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1个月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1个月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中国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病例的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本指南的制订希望能够从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临床医师、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护理及居家照护的相关指导。展开更多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目标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及分子分型检测,明确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及可能性溯源。方法采集病例腹泻便及可疑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出来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目标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及分子分型检测,明确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及可能性溯源。方法采集病例腹泻便及可疑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出来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检测。结果4份腹泻便标本检出2株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4份环境标本中检出1株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lh和tdh基因阳性,trh基因阴性,将上述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检测,同源度高达100%。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餐盘所致。展开更多
【目的】明确冻融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程度,为黑土区有机碳保持和碳平衡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德惠地区典型中层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冻融频次、冻结时间、冻融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活...【目的】明确冻融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程度,为黑土区有机碳保持和碳平衡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德惠地区典型中层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冻融频次、冻结时间、冻融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对冻融条件的响应差异显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冻融频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冻融20次后,含量变化幅度较小,逐渐趋于稳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冻融12次后处于0.160~0.164 g kg−1之间波动。冻结温度降低、融化温度升高均可促进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融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含量仍比对照处理低10.42%~24.48%。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差异显著,冻结时间为12~48 h时,增幅较大;冻结时间增加使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降低,冻结时间为96 h时,降幅可达52.60%。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当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100%时,轻组有机碳含量增加最显著,增幅达到9.69%~38.48%;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逐渐降低,当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100%时,含量降低不显著。【结论】冻融循环有利于增强或维持土壤有机碳含量,频繁的冻融作用能够提高部分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展开更多
文摘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命名。在之后的1个月内,2019-nCoV在湖北省内、中国甚至其他国家传播,造成了数以千计病例的出现,同时也引起了民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本指南的制订希望能够从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临床医师、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护理及居家照护的相关指导。
文摘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目标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及分子分型检测,明确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及可能性溯源。方法采集病例腹泻便及可疑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出来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检测。结果4份腹泻便标本检出2株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4份环境标本中检出1株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lh和tdh基因阳性,trh基因阴性,将上述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检测,同源度高达100%。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由血清型为O5:K17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餐盘所致。
文摘【目的】明确冻融条件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程度,为黑土区有机碳保持和碳平衡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德惠地区典型中层黑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控制试验,研究不同冻融频次、冻结时间、冻融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对冻融条件的响应差异显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冻融频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当冻融20次后,含量变化幅度较小,逐渐趋于稳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冻融12次后处于0.160~0.164 g kg−1之间波动。冻结温度降低、融化温度升高均可促进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随冻结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随融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含量仍比对照处理低10.42%~24.48%。土壤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随着冻结时间的增加差异显著,冻结时间为12~48 h时,增幅较大;冻结时间增加使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降低,冻结时间为96 h时,降幅可达52.60%。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可溶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当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100%时,轻组有机碳含量增加最显著,增幅达到9.69%~38.48%;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逐渐降低,当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100%时,含量降低不显著。【结论】冻融循环有利于增强或维持土壤有机碳含量,频繁的冻融作用能够提高部分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促进土壤养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