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交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余优琴 诸葛建成 +3 位作者 王春林 刘吉庆 汪芬华 叶燕飞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交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衢州市中医医院ICU收治的90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交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衢州市中医医院ICU收治的90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HFNC-无创正压通气交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28 d病死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呼吸频率、心率以及痰液黏稠度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1% vs. 73.3%,χ^2= 4.865,P= 0.027)、PaO2 [(79 ± 15)mmHg vs.(69 ± 14)mmHg,t= 3.006,P= 0.003]及pH值[(7.53 ± 1.01)vs.(7.04 ± 1.06),t= 2.245,P= 0.027]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8.6 ± 1.6)d vs.(10.4 ± 2.5)d,t= 4.091,P < 0.001]、气管插管率(6.7% vs. 24.4%,χ^2= 5.414,P= 0.020)、PaCO2 [(52 ± 13)mmHg vs.(70 ± 13)mmHg,t= 6.564,P < 0.001]、呼吸频率[(77 ± 8)次/min vs.(88 ± 9)次/min,t= 6.310,P < 0.001]及心率[(17.6 ± 3.0)次/min vs.(19.0 ± 2.9)次/min,t= 2.238,P= 0.028]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黏稠度Ⅰ度20例、Ⅱ度13例、Ⅲ度1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黏稠度Ⅰ度9例、Ⅱ度15例、Ⅲ度21例,两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76,P= 0.049)。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运用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交替疗法是一种新的有潜力的呼吸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融合双流三维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动态手势识别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粉花 张强 +1 位作者 黄超 张苒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9-1396,共8页
得益于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能力的进步,自然、简单的动态手势识别在人机交互方面备受关注。针对人机交互中对动态手势识别准确率的要求,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双流3维卷积神经网络(I3D)和注意力机制(CBAM)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CBAM-I3D。并且改... 得益于计算机硬件以及计算能力的进步,自然、简单的动态手势识别在人机交互方面备受关注。针对人机交互中对动态手势识别准确率的要求,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双流3维卷积神经网络(I3D)和注意力机制(CBAM)的动态手势识别方法CBAM-I3D。并且改进了I3D网络模型的相关参数和结构,为了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使用了批量归一化(BN)技术优化网络,使优化后网络的训练时间缩短。同时与多种双流3D卷积方法在开源中国手语数据集(CSL)上进行了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能很好地识别动态手势,识别率达到了90.76%,高于其他动态手势识别方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手势识别 深度学习 双流3维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BN层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和注意力融合学习的行人重识别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粉花 赵波 +1 位作者 黄超 严由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45-3052,共8页
行人重识别的关键依赖于行人特征的提取,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以及表达能力。针对不同尺度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特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和注意力网络融合的行人重识别方法(MSAN)。该方法通过对网络不同深度的特征进行采样... 行人重识别的关键依赖于行人特征的提取,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以及表达能力。针对不同尺度下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特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和注意力网络融合的行人重识别方法(MSAN)。该方法通过对网络不同深度的特征进行采样,将采样的特征融合后对行人进行预测。不同深度的特征图具有不同的表达能力,使网络可以学习到行人身上更加细粒度的特征。同时将注意力模块嵌入到残差网络中,使得网络能更加关注于一些关键信息,增强网络特征学习能力。所提方法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MSMT17_V1数据集上首位准确率分别到了95.3%,89.8%和82.2%。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网络不同深度的信息和关注的关键信息,使模型具有很强的判别能力,而且所提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优于大多数先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多尺度 注意力 残差网络 度量学习
