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研制技术规范 被引量:72
1
作者 张明妍 张俊华 +24 位作者 张伯礼 李幼平 杜亮 张永刚 胡镜清 谢雁鸣 高蕊 杨忠奇 唐健元 胡思源 张磊 田金徽 元唯安 申春悌 王保和 黄宇虹 朱明军 郑文科 钟成梁 邢冬梅 李雪梅 杨丰文 王辉 刘春香 张冬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24-928,共5页
研制核心指标集是解决中医药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指标不一致、不规范、不公认、随意性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引导各个专科病种能规范、高效地建立中医临床试验核心结局指标,进一步提升中医临床研究的质量,需要建立中医药临床研究核心指标... 研制核心指标集是解决中医药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指标不一致、不规范、不公认、随意性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引导各个专科病种能规范、高效地建立中医临床试验核心结局指标,进一步提升中医临床研究的质量,需要建立中医药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研制规范。本课题组结合中医特点和国际核心指标集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结局指标条目产生方法、指标域确定方法、核心指标条目遴选方法、核心指标一致性认定方法等。该技术规范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发布(编号T/CACM 1339—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核心指标集 中医药 临床试验 技术规范 循证医学 结局指标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病综合征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袁薪蕙 王保和 杜犀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3209-3214,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雷公藤多苷片主要活性成分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雷公藤多苷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人体作用靶点、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找到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化合物...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雷公藤多苷片主要活性成分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雷公藤多苷片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对应人体作用靶点、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找到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化合物与靶点的结合活性。绘制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分析作用机制。结果得到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等主要活性成分14种,获得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1 124个,共同靶点136个。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化合物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通过GO富集分析获得11种主要分子功能(MF)、10种主要细胞组分(CC)、12种主要生物学过程(BP)。获得核心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化合物–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结论雷公藤多苷片中14种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人体内肾病综合征相关靶点,影响体内信号通路传导,从而起到干预肾病综合征疾病进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肾病综合征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13个潜在质量标志物及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璨 王保和 +2 位作者 黄宇虹 李自强 张涵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53-2664,共12页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概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13个潜在Q-Marker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以证明其体外-体内传递过程...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概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13个潜在Q-Marker含量的方法,并用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以证明其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方法采用Waters AQUITY UPLC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为35℃,自动进样器温度为4℃;进样量为2μL。以氯霉素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源,多反应离子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同时定量血浆中13个Q-Marker(栀子苷、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山栀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4,5-二-O-咖啡酰奎宁酸、裂环氧化马钱子苷、裂环马钱子酸、獐牙菜苷)含量。采用Phoenix WinNonlin8.1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13个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鼠血浆中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该方法回收率、基质效应、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尾iv热毒宁注射液后在大鼠血浆中可检测到上述13个化合物,裂环马钱子酸在血浆中暴露量最大,栀子苷和绿原酸次之。各化合物在体内半衰期较短,消除速率快;表观分布容积提示所有化合物呈广泛组织分布。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定量血浆中热毒宁注射液的13个成分,证明了上述成分体外-体内传递过程的可测性;药动学研究表明上述成分还具有血浆-组织/靶器官传递性,可作为热毒宁注射液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的潜在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标志物 热毒宁注射液 UPLC-MS/MS 药动学 栀子苷 京尼平苷酸 京尼平龙胆双糖苷 山栀苷 绿原酸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异绿原酸A 异绿原酸B 4 5-二-O-咖啡酰奎宁酸 裂环氧化马钱子苷 裂环马钱子酸 獐牙菜苷
原文传递
