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和多层CT及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效果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袭龙祥 袁秀娟 +2 位作者 田孝彬 曹元国 王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3-886,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就诊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208个患椎)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多层CT、MRI检查,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及敏感度。结果 X线片表现为椎... 目的比较分析X线、多层CT、MRI对胸腰椎体结核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就诊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208个患椎)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多层CT、MRI检查,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及敏感度。结果 X线片表现为椎体破坏、椎旁脓肿、椎间隙狭窄或破坏等,CT主要表现为椎旁脓肿、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死骨等,MRI主要表现为椎间盘信号变化、椎体和附件骨破坏、椎旁脓肿、脊髓受累和韧带扩散等,多层CT和MRI对椎体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脓肿和椎间盘受累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P<0.05);多层CT对死骨形成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X线和MRI(P<0.05);MRI对椎间盘受累、椎管受累、椎体破坏和椎旁脓肿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评分高于多层CT(P<0.05);多层CT、MRI病灶检出时间低于X线(P<0.05),检查所需时间高于X线(P<0.05);MRI检查所需时间高于CT(P<0.05)。结论多层CT和MRI结合互补用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X线 CT MRI
原文传递
直接前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功能恢复对比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森磊 杨先腾 +1 位作者 田晓滨 孙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 目的:对比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pproach,A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5例25髋行直接前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DAA-THA),其中男16例16髋,女9例9髋,平均年龄(62±2)岁(48~76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1例1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0例10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2型)4例4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6±4.95)kg/m2(19.6~29.5 kg/m2),术前Harris评分(33.4±15.5)分(17.9~48.9分);同期25例25髋行前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ALA-THA),其中男18例18髋,女7例7髋,平均年龄(59±3)岁(43~72岁),疾病组成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10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Ⅳ期)12例12髋和髋臼发育不良(Crowe 2型)3例3髋,BMI为(25.35±5.8)kg/m2(18.2~29.8 kg/m2),术前Harris评分(38.6±16.7)分(23.1~56.5分)。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DAA组(108.33±18.5)min(98~135 min),ALA组(103.26±15.5)min,(85~116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DAA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0.3±1.75)cm(8.7~12.2 cm),ALA组平均切口长度(9.6±1.65)cm(7.9~11.2 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DAA组(210±135)m L(130~400 m L),ALA组(230±145)m L(160~450 m 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平均时间6个月(6~12个月),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DAA组(88.7±9.05)分(79.1~97.2)分,ALA组(86.5±7.75)分(77.9~93.4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DAA组(93.5±5.85)分(87.4~99.1分),ALA组(90.9±5.15)分(86.9~97.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A组术后早期随访患者髋关节的外展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前外侧入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与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评分、介质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武永富 庞江娜 +4 位作者 赵欣 赵林芳 田晓宾 王江泳 冯建书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7期86-9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与神经根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疗效、疼痛评分与介质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120例LDH,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经椎间孔...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与神经根电刺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疗效、疼痛评分与介质及下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我院120例LDH,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经椎间孔入路行神经根电刺激治疗,对照组经椎间孔入路行神经根封闭治疗。比较2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 d、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清PGE_(2)、5-HT低于对照组,β-EP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胫神经、腓总神经MCV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SCV快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椎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与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比较,采用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电刺激治疗LDH能获得更佳的效果,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修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神经根封闭 经皮神经电刺激 神经传导 视觉模拟评分法 前列腺素E_(2)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进 杨先腾 +6 位作者 李森磊 胡如印 韩伟 李建扬 田家亮 田晓滨 孙立 《骨科》 CAS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行髋臼原位重建及高髋关节中心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科行THA治疗Crowe Ⅱ、Ⅲ型DDH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Tonnis Ⅲ期)的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髋臼重建方式分组:其中髋臼原位重建组17例,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2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Harris评分、影像学假体松动率。结果37例病人平均随访41个月(25~63个月)。髋臼原位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19±16)min、(413±36)ml,高髋关节中心重建组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分别为(92±21)min、(389±44)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61,P=0.021;t=0.682,P=0.231)。两组术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但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髋臼原位重建组中有2例少量植骨吸收,两组随访未见影像学假体松动。结论高髋关节中心技术的手术时间较髋臼原位重建更短,两种技术治疗Crowe Ⅱ、Ⅲ型DDH的中期临床疗效较好,均可显著恢复病人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原位重建 高髋关节中心 髋脱位 发育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胸部CT征象对老年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袭龙祥 袁秀娟 +2 位作者 田孝彬 杜春涛 王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78-83,共6页
