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气藏成藏要素及有利区带评价 被引量:33
1
作者 唐大海 谭秀成 +3 位作者 王小娟 梁菁 涂罗乐 吴长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成藏要素及有利区带,在重建等时地层与沉积格架的基础上,分析须家河组成藏组合,结合烃源、储层及构造等因素,探讨须家河组致密气藏控藏及富集要素,综合烃源、储层、构造、保存条件、埋深及区内已... 为明确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成藏要素及有利区带,在重建等时地层与沉积格架的基础上,分析须家河组成藏组合,结合烃源、储层及构造等因素,探讨须家河组致密气藏控藏及富集要素,综合烃源、储层、构造、保存条件、埋深及区内已获有效井地质特征等因素,新建适用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有利勘探区带精细评价的标准体系。研究表明,持续性生烃凹陷、进积型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以及继承性构造带是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富集要素,川中-川西过渡带是现阶段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最有利的增储上产地区之一。研究结果对须家河组下一步深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 成藏条件 有利区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组准同生期砂糖状白云岩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1
2
作者 芦飞凡 谭秀成 +7 位作者 钟原 罗冰 张本健 张亚 李明隆 肖笛 王小芳 曾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4-1148,1173,共16页
针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组的砂糖状白云岩储集层,对其特征、形成时间和成因进行了判识和分析。通过钻井岩心和野外剖面的详细描述及显微镜下分析,发现其具有区别于其他白云岩的典型特征:①白云石晶粒级别一般为中-粗晶,且常与粉-... 针对四川盆地西北部二叠系栖霞组的砂糖状白云岩储集层,对其特征、形成时间和成因进行了判识和分析。通过钻井岩心和野外剖面的详细描述及显微镜下分析,发现其具有区别于其他白云岩的典型特征:①白云石晶粒级别一般为中-粗晶,且常与粉-细晶白云岩和岩溶系统充填物白云岩伴生;②在向上变浅序列中上部发育典型的早成岩期岩溶识别标志;③中-粗晶砂糖状白云岩被早成岩期岩溶组构切割,表现为白云石具溶蚀边,孔洞中充填渗流白云石粉屑,中-粗晶白云石晶间为后期海侵期黏土充填。分析认为,这类中-粗晶白云岩形成时间为早成岩期岩溶之前。结合砂糖状白云岩具亮色环带的阴极发光特征、较高的包裹体温度、显著负偏移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类似海水的稀土元素配分形态分析,这类偶具雾心亮边的砂糖状白云岩经历了蒸发海水回流渗透和坡折带地形控制的准同生期海水循环热液白云石化两期白云石化过程。研究结果不仅更新了对栖霞组白云石化时间的认识,说明在海水循环热液叠加的准同生期也可形成中-粗晶的砂糖状白云岩,同时表明东吴期张裂活动始于早二叠世,也因坡折带地形和丘滩叠置迁移控制的砂糖状白云岩具有规模带状分布特征,而为拓展该类储集层的勘探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糖状白云岩 准同生期白云石化 海水循环热液 早成岩期岩溶 栖霞组 二叠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相控早期高频暴露岩溶特征及启示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明隆 谭秀成 +6 位作者 罗冰 张亚 张本健 芦飞凡 苏成鹏 肖笛 钟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82,共17页
文章介绍了一类准同生期云化叠合早期暴露岩溶成因的深层—超深层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区内露头与钻井资料,开展了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亮晶颗粒灰岩的向上... 文章介绍了一类准同生期云化叠合早期暴露岩溶成因的深层—超深层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基于区内露头与钻井资料,开展了岩石学、储层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泥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泥亮晶颗粒灰岩的向上变粗型和亮晶颗粒云岩—中晶云岩—细粉晶藻云岩的向上变细型两类向上变浅序列。两类序列早期高频暴露岩溶具有如下特征:①旋回顶部存在暴露不整合面,并见下一旋回初始海泛沉积物充填于先期岩溶系统和向微地貌高地超覆现象。②旋回上部的多孔基岩受优势岩溶通道切割形成近原地角砾。③部分旋回顶部发育斑块状岩溶系统,其内为陆源黏土、粉屑和少量角砾充填。④少数旋回内部发育岩溶洞穴角砾岩,角砾间多为碳酸盐岩渗流粉砂充填。⑤暴露面之下稳定碳、氧同位素存在一定负偏现象。进一步开展储层物性分析发现,岩溶作用强度较强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下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基岩保留的粒间孔经过云化与溶扩而形成的小型孔洞;岩溶作用强度较弱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中上部,储层储集空间为基岩保留的粒间孔经过云化与溶扩而形成的小型孔洞;岩溶作用强度适中时,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旋回的中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洞穴垮塌角砾间的残余孔洞。这些叠合准同生期云化作用的白云岩为基岩的早期暴露岩溶作用形成的孔洞至今仍然被保留下来,并作为有效储集空间。因此认为不同强度的早期高频暴露岩溶作用是栖霞组储层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高频暴露岩溶 深层—超深层 孔洞成因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二叠统 栖霞组