基于整合药理学探究当归四逆汤抗寒凝心脉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志超 高晟玮 +3 位作者 陈金红 马莉 王保和 谷旭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 基于整合药理学探究当归四逆汤抗寒凝心脉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检索并获取当归四逆汤组方活性成分及靶标、心肌梗死靶标信息,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多维分析,得到蛋白质相互作... 目的 基于整合药理学探究当归四逆汤抗寒凝心脉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检索并获取当归四逆汤组方活性成分及靶标、心肌梗死靶标信息,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多维分析,得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同时,通过基因本体数据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库(KEGG)的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当归四逆汤抗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结果 共筛选出与心肌梗死相关的靶标545个,中药活性成分1 661种,可通过调控赖氨酸和孕激素介导的卵母细胞、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传导、谷胱甘肽代谢、多种氨基酸和脂类代谢、逆转录失调等方面,对GTP酶正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肽信号通路、ERK1和ERK2级联负调控、磷脂酰肌醇生物合成的过程等进行通路干预。结论 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心脉型心肌梗死时,主要涉及多条代谢途径及细胞外多种酶和因子的共同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四逆汤 心肌梗死 寒凝心脉 作用机制 整合药理学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临床RCT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丁怀莹 王保和 徐强 《中国药物评价》 2018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CNKI、Wanfang、VIP、CHKD等数据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柴胡... 目的: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CNKI、Wanfang、VIP、CHKD等数据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柴胡疏肝散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降低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风险低。结论:柴胡疏肝散对原发性抑郁症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抑郁症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生脉饮经典方治疗心力衰竭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丁怀莹 王保和 徐强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究生脉饮经典方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万方知识库、中国生物医学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检索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等数据库的RCTs论文,采用Revman5.3软件予以Meta分析。结果:纳... 目的:探究生脉饮经典方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万方知识库、中国生物医学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检索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等数据库的RCTs论文,采用Revman5.3软件予以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研究共914例患者。生脉饮经典方治疗组在临床总体疗效、心率缓解、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回缩、左室射血分数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不良反应轻微,表明安全性良好。结论:生脉饮经典方对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有限和质量不高,将来需要更多优质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心力衰竭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策略的黄芪-丹参抗心肌梗死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超 陈金红 +5 位作者 高晟玮 马莉 王治中 陆安民 王保和 谷旭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究黄芪-丹参中药配伍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机制,预测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潜在靶点及通路。方法: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究黄芪-丹参中药配伍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机制,预测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潜在靶点及通路。方法: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检索并获取黄芪和丹参活性成分、靶标及心肌梗死靶标信息,借助平台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多维分析,对药物干预疾病的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得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同时通过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库(kyoto encyclopa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黄芪-丹参药物组合抗急性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结果:丹参黄芪共筛选出123个活性成分,其中丹参96个,黄芪27个,筛选出心肌梗死相关靶标1063个,这些活性成分通过联合调控白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域突变体、卵巢肿瘤结构域蛋白酶、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激酶非活性BamHI-A区域的早期基因(bamhi-a rightward openreading frame,BRAF)等靶标,直接或间接参与炎症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进而发挥抗心肌梗死的作用。结论:通过整合药理学策略分析,揭示了黄芪-丹参药对组合能够多途径有效抗心肌梗死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黄芪-丹参 心肌梗死 机制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SARS-CoV-2介导免疫炎症反应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潜在机制与防治中药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晟玮 薛亚然 +7 位作者 张垚 杨继 孙艳君 张露丹 贾福运 王保和 谷旭放 黄宇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23-2535,共13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免疫炎症角度探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展的核心靶点及重要通路,进而预测潜在防治中药。...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免疫炎症角度探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感染诱导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进展的核心靶点及重要通路,进而预测潜在防治中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芯片数据,利用“limmar”包及“Venn”包筛选2种疾病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共同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注释其功能及重要通路。对2组基因集进行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打分,评估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识别中枢(hub)基因,引入另外2组数据集对hub基因进行外部验证得到核心基因,并对核心基因分别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最后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调控核心基因的潜在中药。