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香六堡茶品质特征及香气质量评价方法建立 被引量:19
1
作者 温立香 张芬 +5 位作者 何梅珍 黄寿辉 彭靖茹 林家威 袁冬寅 陈家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探究陈香型六堡茶品质特点,对典型样本进行品质成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GC-MS分析香气成分,对26种共有芳香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不同主成分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为加权系数,结合主成分线性回归方程构建陈香六堡茶... 为探究陈香型六堡茶品质特点,对典型样本进行品质成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GC-MS分析香气成分,对26种共有芳香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不同主成分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为加权系数,结合主成分线性回归方程构建陈香六堡茶的香气质量综合评价函数,并利用所建函数计算样本得分排序进行香气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陈香型六堡茶主要品质成分特征为:茶多酚含量13.05%±2.14%,氨基酸含量1.80%±0.13%,咖啡碱含量4.44%±0.36%,水浸出物含量38.00%±2.81%;"陈香"的主要特征性芳香物质为α-雪松醇、β-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α-萜品醇和β-紫罗酮;对比感官与函数F=52.962F1+20.825F2+15.348F3+7.592F4的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对香气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利用该综合评价函数来进行六堡茶香气的质量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品质特征 香气 质量评价
下载PDF
电子鼻和电子舌在水果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任二芳 牛德宝 +3 位作者 温立香 刘功德 谢朝敏 程三红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61-264,共4页
电子鼻和电子舌分别通过模仿哺乳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对样品的感官品质进行客观快速评定,因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重点对国内外电子鼻、电子舌及电子鼻和电子舌联用在水果检测方面的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 电子鼻和电子舌分别通过模仿哺乳动物的嗅觉和味觉对样品的感官品质进行客观快速评定,因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重点对国内外电子鼻、电子舌及电子鼻和电子舌联用在水果检测方面的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水果采后的快速检测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电子舌 水果 检测
原文传递
六堡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色泽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芬 温立香 +5 位作者 彭靖茹 谢玉花 任二芳 黄欣欣 黄寿辉 檀业维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87,共5页
通过测定六堡茶渥堆过程样品中的主要生化成分、茶汤色差值以及渥堆前后茶叶中香气成分含量,研究六堡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色泽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六堡茶在渥堆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及茶汤L、b/a值呈减... 通过测定六堡茶渥堆过程样品中的主要生化成分、茶汤色差值以及渥堆前后茶叶中香气成分含量,研究六堡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茶汤色泽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六堡茶在渥堆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及茶汤L、b/a值呈减小趋势,茶褐素含量、茶汤的a、b和ΔE值呈增大趋势;香气成分中醛类、烯类的相对含量减小,而酯类、杂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增加;L值与茶多酚、茶褐素呈显著相关;a值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褐素呈极显著正相关;b值与茶褐素呈显著负相关;ΔE与茶多酚、茶褐素呈显著正相关;b/a值与茶多酚、茶红素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渥堆 生化成分 香气 茶汤色泽
原文传递
广西部分地区野生茶树遗传关系EST-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寿辉 温立香 +4 位作者 彭静茹 张芬 檀业维 龙凌云 毛立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30,共10页
为了明确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该研究从广西的宁明县、金秀县、苍梧县收集到14份地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1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作为参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这三个地方野生茶树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的亲缘关系... 为了明确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该研究从广西的宁明县、金秀县、苍梧县收集到14份地方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以17个国家级茶树良种作为参照,采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这三个地方野生茶树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广西地方茶树自身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5对EST-SSR引物共检测到6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5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为60个,多态性比率达88.2%。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42、0.55和0.97。PIC值在0.23~0.74之间,平均为0.52,多态性较好。遗传相似系数在0.53~0.9之间,平均值为0.71,31份供试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1分为5组群,76%参照品种聚在A组群,而广西本地的野生茶树资源则主要分布在B、C、D、E组群。利用该研究中的4对核心引物即可将31份供试材料全部区分开,挑选其中10个多态性较好的等位位点进行编码,构建31份供试种质的DNA分子指纹图谱。这表明广西野生茶树资源与国家级茶树良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宽、多样性非常丰富,可作为茶树育种的亲本或开展茶树功能基因研究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EST-SSR 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指纹图谱 广西
下载PDF
广西三个产区虫茶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氨基酸营养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温立香 袁冬寅 +5 位作者 欧淑琼 张芬 陈家献 黄寿辉 冯春梅 彭靖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29-336,共8页
