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鼠共刺激分子表达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柔嘉 王紫薇 +3 位作者 赵潇溟 唐古生 胡晓霞 王健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5-601,共7页
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鼠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的关系。方法供体为5只C57BL/6J(H2KD^-H2KB^+)雄性小鼠,受体为30只CB6F1(H2KD^+H2KB^+)雌性小鼠。将受体小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骨髓移植组和a... 目的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小鼠共刺激分子表达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病的关系。方法供体为5只C57BL/6J(H2KD^-H2KB^+)雄性小鼠,受体为30只CB6F1(H2KD^+H2KB^+)雌性小鼠。将受体小鼠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骨髓移植组和aGVHD组,每组10只。单纯照射组:受体小鼠接受γ射线照射后不注射任何细胞;骨髓移植组:受体小鼠接受γ射线照射后注射5×10^6个供体来源去T淋巴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aGVHD组:受体小鼠接受γ射线照射后,同时注射5×10^6个供体来源去T淋巴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和3×10^7个供体来源脾细胞。采用log-rank生存曲线分析各组小鼠移植后生存情况。分别在移植后7、14、21、28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移植组和aGVHD组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和CD28的表达情况,以及移植后21 d两组小鼠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IL)-17、γ干扰素、IL-4的表达情况,并在移植后21 d采用3,3’-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检测两组小鼠结肠组织共刺激分子配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单纯照射组受体小鼠均在γ射线照射后19 d内死亡;骨髓移植组小鼠在γ射线照射后均未出现aGVHD症状,30 d内均存活;aGVHD组小鼠在γ射线照射后出现aGVHD症状的时间为14(11~18)d,生存时间为22(13~30)d。随着时间的推移,aGVHD组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TLA-4、PD-1表达在移植后均呈下降趋势,ICOS、CD28表达均呈上升趋势。在移植后28 d时aGVHD组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CTLA-4、PD-1表达均低于骨髓移植组,ICOS、CD28表达均高于骨髓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AB染色结果示,骨髓移植组结肠组织CD80、ICOS配体(ICOSL)、PD-1配体(PD-L1)表达均为阴性,aGVHD组结肠组织CD80、ICOSL、PD-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刺激分子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若冰 唐古生 +3 位作者 罗艳蓉 黄佳莹 张倩倩 鲁桂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筛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集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临床中自体PBSC采集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2013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行自体PBSC... 目的筛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采集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个体风险预测模型,以提高临床中自体PBSC采集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2013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行自体PBSC采集术的恶性血液病患者757例,对患者进行单因素显著性统计学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PBSC采集危险因素进行筛选。采用Python 3.8.8版本、PyCharm 2021.1.3集成开发环境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前馈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自动机器学习3种机器学习模型,并采用多种模型评价指标对其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PBSC采集前的指标24项,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11项PBSC采集危险因素。所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前馈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自动机器学习模型对自体PBSC采集风险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0.822、0.873、0.875和0.973。结论本研究所建自动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自体PBSC采集结果,对提高临床自体PBSC采集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PBSC)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FGFR1基因异常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春玲 唐古生 +4 位作者 郭孟乔 程辉 刘明东 杨建民 龚胜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3-988,共6页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肿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异常对疾病诊断、临床特征、病理机制及治疗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8年带有8号染色体短臂(8P)异常且病史资料较为全面的患者共29例,运用染色体... 目的:研究血液系统肿瘤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异常对疾病诊断、临床特征、病理机制及治疗选择的指导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至2018年带有8号染色体短臂(8P)异常且病史资料较为全面的患者共29例,运用染色体R带显带技术对患者骨髓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进行FGFR1基因检测。结果:FISH检测出FGFR1基因异常患者共7例,其中FGFR1基因扩增患者3例、易位改变患者2例、缺失患者2例。FGFR1基因扩增或缺失的5例患者均不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且染色体为复杂核型,预后较差;2例FGFR1基因易位病例为非复杂染色体易位,其中1例经骨髓移植后6年仍存活,另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8号短臂未见重排,但通过FISH检测证实了FGFR1基因的重排且为罕见的插入性易位。结论:FGFR1基因扩增或缺失病例多发生在复杂核型中,不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预后差。FGFR1基因易位患者伴有嗜酸细胞增多,符合伴FGFR1异常的髓系/淋系肿瘤的临床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异常克隆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FGFR1重排的髓系/淋系肿瘤 FGFR1 淋巴瘤 白血病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T淋巴细胞亚群重建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潇溟 黄爱杰 +4 位作者 胡晓霞 唐古生 章卫平 杨建民 王健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85-1291,共7页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免疫重建中T淋巴细胞的重建规律及其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重建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恶性血液... 