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医科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群 庹勤慧 +2 位作者 文红艳 张熙 戴爱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61-564,共4页
新医科背景下,为进一步落实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医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一核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医学与思... 新医科背景下,为进一步落实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医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一核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基础教学与临床、专业学习与科研、临床医学与中医”相互融合,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实、临床技能强、科研能力突出、中医情怀深”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为同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医科 医教协同 中医院校 临床医学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金银花与山银花活性成分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韦晶玥 罗诗雯 +5 位作者 冯龄燃 林万军 吴可青 廖旭辉 庹勤慧 杨冬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281,共9页
炎症参与了机体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发展,持续的炎症反应是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寻找抗炎药物对于防治各类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寻找毒不良反应小... 炎症参与了机体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发展,持续的炎症反应是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寻找抗炎药物对于防治各类疾病至关重要。近年来人们愈发重视寻找毒不良反应小的天然药物,金银花和山银花作为传统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种药理功效,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药用价值显著。随着金银花和山银花研究的不断推进,其在医药领域被广泛应用,极具开发潜力。目前,有关研究多集中在金银花和山银花的抗炎作用机制上,而对其抗炎活性成分的系统总结鲜有报道。因此,该文重点对金银花和山银花二者抗炎活性成分进行了差异分析,并综述了金银花和山银花提取物及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炎症因子释放、调节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NF-κB、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等炎症信号通路、增加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免疫防御能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等多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以期为二者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山银花 活性成分 抗炎作用 机制
原文传递
SARS-CoV-2暴露剂量与COVID-19潜伏期及病情发展趋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冬梅 传军 +15 位作者 罗迪贤 徐信兰 肖莉 林秀莲 黄仁彬 何超平 雷冬竹 邓静 吴志坚 罗伟濠 贺荣章 张佳 庹勤慧 卢光明 李凯 廖端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尽管SARS-CoV-2暴露剂量和暴露者机体抵抗力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确定的变量,但COVID-19的发生是SARS-CoV-2暴露剂量与暴露者机体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比较中国湖北内外发病情形、湖北之外其他省市不同日期COVID-19发病的... 尽管SARS-CoV-2暴露剂量和暴露者机体抵抗力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确定的变量,但COVID-19的发生是SARS-CoV-2暴露剂量与暴露者机体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比较中国湖北内外发病情形、湖北之外其他省市不同日期COVID-19发病的潜伏期、以及散发病例与聚集性发病情形,发现SARS-CoV-2感染率高低与疫情时程及潜伏期均相关,显示SARS-CoV-2暴露剂量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严重程度均可能具有相关性。从而提示COVID-19的治疗,需要对潜伏期偏短的患者提防其重症化和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 SARS-CoV-2 暴露剂量
下载PDF
10种主要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冬梅 彭莎 +8 位作者 邓静 霍艳杰 林秀莲 何超平 赵洪庆 林丽美 李凯 庹勤慧 廖端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05-811,共7页
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危害大、死亡率高、易于流行等特点,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就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马尔堡病毒、天花病毒、登革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10种主要病毒... 病毒性传染病具有危害大、死亡率高、易于流行等特点,给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就冠状病毒、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马尔堡病毒、天花病毒、登革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10种主要病毒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致病后临床表现及防控措施等进行综述,为正确认识、预防病毒性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狂犬病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传染病 防治
下载PDF
球囊损伤动物模型建立与运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思静 罗诗雯 +2 位作者 潘永豪 庹勤慧 杨冬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098-1104,共7页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血管狭窄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高,严重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但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其他外周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比例非常高,严重影...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中,血管狭窄疾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占比高,严重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支架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血管狭窄最常用的方法,但冠状动脉、颈动脉和其他外周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比例非常高,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稳定的动物模型能够为研究解决经皮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提供工具。因此,文章整理了球囊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运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损伤 动物模型 心血管疾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基于“药物-靶点-通路”网络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OVID-19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冬梅 霍艳杰 +4 位作者 陈临江 曾阳 袁志鹰 庹勤慧 赵洪庆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免疫与炎症反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体内活性成分,采用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活性...