对广西三个主产区虫茶的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氨基酸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内含物丰富且具有低咖啡碱高氨基酸的特性,不同产区虫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 对广西三个主产区虫茶的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氨基酸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内含物丰富且具有低咖啡碱高氨基酸的特性,不同产区虫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三个产区虫茶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成分,不同产区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融安以醇、酮类为主,龙胜以醛、酯类为主,三江以酸、酯类为主。此外,不同产区虫茶氨基酸各组分差异较大,其中组氨酸(His)、甘氨酸(Gly)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氨酸(Arg)、天门冬氨酸(Asp)等其他14类氨基酸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与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达到了WHO/FA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三个产区虫茶均含有9种药用氨基酸(MAA),MAA/TAA均值高达62.26%。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定可知三个产区虫茶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Met)+胱氨酸(Cys),赖氨酸(Lys)为龙胜、三江两个产区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其他必需氨基酸均接近或高于模式蛋白;同时,三个产区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在71.33~77.96之间,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大于1,由此可见广西虫茶是一种优质蛋白质资源的选择,有作为保健饮料进行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成分 氨基酸 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的六堡茶“陈香”香味识别模型建立 被引量:8
6
作者 温立香 冯春梅 +4 位作者 张芬 李建强 黎新荣 袁冬寅 赵媛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1年第3期21-28,共8页
文章采用电子鼻对"有陈香"和"陈香不显"的两类六堡茶进行香气特征响应信号提取,以干茶、茶汤和茶底的电子鼻响应值作为香气识别模型建立的特征值,用PCA和LDA进行识别分类,并以累计贡献率最高的茶汤Loadings结果进... 文章采用电子鼻对"有陈香"和"陈香不显"的两类六堡茶进行香气特征响应信号提取,以干茶、茶汤和茶底的电子鼻响应值作为香气识别模型建立的特征值,用PCA和LDA进行识别分类,并以累计贡献率最高的茶汤Loadings结果进行不同传感器贡献率的分析。结果表明PCA区分样品的累计贡献率干茶、茶汤、茶底分别达到99.29%、99.33%和94.66%,LDA区分样品的总贡献率干茶、茶汤、茶底分别为87.09%、97.50%和91.72%,LDA整体区分效果优于PCA;传感器Loadings分析结果表明:W1S(甲基类)、W2S(醇酮类)、W5S(氮氧化合物)及硫化物传感器W1W、W2W在区分样本有无陈香中起主要作用。利用PCA和LDA建立的两种模型分析方法都能将"有陈香"和"陈香不显"的六堡茶样本区分开,用随机选取的39个预测集样品分别进行识别模型的验证,干茶、茶汤、茶底的LDA识别模型对未知样本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4.62%、92.31%、82.05%,说明利用电子鼻建立判断六堡茶是否有陈香的识别模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陈香 电子鼻 识别模型
下载PDF
基于pH变化的六堡茶发酵程度判断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黄进达 温立香 +4 位作者 林家威 张芬 何梅珍 彭靖茹 黄寿辉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六堡茶发酵过程中特定阶段(发酵12 d后至发酵结束)在制品茶多酚与pH值为考察因素,建立线性关系方程式y=18.088x-68.572(y:茶多酚含量,x:pH值,R2=0.91),探讨建立快速判断六堡茶发酵程度方法的可能性;同时对26个发酵在制品样本的茶多酚... 以六堡茶发酵过程中特定阶段(发酵12 d后至发酵结束)在制品茶多酚与pH值为考察因素,建立线性关系方程式y=18.088x-68.572(y:茶多酚含量,x:pH值,R2=0.91),探讨建立快速判断六堡茶发酵程度方法的可能性;同时对26个发酵在制品样本的茶多酚实测值和根据线性方程计算的茶多酚值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统计量t=1.082,P值=0.289(P>0.05),说明根据线性方程中pH测定结果计算出的茶多酚值和茶多酚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即测定pH后根据线性方程计算茶多酚值来进行发酵程度的判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发酵程度 判断方法 PH
下载PDF
“微格教学法”运用于《基于疾病的中西诊疗思维综合训练》课程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文礼湘 陈安 +6 位作者 朱伟 文乐兮 文菊华 殷坚 尹周安 何宜荣 袁振仪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70-673,共4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基于疾病的中西诊疗思维综合训练》(以下简称《思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全校自愿选修《思训》课程的2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微格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微格教学法在《... 目的观察和探讨微格教学法在《基于疾病的中西诊疗思维综合训练》(以下简称《思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全校自愿选修《思训》课程的20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分析微格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微格教学法在《思训》课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度高。结论微格教学法将分散的知识集中化,让不同学科的知识更具连贯性,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法 中西诊疗思维 综合训练 问卷调查
下载PDF
茉莉花茶基底茶产品现状及发展对策
9
作者 张芬 马进森 +8 位作者 温立香 陈家献 赵媛 袁冬寅 张栩浩 欧淑琼 彭靖茹 黄寿辉 曹如心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71-76,共6页
通过调研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横州市的茉莉花茶基底茶产品的茶坯产地、香气、外形、质量等级等现状,分析了当前茉莉花茶基底茶产业中存在的专门加工工艺缺乏、标准体系缺失、加工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 通过调研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横州市的茉莉花茶基底茶产品的茶坯产地、香气、外形、质量等级等现状,分析了当前茉莉花茶基底茶产业中存在的专门加工工艺缺乏、标准体系缺失、加工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茉莉花茶基底茶及新式茶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茶饮 茉莉花茶 基底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广西杏仁香茶树种质资源试制不同茶类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靖茹 温立香 +3 位作者 张芬 陈家献 袁冬寅 欧淑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91-297,共7页
