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外海域滨海断裂带沿构造走向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熊成 曹敬贺 +4 位作者 孙金龙 夏少红 万奎元 范朝焰 杨碧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82-3697,共16页
珠江口外海域滨海断裂带是南海北部陆缘重要的控震和发震构造,其研究关系到区域防震抗震、地壳稳定性评价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认识.为探明滨海断裂带沿构造走向上的变化特征,对2015年珠江口海陆联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使用射线追踪、走时模... 珠江口外海域滨海断裂带是南海北部陆缘重要的控震和发震构造,其研究关系到区域防震抗震、地壳稳定性评价及对南海构造演化的认识.为探明滨海断裂带沿构造走向上的变化特征,对2015年珠江口海陆联测数据进行了处理,使用射线追踪、走时模拟等方法,获得了珠江口西侧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和滨海断裂带在珠江口地区的发育位置和构造形态等信息.结果显示,珠江口西侧滨海断裂带总体倾向SE,向下可能延伸至莫霍面;沉积层在断裂带陆侧较薄,在滨海断裂带处突然增厚;断裂带内地壳速度为5.3~6.7 km/s,相对两侧地壳表现出低速特征;莫霍面的埋深由断裂带陆侧的28.5 km抬升至其海侧的24.5 km;海陆两侧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对比前人在珠江口东侧的研究成果,珠江口外滨海断裂带总体形态特征相似,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自东向西,断裂带内部的结构形态从简单变得复杂,逐渐发育明显的阶梯状断层;北界断裂从断距很大的陡崖式正断层逐渐转变为断距较小的低角度正断层,且北界断裂的位置向北错动了一段距离,断裂带内的低速异常则逐渐变弱.本研究不但可以加深对滨海断裂带浅、深部结构的认识,而且还能为研究南海北部陆缘的发震构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滨海断裂带 地壳结构 深地震探测 地球物理
原文传递
软土-花岗岩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研究
2
作者 袁习奎 万魁元 +1 位作者 任辉 刘飞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0期155-159,M0015,共6页
珠海隧道东岸工作井及挂锭角西侧明挖段基坑场地内上部主要为淤泥层,下部主要为中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层,基岩强度高,且岩层起伏较大。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但在其施工过程中成槽难度大。为保证地下连续墙施工进度和成槽质量,采取不... 珠海隧道东岸工作井及挂锭角西侧明挖段基坑场地内上部主要为淤泥层,下部主要为中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层,基岩强度高,且岩层起伏较大。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但在其施工过程中成槽难度大。为保证地下连续墙施工进度和成槽质量,采取不同机械设备组合进行比选,最后选择了适合软土-花岗岩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的“旋挖钻+双轮铣”机械组合。实践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成槽施工工艺能有效提高地下连续墙施工工效和成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旋挖钻+双轮铣 施工工艺 花岗岩层
下载PDF
主动源海底地震仪记录数据的时间问题及原因分析
3
作者 白琨琳 范朝焰 +2 位作者 万奎元 张成龙 夏少红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0-567,共18页
简要概括了国产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数据处理中常见的时间异常现象,以OBS2020-1测线的实际处理为主并结合了OBS处理中对数据异常校正取得的部分进展为实例,通过检查数据记录格式、计算相邻数据文件间的时间差、对比不同处理方法所得... 简要概括了国产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数据处理中常见的时间异常现象,以OBS2020-1测线的实际处理为主并结合了OBS处理中对数据异常校正取得的部分进展为实例,通过检查数据记录格式、计算相邻数据文件间的时间差、对比不同处理方法所得剖面、分析初始时间和采样时间是否异常、使用数据重采样等手段,对OBS时间异常问题进行了分类处理和校正。分析显示,国产OBS在数据记录中普遍存在的时间问题大部分均能解决,通过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处理不当所导致的OBS地震剖面出现同相轴“断阶”、“倾斜”,甚至“缺失”等现象,确保了有效震相的完整性,有效解决了OBS数据时间异常问题,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利用率,为后续开展走时层析成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主动源OBS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时间异常 震相 采样间隔 数据处理
下载PDF