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通过调节免疫与炎症反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获取血必净注射液体内活性成分,采用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及预测对应的作用靶点。在TTD、DisGeNT数据库搜索COVID-19相关的免疫与抗炎靶点,与血必净注射液靶点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 3.5.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结合网络图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生物学过程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 Dock4.2对血必净注射液核心成分与SARS-CoV-23CL水解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血必净注射液共有116种活性成分,其中关键成分29个。COVID-19相关的免疫与抗炎靶点541个,血必净注射液与COVID-19交集有75个靶点,其中关键蛋白靶点55个,关键活性成分4个,864条相互作用关系。GO条目93个。KEGG通路分析关键靶点与炎症免疫反应相关27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紫丹参素C、鼠尾草酚酮、β-谷甾醇、丹参新醌D、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黄芩素等活性成分与SARS-CoV-23CL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抗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血必净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与双烟酸姜黄素酯体内转运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光宇 何群 +3 位作者 廖扬振 庹勤慧 夏伯候 廖端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提高双烟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考察双烟酸姜黄素酯是否代谢为姜黄素。方法以新西兰家兔为试验对象,采用口服给予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与双烟酸姜黄素酯原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测定血中双烟酸姜黄素酯、姜黄素等成分含量... 目的提高双烟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考察双烟酸姜黄素酯是否代谢为姜黄素。方法以新西兰家兔为试验对象,采用口服给予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与双烟酸姜黄素酯原料药后,在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测定血中双烟酸姜黄素酯、姜黄素等成分含量,计算体内药物转运动力学参数AUC,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采用统计矩法中的零阶矩法计算AUC,原料药的AUC平均值为(354.835±8.660)μg·L^(-1)·h,而纳米粒的AUC平均值为(883.335±16.37)μg·L^(-1)·h。纳米粒的AUC是原料药AUC的2.486倍。可知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显著提高了生物利用度;血中未检测到姜黄素。结论双烟酸姜黄素酯制成纳米粒可显著提高双烟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利用度;双烟酸姜黄素酯在体内没有代谢为姜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烟酸姜黄素酯纳米粒 双烟酸姜黄素酯 姜黄素 生物利用度 纳米粒
原文传递
“肝开窍于目”启示下的肝目“四共特征”与研究思路
8
作者 熊苏慧 于佳慧 +10 位作者 孙妙 夏伯候 张智敏 李亚梅 石哲 彭求贤 廖端芳 李春 庹勤慧 谢菁琛 林丽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85-194,共10页
“肝开窍于目”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对肝和目联接关系的总结。“肝开窍于目”理论认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特点,临床发现肝病目疾常常伴随出现,肝目同治是理想选择,实现肝目共治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 “肝开窍于目”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古人对肝和目联接关系的总结。“肝开窍于目”理论认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特点,临床发现肝病目疾常常伴随出现,肝目同治是理想选择,实现肝目共治的关键在于解析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目之间在生理、病理诸多方面存在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在病理状态下,肝目“共损伤”,中药干预后肝目“共修复”,而肝目“共损伤-共修复”可通过“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解释。基于此,课题组从中医理论内涵、临床实践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索性提出肝目具有“共损伤-共修复-共物质基础-共作用机制”特征,即“四共特征”(4CCs),并以清肝明目中药夏枯草干预免疫性肝损伤(ILI)和过敏性结膜炎(AC)为例,浅析肝目“四共特征”的研究思路。该文期冀深入解析“肝开窍于目”理论的科学内涵,揭示肝目共性特征及生物学实质,探索建立一种“肝目同治”研究新范式,为多器官关联疾病共性问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开窍于目 肝目同治 肝目共损 肝目四共特征 免疫性肝损伤 过敏性结膜炎 夏枯草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可检测靶点的确认与重叠PCR合成
9
作者 肖正午 肖莉 +7 位作者 传军 李亚梅 彭壮 林丽美 李凯 戴爱国 庹勤慧 廖端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41-646,共6页
高敏感的检测试剂盒的基因检测,是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手段之一。鉴于目前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试剂盒在敏感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与其所检测靶点数量的局限性有关。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采用重叠PCR合成策略,... 高敏感的检测试剂盒的基因检测,是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手段之一。鉴于目前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检测试剂盒在敏感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认为与其所检测靶点数量的局限性有关。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采用重叠PCR合成策略,获得了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8个新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呈现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增加了扩增引物的SARS-CoV-2特异性;二是增强了适宜于TaqMan探针检测的SARS-CoV-2特异性。这些新的靶点有望成为未来SARS-CoV-2高灵敏度检测及试剂盒开发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检测靶点 PCR
下载PDF
中药夏枯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巧琼 杨冬梅 +5 位作者 陈临江 曾阳 唐朝 裴世杰 周思静 庹勤慧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4期6-7,10,共3页
