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干旱事件成因和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3
1
作者 张强 姚玉璧 +6 位作者 李耀辉 黄建平 马柱国 王芝兰 王素萍 王莺 张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0-521,共22页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 干旱是世界上危害最广泛、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地处典型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的影响尤为突出。国际上对干旱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渐由对干旱的定性和表象的认识发展到对干旱客观特征的定量认识和形成机理的深入揭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以往仅对一些重大干旱事件的零散认识逐步发展到与国际干旱研究的完全接轨,干旱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目前对干旱研究取得的科学进展缺乏客观全面的整体认识,对干旱研究的发展方向尚未能充分洞察。为此,基于国际干旱研究现状,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干旱研究的历程,总结了中国干旱研究的重要进展,划分出了干旱事件的现象特征和时空分布、干旱形成机理及变化规律、干旱灾害风险和骤发性干旱研究兴起等中国干旱研究的4个主要发展过程。并从干旱事件特征、干旱时空分布、干旱变化规律、干旱成因、干旱影响机制、干旱风险形成过程以及干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骤发性干旱的特殊性等方面归纳凝练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主要成果。同时,结合干旱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科学分析了中国干旱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中国未来干旱研究需要在加强典型干旱频发区综合性干旱科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影响、陆-气作用对干旱形成发展的作用、骤发性干旱的判别及监测预测、各类干旱之间转换规律及其非一致性特征、关键影响期对农业干旱发展的作用、干旱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复杂性、干旱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事件 形成机理 变化规律 进展与展望 中国
下载PDF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重大干旱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忆平 张金玉 +8 位作者 岳平 王素萍 查鹏飞 王丽娟 沙莎 张良 曾鼎文 任余龙 胡蝶 《干旱气象》 2022年第5期733-747,共15页
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之一。2022年夏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异常高温干旱事件不仅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是一次罕见的重大干旱事件,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鉴于这次事件的极端性,本文在客观分析此次事件演变特征... 干旱是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之一。2022年夏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异常高温干旱事件不仅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是一次罕见的重大干旱事件,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鉴于这次事件的极端性,本文在客观分析此次事件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大气环流和外强迫异常对此次高温干旱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气象干旱指数及土壤湿度监测结果一致表明本次旱情从6月开始出现,7月迅速发展,进入8月后范围进一步扩展、强度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流域内整体气温偏高,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超过40 d。此外,夏季整个流域的蒸散量距平是1960年以来的历史第二高值(仅次于2013年高温伏旱),进一步加剧了长江流域的水分亏缺程度。从环流特征来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西伸、极涡面积偏小及强度偏弱、南亚高压偏强东移,共同导致长江流域的水汽输送条件偏弱、下沉气流盛行,使得整体条件不利于降水发生。而前期拉尼娜事件的持续、印度洋偶极子负位相的出现以及春季青藏高原西北部积雪负异常的持续,可能是导致今年夏季环流异常的主要外强迫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夏季 长江流域 高温干旱 特征 成因
下载PDF
多种干旱指数在中国北方的适用性及其差异原因初探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素萍 王劲松 +1 位作者 张强 李忆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8-640,共13页
利用中国北方(东北、华北、内蒙古、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12个省(区)267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和典型站点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5种干旱指数在该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各指数监测结果差异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 利用中国北方(东北、华北、内蒙古、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12个省(区)267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和典型站点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5种干旱指数在该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各指数监测结果差异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干旱监测中,MCI和K指数的监测效果要优于SPI、Pa和SPEI指数。MCI指数对研究区春旱的监测尤具有优越性,K指数对偏东、偏南区域的夏、秋、冬季旱情的监测能力略优于MCI指数,Pa和SPI指数对夏、秋季的旱情监测准确率较高,而SPEI指数对夏旱有较强的监测能力。Pa指数、SPI指数以及SPEI指数监测准确率低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数监测偏轻或漏测的频率较高,而K指数对东北区域的春旱漏测频率也较高,漏测频率高达29%。各类干旱指数的监测能力与各自考虑的干旱影响因子及其时间尺度密切相关,抓住主要因子和主要影响时间尺度是准确监测旱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监测 适用性 差异 中国北方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干旱研究的若干新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莺 张强 +6 位作者 王劲松 韩兰英 王素萍 张良 姚玉璧 郝小翠 王胜 《干旱气象》 2022年第4期549-566,共18页
干旱是中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干旱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国家防旱减灾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于干旱气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21世纪以来... 干旱是中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干旱问题的认识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国家防旱减灾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于干旱气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21世纪以来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的与干旱气象相关的科研项目群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成果检索,对干旱监测技术、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干旱致灾特征、干旱灾害风险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以及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防御技术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基于干旱气象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提出中国未来干旱气象研究应在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高发区综合性干旱观测试验基础上,从不同维度和尺度定量研究干旱形成机理,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和多方法结合的综合干旱监测新方法,揭示干旱致灾机理,科学评估干旱灾害风险,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风险管理策略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这对于推动中国干旱气象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象 干旱监测 干旱致灾 干旱灾害风险 气候变暖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联合血清MK和VEGF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徐林霞 王素萍 +1 位作者 徐国霞 刘福娟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8,共7页