滑行波震相对珠江口地区壳内低速层的约束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碧峰 熊成 +3 位作者 曹敬贺 孙金龙 万奎元 夏少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深入研究珠江口地区海陆过渡带壳内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板内地震的发震机理、孕震构造及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利用2015年珠江口区域海陆地震联测L2-ME测线上的19个地震台站(包括陆上台站14台,海底... 深入研究珠江口地区海陆过渡带壳内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理解板内地震的发震机理、孕震构造及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利用2015年珠江口区域海陆地震联测L2-ME测线上的19个地震台站(包括陆上台站14台,海底地震仪5台)记录到的地震数据来探明该区域低速层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在常规震相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滑行波震相(Ph)进行结构模型计算,Ph震相的增加使得地壳内部10~20km范围内的射线覆盖密度有了显著提高,从而获得了L2-ME测线下方更为精确的地壳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发现,模型中测线下方13~18km深度范围内稳定连续展布的壳内低速层被清晰成像,其内部速度稳定在5.7~6.0 km·s^–1之间,与上下层界面速度差分别为0.5km·s^–1、0.4km·s^–1,低速特征明显。该低速层厚度由陆侧的3.5km左右降至海侧的1km,呈现出向海侧逐渐减薄的趋势,低速层底界面起伏变化较大且具有与莫霍面相似的起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滑行波 壳内低速层 地壳结构
下载PDF
软土-花岗岩地质条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习奎 万魁元 +1 位作者 吴善春 王贤洲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2年第7期100-103,共4页
珠海隧道东岸工作井及挂锭角以西明挖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期,采用“成槽机+冲击钻”施工工艺,在成槽过程中,出现偏孔,且单幅槽段成槽周期达40 d,依然无法成槽,严重影响施工工期。为保证整体项目施工工期,改变地下连续墙施工状况。通过... 珠海隧道东岸工作井及挂锭角以西明挖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期,采用“成槽机+冲击钻”施工工艺,在成槽过程中,出现偏孔,且单幅槽段成槽周期达40 d,依然无法成槽,严重影响施工工期。为保证整体项目施工工期,改变地下连续墙施工状况。通过对地质补勘,对地下连续墙入岩深度设计优化,并结合类似工程实践经验,优化地下连续墙成槽机械设备选型。总结出在软土-坚硬花岗岩地质条件下,采用“旋挖钻+双轮铣”施工工艺。首选旋挖钻作主孔引孔,后采用双轮铣铣削成槽,从而解决了硬岩及斜岩地层中地下连续墙成槽困难的问题。同时地下连续墙施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保证了地连墙成槽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积累了临山临水地域软土-花岗岩地质条件下的地下连续墙施工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硬岩 斜岩 施工技术 旋挖钻+双轮铣
下载PDF
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金虎 夏少红 +2 位作者 曹敬贺 万奎元 丘学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7,共13页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广角地震探测是研究海洋深部精细壳幔结构的重要地球物理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广角折射/反射震相信息来反演地壳深部结构,从而为深入认识海底构造特征提供最为基础的地震学信息。文章基于地...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广角地震探测是研究海洋深部精细壳幔结构的重要地球物理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广角折射/反射震相信息来反演地壳深部结构,从而为深入认识海底构造特征提供最为基础的地震学信息。文章基于地震层析成像结构反演的基本原理,针对OBS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用Tomo2D软件构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和数据体,对初始模型中沉积层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整个地壳速度结构的反演结果、不同台站间距所构建的数据体对下地壳高速层分辨精度的控制影响以及不同数据体在分辨深部异常体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深入了解OBS广角地震速度结构反演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地壳深部较厚(大于4km)的高速层能够被很好地反演出来,而较薄(小于2km)的高速层虽能够识别,但其形态规模恢复得较差;初始模型中沉积层速度结构的失真度影响着高速层的识别,沉积层失真度越大,对高速层的恢复越差;地壳内部存在低速层对反演高速层的规模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但低速层的厚度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对于文中10km台站间距的模型,能够识别的速度异常体规模在水平方向上最小约为5km,在纵向上最小约为3km,而20km和30km台站间距的模型最小能够识别的速度异常体规模为水平向10km、纵向3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OBS) 广角地震 高速层 速度结构反演 南海
下载PDF