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味苦辛、性寒,具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等功效。夏枯草主要含有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糖类、甾醇类、香豆素类、苯丙素类及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近年来药理学研究显示夏枯草... 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其味苦辛、性寒,具有清肝明目、消肿、散结等功效。夏枯草主要含有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糖类、甾醇类、香豆素类、苯丙素类及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近年来药理学研究显示夏枯草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降血压、降血糖及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拟对中药夏枯草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基础研究与临床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化学成分 抗肿瘤 抗菌 抗病毒 抗炎 调节免疫 抗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川续断皂苷乙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霍艳杰 何超平 +2 位作者 全文娟 陈煜 庹勤慧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川续断皂苷乙(DB)的药理作用。方法在ChemMapper数据库上预测DB的靶标,通过iGEMDOCK软件进行化合物与靶标蛋白对接,根据评分选出关键靶标蛋白,关键靶标蛋白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之间的相互作...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川续断皂苷乙(DB)的药理作用。方法在ChemMapper数据库上预测DB的靶标,通过iGEMDOCK软件进行化合物与靶标蛋白对接,根据评分选出关键靶标蛋白,关键靶标蛋白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关键靶标蛋白调控蛋白网络的生物过程与通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通过MTT法与EdU法检测DB对VSMCs的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s周期,Western blot法与免疫荧光法检测关键靶标蛋白表达。结果DB具有4个靶标蛋白,根据分子对接能量值选取DNA拓扑异构酶2a(TOP2a)后续研究对象,TOP2a相关的蛋白进行预测,得到相关蛋白10种,经过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分析,TOP2a可能参与VSMCs的增殖调控。MTT法结果显示DB对VSMCs活性明显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EdU法检测DB(3、10、30μmol/L)对VSMCs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显示DB可能阻滞VSMCs的G1期向S期合成,进而影响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DB下调蛋白TOP2a表达水平,同样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TOP2a表达下调。结论DB可能通过下调TOP2a表达,调控细胞周期,抑制VSM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皂苷乙 网络药理学 拓扑异构酶2a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四玉 杨冬梅 +2 位作者 戴娜 夏伯候 庹勤慧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curcumin acetylsalicylate,C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Ang 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采用MT... 目的探讨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curcumin acetylsalicylate,C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Ang 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CA干预对细胞活力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AKT(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3、10μmol/L CA可以显著抑制Ang Ⅱ诱导的细胞活力,其中3μmol/L为最佳浓度(P<0.05)。在CA的干预下,与Ang Ⅱ组比较,流式细胞术显示VSMC 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期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显示其可以促进PTE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AKT激活(P<0.05)。结论 CA可以抑制Ang Ⅱ诱导的VSMC增殖,其机制与阻滞VSMC G0/G1期向S期转化,以及调节PTEN/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PTEN AKT
下载PDF
烟酸姜黄素酯对低剪切应力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静 王媚媚 +3 位作者 刘录山 贺卫和 庹勤慧 文红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55-861,共7页
目的:探讨烟酸姜黄素酯(curcumin nicotinate,CN)对低剪切应力(low shear stress,LS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运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建立LSS诱导的HUVECs凋亡模... 目的:探讨烟酸姜黄素酯(curcumin nicotinate,CN)对低剪切应力(low shear stress,LS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运用平行平板流动腔建立LSS诱导的HUVECs凋亡模型。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CN对LSS诱导的HUVECs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N对LSS诱导的HUVECs中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静态培养组比较,LSS组(3 dyne/cm2,12 h)内呈现凋亡状态的HUVECs明显增多。与LSS组比较,各CN+LSS组内呈现凋亡状态的HUVECs明显减少,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以20μmol/L CN+LSS组凋亡细胞数最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静态培养组比较,LSS组HUVECs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LSS组比较,各CN+LSS组HUVECs凋亡率明显减少,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以20μmol/L CN+LSS组HUVECs凋亡率减少最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静态培养组比较,LSS组内PCSK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SS组比较,CN+LSS组内PCSK9蛋白表达下降,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20μmol/L CN+LSS组PCSK9蛋白表达下降最为明显(P<0.01)。结论:CN能够抑制LSS诱导的HUVECs凋亡,其作用机制与CN下调LSS处理的HUVECs中PCSK9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烟酸姜黄素酯 低剪切应力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下载PDF
文献报告会在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与评价
14
作者 成细华 雷晓明 +2 位作者 杨冬梅 李亚楠 庹勤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5期190-193,共4页