本研究选取了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06例为甲状腺癌组,同期10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甲状腺腺瘤组,检测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研究结果发... 本研究选取了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06例为甲状腺癌组,同期10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甲状腺腺瘤组,检测比较了两组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研究结果发现,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血清MK和VEGF水平与DTC患者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临床分期相关(P<0.05);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血清MK和VEGF水平联合诊断DT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弹性比值、蓝色面积比值、血清MK及VEGF水平与DTC患者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解聚素金属蛋白酶(ADAM)9、靶向Xklp2靶蛋白(TPX2)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基因表达量呈负相关。这些结果提示超声弹性成像参数、血清MK及VEGF水平上调可能用来评估DTC患者病情程度及肿瘤恶性程度,三者联合对DTC具有可靠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 中期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肿瘤恶性程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质量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金雅 丁梦贞 +5 位作者 柳文霞 方杏香 虞争争 陆丹琼 王素萍 尹志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及母乳喂养质量评定量表对NICU出院的123例晚期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及母乳喂养质量评定量表对NICU出院的123例晚期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质量总分(16.8±2.7)分,有效喂养65例,占52.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母亲文化程度、24 h挤奶次数是主要影响因素(调整R 2=0.720,均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有效率较低,主要受早产儿母亲低文化程度和挤奶次数少的影响,亟需加以重视并开展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母亲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质量 母乳喂养有效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8
7
作者 汪源 汪苏平 +1 位作者 张亚利 纪宪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646-650,共5页
为解决高强混凝土存在的粘度高、流速慢等问题,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磺酸钠、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M44,并考察了酸醚比、反应温度、甲基烯丙基磺酸钠和引发剂的用量等因素对... 为解决高强混凝土存在的粘度高、流速慢等问题,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甲基烯丙基磺酸钠、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降粘型聚羧酸减水剂M44,并考察了酸醚比、反应温度、甲基烯丙基磺酸钠和引发剂的用量等因素对M44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500和留空时间评价了其降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32~46℃范围内,酸醚比为4且甲基丙烯酸和马来酸酐的质量比为1∶1,甲基烯丙基磺酸钠和引发剂用量分别为聚醚质量的0.25%、0.15%条件下时,合成的产品具有最佳的减水和降粘性能,同时不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聚羧酸减水剂 降粘性能
下载PDF
杏鲍菇相关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开发现状 被引量:17
8
作者 邹何 夏雪 +3 位作者 王粟萍 潘明 刘君 李东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3,共8页
结合最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杏鲍菇的深入研究,综述杏鲍菇功效、栽培方法、采后储藏方式、初加工产品、功能物质的理化研究等方面,综合对比国内外杏鲍菇研究和开发现状,得出国内杏鲍菇的科研方向应向功能性物质方向发展的结论,现今国内研究... 结合最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杏鲍菇的深入研究,综述杏鲍菇功效、栽培方法、采后储藏方式、初加工产品、功能物质的理化研究等方面,综合对比国内外杏鲍菇研究和开发现状,得出国内杏鲍菇的科研方向应向功能性物质方向发展的结论,现今国内研究主要在于杏鲍菇的育种、培养和初步加工产品等,对杏鲍菇功能物质的深入研究较少,需借鉴国外相应研究成果,加大对杏鲍菇的功能性物质的研究,并将其开发成为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功能物质 开发现状 市场潜力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科技期刊的学术共同体构建探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雪 刘健 +4 位作者 李红军 魏军艳 王素萍 王利 邱文静 《编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学术共同体是科技期刊重要的思想库,能够引领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术共同体的功能和特征,通过剖析“科技期刊—学术共同体—学科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科技期刊是构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并为其提供重要平台,从... 学术共同体是科技期刊重要的思想库,能够引领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学术共同体的功能和特征,通过剖析“科技期刊—学术共同体—学科发展”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科技期刊是构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环节并为其提供重要平台,从学术引领、行业驱动、资源聚合、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5个方面探讨科技期刊引导学术共同体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措施,为新时代的科技期刊优化学术生态,构建学术共同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学术共同体 共同体构建 学术引领 科技创新 学术民主平台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三联规范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素平 张敏 李福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三联规范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就诊的110例CAG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实施雷贝拉唑三联...