经济 空间分析 山东省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新区路名规划编制探讨——以济南东站片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冰璐 崔东旭 +1 位作者 王一鸣 董琛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2期93-97,共5页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由粗放型扩张向着重品质的精细化方向转变,新增道路名称编制愈加受到重视。从文化角度实现"人的城镇化",延续文脉,留住乡愁,把城市历史文化融入生活,是路名编制过程中需考虑的关键。文...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由粗放型扩张向着重品质的精细化方向转变,新增道路名称编制愈加受到重视。从文化角度实现"人的城镇化",延续文脉,留住乡愁,把城市历史文化融入生活,是路名编制过程中需考虑的关键。文章以济南东站片区为例,在分析其典型特征的基础上,以"地理指位""地域文化"和"愿景期望"为主要命名原则,注重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该片区道路命名是当地政府部门调整道路命名审批程序的首批实践,整个过程融合了规划、文化和民政等部门的相互协作,以期对相关规划工作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名规划 新型城镇化 济南市 文化
下载PDF
基于生态感知的村镇社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洁宁 宋姝瑶 吴冰璐 《小城镇建设》 2022年第7期45-54,共10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布局的推进,村镇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关注。分析研究村镇社区研究人员及村镇社区使用者的感知,对村镇社区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和落实提供抓手。根据分... 随着我国城镇化布局的推进,村镇社区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受到关注。分析研究村镇社区研究人员及村镇社区使用者的感知,对村镇社区生态功能与服务价值的统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和落实提供抓手。根据分类学逻辑实践方法,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分类因子进行初选形成分类因子群,然后通过专家打分法和Q方法从村镇社区研究人员生态感知和村镇社区使用者生态感知两个角度对分类因子进行再筛选,根据调研访谈对分类因子进行补充,确定被分类对象集合,最后通过归纳的方法依据“分类因子—感知载体—生态感知”的逻辑关系,确立基于生态感知的村镇社区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感知 村镇社区 生态系统服务 分类体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山东莱芜地区牛泉铁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云燕 徐韶辉 吴秉禄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4期9-16,共8页
牛泉铁矿位于鲁西地块莱芜铁矿集区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邯邢式”矽卡岩铁矿。前人对莱芜铁矿集区张家洼铁矿研究报道较多,但鲜有人对其西南5km处的牛泉铁矿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勘查工作基础上介绍了牛泉铁矿成矿地质背景,从地层、岩... 牛泉铁矿位于鲁西地块莱芜铁矿集区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邯邢式”矽卡岩铁矿。前人对莱芜铁矿集区张家洼铁矿研究报道较多,但鲜有人对其西南5km处的牛泉铁矿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勘查工作基础上介绍了牛泉铁矿成矿地质背景,从地层、岩浆岩、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初步探讨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牛泉铁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与中生代侵入岩矿山岩体关系密切,属于克拉通破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泉铁矿 矿床特征 成矿期次 矿床成因 山东莱芜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生态系统服务公众感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凤 彭旭 吴冰璐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期8-14,20,共8页
在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矛盾日益凸显及公众生态意识提升的背景下,从公众视角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深远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可视化展现,以明晰国内外生... 在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矛盾日益凸显及公众生态意识提升的背景下,从公众视角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深远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可视化展现,以明晰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公众感知研究现状。结果表明:①国外期刊发文量自2012年开始快速增长,国内一直呈波动式缓慢增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其次是德国、英国及中国;②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研究热点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公众感知内涵探究、公众感知数据获取方法研究、公众感知影响因素分析、政策制定与规划实践4个方面;③研究前沿中公众感知视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定性研究呈现趋冷,定量评估、政策制定与规划实践仍将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公众感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国内相关方针政策,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须关注探索生态系统服务公众感知内在机制,明晰生态要素与人的互动关系;借助现代先进科技手段,创新感知数据获取方法;重视村镇尺度公众感知研究,积极指导决策制定和规划实践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系统服务 公众感知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区上升运动与越赤道气流和澳大利亚高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隋晓霞 武冰路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4期54-61,共8页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区上升运动(ITCZω)与越赤道气流和澳大利亚高压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三者在2003、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太平洋ITCZω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其强度的影...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区上升运动(ITCZω)与越赤道气流和澳大利亚高压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三者在2003、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越赤道气流对西北太平洋ITCZω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其强度的影响,对其位置的影响不明显。总体上来说,925 h Pa上各支越赤道气流强度与西北太平洋ITCZω强度的相关性都要好于850 h Pa;ITCZω强度与澳大利亚高压强度的相关只在对流层低层可以通过95%的信度检验。2003、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期间,90°E及以东的越赤道气流偏弱;澳大利亚高压强度也偏弱;对应ITCZω偏弱、偏南;2003、2007年90°E、105°E、150°E附近越赤道气流的强度较多年平均都要偏弱,2007年125°E附近越赤道气流的强度较多年平均也较弱;2007年ITCZω偏弱的程度要大于2003年;2007年南半球冷空气偏弱持续的时间虽然长于2003年,但偏弱的程度却小于200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辐合区上升运动 越赤道气流 澳大利亚高压 淮河流域强降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