目的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骨髓免疫重建中T淋巴细胞的重建规律及其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重建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收集同期7名健康供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样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移植前和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包括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并用Luminex技术检测Th1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 d和30 d时骨髓中CD4+T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至移植后180 d仍未见回升;CD8+T淋巴细胞比例在移植后早期(15、30 d)低于对照组(P均<0.01),60 d时恢复至正常水平;骨髓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整体水平均低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1、0.002)。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后15、30、60、90、180 d时骨髓中Th1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整体水平高于外周血中水平(P=0.006);骨髓中Th2比例在移植后90 d内均无明显变化,在180 d时高于对照组(P=0.034),但整体水平与外周血中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骨髓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移植后逐渐下降,至移植后180 d时低于对照组(P=0.040);而骨髓中Th1/Th2比值在移植后90 d内各时间节点(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180 d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IL-2R水平在移植后15、30、60、90 d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L-18水平在移植后15、30、60 d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移植后90 d时仅外周血中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骨髓与外周血中IL-2R和IL-18整体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骨髓中各T淋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 外周血
下载PDF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被引量:3
5
作者 丁静 郭孟乔 +6 位作者 柳敏 龚胜蓝 张春玲 黄崇媚 王健民 杨建民 唐古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所有疑诊多发性骨髓瘤并进行浆细胞相关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骨髓标本,分...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所有疑诊多发性骨髓瘤并进行浆细胞相关免疫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骨髓标本,分析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的状况,并与文献对比发现异常检出率差异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实践并回顾分析、判断改进效果。结果现况调查发现初发标本内肿瘤负荷低、检测结果在临界值附近无法判断是本次活动改善重点。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提出了先用流式分选浓缩异常细胞,提高肿瘤细胞密度、降低背景值,再进行遗传学检测等关键手段。最终将我院单克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从61.3%(95/155)提高至92.1%(174/18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优化了疑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FISH检测流程,有效提高了浆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遗传学异常 单克隆浆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腹部冲击触诊法简便模具制作及教学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君 张燕 唐古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52期143-146,共4页
为制作腹部冲击触诊法简便实用的教学模具,并在“诊断学”大班理论课和小班实践课中进行教学应用,利用生活中的儿童玩具(气球、橡胶球、水等),制作方便携带、触感较为真实的腹部冲击触诊教学模具。在冲击触诊理论授课时,结合制作的腹部... 为制作腹部冲击触诊法简便实用的教学模具,并在“诊断学”大班理论课和小班实践课中进行教学应用,利用生活中的儿童玩具(气球、橡胶球、水等),制作方便携带、触感较为真实的腹部冲击触诊教学模具。在冲击触诊理论授课时,结合制作的腹部冲击触诊教学模具邀请学员现场体验,并对所有学员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员在使用教具前后对理论传授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和对教具的使用体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员认为模具使用方便直观、触感真实,加深了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和实际体验,教学效果较好。冲击触诊法模具制作和教学应用,弥补了既往相关理论授课内容无真实体验感的缺陷,填补了相关模具目前的空白,且模具简单便携,易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触诊 教学模具 浮沉感
下载PDF
浅谈团队教学的优势与挑战
7
作者 程辉 汪洋 唐古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29期117-120,共4页
团队教学是一系列教学结构、配置的描述,可为学生提供单个教育者无法替代的益处。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或多个互补的教育者讲授内容可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同事之间可相互学习,而且还可带来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教... 团队教学是一系列教学结构、配置的描述,可为学生提供单个教育者无法替代的益处。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或多个互补的教育者讲授内容可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同事之间可相互学习,而且还可带来动态的、互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团队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似,即采用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成功的教学团队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团队教学的热情,且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教学 学习环境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色差分析法在保温材料黏结面积比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军 顾盛 +1 位作者 张军 陈可君 《工程质量》 2017年第3期64-67,共4页
DGJ 32/J19-2015《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提出了保温材料黏结面积比剥离检验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采用钢尺测量黏结面积受制于黏结砂浆形状的不规则性,检测精度无法保证。论文提出基于色差分析技术的保温材料黏结面积比检... DGJ 32/J19-2015《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提出了保温材料黏结面积比剥离检验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采用钢尺测量黏结面积受制于黏结砂浆形状的不规则性,检测精度无法保证。论文提出基于色差分析技术的保温材料黏结面积比检测方法,从现场取样、图片处理、黏结面积比计算三方面详细介绍了此方法的操作流程,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材料 粘结面积比 剥离检验 色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