目的分析胸部CT征象与老年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T征象预测脑转移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95例老年周围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发生... 目的分析胸部CT征象与老年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性,探讨CT征象预测脑转移的可能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95例老年周围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发生脑转移,44例未发生脑转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和胸部CT征象,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部CT征象与脑转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类型为老年周围型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胸部CT征象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毛刺征、空泡空洞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CT-T/N分期是老年周围型NSCLC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癌、CT-T_2和T_4期、CT下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Ⅱ型和Ⅳ型胸膜凹陷征为脑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部CT下病理类型、CT-T_2和T_4分期、CT下空气支气管征、毛刺征以及Ⅱ型和Ⅳ型胸膜凹陷征对老年周围型N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重点关注以指导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征象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孔令超 何高 +3 位作者 李业奎 田克超 周业金 田晓滨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对照组(2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和对照组(2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系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对照组少于观察组(P<0.01)。术后12周根据Ne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观察组为17/20,对照组为15/2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观察组1例出现内置物松动,对照组2例出现钢板断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Edinburgh ⅡB型锁骨骨折同锁定钢板一样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内固定断裂的发生率较锁定钢板低,肩关节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及对术后下肢力线和创伤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国鲁 赵红波 +2 位作者 张俊松 朱骥生 田晓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期345-349,共5页
目的:对比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及对术后下肢力线和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对比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及对术后下肢力线和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月期间接收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共计75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OWHTO组(n=40)和TKA组(n=35)。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应激指标和术后下肢力线改变情况。结果:OWHTO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TK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TKA组(P<0.05)。OWHTO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TKA组,ROM、HSS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WHTO组术后3 d、术后7 d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TK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股胫角(FTA)下降,髋-膝-踝角(HKA)升高(P<0.05)。两组术后6个月FTA、HKA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OWHTO、TKA这两种治疗方案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相当的疗效,均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但OWHTO的创伤小、应激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截骨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内翻畸形 疗效 下肢力线 创伤应激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及瓜蒌桂枝汤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红波 李国鲁 田晓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472-2479,共8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及瓜蒌桂枝汤的抗炎机制。【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风湿热痹型RA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及瓜蒌桂枝汤的抗炎机制。【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风湿热痹型RA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7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不同分期RA患者血清TNF-α、BMD的差异,比较不同骨密度RA患者血清TNF-α的差异,Pearson分析TNF-α与BMD的相关性。同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6例RA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38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瓜蒌桂枝汤加味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RA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晨僵时间、血清炎症因子、BMD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探讨瓜蒌桂枝汤在治疗RA中的抗炎机制。【结果】(1)观察组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BMD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期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Ⅲ期和Ⅱ期患者,BMD低于Ⅲ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骨密度低下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NF-α与BMD呈负相关性(r=-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中西结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36/38),西医组为68.42%(26/38),组间比较,中西结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RA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西医组,晨僵时间短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RA患者的血清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CRP、IL-6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风湿热痹型 肿瘤坏死因子Α 骨密度 瓜蒌桂枝汤 抗炎机制
原文传递
一种高精度黑体辐射源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景田 李晓斌 +2 位作者 李彦生 张林波 张宏坤 《测控技术》 CSCD 2017年第7期75-79,共5页
黑体辐射源作为通用红外目标,主要用于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测试、校准和标定,其温度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为实现黑体辐射面温度的高精度测量与控制,提升红外热成像系统整体性能,提出了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黑体辐射... 黑体辐射源作为通用红外目标,主要用于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测试、校准和标定,其温度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为实现黑体辐射面温度的高精度测量与控制,提升红外热成像系统整体性能,提出了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黑体辐射源温度测控系统方案设计;利用MAX1402芯片和PT100完成温度的高精度测量;采用四线制恒压源驱动电路,简化硬件电路设计;基于μC/OS-Ⅱ操作系统平台和PID控制算法完成系统软件设计。详细阐述了MAX1402的校准和PT100标定过程,分析了影响温度测量和控制精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温度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01℃,控制稳态绝对误差小于0.004℃。满足红外热成像系统性能提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体 温度控制 高精度 MAX1402 PID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