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Microbial Responses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and Nitrogen Addition in a Temperate Steppe of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1
1
作者 SHEN Rui-Chang XU Ming +2 位作者 CHI Yong-Gang YU Shen wan shi-q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The responses of soil microbes to global warming and nitrogen enrichment can profoundly affect terrestrial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the ecosystem feedbacks to climate change.However,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warming an... The responses of soil microbes to global warming and nitrogen enrichment can profoundly affect terrestrial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the ecosystem feedbacks to climate change.However,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warming and nitrogen enrichmen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s unclear.In this study,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warming and nitrogen addition on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a long-term field experiment in a temperate steppe of northern China.The field experiment started in 2006 and soils were sampled in 2010 and analyzed for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to characterize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Some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determined.Five-year experimental warm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total microbial biomass and the proportion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the soils.Long-term nitrogen addition decrease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t the 0-10 cm soil depth 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the soils.Little interactive effect on soil microbes was detected when experimental warming and nitrogen addition were combined.Soil microbial biomas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otal C and N,but basically did not relate to the soil C/N ratio and pH.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uture global warming or nitrogen enrichment may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temperate steppes in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global warming Gram-negative bacteria nitrogen enrichment microbial biomass microbial community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揭示重楼根际土及不同部位真菌群落差异 被引量:7
2
作者 程虎印 王艳 +5 位作者 赵乐 万一 程江雪 高静 成世强 王汉屏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目的:分析长药隔重楼内生菌门类及不同部位真菌群落差异,为寻找促进有效组分合成的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产长药隔重楼植物内生真菌及根际土菌群基因组遂行扩增子序列测定,并对菌群多样性及不同部位内生... 目的:分析长药隔重楼内生菌门类及不同部位真菌群落差异,为寻找促进有效组分合成的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产长药隔重楼植物内生真菌及根际土菌群基因组遂行扩增子序列测定,并对菌群多样性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群落差异分析。结果:长药隔重楼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根>叶>根茎。根际土壤优势真菌为担子菌门,根部优势门为球囊菌门真菌,根茎及叶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结论:长药隔重楼根际土壤与根、根茎及叶部优势菌群多样性及群落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该实验为挖掘重楼属内生菌对重楼代谢产物的合成调控产生影响及影响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药隔重楼 高通量测序 内生真菌 根际土壤 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应变补偿和PSO-BP神经网络的Ti-2.7Cu合金本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万鹏 王克鲁 +2 位作者 鲁世强 陈虚怀 周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3-119,共7页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在Arrhenius型双曲正弦函数方程基础上引入应变量构建了基于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在Arrhenius型双曲正弦函数方程基础上引入应变量构建了基于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同时构建了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减小都会使流变应力降低;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曲线大多呈现稳态流动特征。经过误差计算得出,基于应变补偿的本构模型,预测值偏差在15%以内的数据点占85.28%;采用PSO-BP神经网络建立的本构模型,预测值偏差在15%以内的数据点占96.67%,PSO-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能准确预测Ti-2.7Cu合金的高温流变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7Cu合金 热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应变补偿 PSO-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长效缓释型缓蚀阻垢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光华 王静 +4 位作者 张万斌 张妍 邢世强 解利荣 王少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63-2668,共6页