结果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基因7898个,AS进展相关基因471个;共同DEGs 51个,其中高表达基因32个,低表达基因19个。GO与KEGG分析结果显示,共同DEGs主要定位在氯氰菊酯-包膜内吞囊、血小板α颗粒、吞噬泡膜与小泡,经由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等信号通路,参与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依赖性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转导、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生成与正向调节、IL-6生成与正向调节等生物途径,发挥调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氧化酶活性、Toll样受体结合、脂肽及糖胺聚糖结合等功能。免疫浸润分析结果展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AS免疫微环境状态。经筛选共获得5个hub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炎症反应 生物信息学 中药预测 川芎 桃仁 当归 黄芩
原文传递
基于水面一点法的明渠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宝贺 王竹青 +2 位作者 苏沛兰 吴建华 张玉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3,121,共6页
针对当前接触式流速仪测流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流量计算方法。由于渠道水流中垂线平均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近似相同,垂线平均流速与垂线水面处流速的比值为恒定值,因此可以通过该恒定值与中垂线水面流速、断面面积三组参数... 针对当前接触式流速仪测流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流量计算方法。由于渠道水流中垂线平均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近似相同,垂线平均流速与垂线水面处流速的比值为恒定值,因此可以通过该恒定值与中垂线水面流速、断面面积三组参数实现对明渠断面流量的计算。以东深供水工程某段矩形明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垂线上实测流速进行积分计算垂线平均流速,通过实测流速拟合抛物线函数流速分布公式计算垂线水面处流速,同时将垂线平均流速与垂线水面处流速的比值作为流量系数。结果发现,基于该流量系数的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十分接近,表明本文提出的水面一点法保证测流精度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测流难度。提出的基于水面一点法的明渠流量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可为东深供水工程渠道流量实时监测及其他灌区快速测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平均流速 水面流速 流量系数 水面一点法
下载PDF
声表面波化学传感器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硕 魏东炜 +1 位作者 汪宝和 李辉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可用于现场实时检测的气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选择性好、信号响应快等特点,其中敏感膜材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敏感膜与吸附气体之间的... 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可用于现场实时检测的气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选择性好、信号响应快等特点,其中敏感膜材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敏感膜与吸附气体之间的作用力,对膜材料的选择及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现有膜材料的分类及应用,主要有有机聚合物膜、无机物膜、超分子膜和复合膜,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对现有成果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传感器膜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传感器 膜材料 有机聚合物
原文传递
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与全面QT/QTc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美凤 李艳芬 +2 位作者 王瑞华 黄宇虹 王保和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2151-2156,共6页
心脏毒性评价对中药创新药的研发上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分析近年来关于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现状,寻求、建立适合中药新药心脏毒性的临床评价方法。检索了ICH E14等法规、指导原则及文献,梳理了心脏毒性评价的一些客... 心脏毒性评价对中药创新药的研发上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分析近年来关于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现状,寻求、建立适合中药新药心脏毒性的临床评价方法。检索了ICH E14等法规、指导原则及文献,梳理了心脏毒性评价的一些客观指标,着重在对心脏QT/QTc的影响方面做了分析及综述。结果发现目前抗肿瘤药、化药等心脏毒性评价方法较多,且侧重点不同。全面QT/QTc研究对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实际操作中需结合中药自身特点。中药新药基于其复杂的自身特点,在符合相关法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心脏毒性评价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身为临床研究人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新药 心脏毒性评价 全面QT/QTc研究 C-QTc研究
下载PDF
关于藏族药新药注册监管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丹 边巴次仁 +21 位作者 于江泳 唐健元 周跃华 华桦 陈维武 艾彦伶 周刚 张磊 王停 张永文 邹冲 梁伟雄 夏结来 赵耐青 孙晓波 魏玮 王保和 丁红 王国辰 普穷次仁 格桑平措 王国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5383-5388,共6页
藏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经验和治疗优势。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应针对藏族医药的特点给出清晰合理的导向,探索符合藏族药物特色的注册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药品质量控制、临床... 藏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经验和治疗优势。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应针对藏族医药的特点给出清晰合理的导向,探索符合藏族药物特色的注册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药品质量控制、临床验证与评价的标准体系,加快藏族药物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该文立足药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基于藏族医药与新药研发现状,针对当前藏族药物新药注册监管所面临的困惑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藏族药物新药注册监管策略的完善和民族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药 药品注册 监管 医院制剂 人用经验
原文传递
外用中药创新药人体耐受性试验难点和要点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美凤 黄宇虹 +3 位作者 王保和 李艳芬 谷旭放 王瑞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841-1844,共4页
