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大油气田的勘探发现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82
1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6 位作者 汪如军 李世银 邓兴梁 李勇 昌伦杰 万效国 张银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1,共14页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经历了潜山构造—礁滩相控—层间岩溶—断控缝洞体的勘探历程,近10年来在断控油气藏领域取得了勘探理论认识和技术创新。(1)创新形成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断裂控储成藏地质理论,建立坳陷区走滑断裂破碎带连片规模成储、分段差异富油的油藏模式,丰富和发展了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类型和富集规律认识,实现了坳陷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2)创新形成了以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小位移弱走滑断裂识别技术、走滑断裂带缝洞体储层识别技术等为核心的超深层走滑断控目标评价技术体系,形成了走滑断裂破碎带钻完井配套适用技术。通过地质认识的不断进步与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进入7500m以深的坳陷禁区,落实了约2×10^(4)km^(2)的超深层断控油气藏勘探领域,发现了地质储量规模达10亿吨级的超深层断控特大型油气田--富满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断控油气田 超深层 碳酸盐岩储层 勘探 理论与技术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地质认识与评价技术——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江同文 昌伦杰 +4 位作者 邓兴梁 李世银 邬光辉 万效国 关宝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藏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复杂、油气产出极不稳定、油气开发难度极大。近年来通过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攻关研究及实践,取得了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但油气藏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复杂、油气产出极不稳定、油气开发难度极大。近年来通过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攻关研究及实践,取得了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效益开发。为此,在分析该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认识与开发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发现了面积为9×104 km2的环满西走滑断裂系统,建立了碳酸盐岩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理论;②研发了基于高精度地震采集处理的断控油气藏描述技术,主要包括高密度地震采集处理技术、走滑断裂精细识别技术、断裂带缝洞体储层地震刻画技术;③形成了断控油气藏开发方法与关键工程技术,主要包括评价单元—储量单元—油气藏单元的3级评价方法、断裂破碎带水平井开发技术、水平井碳酸盐岩储层分段改造技术、断控油气藏合理开采方法技术等。结论认为,研究创新形成的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的地质理论及其评价开发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古隆起控油”与“相控准层状”油气藏理论认识,取得了坳陷区超深层断控大油气田的重大发现,实现了塔里木盆地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效益开发与规模建产,为超深层断控油气藏评价开发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超深层 碳酸盐岩油气藏 走滑断裂 控储控藏 评价开发技术 规模建产
下载PDF
走滑断裂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的特征与井位部署思路——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邓兴梁 闫婷 +5 位作者 张银涛 万效国 冯凯 袁安意 姚超 肖春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9,共9页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该盆地的勘探目标已逐渐转向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北部坳陷,但对于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不清,加之储层埋藏深、开发成本高,因而制约了该区的油气高效开发。为此,在分...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是我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该盆地的勘探目标已逐渐转向以断裂为主控因素的北部坳陷,但对于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不清,加之储层埋藏深、开发成本高,因而制约了该区的油气高效开发。为此,在分析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和储层的特征,明确了走滑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该类型油气藏的井位部署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盆地北部坳陷发育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燕山期走滑断裂,形成了3层构造样式;②北部坳陷断控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一间房组—鹰山组,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及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孔、洞与裂缝,沿断层储层改造十分强烈,溶洞、洞穴发育,发育洞穴封闭型、洞穴洞缘型和裂缝孔洞型3种类型的断控溶蚀型储层;③深大走滑断裂具有明显的“控储、控藏、控富集”作用,北东向断裂优势控藏;④总结出“主干油源走滑断裂+正地貌+多相位串珠状反射”的高效井特征,形成定区、定段、定井、定型的“四定”断控油气藏整体井位部署方法。结论认为,新的井位部署思路提高了钻井成功率和高效井比例,实现了塔里木盆地断控油气藏的高效开发,对同类油气藏的开发部署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断控型油气藏 井位部署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带油气分布与油藏模式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银涛 邓兴梁 +3 位作者 邬光辉 谢舟 万效国 杨天一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91,共10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石油勘探开发进入深度高达8000 m的坳陷区,油气主要沿走滑断裂带分布,研究超深层断控油气藏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勘探开发资料分析与油藏解剖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沿主...