由DCC和DMAP合成含有喹啉环的缓蚀剂(QA),再与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通过自由基反应制备缓蚀阻垢剂(QAS)。由海藻酸钠(SA)与聚乙烯醇(PVA)混合制备水凝胶微球,控制QAS的释放。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药物进行分析和表... 由DCC和DMAP合成含有喹啉环的缓蚀剂(QA),再与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通过自由基反应制备缓蚀阻垢剂(QAS)。由海藻酸钠(SA)与聚乙烯醇(PVA)混合制备水凝胶微球,控制QAS的释放。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药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再以失重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研究了QAS在1 mol/L HCl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在40℃下,当浓度为0.1 g/L时,缓蚀率可达93%。采用静态阻垢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了缓蚀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在40℃下,浓度为0.08 g/L时,对碳酸钙阻垢率可达94%。最后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药物释放性能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阻垢剂 海藻酸钠 聚乙烯醇 缓释
下载PDF
Ultrasound for diagnosing new difficult laryngoscopy indicator: a prospective, self-controlled, assessor blinded, observational study 被引量:5
5
作者 Lei wang Yan-Kun Feng +4 位作者 Liu Hong wan-Li Xie shi-qiang Chen Ping Yin Qing-Ping W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7期2066-2072,共7页
Background: Unpredictable difficult laryngoscopy (DL) remains a challenge for anesthesiologists, especially when difficult ventilation occurs during standard laryngoscopy. Accurate airway assessment should always be p... Background: Unpredictable difficult laryngoscopy (DL) remains a challenge for anesthesiologists, especially when difficult ventilation occurs during standard laryngoscopy. Accurate airway assessment should always be performed, but the common airway assessment methods only perform superficial screening. Thus, the deep laryngopharyngeal anatomy may not be evaluated. Ultrasound-based airway assessment has been recently proposed as a useful, simple, and non-invasive bedside tool as an adjunct to clinical methods, which may facilitate identification of DL.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ltrasound-measured indicators and DL. Methods: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enrolled. Ultrasonic airway assessments were performed before anesthesia induction. Ultrasound diagnostic indicators included the thickness and width of the base of the tongue, the angle between the epiglottis and glottis, the length of the thyrohyoid membrane,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lateral pharyngeal wall. A score of ≥3 in the Modified Cormack-Lehane Scoring System was used as a standard of DL and was also applied to divide patients into DL and non-DL groups. 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bility of various diagnostic indicators. Results: A total of 499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to non-DL and DL groups comprising 452 (452/499, 90.6%) and 47 (47/499, 9.4%) patients, respectively. One ultrasonic diagnoses indicator correlated with DL, namely, the angle between the epiglottis and glottis. When the angle between the epiglottis and glottis was 50°, 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maximum (0.902), and the best sensitivity (81%) and specificity (89%) were achieved. Conclusions: Airway ultrasound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identify DL. The ultrasonic angle measured between the epiglottis and glottis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DL, which may occur when the angle is less than 50°.