下载PDF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的创新设计
4
作者 王芬华 孙连伟 +3 位作者 王崇侠 黄江胜 李现府 徐凯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196-198,共3页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使体系pH值稳定的溶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均设置了该实验内容。但根据实践教学发现,传统的实验内容只是设置了单一浓度条件,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变化,这样的设计存在不直...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使体系pH值稳定的溶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均设置了该实验内容。但根据实践教学发现,传统的实验内容只是设置了单一浓度条件,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变化,这样的设计存在不直观、设置条件单一等问题,达不到本实验的教学目的。为此,我们重新设计了这部分实验内容:采用指示剂的显色变化代替pH试纸来检验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增设不同浓度、不同缓冲比的缓冲溶液及使用精密pH计,考察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以上创新设计,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从而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又可以通过多因素的实验设计,系统地掌握不同的缓冲条件对缓冲容量的影响。从而达到本实验的教学目的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溶液 缓冲容量 缓冲作用 创新设计 PH值
下载PDF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芬华 黄江胜 朱贤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08-109,共2页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基础性学科,起到衔接大学化学学习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组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学情、整合教学内容、教...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校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基础性学科,起到衔接大学化学学习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组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学情、整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炼相结合三个方面,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探索
下载PDF
吲哚基官能化邻碳硼烷的研究
6
作者 纪娴 易鑫磊 +3 位作者 赵志伟 黄泽明 王芬华 张海燕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以炔丙基吲哚为原料,直接与硼烷发生加成反应,即可得到吲哚修饰的邻碳硼烷单C-H键活化衍生物(C_(8)H_(6)NCH_(2))-C_(2)HB_(10)H_(10),经过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结构表明,该化合物为正... 以炔丙基吲哚为原料,直接与硼烷发生加成反应,即可得到吲哚修饰的邻碳硼烷单C-H键活化衍生物(C_(8)H_(6)NCH_(2))-C_(2)HB_(10)H_(10),经过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确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结构表明,该化合物为正交晶系,P 212121空间群。为了进一步拓展底物,在吲哚骨架上进一步衍生。采用曼尼希反应,在吲哚3-位引入四氢吡咯亚甲基,合成了化合物[3-(C_(4)H_(8)NCH_(2))C_(8)H_(5)NCH_(2)]-C_(2)HB_(10)H_(10),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C_(2)/c空间群。该合成方法成功地将富电子吲哚基团引入到缺电子碳硼烷骨架中,为发展新型硼簇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碳硼烷 1 3-双取代吲哚 C-H键官能化 合成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快速差频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粉花 谢斌 王华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94,共8页
针对电子测量中如何对基频较高而频率变化值较小的动态信号进行高精度频率测量的问题,引入了差频测量的方法。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动态可调的多级差频电路结构,设计了基于FPGA的快速差频测量系统,通过在FPGA上设计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 针对电子测量中如何对基频较高而频率变化值较小的动态信号进行高精度频率测量的问题,引入了差频测量的方法。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动态可调的多级差频电路结构,设计了基于FPGA的快速差频测量系统,通过在FPGA上设计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来实现系统的数据处理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差频条件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多级差频电路的结构能够实现高精度频率测量,在进行信号频谱分析时能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实验验证了该测量系统能够实现快速FFT运算,相比于MATLAB软件平台,在数据处理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性能指标满足数据采集要求的前提下,系统可动态调整FFT模型的结构来适应不同规模点数FFT运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频测量 FPGA 快速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基于多层次特征交互的点击率预测模型