目的 探讨文献报告会在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和满意度评价。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2020级、2021级基础医学学术型在读研究生29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生对文献报告会满意度、报告会前后科研各项能力... 目的 探讨文献报告会在中医院校基础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和满意度评价。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2020级、2021级基础医学学术型在读研究生29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生对文献报告会满意度、报告会前后科研各项能力自评、文献报告会对研究生综合能力影响评价及师生交流情况设计问卷调查。结果 参与文献报告会后,86.21%(25/29)的研究生表示满意文献报告会。调查对象自评其文献检索能力、文献阅读分析能力、文献撰写能力、制作学术PPT能力和文献汇报能力均有显著提升(P<0.05)。89.66%(26/29)的调查对象认同参加文献报告会有助于开拓学术视野,有助于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79.31%(23/29)的调查对认同其巩固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72.41%(21/29)认同其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及主动参加线上线下的学术专题讲座意愿。文献报告会也增加了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方式和见面频率。结论文献报告会促进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对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报告会 基础医学 学术型研究生 中医教育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全文娟 廖端芳 庹勤慧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0,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理,受感人群广泛。近年来,祖国医学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机制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因此,如何精准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发病机理,受感人群广泛。近年来,祖国医学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上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机制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及新药开发。因此,如何精准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亟待解决。本文就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制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夏枯草水提取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娟 曹玉梅 +4 位作者 杨冬梅 孙四玉 王巧琼 谢雪姣 庹勤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9期977-982,共6页
目的:探讨夏枯草水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作用及对Daxx/PTEN/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VSMCs,体外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II)(1μmol/L)诱导细胞增殖模... 目的:探讨夏枯草水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作用及对Daxx/PTEN/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VSMCs,体外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II)(1μmol/L)诱导细胞增殖模型,MTT和BrdU法分别检测夏枯草水提取物不同浓度(10、20、40、80、160μg/mL)作用24 h后对VSMCs活性和增殖的影响、划痕法观察细胞迁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Daxx、PTEN、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VSMCs活力及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细胞中Daxx、PTE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F-κB蛋白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比较,20、40、80μg/mL夏枯草水提取物成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VSMCs活力与细胞迁移能力,以80μg/mL浓度最显著;同时,夏枯草水提取物处理组细胞Daxx、PTE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NF-κB蛋白下调。结论:夏枯草水提取物能显著抑制Ang-II诱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Daxx/PTEN/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PTEN与动脉粥样硬化
17
作者 陈煜(综述) 庹勤慧(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836-841,共6页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基因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调控肿瘤方面的作用广为人知。近年来研究发现,PTEN除了在肿瘤防治上发挥作用外,还能通过抑制炎症...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基因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在调控肿瘤方面的作用广为人知。近年来研究发现,PTEN除了在肿瘤防治上发挥作用外,还能通过抑制炎症、氧化应激的发展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进程。同时,PTEN蛋白能够抑制AS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异常增殖,以及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方向、改变巨噬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的类型来抗AS。而PTEN对于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的调控则具有双重性。文章对PTEN的结构、功能与发挥的调控作用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AS防治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炎症 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
下载PDF
Daxx过表达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8
作者 曹玉梅 孙四玉 +4 位作者 杨冬梅 霍艳杰 邱飞 谢雪娇 庹勤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3-1179,共7页
目的构建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Daxx-EGFP,并探讨Daxx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基于PAS(PCR-based Accurate Synthesis)的方法构建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Daxx-EGFP。经测序和酶切验证后,用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 目的构建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Daxx-EGFP,并探讨Daxx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基于PAS(PCR-based Accurate Synthesis)的方法构建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Daxx-EGFP。经测序和酶切验证后,用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Daxx-EGFP与包装辅助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收集病毒液纯化后感染VSMCs,Western blot法鉴定过表达Daxx的VSMCs株。然后将pCDH-EGFP病毒液感染的空载体细胞和pCDH-Daxx-EGFP病毒液的感染的过表达Daxx细胞都分成无血清培养基孵育组和AngⅡ孵育组。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Akt蛋白表达。结果基因测序与双酶切鉴定表明Daxx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与Vector组比,转染Daxx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经AngII处理后,转染Daxx组细胞活性、S期细胞比率和与细胞迁移率与Vector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转染Daxx组细胞中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Daxx-EGFP和过表达Daxx的VSMCs株;Daxx能显著抑制AngII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p-Akt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XX 慢病毒载体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