下载PDF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8
4
作者 金值民 谭秀成 +3 位作者 郭睿 赵丽敏 钟原 陈延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1-994,共14页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类型的差异性及对其控制因素的认识是制约该类储层分类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综合利用岩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压汞分析等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喉道类... 伊拉克哈法亚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类型的差异性及对其控制因素的认识是制约该类储层分类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综合利用岩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压汞分析等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对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喉道类型、喉道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孔隙结构划分依据和方案,并划分出了中低孔超低渗细喉型、中低孔低渗细喉型、中高孔中低渗中细喉型、高孔中低渗细喉型、中高孔中低渗细喉型、中高孔中低渗中喉型六种孔隙结构类型,并通过毛管压力曲线的形态划分出了Ⅰ—Ⅴ五类线型;研究区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并划分出8种储集岩类型,分别是泥晶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生屑泥粒灰岩、砂屑生屑泥粒灰岩、生屑颗粒灰岩、砂屑生屑颗粒灰岩、介壳类漂浮岩和岩溶建造岩,其中岩溶建造岩储层具有较特殊的网络状孔隙结构。因此,可以认为哈法亚Mishrif组储层主要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影响,其早成岩期溶蚀具有明显的相控特征,是孔隙结构差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极大的改善了该套储层的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法亚油田 碳酸盐岩储层 孔隙结构 控制因素 早成岩期岩溶 岩溶建造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早成岩期岩溶及其控储效应 被引量:26
5
作者 谢康 谭秀成 +6 位作者 冯敏 王保保 钟寿康 杨梦颖 聂万才 乔占峰 曾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9-1173,共15页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储集层成因,以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组马五4-马五1亚段为例,通过大量岩心及薄片观察,剖析早成岩期岩溶垂向发育特征,探究其溶蚀机理和控储效应。岩石学特征分析表明马五4-马五1亚段主要发育泥粉...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储集层成因,以苏里格气田东区马家沟组马五4-马五1亚段为例,通过大量岩心及薄片观察,剖析早成岩期岩溶垂向发育特征,探究其溶蚀机理和控储效应。岩石学特征分析表明马五4-马五1亚段主要发育泥粉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微生物白云岩3类储集岩,其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为溶模孔、粒间(溶)孔和(溶扩)残余格架孔洞。研究区发育多期向上变浅序列,单一向上变浅序列顶部存在暴露面,暴露面之下的岩溶系统内可见典型的早期暴露溶蚀和充填特征。指示这3类孔隙型储集层发育应与相控早成岩期暴露岩溶相关,随岩溶强度增加,岩溶作用对储集层的建设性作用转变为破坏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型储集层 储集层特征 早成岩期岩溶 白云岩 马家沟组 奥陶系 苏里格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3
6
作者 苏成鹏 谭秀成 +4 位作者 王小芳 李飞 芦飞凡 李明隆 胡笙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2,共8页
眼球状石灰岩长久以来通常被看作一类非油气储集岩类,而且其成因一直颇有争议。通过对11条野外剖面的观测以及室内薄片鉴定和物性分析,对川东地区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储层的成因机制。研究发... 眼球状石灰岩长久以来通常被看作一类非油气储集岩类,而且其成因一直颇有争议。通过对11条野外剖面的观测以及室内薄片鉴定和物性分析,对川东地区茅口组眼球状石灰岩的岩石学特征和储集性能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储层的成因机制。研究发现,眼球状石灰岩“眼球”与“眼皮”宏观、微观特征具有较大差异:“眼皮”部分储渗性能相对较好,储集空间主要为各类次生溶蚀孔隙,孔渗相关性好,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内广泛分布的眼球状石灰岩,可作为油气勘探中的致密灰岩储集体。基于眼球状石灰岩宏观、微观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眼球状石灰岩储层的形成与该类岩石的成岩过程密切相关,早期海水埋藏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层状组构差异,为后期的暴露岩溶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沉积后的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状石灰岩 致密灰岩储层 成岩过程 岩溶作用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3
7
作者 芦飞凡 谭秀成 +5 位作者 王利超 唐青松 肖笛 董少峰 苏成鹏 潘政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9,共14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下载PDF
