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100
1
作者 郭付友 佟连军 +1 位作者 仇方道 李一鸣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6-739,共14页
基于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综合构建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绿色发... 基于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综合构建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研究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经济走廊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主要来源于规模化扩张与总量增长的外部驱动作用,热衷于发展速度与规模,忽视质量与效率的内涵式提升势必导致内生驱动作用不足与不可持续性;(2)研究时限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低水平区不断减少,较高水平区稍有增加,但低水平与中低水平区占比长期稳定在65%以上,说明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 2005—2017年间黄河流域61地级市整体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存关系,且绿色发展水平具有相对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流域内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4)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与政府调控始终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高作用力影响因子,因子交互作用后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解释力远超单因子,反映出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具有复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山东省产业生态化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17地市时空面板数据 被引量:78
2
作者 郭付友 佟连军 +2 位作者 刘志刚 赵海杰 侯爱玲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26-2238,共13页
本文综合构建了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空间计量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5-2016年山东省17地级市产业生态化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生态化依赖于... 本文综合构建了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空间计量等多种计量方法对2005-2016年山东省17地级市产业生态化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生态化依赖于产业化物质消耗型规模增长,但不以结构优化为基础的产业化势必忽视经济要素的横向转移反馈作用与集群效应,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现象;②产业生态化水平逐年递增反映出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由拮抗向良性共轭方向发展,但其增长率较低说明了产业轻型化与清型化进程滞缓,其质量提升之路漫长而艰巨;③产业生态化呈现东中西递减的空间梯度分异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始终是热点区,西部地区尤其是鲁西南地区始终是冷点区;④产业生态化水平空间相关性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投资等因素负向溢出效应比较明显,而政府调控以及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正向溢出效应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空间计量模型 山东省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6
3
作者 郭付友 高思齐 +1 位作者 佟连军 任嘉敏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基于2005—2017年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数据,构建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研究期限内绿色... 基于2005—2017年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数据,构建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格局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研究期限内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由"高效率小差距"向"低效率大差距"演进,说明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不断凸显。(2)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的贡献,科学技术尚未发挥重要驱动作用。(3)研究期限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存关系,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近的地区空间集聚现象显著。(4)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性显著,高效率地区的东西分布、南北分布的地域差异性突出,集中表现在以城市群为载体呈集群式发展。最后采用Tobit回归模型具体分析了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政府调控与市场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及上中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强度与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TOBIT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振兴以来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0
4
作者 郭付友 侯爱玲 +1 位作者 佟连军 马振秀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66,共9页
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东北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较高水平与高水平地级市数量稍有增... 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东北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5—2015年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较高水平与高水平地级市数量稍有增加,但低水平与中水平地级市占比稳定在50%左右,折射出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嵌入式'与'刚性化'特征相对突出,绿色发展质量提升之路漫长而艰巨;(2)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状态贴近度南北空间分异现象明显,绿色发展压力程度自南向北不断升高,而绿色发展响应水平呈现中部高、两边低的特点;(3)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呈现中部高、南北两翼低的格局,且绿色发展水平相似地区集聚现象较为明显;(4)经济发展仍是东北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模式依赖于政府主导下的投资拉动,相对具有自上而下'指令性'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时空分异 地理探测器 东北限制开发区
原文传递
吉林省限制开发生态区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障碍因素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艳花 佟连军 梅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63-2472,共10页
以吉林省限制开发生态区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0、2015年3期分县市区截面数据,从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本利用、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福祉进步及环境污染治理5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评价法、马尔科夫链、障碍... 以吉林省限制开发生态区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0、2015年3期分县市区截面数据,从国土空间优化、自然资本利用、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福祉进步及环境污染治理5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TOPSIS评价法、马尔科夫链、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测度吉林省限制开发生态区各县市区绿色发展水平,揭示绿色发展水平分异格局与转移类型,并探究绿色发展水平障碍因素。结果表明:吉林省限制开发生态区绿色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下降的趋势;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呈"西南高、东北低"特征;2005-2010、2010-2015年绿色发展水平类型转移状态较为不稳定,绿色发展水平各类型转移较为明显;科技支出比重、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比重、建设用地产出率、万人中学生人数、耕地产出率、林地产出率、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是制约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最后提出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加大绿色科技投入、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效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水平 熵权-TOPSIS评价法 障碍因素 限制开发生态区 吉林省
下载PDF
效率演化视角下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付友 佟连军 +2 位作者 李平 张慧敏 张春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81-1689,共9页
基于效率演化视角与适应性分析范式,综合采用投入导向生产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1)现状格局特征分析反映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 基于效率演化视角与适应性分析范式,综合采用投入导向生产规模报酬可变的VRS模型,对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1)现状格局特征分析反映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各县市尚处于规模扩张与总量增长阶段,仍有众多县市尚未达到最优规模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规模集聚仍是产业或经济发展的主流;(2)时序演化特征分析反映出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生态化发展迟缓,产业规模扩张仍是效率提升的关键所在,科学技术尚未发挥出其应有作用;(3)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综合效率与规模效率较高的县市不断向流域中上游地区聚集,纯技术效率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地区,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增加,纯技术效率对其作用不明显;(4)区位条件、路径依赖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因素是影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系统 适应性 路径依赖 松花江 吉林省
下载PDF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格局演变及障碍因素识别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平 佟连军 +1 位作者 范围广 郭艳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0-739,共10页
