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频振动治疗仪预防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鄢茵 管细红 +1 位作者 童华章 邵秀芹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0期36-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频振动治疗仪预防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痰方法,... 目的探讨多频振动治疗仪预防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排痰方法,包括雾化吸入治疗和翻身拍背法,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频振动治疗仪协助排痰。连续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排痰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干预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干预组患者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颈髓损伤患者在行传统排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频振动治疗仪进行排痰治疗,能够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且能显著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振动治疗仪 颈髓损伤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鄢茵 徐珍 +1 位作者 童华章 管细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和...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四组均实行饮水计划、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再训练方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一组采取膀胱容量扫描仪;二组采取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治疗;三组采取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治疗。干预周期为3个月。干预前后观察比较四组的膀胱残余尿量、泌尿系统检查结果、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并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三个试验组的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三组有1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7.680,P=0.006),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各有4例发生尿路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三组的首次反射排尿时间最短,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功能的重建时间试验三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容量扫描仪治疗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缩短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在降低泌尿系统感染有明显优势;膀胱容量扫描仪结合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容量扫描仪 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下载PDF
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中黑碳气溶胶的混合态及粒径分布 被引量:8
3
作者 蒋磊 汤莉莉 +5 位作者 潘良宝 刘丹彤 花艳 张运江 周宏仓 崔玉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共9页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暴发持续性重污染过程.本研究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分析这次过程中黑碳气溶胶(BC)的质量浓度、混合态以及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BC质量浓度在1.01~14.05μg·m-3之间,平均为4.39μg... 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地区暴发持续性重污染过程.本研究利用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分析这次过程中黑碳气溶胶(BC)的质量浓度、混合态以及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京BC质量浓度在1.01~14.05μg·m-3之间,平均为4.39μg·m-3,污染较重时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日变化特征,污染较轻时则为早晚双峰型;用相对包裹层厚度(Dp/Dc)表示BC混合态特征,污染较轻时日变化为凌晨及午后较高,早晚出行高峰期较低,说明在凌晨及午后BC的老化程度较深,早晚机动车排放高峰时段BC多为近地源排放的新鲜粒子.污染较重时Dp/Dc日变化相对平缓,区域性污染特征更为明显并在高相对湿度下体现出气-固转化的过程;BC质量和数谱的粒径分布均为单峰型,数谱峰值粒径在污染较轻时分布在91 nm左右,污染较重时为100 nm,不同污染程度下质量谱峰值粒径均为210 nm,通过对比全球范围的观测结果可以体现出BC一次源的区域性差异.本研究对深入认识长三角地区大气BC污染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南京 单颗粒黑碳光度计(SP2) 混合态 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温度对双委夜蛾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段爱菊 王淑枝 +4 位作者 王利霞 刘长营 刘顺通 韩瑞华 张自启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46-1352,共7页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是新发现的一种农业害虫,为探索温度对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16,21,26,30,34(±1)℃,RH为70%±5%、光周期为14L:10D条件下,测定了双委夜蛾... 【目的】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Hampson)是新发现的一种农业害虫,为探索温度对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16,21,26,30,34(±1)℃,RH为70%±5%、光周期为14L:10D条件下,测定了双委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产卵量,组建了双委夜蛾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结果表明,双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世代发育起点温度(c)为9.88℃,有效积温(K)为906.53日·度;卵的孵化率在不同的温度下无显著差异;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则以21-30℃为最高;成虫的产卵量以21-26℃为最高,而在16℃和30℃时显著降低,在34℃下成虫不能交配,30℃成虫交配率仅为46%;生命表分析表明,26℃双委夜蛾的种群趋势指数和内禀增长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98.5和0.1。【结论】21-26℃是最适宜双委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委夜蛾 温度 生命表 发育历期 存活率 生殖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