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f-orf13编码的细胞色素P450催化利福霉素生物合成过程中C34a位的羟化反应(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强 罗光彩 +1 位作者 张惠展 唐功利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9-1174,共6页
利福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研究之后,仍然没有得到完全阐明.其中C34a甲基的氧化脱除是利福霉素成熟过程中的必需反应步骤,但是催化这一步骤的酶尚未鉴定·推测可能是利福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编码的某个细胞色素P450催... 利福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研究之后,仍然没有得到完全阐明.其中C34a甲基的氧化脱除是利福霉素成熟过程中的必需反应步骤,但是催化这一步骤的酶尚未鉴定·推测可能是利福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编码的某个细胞色素P450催化了这一步骤.选取利福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功能尚未确证的P450基因rif-orf0、rif-orf4和rif-orf13在变铅青链霉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和底物喂养实验,发现表达了rif-orf13的链霉菌能够将16-脱甲基-34a-脱氧利福霉素W(1)转化为16-脱甲基利福霉素W(2).将rif-orf13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的Orf13蛋白进行体外酶催化反应,发现Orf13能够将底物1羟化为产物2.结合前人的基因敲除研究,认为rif-orf13是编码34a-脱氧利福霉素W羟化酶的基因,其在胞内的功能可以被另一个负责C12-C29双键氧化断裂的P450基因rif-orf5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羟化反应 利福霉素 rif-orf13
原文传递
微生态制剂对髓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所致胃肠功能紊乱和免疫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淑旭 任思其 +7 位作者 唐泓 龚小军 孙艳玲 李苗 张金 李舒婷 武万水 孙黎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髓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共200例,所有患儿均经CT、MRI和病理明确诊断,确诊后完全切除肿瘤,均接受... 目的初步探讨微生态制剂对髓母细胞瘤患儿化疗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接受化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共200例,所有患儿均经CT、MRI和病理明确诊断,确诊后完全切除肿瘤,均接受HIT-2000/GPOH方案化疗。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2~18岁,中位年龄7.2岁。单纯化疗患儿88例,放疗后继续化疗患儿112例,所有患儿2周内无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服用史。根据年龄、性别、体重、体表面积配对分为两组:(1)试验组:化疗前1周开始常规给予整肠生口服(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10950019,每次1粒,每日3次),至化疗结束;(2)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未服用任何微生态制剂。观察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情况,并于化疗前1天和结束后第1天抽取患儿外周血,测定血清ET、TNF-α、IL-1β、IL-6、CRP等水平的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或t检验。结果本课题中约75%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给予整肠生干预后试验组患儿的胃肠紊乱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53,P〈0.05);放疗后继续化疗的患儿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较单纯接受化疗的患儿显著增加(达83.93%,χ^2=10.823,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化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各炎症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患儿血清ET、CRP、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ET=23.451,tCRP=33.246,tIL-1β=27.453,tIL-6=29.372,tTNF-α=16.223,P〈0.05);其中放疗后继续化疗的患儿血清ET、CRP水平与单纯接受化疗的患儿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T=4.396,tCRP=4.216,P〈0.05)。给予整肠生制剂干预后患儿血清ET、CRP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ET=7.905,tCRP=7.670,tIL-1β=10.459,tIL-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化学治疗 髓母细胞瘤 胃肠功能紊乱 炎症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