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microPET/CT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彭一檬 张春银 +2 位作者 余录 谭华 尤强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显像筛选脑缺血再灌注(CIR)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可逆性栓塞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CIR模型。术后清醒时,将Zea-Longa评分1~4分视为入选标准。共选取18只雄性SD大鼠。术后2和24 h...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microPET/CT显像筛选脑缺血再灌注(CIR)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可逆性栓塞大脑中动脉制作大鼠CIR模型。术后清醒时,将Zea-Longa评分1~4分视为入选标准。共选取18只雄性SD大鼠。术后2和24 h,采用Garcia 18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建模后2和24 h经尾静脉注射18F-FDG, 40 min后行microPET/CT显像,对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对意外死亡的大鼠进行尸体解剖及HE染色;对术后24 h存活大鼠,在完成microPET/CT显像后取脑组织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神经功能评分与microPET/CT评价CIR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8只入选大鼠的病理结果为:CIR模型11只,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4只,SAH伴脑出血3只。术后8~12 h,4只大鼠意外死亡。术后2 h,神经功能评分及microPET/CT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1/18和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及microPET/CT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11/14和1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microPET/CT可比神经功能评分更早地筛选出C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