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368/368X航次推动南海国际化海洋科考成果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珍 林间 +2 位作者 汪品先 翦知湣 李春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9,共12页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在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OceanDrillingProgram,IODP),迄今为止已组织了4+1个航次的大洋钻探。通过IODP-CPP(complimentary proposal project)项目,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了349、367/368/368X多...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在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nternationalOceanDrillingProgram,IODP),迄今为止已组织了4+1个航次的大洋钻探。通过IODP-CPP(complimentary proposal project)项目,我国科学家主导完成了349、367/368/368X多个钻探航次,实现了对南海张裂—破裂—扩张发育历史的钻探和取样,对南海生命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367/368/368X航次在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带钻探取得的最新成果,证实南海北部陆缘不同于伊比利亚型陆缘,具有陆洋转换迅速的特点,洋陆过渡带地壳内有一定程度的同张裂岩浆侵入和底侵。钻探航次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钻探结果提升了对陆洋转换过程和机制的认识。航次期间,广泛而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极大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对钻探平台管理、国际大团队合作管理以及人才培养和科普互动等各方面的认识,加快了中国海洋科考国际化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陆缘伸展-破裂 大洋钻探 国际合作 人才培养与科普互动
下载PDF
中国LNG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和发展思路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品贤 李福刚 +3 位作者 马武 任庆君 徐硕 马伟平 《天然气与石油》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结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建成18座大型LNG接收站。随着中国LNG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与国际接轨和安全、高效的目标,应建立和完善涵盖设计、施工、材料及设备、安全与运行管理等...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清洁能源已成为中国能源结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7月中国已建成18座大型LNG接收站。随着中国LNG产业快速发展,为实现与国际接轨和安全、高效的目标,应建立和完善涵盖设计、施工、材料及设备、安全与运行管理等领域的LNG技术标准体系。为此,研究确定了LNG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框架结构,系统梳理了LNG技术标准体系涵盖的国内外标准。最后,提出中国未来LNG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建议,包括制定LNG综合性和权威性工程建设标准、LNG产品质量标准和LNG站场风险评价标准,开展浮式LNG、浮式储存及再汽化装置和其他水上接收终端的技术进展跟踪和标准采标研究,提升采标标准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建立系统的、完善的LNG技术标准体系,可为中国LNG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标准体系 采标 工程建设 安全
下载PDF
油田原油密闭卸油的工艺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品贤 刘巨光 +2 位作者 黄婕 付振林 梁昌晶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19年第2期4-6,I0002,I0003,共5页
针对目前有些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接卸原油大多采用开式或半密闭工艺,不能满足国家法规污染物排放要求的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开式和半密闭卸油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密闭卸油工艺流程,运用PLC实现对卸油过程实施PID闭环控制,实现卸... 针对目前有些进入中后期开发的油田接卸原油大多采用开式或半密闭工艺,不能满足国家法规污染物排放要求的问题,在简要介绍了开式和半密闭卸油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全密闭卸油工艺流程,运用PLC实现对卸油过程实施PID闭环控制,实现卸油泵自动启停和全自动密闭卸油。通过对某联合站卸油工艺的改造,可比半密闭卸油减少原油损耗0.48t/d,天然气0.175t/d,全年实现经济效益115万元,投资回收期约为0.79年,既达到了环保要求,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在获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原油 密闭卸油工艺 介绍
下载PDF
转型——我国基础研究的当务之急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品先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40,共3页
改革开放40年,最大变化之一是中国进入了世界。当年看国际主流的英文报纸,关于中国只有个别的短新闻出现在角落里。如今变了,关于中国的新闻不是头条就是头版,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议论的热点。中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已经进入世界大循环,经济... 改革开放40年,最大变化之一是中国进入了世界。当年看国际主流的英文报纸,关于中国只有个别的短新闻出现在角落里。如今变了,关于中国的新闻不是头条就是头版,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议论的热点。中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已经进入世界大循环,经济上建起了"世界工厂",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上研发队伍的人数居世界第一,SCI科技论文数世界第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队伍 英文报纸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际主流 中国的经济 新闻 科技
原文传递
浅谈自动化系统调试管理
5
作者 张志奇 申东星 +1 位作者 王品贤 成杰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第30期110-112,共3页