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OGRAPHY LARYNGOSCOPY AIRWAY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BIM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完建永 张勇 +2 位作者 刘世强 华田苗 孙庆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运动干预对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BIM-JNK1-IRS1-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n=10):对照组(普通膳食喂养16周);高脂膳食安静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慢性运动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且后8周进行慢性... 目的:探究运动干预对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BIM-JNK1-IRS1-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4组(n=10):对照组(普通膳食喂养16周);高脂膳食安静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慢性运动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且后8周进行慢性运动干预,5%体重负重的游泳运动,1 h/d,5天/周)和急性运动组(高脂膳食喂养16周后进行同样5%体重负重的6 h急性运动干预,分两个3 h进行,中间间隔休息45 min)。干预结束后,所有大鼠称重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实验,分别使用罗氏血糖仪和大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测定血糖含量和血清胰岛素含量,以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衡量胰岛素抵抗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Bcl-2细胞死亡调节因子(BIM),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p-JNK1),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高脂膳食安静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显著增加(P<0.01),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下降((P<0.01);肝脏中BIM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JNK1和IRS1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高脂膳食安静组相比,慢性运动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显著降低(P<0.01),急性运动组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无明显变化。与高脂膳食安静组相比,慢性运动组和急性运动组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提高(P<0.05),肝脏中BIM蛋白水平显著减少(P<0.01),JNK1和IRS1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慢性运动降低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急性运动并不影响大鼠体重和内脏脂肪质量,但两种运动方式都可以改善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这可能与大鼠肝脏中BIM调节的JNK1-IRS1-Akt信号通路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胰岛素抵抗 Bcl-2细胞死亡调节因子 c-Jun氨基末端激酶1 大鼠
下载PDF
高层住宅建筑高效建造的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7
作者 刘万敏 杨明远 +1 位作者 郭世强 周永亮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12期55-58,共4页
基于广佛湾堂悦雅苑项目体量较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达到更高工程建设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最终达到合理控制成本,提升工程项目综合履约能力及履约品质的目标,本工程提出合理应用新技术作为高效建造的关键施... 基于广佛湾堂悦雅苑项目体量较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达到更高工程建设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最终达到合理控制成本,提升工程项目综合履约能力及履约品质的目标,本工程提出合理应用新技术作为高效建造的关键施工技术,通过该手段实现高精度、模块化和异地施工,从而能够缩短建造周期、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后续项目合理运用关键技术达到高效建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高效建造 关键施工技术
下载PDF
Ti-2.7Cu合金热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万鹏 王克鲁 +3 位作者 鲁世强 程军 周峰 陈虚怀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49,共7页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 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计算了热变形激活能,构建激活能图。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动应力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2.7Cu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740~890℃,应变速率0.001~10 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计算了热变形激活能,构建激活能图。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动应力受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影响较大,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曲线大多呈现稳态流动特征;该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高于纯α钛合金和纯β钛合金的自扩散激活能,在此条件下合金的热变形是由高温扩散以外的过程控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Ti-2.7Cu合金本构模型,经过误差计算得出,该模型的预测值偏差在10%和15%以内的数据点分别占87.12%和92.42%,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860和6.81%,具有良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 7Cu合金 热变形行为 激活能 本构模型
下载PDF
智慧林带:智慧城市运营管控平台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明月 于皖豫 +3 位作者 马慧勇 周世强 张亮 席瑞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2年第8期71-79,共9页