通过开展‘桂杏茶’不同适制性加工、理化检测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内含物、滋味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桂杏茶’是低咖啡碱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酚氨比为11.8,更适制红茶。加工过程中,白茶和红茶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含... 通过开展‘桂杏茶’不同适制性加工、理化检测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内含物、滋味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桂杏茶’是低咖啡碱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酚氨比为11.8,更适制红茶。加工过程中,白茶和红茶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降为0,绿茶的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红茶和白茶杏仁香明显、浓郁,其他茶类无杏仁香。共检测出53种香气成分,可分为两种类型,每一类型的香气成分相同:第1类型包含原料、绿茶和乌龙茶,无杏仁香,有40种香气成分,香气主成分是β-芳樟醇、柠檬烯;第2类型包含白茶与红茶,杏仁香浓郁,有42种香气成分,香气主成分是苯甲醛。这些茶类共有香气成分28种,都含有苯甲醛,相对含量为红茶(61.97%)>白茶(31.73%)>乌龙茶(14.65%)>原料(4.24%)>绿茶(2.88%)。苯甲醛主要在萎凋、揉捻及发酵过程中产生,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苯甲醛含量升高。苯甲醛含量越高的茶叶杏仁香越浓郁,苯甲醛是杏仁香香气形成的关键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杏仁香 香气成分 苯甲醛 适制性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植被对活动层厚度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理想 郭蒙 +3 位作者 黄书博 于方冰 钟超 周粉粉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1-1541,共11页
植被与多年冻土共同维系着大兴安岭地区的冷湿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已发生严重退化,植被的生长也受到影响。在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设置5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林下灌木生物量和落叶松胸... 植被与多年冻土共同维系着大兴安岭地区的冷湿环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已发生严重退化,植被的生长也受到影响。在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设置5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采集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林下灌木生物量和落叶松胸径树龄等指标,同时借助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在区域尺度比较大片多年冻土区和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呼中保护区)活动层厚度的平均值为(0.47±0.14)m,保护区周边为(0.83±0.38)m,呼中保护区周边的活动层厚度大于保护区内。大片多年冻土区的活动层厚度平均值为(1.04±0.47)m,小于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的(1.40±0.41)m。呼中保护区和周边灌木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01.75±71.70)g·m^(-2)和(259.10±111.14)g·m^(-2),胸径与树龄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20±0.08)和(0.26±0.14)。大片多年冻土区和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林下灌木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8.31±63.33)g·m^(-2)和(199.04±66.13)g·m^(-2),胸径树龄比的平均值分别为(0.30±0.13)和(0.59±0.21)。活动层厚度大的区域,灌木的生物量以及落叶松胸径树龄比都大于活动层厚度小的区域,表明活动层厚度增加对灌木和乔木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EVI的结果显示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植被的生长状况以及植被覆盖情况好于大片多年冻土区,从区域尺度证明了多年冻土对植被生长存在限制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多年冻土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退化 活动层厚度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大兴安岭 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茶树‘云抗10号’全基因组SSR信息分析及4CL基因引物开发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靖茹 檀业维 +4 位作者 黄寿辉 温立香 张芬 冯春梅 李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411-5418,共8页
SSR标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已成功绘制了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云抗10号’茶树全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428 654个具有引物片段的SSR标记。通过对这些SS... SSR标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对已成功绘制了高质量基因组图谱的‘云抗10号’茶树全基因组进行分析,获得428 654个具有引物片段的SSR标记。通过对这些SSR区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碱基数目的重复单元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含有二核苷酸的重复单元最多,占总数的54.04%;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占总数的31.52%。经比较,在茶树与可可的基因组SSR中,二核苷酸SSR重复单元数量最少的都是CG/GC基元;三核苷酸SSR重复单元中数量较少的都有CCG/CGC/GCC基元类型;四核苷酸SSR重复单元最多的都是AAAT/TTTA基元。为进一步研究及验证所设计SSR引物的有效性及多态性,对茶树酚类合成途径中关键酶4-香豆酸乙酰连接酶(4CL)进行SSR引物开发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17对引物。其中13对SSR引物扩增的区域有分布在基因间区,2对在内含子区及2对在5'上游非翻译区。挑选其中的6对引物进行多态性的研究,发现位于内含子区的2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其它不表现。在茶树全基因组中大规模开发SSR标记,将为茶树的进化、分类和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云抗10号 基因组 SSR标记 4-香豆酸乙酰连接酶
原文传递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13