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石油勘探开发进入深度高达8000 m的坳陷区,油气主要沿走滑断裂带分布,研究超深层断控油气藏分布规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勘探开发资料分析与油藏解剖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沿主断裂带1.8 km范围内条带状分布,高效井主要分布在距主断裂带600 m范围内。油气沿断裂带分布具有分段性,断裂的类型、规模与性质影响油气运聚成藏,油气富集主要受控于主断裂带的规模。高效井一般距主断裂近、储层规模大、侧向封闭好,为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走滑断裂断控油气藏不同于礁滩体与风化壳“相控”油气藏,对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评价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碳酸盐岩 油藏 分布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古河道识别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代冬冬 房启飞 +1 位作者 万效国 蔡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6,共8页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后发生短暂暴露,形成了古喀斯特地貌,岩溶古河道有利于形成高产油气藏,但其复杂性带来了较高的勘探风险。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优化古河道河床侵蚀深度自动识别、RGB混频三原色、... 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后发生短暂暴露,形成了古喀斯特地貌,岩溶古河道有利于形成高产油气藏,但其复杂性带来了较高的勘探风险。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优化古河道河床侵蚀深度自动识别、RGB混频三原色、振幅属性提取及地震反射结构分析技术,在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识别出6组明河河道和47条暗河河道。研究认为,储层发育与暗河系统类型关系密切,哈拉哈塘地区发育流入型、流出型和含水层洞穴型等3种类型的暗河系统,以流入型和流出型暗河河道系统为主,该类暗河系统是大规模缝洞体储层形成的主要方式,也是大规模油气富集区形成的基础,该类成因的储层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目标。该套碳酸盐岩岩溶古河道识别方法对喀斯特地区有利储层预测、油气富集区优选及勘探开发均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岩溶古河道 奥陶系 哈拉哈塘地区
下载PDF
基于反射地震数据的时频域包络反演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勇 黄兴国 +6 位作者 陈玉婷 陈雪 张银涛 万效国 许永忠 臧丽媛 杨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88-1994,共7页
包络信号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即使在地震数据缺失低频条件下,包络目标函数也能有效缓解全波形反演的周期跳跃现象.但是,当初始速度模型较为平滑时,观测数据中的反射地震事件在模拟数据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波形,导致包络反演初期无法很好... 包络信号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即使在地震数据缺失低频条件下,包络目标函数也能有效缓解全波形反演的周期跳跃现象.但是,当初始速度模型较为平滑时,观测数据中的反射地震事件在模拟数据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波形,导致包络反演初期无法很好地利用反射波信号进行速度建模.本文提出基于反射地震数据的时频域包络反演方法,通过结合反射波全波形反演理论,构建反射波时频域包络目标函数,来提高包络反演的速度建模精度.本文首先利用Gabor变换获取时频域地震数据,并提取振幅信息,即为时频域包络信号.然后,推导反射波时频域包络反演的伴随震源和梯度算子.Marmousi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反射地震数据的时频域包络反演方法可以为全波形反演提供一个较好的初始速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波全波形反演 包络反演 目标函数 时频域 速度模型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结构、分布与发育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邬光辉 张韬 +2 位作者 朱永峰 万效国 熊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80,共13页
断裂带通常包括狭窄的断层核与宽阔的破碎带,并对岩石物理及其水力学、流体与渗透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断裂破碎带结构的差异,将碳酸盐岩断层核划分为颗粒支撑、基质支撑与胶结支撑等3种类型,将碳酸盐岩破碎带划分碎裂带与裂缝带。不同... 断裂带通常包括狭窄的断层核与宽阔的破碎带,并对岩石物理及其水力学、流体与渗透性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断裂破碎带结构的差异,将碳酸盐岩断层核划分为颗粒支撑、基质支撑与胶结支撑等3种类型,将碳酸盐岩破碎带划分碎裂带与裂缝带。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断层核与破碎带形成多种类型组合,并造成断裂破碎带多种复杂的渗流结构。通过井一震资料的结合,可以判识沉积盆地内部较宽的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其宽度一位移关系可以指示断裂破碎带的不同生长方式与机制。复杂内部结构、多期构造成岩作用与non-Andersonian破裂机制可能导致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的异常生长,也是碳酸盐岩断裂破碎带机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破碎带 碳酸盐岩 结构 生长 构造成岩作用 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清华 蔡振忠 +4 位作者 张银涛 邬光辉 谢舟 万效国 唐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在塔里木盆地开辟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领域,但断控油气藏极为复杂,难以效益开发,亟需加强油气藏基础地质研究。走滑断控油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流体分布复杂、油气产量变化大及采收率低的共性,不同地区走滑断控油气... 在塔里木盆地开辟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气藏勘探开发领域,但断控油气藏极为复杂,难以效益开发,亟需加强油气藏基础地质研究。走滑断控油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储集层与流体分布复杂、油气产量变化大及采收率低的共性,不同地区走滑断控油气藏的断裂、储集层、成藏与流体存在较大的差异,面临一系列勘探开发难题。建立了差异成因的走滑断裂破碎带及其控储模型,揭示了沿走滑断裂带“相-断-溶”三元复合控储、连片差异规模发育的成储机制;构建了“源-断-储-盖”四元耦合成藏、“小藏大田”的走滑断控油藏模型,揭示了超深层走滑断控油藏的形成与保存机理。突破了克拉通盆地弱走滑断裂难以形成走滑断控大规模储集层与大油气田的理论认识局限,明确了克拉通盆地走滑断裂系统大规模发育的成因机制、走滑断裂破碎带差异成储成藏机理与油气富集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走滑断裂 断控油气藏 克拉通盆地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哈拉哈塘地区共轭走滑断裂差异特征及演化