新一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园区、交通、能源、安防等领域的智慧化程度.但是,由于数据壁垒的存在和缺乏跨业务、跨系统的协同协作,城市运营管理的智慧化程度仍较低.以幸福林带为例,为了充分高效地利用林带... 新一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极大地提高了园区、交通、能源、安防等领域的智慧化程度.但是,由于数据壁垒的存在和缺乏跨业务、跨系统的协同协作,城市运营管理的智慧化程度仍较低.以幸福林带为例,为了充分高效地利用林带内日常监管监测数据以满足服务、运营、管理、可视化展示与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等基本的城市运营管理需求,本文自上向下,从顶层设计了系统架构、功能体系,进而构建智慧化运营管控平台,为城市的智慧化建设起到参考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建筑 运营管控平台 系统架构 功能体系 数字化转型 数字孪生
下载PDF
Ti44Ni47Nb9合金粉末球磨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俊伟 万俊 +1 位作者 鲁世强 刘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87,共7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Ti44Ni47Nb9形状记忆合金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和能量色散光谱(EDS)等分析了球磨工艺参数对粉末非晶度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球磨工艺参数。分析了球磨转速、球料比以及球磨... 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了Ti44Ni47Nb9形状记忆合金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分析和能量色散光谱(EDS)等分析了球磨工艺参数对粉末非晶度和颗粒尺寸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球磨工艺参数。分析了球磨转速、球料比以及球磨时间等参数对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金粉末在球磨60 h时已出现大部分非晶相,100 h时已接近完全非晶化。机械合金化制备的Ti44Ni47Nb9合金粉末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增加先迅速减小后在60 h左右趋于稳定,在球磨速率不变的条件下,随着球磨时间增长,粉末的平均粒径大幅度减小,且由棱角分明的不规则体逐渐变化为球形体,在球磨初期(10~30 h)存在颗粒团聚的现象,随球磨时间延长(30 h后)该现象逐渐消失。从粉末颗粒尺寸、分布状况、圆滑程度等方面分析考虑:在球磨时间为100 h的条件下,当球磨转速为200 r/min、球料比为10∶1时机械合金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球磨工艺 Ti44Ni47Nb9合金
原文传递
考虑物理参量的片层态TC21钛合金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兴才 欧阳德来 +3 位作者 鲁世强 朱慧安 崔霞 杜海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1-197,共7页
对片层态TC21钛合金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变形温度为830~92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了合金高温变形及其塑性流动行为,构建了引入物理参量(杨氏模量E和自扩散系数D)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 对片层态TC21钛合金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变形温度为830~92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分析了合金高温变形及其塑性流动行为,构建了引入物理参量(杨氏模量E和自扩散系数D)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流动应力随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大,且流动应力曲线呈现明显的动态软化特征。合金片层组织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球化现象,流动应力曲线出现的软化特征是由合金内部发生片状组织球化现象引起的。构建的TC21钛合金引入物理参量的本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相关系数R达到0.996,平均相对误差ARE为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21钛合金 片层组织 高温变形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PSO-BP算法的Ti-10.2Mo-4.9Zr-5.5Sn合金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鹏 王克鲁 +1 位作者 鲁世强 汪雨佳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4-249,共6页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10.2Mo-4.9Zr-5.5Sn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943~1093K,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构建-个层数为3X15×10×1的PSO-BP神经网络结构形式的本构关... 采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i-10.2Mo-4.9Zr-5.5Sn合金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实验,研究其在变形温度943~1093K,应变速率0.001~10s^-1范围内的热变形行为,并构建-个层数为3X15×10×1的PSO-BP神经网络结构形式的本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较为敏感,变形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减小都会使流变应力降低;在高温和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流变曲线大多呈现稳态流动特征,但在应变速率为10s^-1时,流动应力随应变增加呈下降趋势,软化现象较为显著;采用PSO-BP神经网络建立Ti-10.2Mo-4.9Zr-5.5Sn合金本构模型,经过误差计算得出,该模型的相关系数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892和2.48%,预测值偏差在10%以内的数据点占91.59%,具有良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10.2Mo-4.9Zr-5.5Sn合金 热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PSO-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社会组织与居委会关系研究现状及思考
13