作者 唐群 黄娟 +2 位作者 文礼湘 孟斌 张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84-888,共5页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校2019级医学口腔1班和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2020级医学口腔1班和2班为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进行教学评价... 目的 探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校2019级医学口腔1班和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2020级医学口腔1班和2班为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进行教学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口腔组织病理学混合式教学各项调查项目满意度高,且实验组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混合式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沉浸式体验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口腔组织病理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广西虫茶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温立香 张芬 +3 位作者 袁冬寅 陈家献 彭靖茹 黄寿辉 《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探讨广西虫茶的可食用安全性,为广西虫茶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按照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对广西虫茶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细菌回复突变(Ames)、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对小... 为探讨广西虫茶的可食用安全性,为广西虫茶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按照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对广西虫茶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细菌回复突变(Ames)、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耐受剂量 > 20 g/kg BW,属无毒级;Ames试验中5 种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无论是否加入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酶(S-9)代谢活化系统,结果均为阴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与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10 000、5 000、2 500mg/kg BW 3 个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表明广西虫茶无致突变、致畸变作用,无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毒理试验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广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温立香 袁冬寅 +4 位作者 彭靖茹 张芬 石保纬 郭壮心 陆宇明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8-133,141,共7页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广西是发展茶产业的理想区域,也是中国重点茶区之一。本文从基本情况、种质资源及茶树品种情况、茶类分布情况3个方面分析了广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广西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广西是发展茶产业的理想区域,也是中国重点茶区之一。本文从基本情况、种质资源及茶树品种情况、茶类分布情况3个方面分析了广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广西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品种选育、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3个方面对产业未来的主要技术创新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茶产业 现状 发展趋势 技术展望
下载PDF
基于叶片形态特征的金秀罗香乡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檀业维 彭靖茹 +5 位作者 温立香 黄寿辉 李嫄 张芬 陈家献 袁冬寅 《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试验对收集的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6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16个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量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茶树种质的叶片性状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叶形、叶色、叶基、叶身、叶尖和叶面6个变量,这6个... 本试验对收集的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6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16个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量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茶树种质的叶片性状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叶形、叶色、叶基、叶身、叶尖和叶面6个变量,这6个变量可解释总遗传多样性变量的72.621%,可作为基于茶树叶片进行分类鉴定和筛选资源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分为4类,第一类1份,鉴别特征是叶形、叶基;第二类2份,鉴别特征是叶色;第三类32份,鉴别特征是叶面、叶身;第四大类25份,鉴别特征是叶尖。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茶树种质资源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其中叶形、叶色等决定茶树品种适制性的重要指标变异丰富,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本试验结果可为金秀罗香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 形态特征 罗香乡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对酸枣叶虫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冬寅 温立香 +6 位作者 张芬 欧淑琼 陈家献 彭靖茹 赵媛 黄寿辉 檀业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3,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5、90、105℃)对酸枣叶虫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0℃干燥的虫茶总黄酮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5、90、105℃)对酸枣叶虫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0℃干燥的虫茶总黄酮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05℃干燥的虫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60、75℃组(P<0.05);60℃干燥的虫茶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75℃干燥的虫茶水浸出物、总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处理虫茶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范围分别为36.37%~37.93%、65.45%~69.20%,且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0.95。此外,90℃干燥的虫茶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8.77%)、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0.42)及血栓形成指数(0.94)最低。