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战略下的中国地下储气库发展前景 被引量:49
1
作者 丁国生 丁一宸 +5 位作者 李洋 唐立根 武志德 完颜祺琪 胥洪成 王云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为了2060年能够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依靠中国能源供需结构的深刻转变,从高碳向低碳、无碳能源转型。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将迎来大规模的消费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6000×10^(8) m^(3),2060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达... 中国为了2060年能够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依靠中国能源供需结构的深刻转变,从高碳向低碳、无碳能源转型。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将迎来大规模的消费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约为6000×10^(8) m^(3),2060年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达到6500×10^(8)~7500×10^(8) m^(3)。中国天然气受自身资源、获取国际资源能力、进口通道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建设大规模地下储气库以满足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长需求。从天然气消费安全角度,中国需建设储气能力达1200×10^(8)~1300×10^(8) m^(3)的地下储气库,既满足中国天然气调峰需要,又有一定的战略储备。中国目前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约150×10^(8) m^(3),必须进一步扩大建库领域,形成“1+3+N”的储气库基地空间布局。在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储气库相关技术可与未来碳埋存、储氢、储氦、压气蓄能等技术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储气库在能源领域的作用,确保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图2,表4,参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地下储气库 能源转型 气电转换 储氢 CO_(2)埋存
原文传递
中国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攻关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国生 唐立根 +14 位作者 丁一宸 阮金凤 朱华银 鲍清英 司光 陶野 张国辉 刘晓卓 初广震 王云 钟荣 裴根 李东旭 李霞 李天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为了延长化石能源行业的生命周期,亟需进行大规模碳减排的重大革命,其中CO_(2)地质封存(CCS)这一大规模碳减排的托底技术,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为此,系统梳理了全球CCS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CCS地质特点...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为了延长化石能源行业的生命周期,亟需进行大规模碳减排的重大革命,其中CO_(2)地质封存(CCS)这一大规模碳减排的托底技术,已在全球达成共识。为此,系统梳理了全球CCS发展趋势,并针对中国CCS地质特点和工程技术现状,分析了中国发展水层CCS面临的挑战和难点,提出了中国水层CO_(2)地质封存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层CCS起步早,当前正在开展世界级规模水层CCS先导试验,技术水平与国外并行,CCS有望成为中国未来大规模碳减排的主要手段;②鉴于中国水层多无法回避陆相沉积、断裂发育、非均质性强等先天条件,中国未来建设大规模水层CCS将面临封存规模大、封存成本高和长期封存安全性等3个方面关键技术的挑战;③从推动和形成CCS负碳新产业角度,中国未来水层CCS碳埋存需要攻克CCS地质体评估、CO_(2)高速注入、低浓度CO_(2)封存、降低成本和地质监测等5个关键技术。结论认为,该研究认识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发展水层CCS技术的信心,提出的5个方面关键技术为快速形成负碳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明确了攻关方向,同时为后续推动大规模地下储氢、储氦、压缩空气储能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双碳战略 大规模碳减排 水层CO_(2)地质封存 CCS地质体 CCS攻关方向
下载PDF
气藏型储气库井注采动态不稳定流分析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皆明 李春 +4 位作者 孙军昌 唐立根 钟荣 刘先山 郑少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针对现有不稳定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结合强非均质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特点,建立了考虑储气库多周期注采历史动态等复杂因素的动态不稳定流分析方法,并绘制了相关理论图版。提出了适合储气库井交变工况的“三点两段”式注采动态不稳定... 针对现有不稳定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结合强非均质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特点,建立了考虑储气库多周期注采历史动态等复杂因素的动态不稳定流分析方法,并绘制了相关理论图版。提出了适合储气库井交变工况的“三点两段”式注采动态不稳定流分析新模式,“三点”指循环注采的3个时间点,即建库注气起始点、注采分析段起始点和结束点,“两段”指历史流动段和注采分析段。研究发现:储气库井注采过程中无因次拟压力和无因次拟压力积分曲线前期下掉;无因次拟压力积分导数曲线中间过渡区存在采气期曲线上凸、注气期曲线下凹的现象,不同流动历史下的曲线具有非典型性。新方法实现了储气库注采动态不稳定流分析,呼图壁储气库典型井的实际应用表明,新方法压力历史拟合精度高,解释参数关联性强,应用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注采动态 交变工况 不稳定流分析 理论图版
下载PDF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建库注采机理与评价关键技术 被引量:66
4
作者 孙军昌 胥洪成 +4 位作者 王皆明 石磊 李春 唐立根 钟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地下储气库类型,其工作气量约占全球各类储气库总工作气量的75%。为了提高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优化储气库运行参数,从储气库多周期大流量强注强采...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地下储气库类型,其工作气量约占全球各类储气库总工作气量的75%。为了提高气藏型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优化储气库运行参数,从储气库多周期大流量强注强采的基本特点出发,综合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两种技术手段,重点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气藏改建储气库圈闭动态密封性和气水高速交互渗流机理,建立了盖层、断层动态密封性评价和库容参数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储气库注采工况交变应力对盖层原始静态毛细管密封和力学完整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弱化作用,采用动态突破压力、剪切安全指数等指标可以全面量化评价圈闭的密封性;(2)基于高速注采互驱实验揭示的孔隙局部动用机理,建立了以有效含气孔隙为基础的储气库库容量设计方法。矿场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应用于大型多层H储气库,有效指导了储气库建库地质方案设计,该储气库经过5个周期注采后达容率为91.8%,调峰能力由投产初期的2.7×10~8 m^3快速增至36.3×10~8 m^3,运行指标与方案设计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地下储气库 开采方式 运行规律 圈闭动态密封性 评价指标 注采机理 注采渗流 库容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