按照工程项目进行的时间先后,自动化系统调试包含工厂验收测试、现场设备安装、现场验收测试、回路测试、功能测试等几个关键阶段,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不同,其中工厂验收测试和功能测试是两个主要阶段,因为处于工期的起始和最后,对于... 按照工程项目进行的时间先后,自动化系统调试包含工厂验收测试、现场设备安装、现场验收测试、回路测试、功能测试等几个关键阶段,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不同,其中工厂验收测试和功能测试是两个主要阶段,因为处于工期的起始和最后,对于系统调试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两个阶段的计划安排、质量控制、时间、人力等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管理方法,有效控制综合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 计划 质量控制 成本控制
下载PDF
大洋钻探与中国的海洋地质 被引量:23
6
作者 汪品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4,共8页
中国的大洋钻探开始于20年前南海的ODP184航次。20年来,中国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的作用大幅度提升,最近5年里在南海实现了三个半IODP航次以探索其裂谷与扩张过程。积极参加国际大洋钻探合作为中国的海洋地质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大洋钻探开始于20年前南海的ODP184航次。20年来,中国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的作用大幅度提升,最近5年里在南海实现了三个半IODP航次以探索其裂谷与扩张过程。积极参加国际大洋钻探合作为中国的海洋地质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不但将研究区域从近岸扩大到深海,而且壮大了中国深海科学研究队伍。边缘海构造和气候变化低纬驱动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就是成功的例子。现在中国为了增强在大洋钻探国际合作的作用,制定了三步走的方针。作为第二步,中国将提供执行钻探航次的钻井平台,从而进入大洋钻探的核心层。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在2020年主办国际学术大会,准备制定2023年以后的国际大洋钻探科学计划。对于中国深海科学界来说,这些新任务都将是空前的挑战,是否能够成功将取决于我们在科学上的准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 深海研究 海洋地质 南海
下载PDF
南海深部过程的探索 被引量:13
7
作者 汪品先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20,共15页
2011-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同时推动实施了三次半的大洋钻探航次,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列,在深海盆洋陆相互作用、边缘海盆地的板缘张裂和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等3方面取得... 2011-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南海深部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同时推动实施了三次半的大洋钻探航次,使南海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列,在深海盆洋陆相互作用、边缘海盆地的板缘张裂和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等3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挑战了源自西欧、北大西洋的传统观念。深海探索的进展,确立了中国在南海科学上的引导地位,下一轮的深入研究可望将南海建成世界海洋科学的天然实验室,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海洋基础研究中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边缘海 洋陆相互作用 深海盆地成因 气候长期演变
原文传递
深水珊瑚林 被引量:10
8
作者 汪品先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2-1233,共12页
2018年在南海发现的深水珊瑚林,为底栖生物乃至碳循环研究弥补了重大空缺。受技术限制,以前深海底栖生物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沉积覆盖的软基底,以为石质海底是一片贫瘠世界。1990年代中期,应用深潜技术首先在大西洋发现了深海珊瑚礁,为海... 2018年在南海发现的深水珊瑚林,为底栖生物乃至碳循环研究弥补了重大空缺。受技术限制,以前深海底栖生物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沉积覆盖的软基底,以为石质海底是一片贫瘠世界。1990年代中期,应用深潜技术首先在大西洋发现了深海珊瑚礁,为海洋科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深海珊瑚包括两类:一类是属于六方珊瑚的石珊瑚,以其文石质的外骨骼形成珊瑚礁;另一类是以柳珊瑚为主的珊瑚林,柳珊瑚属于八方珊瑚,可以形成高镁方解石的骨骼。这些碳酸盐骨骼都能够记录深海的环境变化,是古海洋学研究的绝佳材料。太平洋由于文石补偿面过浅,不利于深水珊瑚礁发育,深水珊瑚林应当普遍发育,可惜至今尚未得到重视,绝大部分海域属于研究空白。通过对深水珊瑚礁和珊瑚林的组成以及分布的介绍,讨论深水珊瑚林在海洋生态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古海洋学再造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珊瑚 南海 底栖生物 古海洋学
原文传递
从40万年长偏心率周期看米兰科维奇理论 被引量:7
9
作者 田军 吴怀春 +3 位作者 黄春菊 李明松 马超 汪品先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3-3568,共26页
新生代至前寒武纪海相和陆相沉积记录显示,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贯穿整个地质历史,从陆地季风降水到大洋碳循环都有表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节拍,不仅可用作基本的地质计时单位,还是低纬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现有的地质... 新生代至前寒武纪海相和陆相沉积记录显示,405 ka长偏心率周期贯穿整个地质历史,从陆地季风降水到大洋碳循环都有表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循环和碳循环的基本节拍,不仅可用作基本的地质计时单位,还是低纬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现有的地质记录表明405 ka长偏心率周期存在被隐匿或被破坏的现象,火山岩浆活动释放CO_(2)、生物圈重大变革和冰盖增大事件等都可以造成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隐匿,这为揭示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通过研究405 ka长偏心率周期的演变特征和破坏机制,可望穿越暖室和冰室期,建立起完整的气候演变理论.最后对我国开展天文旋回研究力争走到世界前列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理论 偏心率周期 高纬和低纬过程 气候演变 海洋地质.
