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外泌体lncRNA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博威 刘柏炎 +3 位作者 黄昕 易健 唐荣梅 王小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88-1996,共9页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外泌体lncRNA表达谱的影响,以期阐明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方法选取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例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外泌体lncRNA表达谱的影响,以期阐明其治疗脑梗死的机理。方法选取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例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2例患者给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在治疗第7天后采集静脉血,离心后分离血清并提取外泌体,运用基因芯片高通量检测lncRNA,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最后对其cis作用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两组间共有20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19个下调,1个上调;GO富集分析前30的结果涉及生物过程19个,细胞组分7个,分子功能4个;KEGG通路富集主要为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与脑缺血后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结论补阳还五汤会改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外泌体lncRNA表达谱,涉及诸多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本研究可为后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急性脑梗死 外泌体 lncRNA 表达谱
下载PDF
基于miRNA微阵列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博威 徐雅倩 +2 位作者 唐荣梅 易健 刘柏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41,共9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NVU)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5 g·kg^(-1))及丁苯酞组(54 mg·kg^(-1)),灌胃给药。除对照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NVU)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5 g·kg^(-1))及丁苯酞组(54 mg·kg^(-1)),灌胃给药。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脑缺血模型。灌胃给药7 d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评估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血管单元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miRNA微阵列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miRNAs靶基因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验证微阵列芯片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1);缺血侧神经元排列不规整,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核固缩;缺血侧脑组织中MAP2及VWF的表达降低(P<0.01),GFAP表达上升(P<0.01);共有82个差异表达的miRNAs(FC≥1.5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缺血侧神经元排列相对规整,细胞间隙减小,核仁较清晰;缺血侧脑组织MAP2及VWF的表达上升(P<0.01),GFAP表达下降(P<0.01);并有9个差异表达的miRNAs(FC≥1.5且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核心miRNAs可能主要通过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及Hippo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qRT-PCR检测发现模型组中rno-miR-532-5p、rno-miR-338-3p及rno-miR-412-5p表达下调(P<0.01,P<0.05),rno-miR-211-3p及rno-miR-494-3p表达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rno-miR-532-5p、rno-miR-338-3p及rno-miR-412-5p表达上调(P<0.01,P<0.05),rno-miR-211-3p及rno-miR-494-3p表达下调(P<0.01),与微阵列芯片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影响脑缺血大鼠的miRNA表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 微小RNA(miRNA) 微阵列 神经血管单元(NVU) 大鼠
原文传递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汤荣梅 陈光彬 +2 位作者 陈清 高国昀 陈龙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2286-2288,共3页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 068例的临床路径资料,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 011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1 ...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临床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 068例的临床路径资料,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 011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1 057例,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临床路径完成率,对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进行评估.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5.1%(961/1 011)、97.0%(1 025/1 057),平均住院日分别为(7.77 ±2.59)d、(7.19 ±2.37)d,临床路径完成率分别为51.9%(525/1 011)、69.9%(739/1 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4.99,t=3.33,χ^2 =70.35,均P<0.05).结论 LC临床路径中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日,有效地提高了临床路径的完成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路径 教育 专业 再培训 护士 临床工作能力 康复 病人满意度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CT测量肾脏深度优化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坤 胡佳 +3 位作者 龚成鹏 胡帆 唐荣梅 兰晓莉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9-405,共7页