作者 万仕强 刘德军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第34期137-139,143,共4页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和居委会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界对社会组织与居委会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社会组织和居委会作为服务社区、服务人民的机构,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之间本应是良好的相互合...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和居委会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学界对社会组织与居委会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社会组织和居委会作为服务社区、服务人民的机构,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之间本应是良好的相互合作关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对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关系及其产生的原因;围绕着社会组织与居委会之间的理论、制度、现实三个层面的关系,以及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展开一系列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居委会 关系 研究综述 研究展望
下载PDF
LTB4R1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14
作者 马春晓 万彦军 +3 位作者 侯少聪 何淑旺 颜世强 李平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16-3321,共6页
6脂肪酸代谢产物白三烯B4(LTB4)的受体白三烯B4受体1(LTB4R1)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GPCR)家族,是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和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本文根据GPCR家族蛋白激活后可以引起细胞质内钙离子升高的原理,建立了96孔板体系LTB4R... 6脂肪酸代谢产物白三烯B4(LTB4)的受体白三烯B4受体1(LTB4R1)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GPCR)家族,是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和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物作用靶点。本文根据GPCR家族蛋白激活后可以引起细胞质内钙离子升高的原理,建立了96孔板体系LTB4R1抑制剂筛选模型。胞质内钙离子探针Fluo-8可以表征细胞质内的钙离子变化,当共转染LTB4R1和G蛋白α亚基16(Gα16)的仓鼠卵巢癌细胞(CHO)受到LTB4刺激后,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Fluo-8的荧光信号随之增强。LTB4R1抑制剂处理细胞后,Fluo-8的荧光信号减弱。本文以0.2%DMSO为阴性对照,LTB4R1抑制剂cp-105696为阳性对照建立筛选模型。经LTB4刺激后,0.2%DMSO处理的细胞Fluo-8信号上升约2倍后缓慢回落,而cp-105696处理组则抑制LTB4的作用。LTB4和抑制剂cp-105696浓度梯度实验表明,Fluo-8的荧光信号升高幅度和抑制剂的浓度成反比,可以作为评价待测化合物的抑制效果的指标。多次重复实验计算所得阳性与阴性对照Z’因子为0.777,证明该筛选模型稳定可靠。本文采用蛋白过表达方式在CHO细胞中构建了LTB4R1-内质网钙的信号通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通过检测钙信号强度来筛选化合物对LTB4R1抑制活性的体系。本方法可用于LTB4R1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的体外初步筛选,为后续体内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B4受体1 筛选 慢性炎症 钙信号 Fluo-8
原文传递
带线锚钉经皮与开放缝合急性跟腱断裂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骆艳飞 唐冬旭 +3 位作者 万喻 陈仕达 邓江 阮世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041-2046,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6例采用带线锚钉闭合缝合(经皮组),19例采用切开缝合(开放组)。...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缝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16例采用带线锚钉闭合缝合(经皮组),19例采用切开缝合(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皮组手术时间[(56.6±10.4) min vs(81.7±28.7) min, P=0.003]、切口长度[(1.9±0.6) cm vs (7.7±3.5) cm, P<0.001]、术中失血量[(10.6±6.0) ml vs (26.0±15.8) ml, P<0.001]、住院时间[(8.2±1.6) d vs (11.1±3.5) d, P=0.015]均显著优于开放组,而两组下地行走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平均(21.8±7.1)个月,经皮组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开放组[(8.4±1.0)周vs (12.8±3.1)周, P=0.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AOFAS和ATRS评分,以及足跖屈-背伸ROM均显著改善(P<0.05)。经皮组术后1个月[(1.6±0.4) vs (2.3±0.7), P=0.001]和术后6个月[(0.9±0.3) vs (1.3±0.4), P=0.004]的VAS均显著优于开放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AOFAS、ATRS评分和足跖屈-背伸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缝合治疗相比,带线锚钉经皮缝合手术创伤小,更有利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带线锚钉 微创手术 经皮缝合
原文传递
三维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琬婷 杨磊 王世强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近20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大规模DNA测序,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方面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和相互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了许多详细的视图。但明确2 m长的DNA如何组装在10μm左右的细胞核中仍是一个挑战... 近20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大规模DNA测序,在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基因组方面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人类基因组中的功能元件和相互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了许多详细的视图。但明确2 m长的DNA如何组装在10μm左右的细胞核中仍是一个挑战性的工作。人们着眼于多角度探究染色质在狭窄空间里的精准调控表达,因此,三维基因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主要介绍以核邻位连接为基础的染色质构象捕获技术(3C)及其衍生技术,如4C、5C、Hi-C及其衍生技术、Ch IA-PET、原位Hi-C,以及DLO Hi-C等,并简单介绍应用这些技术已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基因组 3C Hi-C ChIA-PET DLO Hi-C Capture-C