8
作者 郑嘉伟 王粉花 +1 位作者 赵波 严由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5,49,共6页
针对点击率预测模型xDeepFM对低阶特征信息利用不充分且训练参数过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特征交互的点击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在DNN与嵌入层之间引入二阶特征交互层,充分融合低阶与高阶特征,并通过二阶特征向量对位相乘的方式减少参数... 针对点击率预测模型xDeepFM对低阶特征信息利用不充分且训练参数过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特征交互的点击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在DNN与嵌入层之间引入二阶特征交互层,充分融合低阶与高阶特征,并通过二阶特征向量对位相乘的方式减少参数量,提升模型的特征组合能力;在输入特征的预处理过程中引入最大支持的维度参数,避免稀疏特征在独热编码映射时出现维度爆炸。结果表明,在Criteo和Avauz两个真实数据集上本文所提模型AUC指标比xDeepFM模型分别提高了0.007 8和0.00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率预测 多层次 特征交互 早停法
下载PDF
具有间隙反射膜的稀疏SiPM阵列PET探测器性能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清阳 王粉花 +5 位作者 许天鹏 贾超 江年铭 谷宇 马天予 刘亚强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9-933,共5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通常采用模块化闪烁探测器,由闪烁晶体阵列耦合光电传感器阵列构成。近年来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广泛应用于PET。虽然SiPM紧密排列可以获得较好...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通常采用模块化闪烁探测器,由闪烁晶体阵列耦合光电传感器阵列构成。近年来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广泛应用于PET。虽然SiPM紧密排列可以获得较好性能,但是稀疏排列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获得较高性价比。该文采用SensL公司MicroFB-30035-SMT芯片自主拼接了一款8×8的稀疏SiPM阵列,阵列面积为33.7mm×33.7mm,SiPM芯片尺寸为3.16mm×3.16mm,即阵列间隙面积比例为44%。基于该稀疏SiPM阵列,开发了一款具有作用深度信息的双层错位LYSO晶体PET探测器模块。SiPM间隙为探测死区,将造成光损失。该文评估了在SiPM间隙粘贴增强型镜面反射膜(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ESR)后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在室温下采集了有无间隙反射膜2种情况下的泛场图像。开发了定量评估方法,评估了探测器的光电峰、能量分辨率和晶体响应均方根误差。结果表明:SiPM间隙粘贴反射膜提高光收集量25.5%,将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由13.48%优化到12.80%;泛场图像质量也有了提升,即改善了探测器固有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稀疏硅光电倍增管阵列 反射膜 性能评估
原文传递
吲哚基NCN钳型钛族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苯乙烯聚合反应
10
作者 刘欢欢 童尧 +1 位作者 黄江胜 王芬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1-1269,共9页
以吲哚为骨架,在吲哚的1位、3位引入2条边臂基团得到了1,3-双取代吲哚基化合物,用丁基锂去质子后与MCl_(4)(M=Ti、Zr、Hf)反应,得到一系列NCN钳型钛、锆、铪金属配合物(3-Ti、3-Zr、3-Hf)。该系列配合物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 以吲哚为骨架,在吲哚的1位、3位引入2条边臂基团得到了1,3-双取代吲哚基化合物,用丁基锂去质子后与MCl_(4)(M=Ti、Zr、Hf)反应,得到一系列NCN钳型钛、锆、铪金属配合物(3-Ti、3-Zr、3-Hf)。该系列配合物通过核磁、元素分析及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显示,金属中心除与3个氯原子配位外,还与配体以κ^(3)_(NCN)的形式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考察了该类型配合物在不同助催化体系条件下催化苯乙烯聚合反应的性能。实验发现:在室温下,助催化剂为AlEt_(2)Cl/(Ph_(3)C)[B(C_(6)F_(5))_(4)],甲苯为溶剂,单体与催化剂在浓度比300∶1的条件下,不同金属中心配合物都能以高转化率得到聚苯乙烯,其中铪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催化所得的聚苯乙烯经表征发现均为无规结构,数均分子量为4 000~8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氨基吲哚 NCN钳型 钛族金属配合物 苯乙烯 聚合
下载PDF
(R,R)-环己基桥联双脒基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1
作者 王祥瑞 佘舒勤 +1 位作者 储明辰 王芬华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42,共7页
改变脒基骨架中C原子和N原子上的取代基团,可以调控脒基配体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满足配位需求。因此,脒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配体。手性环己基桥联双脒基配体{(R,R)-Cy-1,2-[NHCN(^(t)Bu)C_(6)H_(5)]}与离子型三胺基稀土金属配合... 改变脒基骨架中C原子和N原子上的取代基团,可以调控脒基配体的空间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满足配位需求。因此,脒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配体。手性环己基桥联双脒基配体{(R,R)-Cy-1,2-[NHCN(^(t)Bu)C_(6)H_(5)]}与离子型三胺基稀土金属配合物通过硅胺基消除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手性环己基桥联双脒基配合物(R,R)-Cy-1,2-[NCN(tBu)C_(6)H_(5)]REN(SiMe_(3))_(2)(RE=Y(1)Er(2),Yb(3))。配合物的结构经过X-射线单晶衍射、核磁及元素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配合物是由两个脒基分别以κ^(2)-N,N′,η^(1)的配位模式与金属中心成键,一个硅胺基[-N(SiMe_(3))_(2)]及一个四氢呋喃溶剂分子组成的单核五配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 R)-环己基 桥联双脒配体 稀土配合物