9
作者 陈利新 王胜雷 +2 位作者 万效国 苏洲 马兵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7,共19页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发育非典型X型共轭走滑断裂,具有分区、分层、分段差异性及差异演化特征,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哈拉哈塘地区3400km^(2)三维地震为基础,通过详细解析NE向和NW向两条走滑断裂分层及分段特征,分析其差异演化特征,推测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从北向南,断裂成熟度与延伸性变弱,NE向断层扰动增强;从深至浅,NW向断层对北东向干扰越来越弱,NE向断层则此消彼长;NW向断层变形程度与成熟度由深至浅变低,而NE向断层向上变形程度增强。2)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可以划分为中奥陶世共轭断裂形成阶段、石炭-二叠纪张扭走滑断裂活化阶段及中-新生代张扭走滑断层活动阶段,不同方向走滑断裂演化有差异。3)不同时期断层的成因机制有所差异,中奥陶世走滑断裂受控于纯剪和单剪的叠加变形,并受控应力场、先存构造以及区域厚度等影响,自北向南应力的衰减及其相应的应力场变化造成南北断裂样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走滑断裂 多期活动 差异演化 成因机制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走滑断层破碎带宽度—高差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敬一 邬光辉 +2 位作者 万效国 邓卫 刘瑞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7-1496,共10页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位移关系对断层发育机制研究与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露头研究一般认为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呈幂律关系,但往往难以获得地下走滑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数据。在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基础上,结合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位移关系对断层发育机制研究与致密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露头研究一般认为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呈幂律关系,但往往难以获得地下走滑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数据。在走滑断裂精细解析基础上,结合断层破碎带的井—震响应分析,通过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10条走滑断裂带三维地震资料测量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研究断层破碎带宽度与高差的分布及其相关关系,探讨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发育,破碎带宽度超过1000 m,一般在100~700 m,不同地区与不同岩性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具有相似的宽度分布范围;(2)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断层破碎带宽度/高差比值高达70,一般在3~16,回归分析同一条断层的破碎带宽度是高差的4~12倍;(3)大多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以幂律关系继承性发育,但其中部分快速生长,而另一部分减速生长,并造成数据的分散性。结果揭示:(1)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高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可以用来预测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的分布;(2)即便在相同的构造背景与岩性条件下,同一条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与位移也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或幂律关系,而是呈现多趋势或多阶段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碳酸盐岩 破碎带宽度 高差 分布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二次定量雕刻”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勇 邓晓娟 +4 位作者 宁超众 王琦 崔仕提 张琪 万效国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3-703,共11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孔洞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依靠静态地震资料的一次雕刻结果不确定性大、提升有效储集体定量雕刻精度难的问题,在一次静态雕刻基础上,充分考虑雕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关键影响因素,动静结合,提出... 针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孔洞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依靠静态地震资料的一次雕刻结果不确定性大、提升有效储集体定量雕刻精度难的问题,在一次静态雕刻基础上,充分考虑雕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关键影响因素,动静结合,提出缝洞“二次定量雕刻”技术。该技术结合试井分析、产量不稳定分析、动态储量分析、动态连通性评价等动态分析与研究手段,将动态分析的储集层认识作为统计参数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完善波阻抗与孔隙度关系模型,确定缝洞体形态,计算动态储量,进而优选更为准确的缝洞模型,并在二次雕刻结果的基础上动态反推油水界面。本技术可大大降低缝洞体静态一次雕刻的不确定性,提高雕刻结果的精度,并在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不确定性 静态雕刻 动态分析 动静结合 二次定量雕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