原文传递
路基黏性土剪切模量与水土特征曲线关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志勇 刘文劼 +2 位作者 巢万里 郑祖恩 潘世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43,90,共8页
路基压实土在自然环境下对水分的保持能力及相应的模量变化对路基性能演变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模量、基质吸力、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某公路路基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压实度对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S... 路基压实土在自然环境下对水分的保持能力及相应的模量变化对路基性能演变有重要影响。为了解模量、基质吸力、含水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某公路路基黏性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压实度对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SWCC模型。然后通过路基现场面波试验得出剪切波速度,采用3种模型来描述剪切模量与基质吸力和含水率(饱和度)的关系,并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压实度较低(90%)的试样,饱和度-基质吸力SWCC更符合双峰形式,其在2 kPa和20 000 kPa左右均发生了明显的转折,随着压实度的增大,饱和度-基质吸力SWCC向单峰形式转变;利用Fredlund提出的SWCC模型,可以依据压实度(干密度)来建立土的SWCC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SASW原位试验表明,剪切波速的变化范围为160~290 m/s,剪切模量范围在51~168 MPa之间;模型2考虑了基质吸力对剪切模量的贡献程度是变化的,预测效果最好,但在实际工程中,模型3只需要含水率作为自变量,因而应用更加方便,更容易得到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基黏性土 关系模型 剪切模量 土水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面波
原文传递
威远页岩气田单井产能主控因素与开发优化技术对策 被引量:80
18
作者 马新华 李熙喆 +7 位作者 梁峰 万玉金 石强 王永辉 张晓伟 车明光 郭伟 郭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5-563,共9页
针对威远页岩气田优质储集层厚度小、水平应力差大及井间产能变化大等特点,在20余口评价井页岩储集层地质和测井评价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全区100余口水平井优质储集层钻遇率、优质储集层厚度和压裂参数特征与单井测试产量的关系,明... 针对威远页岩气田优质储集层厚度小、水平应力差大及井间产能变化大等特点,在20余口评价井页岩储集层地质和测井评价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全区100余口水平井优质储集层钻遇率、优质储集层厚度和压裂参数特征与单井测试产量的关系,明确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提出水平井开发优化技术对策。研究表明,优质储量动用程度是决定水平井单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即页岩气水平井产能受控于优质储集层发育厚度、优质储集层钻遇长度和储集层改造程度。基于上述认识,对威远页岩气田进行了开发优化:①水平井靶体位置定于龙一1^1小层中、下部(威202井区)和龙一1^1小层(威204井区);②开发井优先部署在优质储集层厚度较大的威远县城周边区域;③采用中高强度改造方式。优化方案实施后,单井测试产量和单井预测最终可采储量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页岩气田 单井产能主控因素 优质储量动用程度 优质储集层厚度 优质储集层钻遇长度 改造程度 开发优化技术对策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研究概况 被引量:24
19
作者 万强 高艳霞 +2 位作者 吴燕升 史丽强 高建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0期1471-1473,1477,共4页
IgA肾病(IgAN)是原发性肾脏病中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机制复杂,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IgA肾病症状,减轻激素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IgA肾病中医辨病归属于中医学“尿血”“尿浊”“水肿”... IgA肾病(IgAN)是原发性肾脏病中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理机制复杂,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IgA肾病症状,减轻激素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IgA肾病中医辨病归属于中医学“尿血”“尿浊”“水肿”“腰痛”“虚劳”“癃闭”等范畴,病因病机多由外感邪毒或内伤湿热邪毒所致,辨证分型急性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证为主。通过中医四诊对IgA肾病患者发病特点进行病因病机分析,揭示IgA肾病本质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肝心脾肺肾,以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辨证治疗 IGA肾病
下载PDF
黏质粉土冻胀过程中水分重分布和密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万福 石强 +3 位作者 王俊生 王永涛 张伟东 徐湘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215-220,共6页
为了探究黏质粉土冻胀过程中水分重分布和密度变化规律,通过4个不同顶板温度条件下黏质粉土的单向冻结试验,采用切层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试样冻结前后的分层含水率数据和分层密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冻胀是由水分迁移和... 为了探究黏质粉土冻胀过程中水分重分布和密度变化规律,通过4个不同顶板温度条件下黏质粉土的单向冻结试验,采用切层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试样冻结前后的分层含水率数据和分层密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冻胀是由水分迁移和初始土样中的水分重分布后在已冻区和冻结缘区域发生相变后体积膨胀所控制的;试样冻胀后已冻区密度减小,未冻区密度增大,与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反。整体试样的宏观冻胀包含了已冻区的冻胀作用和未冻区的固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冻结 冻胀 水分重分布 CT扫描 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