原文传递
发展深海科技的前景与陷阱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品先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9,共9页
近十年来,中国深海科技的高速度发展不仅在国内空前,在国际也是科技史上的奇迹。如能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就有希望在未来的10年中进入世界深海探索的前列,对世界科学做出历史贡献。深海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最大的栖居场所,但是其永恒... 近十年来,中国深海科技的高速度发展不仅在国内空前,在国际也是科技史上的奇迹。如能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就有希望在未来的10年中进入世界深海探索的前列,对世界科学做出历史贡献。深海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最大的栖居场所,但是其永恒的黑暗和极端的环境,使得深海开发者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中国的深海研究走到了历史十字路口,需要在计划及其实施中汲取历史的教训,警惕征途上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科学 深海技术 深海资源 南海
原文传递
从南海10年展望深海科技前景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品先 《前瞻科技》 2022年第2期9-19,共11页
近10年来南海成为世界深海研究的热点。最为突出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1—2018年)”重大研究计划,我国科学家从中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这些科学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是依靠引入“三深”技术探索深海,... 近10年来南海成为世界深海研究的热点。最为突出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南海深海过程演变(2011—2018年)”重大研究计划,我国科学家从中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这些科学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是依靠引入“三深”技术探索深海,包括深潜、深钻和深网。迄今为止,我国深海探索的重心局限于南海北部,有待发起新的大型计划探索南部海盆,进而使南海成为全球海洋科学的天然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海探索 “三深”技术 边缘海盆地
原文传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的结合
12
作者 汪品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共2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的独特性,在于两大学科的相互结合。为纪念期刊创刊40周年,本文回顾了两大学科在中国联合发展的历史,并讨论其未来的前景。
关键词 海洋地质 第四纪地质 40周年
下载PDF
基础研究:不钻象牙塔,不当外包工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品先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共1页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科研投入和产出双双飙升,震动世界。中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在2016年就超过美国,占世界总量的1/5。现在,无论论文数量还是理工科毕业生的数量都高居世界首位。然而,科学的目标不是论文而是创新,数量上的发展有待转化为质...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科研投入和产出双双飙升,震动世界。中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在2016年就超过美国,占世界总量的1/5。现在,无论论文数量还是理工科毕业生的数量都高居世界首位。然而,科学的目标不是论文而是创新,数量上的发展有待转化为质量。因此,当前基础研究面临的任务就是: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原因出在根子上:现代科学是在欧洲、而不是在中国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 科学的目标 外包工 象牙塔 理工科毕业生 论文数量 中国科技论文 投入和产出
原文传递
探索深海要求协同作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品先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1,共1页
人类作为陆生动物,历来是在海洋外面开发海洋,从船上或者岸上谋取“渔盐之利,舟楫之便”。近半个多世纪来,技术发展使人类可以进入深海,到了深海水底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大洋和大陆的地壳不同。浅海陆架﹐其实就是被海水淹没的大陆;陆坡... 人类作为陆生动物,历来是在海洋外面开发海洋,从船上或者岸上谋取“渔盐之利,舟楫之便”。近半个多世纪来,技术发展使人类可以进入深海,到了深海水底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大洋和大陆的地壳不同。浅海陆架﹐其实就是被海水淹没的大陆;陆坡外面几千米的深海,那才是真的大洋,不但大洋地壳的成分与陆地不同,整个深海过程都超出了原先的想象。50多年来,深海成了科学探索的热点和突破口。不过,深海研究全靠高新技术,只有发达国家才有条件开展;发展中国家虽也有海洋科学,但是局限于沿岸浅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陆生动物 协同作战 大洋地壳 科学探索 深海 高新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