随着国家鼓励创新战略决策推进,中药创新药研发逐渐活跃,为外用中药创新药研发提供了契机。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是早期评价中药创新药安全性的主要环节。外用中药创新药给药途径特殊,试验设计通常不拘泥于传统,依制剂类型不同而有所侧重... 随着国家鼓励创新战略决策推进,中药创新药研发逐渐活跃,为外用中药创新药研发提供了契机。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是早期评价中药创新药安全性的主要环节。外用中药创新药给药途径特殊,试验设计通常不拘泥于传统,依制剂类型不同而有所侧重,确保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药物安全性,评估机体对药物的最大耐受程度。本研究旨在梳理外用中药创新药中使用较广泛的皮肤贴剂、鼻腔给药制剂、阴道给药制剂3种常见外用制剂的健康人体耐受性试验中涉及的难点、要点进行总结分析,为国内中药创新药外用制剂研发和临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制剂 中药创新药 耐受性试验 技术难点和要点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一种对陆攻击飞行器命中精度概率圆检验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小兵 李曦 +1 位作者 王宝和 李玉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7-181,共5页
针对对陆攻击飞行器命中精度假设检验问题,尤其是不同风干扰条件下的命中精度检验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母体条件下的命中精度概率圆序贯检验方法。通过分析试验方案与试验双方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基于序贯的命中精度概率圆检验方法内涵... 针对对陆攻击飞行器命中精度假设检验问题,尤其是不同风干扰条件下的命中精度检验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母体条件下的命中精度概率圆序贯检验方法。通过分析试验方案与试验双方风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基于序贯的命中精度概率圆检验方法内涵,给出了试验子样n、检验门限m*和概率圆半径R的设计策略,建立了概率圆检验方法试验流程。提出基于验前误差分配的概率圆检验方法来解决不同风速影响落点偏差的精度折合问题,有效地回避了精度折合工作带来的计算模型复杂性和结果不确定性。利用实际飞行试验结果验证了命中精度概率圆检验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简洁易行,具有非常良好的工程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中精度 假设检验 概率圆 双方风险 试验方案
下载PDF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15
作者 车彦忠 高松 +1 位作者 王保和 杨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5-801,共7页
目的采用抗嗅球损毁抑郁大鼠模型(olfactory bulbectomy,OB)方法观察颐脑解郁颗粒(郁金、五味子、栀子等)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氟西汀胶囊组,颐脑解郁颗粒7.29、3.65、1.82 g生药/kg组,灌胃给药1次/d(模... 目的采用抗嗅球损毁抑郁大鼠模型(olfactory bulbectomy,OB)方法观察颐脑解郁颗粒(郁金、五味子、栀子等)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氟西汀胶囊组,颐脑解郁颗粒7.29、3.65、1.82 g生药/kg组,灌胃给药1次/d(模型组给予等量纯化水),连续2周。给药前及给药后每周检测体质量、摄食量,进行液体消耗实验、敞箱实验、残杀实验、避暗被动回避、跳台被动回避。末次给药后2 h取血样及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质量浓度,以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氨(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颐脑解郁颗粒(7.29~3.65 g生药/kg)能明显增加嗅球损毁抑郁大鼠糖水消耗量(P<0.05),明显增加海马组织5-HT含有量(P<0.05),明显延长大鼠避暗犯错误潜伏期和跳台犯错误潜伏期(P<0.05),明显减少大鼠水平、垂直运动次数和跳台被动回避试验错误次数(P<0.05),明显降低血清CRH浓度、降低残杀评分(P<0.05)。结论颐脑解郁颗粒有抗嗅球损毁致抑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5-HT、CRH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脑解郁颗粒 抗抑郁 5-HT CRH
下载PDF
心痹胸痹心痛病名及治法演变初探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茜 时晓迟 王保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3-445,共3页
心痹是一种由于思虑过多、心脉虚弱,再有邪气乘虚而入,客于经脉脏腑,积气在胸中,出现心中隐隐满痛,但痛势不强;心气更虚,邪气更甚者会出现心烦、气喘、嗌干善噫或逆气上乘于心而恐惧,其脉或微或微大或沉弦,但必为阴脉的疾病。治疗上无... 心痹是一种由于思虑过多、心脉虚弱,再有邪气乘虚而入,客于经脉脏腑,积气在胸中,出现心中隐隐满痛,但痛势不强;心气更虚,邪气更甚者会出现心烦、气喘、嗌干善噫或逆气上乘于心而恐惧,其脉或微或微大或沉弦,但必为阴脉的疾病。治疗上无一定之规,现补充《辅行诀》中大小补心汤两方以资参考。胸痹是咽喉-胸-背这一条路线因寒邪上冲阳虚之胸而发生的疾病,治疗由《金匮要略》诸方奠定基础,发展为活血、搜络等方法。心痛是因寒邪或因热邪客于心、心包络或其他四脏,沿着心-腹-背这一路线传导的疾病。隋唐之前以辛热开破法为主,后世因心痛与胃脘痛相混淆,多数方法实则为治疗胃脘之病而设,应以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痹 胸痹 心痛 病名 治法
下载PDF
黄连阿胶汤防治蒽环类化疗药物诱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瑞华 李艳芬 +2 位作者 邹爱英 黄宇虹 王保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27,共8页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对于各类癌症化疗患者累积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心肌损伤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各类癌症患者,21 d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3个周期后观察患者心脏毒性反应。选...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对于各类癌症化疗患者累积使用蒽环类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心肌损伤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各类癌症患者,21 d为1个周期,连续化疗3个周期后观察患者心脏毒性反应。选择符合中医心肾不交辨证标准的化疗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患者在维持原有化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连阿胶汤为基本处方进行配合治疗,随证加减;对照组患者继续维持原有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再连续化疗3周期。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3,6周期心功能分级程度、心功能耐受性变化,以及心脏彩超,QTc间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 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数值的变化,并与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比较,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组化疗6个周期后心功能分级程度和6 min步行心功能耐受性均较化疗3周期后明显好转(P <0. 05),对照组则没有明显变化;治疗组血液CK-MB,c TNI,MYO,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心电图QTc间期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心脏彩超指标动静脉血液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 <0. 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数值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改变。