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阿莫西林与呋喃唑酮三联规范化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心血管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就诊的110例CAG合并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实施雷贝拉唑三联规范化治疗,对照组实施雷贝拉唑钠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病理组织学评分情况、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病理学组织评分、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胃泌素(GA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背痛和四肢无力)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0.9%,P>0.05)。结论 CAG合并心血管患者应用雷贝拉唑三联规范化治疗,可合理调节血清中GAS、ET、SOD、MDA和GSH-Px水平,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三联规范化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心血管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评价 幽门螺杆菌 清除率
原文传递
14种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斌 张志刚 +1 位作者 王素平 窦瑞木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4期128-132,共5页
为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种衣剂,笔者开展了14种悬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4种种衣剂对供试玉米品种出苗安全;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处理的出苗率96.7%为最... 为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种衣剂,笔者开展了14种悬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4种种衣剂对供试玉米品种出苗安全;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处理的出苗率96.7%为最高值。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对玉米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8%、80.0%。精甲·咯·嘧菌(11%悬浮种衣剂)(1:2000)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说明以噻虫嗪、氟虫腈和甲霜灵为主的复配防治玉米地下害虫、蚜虫、茎基腐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结合品种、施肥、管理等措施选用不同的配方,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玉米 地下害虫 蚜虫 茎基腐病 防效
下载PDF
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异常特征及主要气象灾害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懿 蔡雯悦 +5 位作者 翟建青 王素萍 刘远 陈逸骁 高歌 王国复 《干旱气象》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利用1961-2021年中国区域2400余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2019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区域性重要过程监测和评价业务规定》,对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基本概况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2021年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 利用1961-2021年中国区域2400余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2019年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区域性重要过程监测和评价业务规定》,对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基本概况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1)2021年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由于北方雨季开始时间偏早、强度偏强,南方雨季开始时间偏晚、强度偏弱,以及台风登陆个数偏少等原因,多雨区主要集中在北方。(2)2021年夏季,中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气象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复合事件多发,以洪涝、高温、干旱灾害为主,且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显著。其中,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少4.9次,但极端性强,华北、黄淮、江汉等地相继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阶段性区域高温天气多发,区域性高温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3.4次,主要影响黄淮、江南、华南、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西部、新疆南部等地;南、北方气象干旱并发,区域性、阶段性、复合性明显,区域性干旱过程较常年同期偏多1.1次,华南、西北地区高温干旱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特征 区域极端天气过程 主要气象灾害 2021年夏季
下载PDF
上颌窦解剖因素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小菲 莫安春 +3 位作者 朱娟芳 王素苹 杜雅晶 姚永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 目的评价上颌窦解剖因素(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骨移植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42例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并同期种植的患者,共计60个上颌窦底提升位点,骨移植材料采用自体骨与小牛骨混合物。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锥形束CT(CBCT)进行指标参数的测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剩余骨高度3种解剖因素与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吸收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窦底剩余骨高度为(4.46±1.55)mm,上颌窦宽度为(13.86±2.71) mm,上颌窦角度为78.09°±10.2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颌窦宽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剩余骨高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与根端骨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角度 上颌窦底提升 骨移植
下载PDF