以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0、2015、2017年各市(州)的截面数据,从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3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究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 以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0、2015、2017年各市(州)的截面数据,从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3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究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17年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呈现"N"字型波动上升的时序演化特征,总体上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较慢。②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且两级分化特征更加明显。③人均工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每万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人均水资源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是研究期内制约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指标层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熵权-TOPSIS模型 限制开发区
下载PDF
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以吉林省限制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36
8
作者 郭艳花 梅林 佟连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84-1492,共9页
适度的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专业化生产、改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与限制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高度契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对2011—2015年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分析法分析其空... 适度的产业集聚能够促进专业化生产、改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与限制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高度契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对2011—2015年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空间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差异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在时间变化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类型上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效率高于农产品主产区;②绿色发展效率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梨树县、伊通县、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抚松县、安图县等7县位于有效状态,其余大多数县(市、区)处于效率损失状态;③产业集聚水平与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关系;④城镇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人口承载力等控制因素对绿色发展效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绿色发展效率 SBM-DEA 限制开发区 吉林省
下载PDF
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孙永胜 佟连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4-694,共11页
通过构建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2005—2016年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开发强度增加和经济总量扩张的交互关系是造成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综合水... 通过构建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2005—2016年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土地开发强度增加和经济总量扩张的交互关系是造成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综合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状态增长的持久性不强,生态环境响应正逐渐成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水平的主要推动力。(2)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综合水平呈现自南向北不断降低的特点,辽宁省明显高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典型的南北空间分异特征,且生态环境水平相似地区集聚发展现象愈发明显。(3)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开发滞后性特征明显,勉强协调-开发滞后型(Ⅲ)、中度协调-开发滞后型(Ⅵ)是主要耦合协调发展类型。(4)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调控水平是影响东北限制开发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而产业结构水平与外商投资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强度 生态环境 时空耦合 东北限制开发区域
下载PDF
东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动态演变与障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永胜 苗长虹 佟连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651-7659,共9页
以"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和"过程+格局+机制"思维范式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DPSIR模型的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对2008-2017年东北地区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 以"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和"过程+格局+机制"思维范式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DPSIR模型的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等方法对2008-2017年东北地区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特征与障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从"小差距低水平"逐渐向"大差距高水平"转变的时序特征,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自北向南阶梯式递减的格局特征,且空间集聚效应显著。②东北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不一定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绿色发展反而达到较高的水平。这可能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关。③东北地区各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其中,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府投资规模在绿色发展水平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导致东北地区绿色发展水平不同阶段呈现不同进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DPSIR模型 熵权TOPSIS模型 障碍度模型 时空分异
下载PDF
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产业竞争力表现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云达 佟连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1-1068,共8页
以德国大众、戴姆勒和宝马三大汽车制造商及其2008~2016年产业竞争力表现为研究对象,在R软件中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三大汽车制造商产业竞争力表现和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6年,大众、戴姆勒和宝马... 以德国大众、戴姆勒和宝马三大汽车制造商及其2008~2016年产业竞争力表现为研究对象,在R软件中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三大汽车制造商产业竞争力表现和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6年,大众、戴姆勒和宝马的产业竞争力表现经历了"衰退-复苏"、"冲高-回落"和"调整-反弹"3个小周期。基于生产制造、科技研发、资本运营和市场盈利4个竞争力维度,三大汽车制造商形成了不同的耦合适应竞争优势。在汽车产业竞争力发展上,大众、戴姆勒和宝马分别呈现出了全球扩散的产业转移、知识外溢的产业集聚和资源禀赋的区位优势等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产业 竞争力表现 VOLKSWAGEN Daimler BMW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 德国
下载PDF
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演变态势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永胜 佟连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2-369,共8页
基于对稳定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压力、敏感性和响应等稳定性要素构建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从压力得分来看,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经济系统压力... 基于对稳定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压力、敏感性和响应等稳定性要素构建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从压力得分来看,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经济系统压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2)从敏感性得分来看,流域内吉林市、松原市和白城市自身经济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不尽合理,一定程度说明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的经济结构合理性较差。3)从响应得分来看,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经济系统响应总体呈现出由流域自上而下依次降低的特征。4)从稳定性得分来看,松花江(吉林省段)流域经济系统稳定性具有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并且区域间差异程度不断扩大,尤其是长春市和白城市之间。今后经济发展过程不仅要巩固流域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更要加快流域边缘城市的发展,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避免差距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流域经济系统 松花江(吉林省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