通过对酸枣叶虫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90℃干燥的虫茶综合得分最高。综上所述,干燥温度为60、75、90、105℃的酸枣叶虫茶均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资源,但90℃干燥能提高酸枣叶虫茶的甜度、鲜醇度及营养价值,更利于品质形成,是酸枣叶虫茶干燥的适宜温度,可为虫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虫茶 干燥温度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槟榔碱诱导的HaCaT细胞铁死亡减轻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红 孙宇婕 +6 位作者 赵晨曦 张馨月 胡亮 谢璐 文礼湘 唐群 胡立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63-1569,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是否通过调控铁死亡减轻槟榔碱(ANE)诱导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采用ANE作用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构建OSF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50 mg/L ANE),低、中、高剂量(12.5、25和5...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是否通过调控铁死亡减轻槟榔碱(ANE)诱导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采用ANE作用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构建OSF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50 mg/L ANE),低、中、高剂量(12.5、25和50 mg/L)PNS组,以及liproxstatin-1(铁死亡抑制剂)组,共计6组。光镜观察HaCaT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Col-Ⅰ)、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学变化;Ferro-Orang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Fe^(2+)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aCaT细胞多数呈长梭形,纤维化样外观,贴壁不牢靠,形态学改变显著,电镜下线粒体双层膜密度增加,嵴显著减少,呈典型的铁死亡表现,Col-Ⅰ蛋白表达增加,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降低,Fe^(2+)和ROS水平升高,GSH含量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PNS组细胞多数恢复圆润,呈上皮细胞样,线粒体膜密度减小,嵴数目增加,形态趋于正常,Col-Ⅰ蛋白表达减少,ROS水平下降,GSH含量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PNS组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Fe^(2+)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liproxstatin-1组细胞和线粒体形态及各指标水平与高剂量PNS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PNS可通过抑制ANE诱导的HaCaT细胞铁死亡减轻O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铁死亡 三七总皂苷
下载PDF
杭州太子湾公园草坪空间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黎翔 《南方农业》 2023年第5期36-39,共4页
草坪作为园林绿化的基底与其周边的植物结合形成草坪空间,根据空间类型与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敞开式、半敞开式、覆盖式及封闭式草坪空间。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合理设计。对杭州太子湾公园中不同类型的草坪... 草坪作为园林绿化的基底与其周边的植物结合形成草坪空间,根据空间类型与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敞开式、半敞开式、覆盖式及封闭式草坪空间。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合理设计。对杭州太子湾公园中不同类型的草坪空间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1)在敞开式草坪空间中,种植香樟、雪松等高大乔木,结合当地的乡土植物,为游人营造出可供游戏、运动的空间环境。2)在半敞开式空间中,利用多层次的乔灌木配置设计,利用生长茂盛的毛竹等形成绿色屏障,满足了游人对于庇护的心理需求。3)在覆盖式草坪空间配置中,利用树冠较大的乔木,为游人的休憩、交流营造出温馨、宜人的空间环境,并利用花灌木在林下空间的外围进行围合,营造出似隔非隔的空间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空间 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 杭州太子湾公园
下载PDF
基于MODIS EVI的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植被物候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雪梅 温理想 +1 位作者 李佳诺 郭蒙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9-1390,共12页
植被物候是指示植被对自然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我国唯一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该区植被物候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寒区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首先比较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日... 植被物候是指示植被对自然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我国唯一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该区植被物候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寒区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本文首先比较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在多年冻土区物候研究中的差异和适应性,结果表明EVI的应用效果最佳。其次,结合2000—2019年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S-G)滤波和动态阈值等方法提取植被生长季开始(SOS)、结束(EOS)和长度(LOS)等关键物候参数,分析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NDVI、EVI和SIF的时间序列均能反映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季节变化,与NDVI相比,EVI与SIF的变化曲线更加一致。(2)研究区2000—2019年SOS变化范围为年序日96~144 d,平均值为129.46 d。EOS变化范围为272~320 d,平均值为295 d。LOS集中分布在128~224 d,平均值为165.65 d。由于植被类型差异和逆温现象的存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的LOS大于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区。(3)研究区SOS和EOS变化趋势的平均值分别为-1.23 d·(20a)^(-1)和-0.46 d·(20a)^(-1),均呈提前趋势。LOS变化趋势的平均值为2.39 d·(20a)^(-1),呈延长趋势。研究区植被SOS与3—5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EOS与8—10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MODIS EVI 多年冻土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