干旱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灾害风险特征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强 李栋梁 +12 位作者 姚玉璧 王芝兰 王莺 王静 王劲松 王素萍 岳平 王慧 韩兰英 司东 李清泉 曾刚 王欢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大、影响不断加重,干旱发生规律的异常性和机制的复杂性也更为突出,对干旱形成机制、预测理论方法及灾害风险变化规律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制约了当前干旱预测、预警及其灾害防控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等多个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已在干旱灾害形成机制与预测理论方法及其风险特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通过动力诊断、数值模拟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开展了干旱形成的多因子协同作用和多尺度叠加机制、干旱致灾过程的逐阶递进特征,以及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演化的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对如下几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1)厘清了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热力、海温、夏季风、遥相关等多因子对干旱形成的作用机制。(2)发现了降水亏缺时间尺度和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敏感性规律。(3)揭示了变暖背景下典型区域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及其变异的新特征;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新概念模型。(4)研发了东亚季风区的季节和次季节干旱集成预测系统。在总结归纳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干旱形成机制及其灾害风险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5个重点研究方向:(1)多因子联动及其多尺度叠加效应对干旱形成的影响;(2)系统整合人类活动和决策以及相关反馈的气候模式研究;(3)揭示陆-气耦合和大气环流协同作用对干旱的影响;(4)认识干旱灾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影响的关键过程;(5)提高不同气候情景下干旱预估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形成机制 预测理论 风险特征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不同透析方法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及PTH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郑海瑞 贾卫国 +1 位作者 王国强 王素平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法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尿毒症患者123例,根据透析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透析3次/w,两组均连续...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法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尿毒症患者123例,根据透析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透析3次/w,两组均连续治疗12 w,比较两组钙磷代谢及PT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与肌酐(Scr)值和PTH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钙水平显著升高,血磷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6%和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7%和80.0%(P <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尿毒症性脑病、感染、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能显著保护患者的残余肾功能,调节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降低PTH含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尿毒症 钙磷代谢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肥胖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飞飞 韩天碧 +7 位作者 杜文琼 赵枫 王颖 冯永亮 杨海澜 王素萍 邬惟为 张亚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FTO)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GDM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并按年龄... 目的探讨肥胖相关(FTO)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GDM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并按年龄、妊娠时间及居住地1∶1频数匹配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最终纳入324例病例和318例对照,提取孕妇外周血DNA并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in P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FTO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与GDM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min P法结果显示,FTO基因与GDM发病风险无关(P>0.05)。在调整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且调整多重比较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FTO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中,携带rs11075995位点TT基因型与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59,95%CI:0.35~0.89),携带rs3826169位点GG基因型与携带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59,95%CI:0.35~0.88),携带rs74245270位点GA基因型(OR=0.69,95%CI:0.49~0.98)、GA或AA基因型(OR=0.70,95%CI:0.50~0.97)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均是GDM的保护因素;相反,携带rs74018601位点GA基因型(OR=1.51,95%CI:1.07~2.12)、GA或AA基因型(OR=1.46,95%CI:1.06~2.02)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携带rs7205009位点AA基因型(OR=1.83,95%CI:1.18~2.86)、GA或AA基因型(OR=1.53,95%CI:1.08~2.19)与携带GG基因型孕妇相比,携带rs9888758位点AG基因型与携带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1.43,95%CI:1.02~2.00),均是GDM的危险因素。结论FTO基因rs11075995、rs3826169、rs74245270、rs74018601、rs7205009与rs9888758位点多态性与GDM的发病风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相关基因 基因多态性 妊娠期糖尿病
原文传递
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庆文 杨飞飞 +7 位作者 韩天碧 郭孟竹 赵楠 冯永亮 杨海澜 王素萍 张亚玮 邬惟为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37-2043,共7页
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子痫前期(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9274例孕妇,90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8373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身高和体重、孕期生活方式、生育史和疾病史等资料,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结果PE中早发型PE(EOPE)401例、晚发型PE(LOPE)500例,轻度PE(MPE)178例、重度PE(SPE)723例。PE孕妇和非PE孕妇在年龄、居住地、产次、妊娠期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以上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和孕期增重不足是PE的保护因素(OR=0.74,95%CI:0.56~0.98;OR=0.78,95%CI:0.62~0.99),孕前BMI≥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的危险因素(OR=1.82,95%CI:1.54~2.14;OR=1.82,95%CI:1.54~2.15)。对PE临床亚型分析后结果显示,孕前BMI<18.5 kg/m^(2)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52,95%CI:0.32~0.83;OR=0.47,95%CI:0.23~0.97),孕前BMI≥24.0 kg/m^(2)和孕期增重过多是PE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18.5 kg/m^(2)≤BMI<24.0 kg/m^(2)和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1.86,95%CI:1.51~2.30;OR=1.90,95%CI:1.39~2.60)均是PE的危险因素;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OR=0.55,95%CI:0.34~0.89)是PE的保护因素。