日本九州俯冲带b值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云杰 周鹏翔 +2 位作者 夏少红 万奎元 孙金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日本九州俯冲带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边界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也是研究俯冲带内板块构造作用的理想场所。为了解该俯冲带内的板间应力状态和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震源深度大于20km的97251个地震事件,通过b值计算详细刻画了该... 日本九州俯冲带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边界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也是研究俯冲带内板块构造作用的理想场所。为了解该俯冲带内的板间应力状态和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震源深度大于20km的97251个地震事件,通过b值计算详细刻画了该俯冲板片上表面以及垂直海沟走向的剖面特征。结果发现,b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整体上沿南海海槽和琉球海沟从东北往西南方向逐渐增大,同时在俯冲的九州-帕劳海脊上存在显著的低值区。从b值与应力的负相关性推断,进入俯冲带的海脊以及海脊东北侧的四国海盆洋壳与俯冲带上覆板片耦合作用较强;而在海脊西南侧,俯冲带内汇聚板片的耦合作用相对较弱。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九州-帕劳海脊两侧俯冲洋壳在形成时代和汇聚速率上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九州-帕劳海脊来说,俯冲带浅部的低b值区主要是由于隆起的海脊增强了与上覆板块的耦合作用。随着俯冲深度的增加和俯冲板片倾角的急剧变陡,沿海脊可能发生了板片撕裂,从而释放了海脊与上覆板片间的挤压-剪切应力,使耦合程度大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州俯冲带 B值 板块相互作用 海脊俯冲
下载PDF
OBS广角地震探测在海洋沉积盆地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夏少红 曹敬贺 +2 位作者 万奎元 范朝焰 孙金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124,共14页
海洋沉积盆地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构造单元之一,其形成演化涉及到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以及沉积地层和沉积流体体系等一系列深浅部耦合作用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的演变。海洋沉积盆地的研究既包括地球深部结构状态、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等... 海洋沉积盆地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构造单元之一,其形成演化涉及到壳—幔、岩石圈—软流圈以及沉积地层和沉积流体体系等一系列深浅部耦合作用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的演变。海洋沉积盆地的研究既包括地球深部结构状态、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等区域构造方面,也包括盆地内部结构、构造特征以及沉积地层孔隙流体特征等盆地自身构造特征。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广角地震探测,以其深度上穿透能力强和能够同时获取P波和S波速度结构等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海洋沉积盆地区域构造演化、内部结构与构造以及沉积地层孔隙流体发育特征等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张裂大陆边缘的研究中,OBS广角地震探测所获取的地壳结构模型为划分"火山型"和"非火山型"张裂陆缘提供了直接证据,地壳拉张减薄的程度和空间变化特征为海洋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模拟提供了约束条件。在盆地内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方面,OBS深地震探测对盆地内部的盐体构造、岩浆底辟构造等提供了有效成像,并获取了盆地内部超压状态的分布特征,弥补了常规多道地震在探测深度和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缺陷。在海洋沉积盆地内部流体体系的研究方面,OBS深地震探测揭示了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区的速度结构,进而计算获取了储集区的厚度以及水合物和游离气体在孔隙中的含量。当然,随着OBS地震探测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仪器设备参数的改善等,未来OBS广角地震探测在海洋沉积盆地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机制方面的研究中将继续发挥更大更广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仪 海洋沉积盆地 张裂陆缘 天然气水合物 岩浆
原文传递
梅州市某市政道路下穿隧道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9
作者 万魁元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保证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美观,外露面不用再进行装饰设计,可以节约工程造价,逐渐在市政道路工程推广应用,但是清水混凝土施工对技术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外观目标不易实现。文章结合梅州市某市政道路下穿隧道清水...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保证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美观,外露面不用再进行装饰设计,可以节约工程造价,逐渐在市政道路工程推广应用,但是清水混凝土施工对技术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外观目标不易实现。文章结合梅州市某市政道路下穿隧道清水混凝土实际应用情况,通过选择均匀、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多次适配后根据混凝土外观色泽优选参数组合,采用几字型钢加强模板支撑体系及细部连接,一次性充足备料,延长混凝土拌和时间,加强浇筑过程中控制及后期养护等一系列施工管理措施,解决了混凝土外露面色泽不均匀、表面不平整、接缝错台、气泡、砂线等技术问题,通过实践,实现了该项目隧道主体结构清水混凝土的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市政隧道 模板体系 脱模剂 保护层垫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