两组化疗3,6周期后血液NE,E,AngⅡ水平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化疗后3至6周期血液NE,E,AngⅡ水平与CK-MB,c TNI,MYO,NT-pro-BNP水平变化值之间均存在直线正相关性;化疗6周期后,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化疗3周期后明显有所减少,对照组发生率则有所上升。结论:黄连阿胶汤通过补肾清心作用,可降低人体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兴奋性,抑制体内NE,E,AngⅡ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黄连阿胶汤 心功能 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Ⅱ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振兴 高晟玮 +2 位作者 刘志超 马佳乐 王保和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综合近几年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等,全面探讨了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心肌纤维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舒张血管、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通过多靶点、多通... 综合近几年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等,全面探讨了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作用机制是保护心肌组织、改善心肌纤维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舒张血管、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通过多靶点、多通路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联合西药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冠心病 心绞痛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试验序贯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垚 杨继 +2 位作者 穆丽婷 赵英强 王保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139-6158,共20页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3月20日...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2年3月20日。采用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TSA 0.9.5.10 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并按照GRADE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23个RCTs,共计2421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整体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95,95%CI(2.92,5.35),P<0.00001],降低Lee心衰评分[MD=−0.95,95%CI(−1.37,−0.52),P<0.0001],提高6 min步行距离[MD=44.50,95%CI(32.02,56.97),P<0.00001],降低血浆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MD=−74.78,95%CI(−89.24,−60.33),P<0.00001];改善心功能指标,包括提高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MD=5.33,95%CI(4.33,6.32),P<0.00001],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MD=−5.73,95%CI(−8.04,−3.43),P<0.0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MD=−5.12,95%CI(−7.16,−3.08),P<0.00001]及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MD=−1.12,95%CI(−1.60,−0.64),P<0.00001],提高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MD=1.12,95%CI(1.00,1.23),P<0.00001]、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MD=1.12,95%CI(1.00,1.25),P<0.00001]及每搏量(stroke volume,SV)[MD=9.34,95%CI(5.39,13.29),P<0.00001];降低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D=−1.84,95%CI(−2.36,−1.31),P<0.0000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D=−0.74,95%CI(−0.83,−0.66),P<0.00001]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MD=−0.97,95%CI(−1.27,−0.67),P<0.00001];降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慢性心力衰竭 系统评价 试验序贯分析 GRADE证据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滋膵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利东 刘佳 +1 位作者 黄宇虹 王保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39-3347,共9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经典名方滋膵饮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检索DrugBank、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Database(OMIM)、GeneCa...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经典名方滋膵饮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检索DrugBank、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Database(OMIM)、GeneCards、DisGeNET、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PharmGKB等数据库收集DKD相关靶点,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滋膵饮12个入血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将二者进行映射获得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滋膵饮入血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糖尿病肾病”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AVID V6.8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研究其作用机制。利用PyMOL和AutoDock Vina等软件对滋膵饮关键入血活性成分和核心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滋膵饮的12个入血活性成分共预测并筛选出173个药物靶点,检索到DKD相关的基因靶点6756个,将二者进行映射,筛选出124个潜在靶点,其中滋膵饮治疗DKD的关键靶点26个,核心靶点3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34个条目(P≤0.01,且benjamini≤0.01),滋膵饮治疗DKD与ERK级联反应,细胞凋亡、增殖、迁移的调控,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调控等生物学过程和配体受体结合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9条通路(P≤0.01,且benjamini≤0.01),与DKD关系密切的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个关键入血活性成分和核心靶蛋白均有较好结合力。基于上述研究,预测滋膵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调控自噬、抗纤维化等发挥治疗D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糖尿病肾病 滋膵饮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