下载PDF
标准化处理流程在ICU肠内营养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梅 汪芬华 《护理管理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处理流程在ICU肠内营养后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潴留常规处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 目的探讨标准化处理流程在ICU肠内营养后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潴留常规处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胃潴留标准化处理流程,连续干预7 d后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情况、营养指标、促胃动力药物用量以及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肠内营养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7 d对照组前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7 d观察组前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入组当日无明显变化(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氧氯普胺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标准化处理流程能够提高ICU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和肠内营养占比,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促胃动力药物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潴留 肠内营养 标准化处理流程 重症监护室 营养状况
下载PDF
多尺度特征融合的钢坯红外成像测温系统实验设计
13
作者 张利欣 南清荣 +1 位作者 曾慧 王粉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19,共5页
针对冶金加热炉内钢坯温度测量,设计了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红外成像测温系统。首先,依据测温方式及应用现场环境,设计了测温系统整体结构;然后,根据系统测温原理和温度标定实验,推导系统测温模型,并建立图像灰度与目标温度的映射关系;... 针对冶金加热炉内钢坯温度测量,设计了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红外成像测温系统。首先,依据测温方式及应用现场环境,设计了测温系统整体结构;然后,根据系统测温原理和温度标定实验,推导系统测温模型,并建立图像灰度与目标温度的映射关系;最后,针对钢坯目标的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语义分割模型,实现了对钢坯目标的有效识别,识别准确率达到94.89%。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测温系统可以实现炉内钢坯表面温度的测量,符合冶金领域实际应用和人才培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测温 多尺度特征 图像分割 加热炉
下载PDF
间位苯基桥联双脒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松 丁纯梅 王芬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间位苯基桥联双脒配体1,3-C6H4[NHC(t Bu)=NC6H5]2,其结构经NMR,HRMS表征.利用该配体与三硅胺基稀土配合物[(Me3Si)2N]3RE(μ-Cl)Li(THF)3反应得到苯基桥联双脒基稀土配合物RE2{1,3-C6H4[NCN(t Bu)C6H5]2}3(RE=Er,Y...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间位苯基桥联双脒配体1,3-C6H4[NHC(t Bu)=NC6H5]2,其结构经NMR,HRMS表征.利用该配体与三硅胺基稀土配合物[(Me3Si)2N]3RE(μ-Cl)Li(THF)3反应得到苯基桥联双脒基稀土配合物RE2{1,3-C6H4[NCN(t Bu)C6H5]2}3(RE=Er,Yb).配合物经X-单晶衍射,确定其结构为均配型的双核稀土配合物,且脒基均以典型的κ2-N,N’形式与金属中心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联 双脒配体 稀土配合物
下载PDF
纳米二硫化钴/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抑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友吉 倪文康 王芬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690-694,共5页
以聚丙烯腈纤维(PAN)为原料,化学改性制得含有偕胺肟基团的螯合纤维(AOCF),使其与纳米二硫化钴反应,制得纳米二硫化钴/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纤维(nano-CoS2/AOCF)。运用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镜(SEM)及X衍射能谱仪(EDX)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以聚丙烯腈纤维(PAN)为原料,化学改性制得含有偕胺肟基团的螯合纤维(AOCF),使其与纳米二硫化钴反应,制得纳米二硫化钴/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纤维(nano-CoS2/AOCF)。运用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镜(SEM)及X衍射能谱仪(EDX)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在纤维表面生成了分散均匀的纳米二硫化钴,0.08g的nano-CoS2/AOCF对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与6 000U的青霉素相当,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与4 000U的青霉素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偕胺肟基团 纳米二硫化钴 聚丙烯腈纤维 抑菌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