目的探讨CT测量肾脏深度校正和优化的采集及后处理方法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的患者157例[男102例,女55例... 目的探讨CT测量肾脏深度校正和优化的采集及后处理方法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肾动态显像Gates法测定GFR的患者157例[男102例,女55例,年龄(51.4±14.5)岁],包括正常肾区组(肾脏位置和形态正常,且排除肾积水、肾占位及腹膜后包块等影响肾脏深度因素的成人患者)118例和非正常肾区组39例(移植肾19例,马蹄肾11例,异位肾9例)。对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CT测量、传统Tonnesen公式、李乾公式(简称Li法)计算肾脏深度,并得到相应GFR;对非正常肾区组,分别采用优化的采集和后处理方法、传统的后处理方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推荐的基于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估算法得到的GFR(分别用GFR优、GFR传和eGFR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正常肾区组Tonnesen公式和Li法所得的肾脏深度及相应GFR与CT实测法的差异、非正常肾区组GFR优和GFR传与eGFR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不同方法计算GF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正常肾区组,CT实测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40±1.43)和(7.51±1.37)cm。Tonnesen公式低估了肾脏深度[左肾(6.03±0.82)cm,右肾(6.06±0.84)cm;F值:64.145和68.567,均P<0.01],且肾脏深度偏差随CT实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r值:0.847和0.834,均P<0.01)。Tonnesen公式相应的总肾GFR为(56.93±28.42)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73.43±36.56)ml·min^-1·1.73 m^-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23,P<0.01);Li法估算的左、右肾脏深度分别为(7.55±1.03)和(7.52±0.98)cm,相应的总肾GFR为(73.65±34.50)ml·min^-1·1.73 m^-2,与CT实测法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法所得GFR与CT实测法相关性(r=0.901,P<0.01)和一致性更好。非正常肾区组,GFR优、GFR传和eGFR分别为(63.11±27.40)、(48.40±25.45)和(59.89±3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五乙酸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采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及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文早 唐荣妹 《当代医学》 2020年第6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采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时实施传统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血液透析时实施改...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采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时实施传统动静脉内瘘术,观察组血液透析时实施改良动静脉内瘘术,观察两组患者通畅率、一次手术成功率、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结果观察组通畅率和一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77%、100.00%,对照组通畅率和一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7.42%、80.65%,观察组通畅率和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吻合口内径、每分钟血流量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采用改良动静脉内瘘术不仅操作更方便,且通畅率和一次手术成功率更高,临床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改良动静脉内瘘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不同校正方式对99Tc^m SPECT/CT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龚成鹏 胡佳 +3 位作者 李坤 唐荣梅 张晓 高再荣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体积、靶本比及校正方式对99Tc^m SPECT/CT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将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中6个不同直径的小球(37、28、22、17、13和10 mm)填充入放射性浓度0.54 MBq/ml的99Tc^m与碘克...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体积、靶本比及校正方式对99Tc^m SPECT/CT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将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体模中6个不同直径的小球(37、28、22、17、13和10 mm)填充入放射性浓度0.54 MBq/ml的99Tc^m与碘克沙醇混合液(含碘量135 mg,占约0.3%),改变罐体放射性浓度形成不同的靶本比(32∶1、16∶1、8∶1、4∶1)。对不同靶本比体模行SPECT/CT,以CT阈值法自动勾画各小球感兴趣体积(VOI)并对图像行定量分析。选择相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参数及校正方式分别定量4种靶本比模型下各小球放射性浓度,并与球内真实放射性活度比较,计算准确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小球体积、靶本比与定量准确性的关系。对靶本比为32∶1、直径37 mm的小球分别行CT衰减校正(CTAC)+散射校正(SC)+分辨率恢复(RR)、CTAC+SC和CTAC+RR 3种校正方式重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比较不同校正方式对定量结果及图像对比度的影响。结果小球体积、靶本比与定量准确性呈正相关(r值:0.757和0.409,均P<0.05)。3种校正方式间,小球的定量误差及图像对比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139.665和38.905,均P<0.001),其中CTAC+SC+RR的定量误差小于CTAC+SC[(9.63±8.82)%和(38.89±2.17)%;P<0.001],而与CTAC+RR相近[(8.70±6.64)%;P>0.05];CTAC+RR的定量误差小于CTAC+SC(P<0.001)。CTAC+SC+RR图像对比度高于CTAC+SC[(93.45±0.91)%和(92.41±0.25)%;P<0.001],CTAC+SC图像对比度高于CTAC+RR[(91.37±0.87)%;P<0.001]。结论小球体积越大、靶本比越高,定量越准确;小球体积与定量准确性的相关性更强;合适的校正方式可明显提高图像对比度及定量的准确性,建议后处理时常规选用CTAC+SC+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模型 结构
原文传递
光伏农业大棚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
7
作者 唐荣梅 罗赟 刘红艳 《红水河》 2021年第5期54-57,62,共5页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大棚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该项目结合单片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监控组态技术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集光伏发电装置和温室大棚环境监控于一体,设计一个光伏农业大棚环境智能控制系统。下位机采用AT89C52单...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大棚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该项目结合单片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监控组态技术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集光伏发电装置和温室大棚环境监控于一体,设计一个光伏农业大棚环境智能控制系统。下位机采用AT89C52单片机进行硬件设计,利用ZigBee无线通信采集和传输数据,通过组态软件MCGS来实现对系统数据的监测与实时控制。系统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主要电源供给方式,通过仿真软件实现了光伏发电装置的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棚 环境监测 智能控制系统 光伏发电 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