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OR=4.05,95%CI:1.20~13.69)是EOPE的危险因素;孕前18.5 kg/m^(2)≤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过多是PE各临床亚型的危险因素;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是EOPE和MPE的保护因素(OR=0.39,95%CI:0.19~0.80;OR=0.29,95%CI:0.11~0.77),孕期增重过多是EOPE、LOPE和SPE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6~2.42;OR=2.20,95%CI:1.44~3.37;OR=2.28,95%CI: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质指数 孕期增重 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油用牡丹‘凤丹’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和积累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利 洪娟 +7 位作者 陈法志 王素萍 杜雷 张贵友 黄翔 李春萍 张利红 陈钢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目的】分析‘凤丹’不同器官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探讨‘凤丹’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特性,揭示‘凤丹’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和积累规律,以期为油用牡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 【目的】分析‘凤丹’不同器官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探讨‘凤丹’各器官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特性,揭示‘凤丹’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和积累规律,以期为油用牡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采用刨根法在‘凤丹’不同生育期取样,将植株按根、老茎、嫩茎、叶柄、叶片、果实、花、花蕾、芽等器官分开,并测定各器官氮、磷、钾元素的含量。【结果】‘凤丹’对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4.99、1.11、4.10 g/株,氮、磷、钾吸收量之比约为4.5∶1∶3.7。随生育期延长,氮、磷2种元素在植株各器官中分配比例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在‘凤丹’中氮、磷元素平均分配比例从高到低的主要分布区域依次为根、果实、叶片,钾元素的平均分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根、嫩茎。现蕾期至大风铃期,植株对氮、磷元素的养分需求量最大;大风铃期至花期,氮、磷元素逐渐在叶片中积累。花期至果实发育期,植株对钾元素的需求量最高;果实发育期至籽粒成熟期,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钾元素积累量的比值增加,且果实对钾的需求量最大。在‘凤丹’整个生育期内,植株各器官氮磷比为2.39~11.53,氮钾比为0.35~7.74,钾磷比为0.85~21.02。【结论】影响油用牡丹‘凤丹’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氮,其次是钾;且花期宜重施氮、磷肥;在果实成熟期宜追施氮、磷肥,并重施钾肥,为种子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发育时期 矿质元素 器官 养分分配
下载PDF
HIV抗体检测不确定样本免疫印迹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尹帆 高倩 +3 位作者 赖小玲 王素萍 刘俊杰 朱丰秀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4-567,共4页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赣州市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检测不确定病例的条带特征和病毒载量情况,为HIV-1抗体检测不确定病例的随访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2020年136例HIV-1抗体检测不确定受检者免疫印迹试验(WB)的条带类型...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赣州市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抗体检测不确定病例的条带特征和病毒载量情况,为HIV-1抗体检测不确定病例的随访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7-2020年136例HIV-1抗体检测不确定受检者免疫印迹试验(WB)的条带类型和随访32例标本病毒载量结果分析,采集首份标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分析病毒载量对免疫印迹不确定标本诊断的重要性。结果 (1)赣州市2017-2020年HIV-1抗体检测不确定病例136例,随访32例,136例样本条带类型占比最高为gp160和p24条带。(2)32例后期随访标本中,26例标本第二次WB结果阳转,5例仍出现条带但条带无进展判为阴性,1例无条带阴转;随访阳转的26例不确定病例首次送检病毒载量均>10;CPs/mL,而6例随访阴性样本首次送检的病毒载量低于检测线。结论 病毒载量检测在免疫印迹法检出不确定时能检测出HIV病毒,能作为HIV抗体检测补充实验的辅助手段,并且随访WB阳转标本首次病毒载量结果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抗体 不确定 免疫印迹试验(WB) 病毒载量
下载PDF
基于问题行为理论的低年级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甦平 唐华 +2 位作者 周栋 蔡泳 龚睿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5-962,共8页
目的·基于问题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对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方法·在上海市某高校一、二年级本科生中开展关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级、学习压力、自尊、... 目的·基于问题行为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对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方法·在上海市某高校一、二年级本科生中开展关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级、学习压力、自尊、孤独感、抑郁、困顿感、挫败感、人际需求、社会支持、吸烟、饮酒、运动和学习成绩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以问题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构建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理论框架模型。结果·60.31%(591/980)的低年级大学生有社交网络成瘾情况。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抑郁、自尊、孤独感、挫败感、困顿感、社会支持、人际需求、运动和学习成绩对社交网络成瘾有显著影响。研究构建的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良好[S-Bχ^(2)/df=8.03,拟合指数(goodness-of-fit index,GFI)=0.924,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0.909,非规范拟合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0.872,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0.096,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SRMR)=0.070],提示人格系统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人格系统与行为系统之间、社会环境系统与行为系统之间均相互影响(β=1.018,P=0.000;β=0.218,P=0.003;β=0.268,P=0.000)。人格系统和行为系统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社会环境系统对社交网络成瘾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1,P=0.001)。结论·人格系统和行为系统通过影响社会环境系统间接影响社交网络成瘾,社会环境系统直接影响社交网络成瘾。对于低年级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问题,应当充分尊重大学生的特点,从系统3个层面共同入手,降低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网络成瘾 问题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