浅水超覆沉积富有机质细粒沉积物沉积环境与岩石学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金值民 谭秀成 +7 位作者 唐浩 沈安江 乔占峰 郑剑锋 李飞 张世轩 陈雷 周成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489,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乌什地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露头剖面为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宏、微观研究,对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玉尔吐斯组下部为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或与硅质岩的薄韵律互层,向上变为陆源碎... 以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阿克苏-柯坪-乌什地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露头剖面为例,通过对露头剖面的宏、微观研究,对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形成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玉尔吐斯组下部为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或与硅质岩的薄韵律互层,向上变为陆源碎屑混积的颗粒滩和逆粒序的碳酸盐岩;②与暗色泥页岩韵律互层的薄层灰岩具逆粒序;③薄层状硅质岩具交代残余颗粒结构、叠层状构造和孔洞胶结组构;④混积颗粒滩变浅序列顶部具铁质结壳层,其下见溶沟、溶缝及囊状溶洞、近地表喀斯特(塑形)角砾以及岩溶系统内的角砾、陆源碎屑充填物等,这些均为暴露岩溶标志;⑤露头和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或暴露面之上的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具典型的超覆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富有机质细粒沉积物形成于缺氧-次氧化的受限海湾澙湖环境,其形成可能受高的古生产力、氧交换不畅共同控制,进而建立了其浅水超覆沉积模式。结果将有助于丰富完善富有机质细粒沉积岩沉积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烃源岩 浅水超覆 暴露面 古岩溶 沉积模式 寒武系玉尔吐斯组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广元上寺剖面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明隆 谭秀成 +4 位作者 苏成鹏 芦飞凡 张本健 潘政屹 肖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1-610,共20页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储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钻探结果表明此类砂糖状白云岩发育层位和规模变化极大,因而对其成因的把握是这类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寺剖面栖霞组为例,通过宏微观岩...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储层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钻探结果表明此类砂糖状白云岩发育层位和规模变化极大,因而对其成因的把握是这类白云岩储层分布预测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西北部上寺剖面栖霞组为例,通过宏微观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分析发现砂糖状白云岩具有如下特征:①主要分为层状白云岩与斑块状白云岩两类,其中层状白云岩主要位于栖二段中部,斑状白云岩则分布较为广泛,位于栖一段底部和栖二段层状白云岩上部与下部;②层状白云岩由中-粗晶白云石构成,呈砂糖状,阴极射线下发红光,MgO/CaO为0.68,δ13CPDB和δ18OPDB均值为2.42‰与-6.18‰;③栖一段底部白云质灰岩内的白云石化斑块由细-粉晶白云石构成,阴极射线下多不发光,MgO/CaO为0.54,δ13CPDB和δ18OPDB均值为1.69‰与-1.23‰;④栖二段顶部与底部斑块均呈砂糖状,阴极射线下顶部为具有不发光的核心与发红光环带的细晶白云石组成,而底部为发暗红光的中粗晶白云石组成,MgO/CaO分别为0.59和0.68,δ13CPDB和δ18OPDB均值分别为2.16‰、-6.50‰和3.32‰、-3.75‰。基于以上野外工作与室内分析结果认为,①栖霞组底部发育两个准同生暴露面,其下为斑状岩溶系统,岩溶系统多被白云石化;②栖霞组顶部发育早成岩期暴露面,岩溶分带清晰可见,岩溶系统均被白云石化;③砂糖状白云岩是由于重卤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与热液白云石化叠合形成,但由于岩溶发育的位置与程度的不同导致两期白云石化叠合的结果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二叠统栖霞组 白云岩成因 岩溶 回流渗透白云石化 热液白云石化
下载PDF
川中-川西过渡带沙溪庙组第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18
10
作者 唐大海 谭秀成 +4 位作者 涂罗乐 曾青高 刘四兵 刘海亮 刘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探讨川中-川西过渡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第二段绿泥石相和溶蚀相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过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碳氧同位素等手段,开展了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以及溶蚀作用增加孔隙... 探讨川中-川西过渡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第二段绿泥石相和溶蚀相储层物性控制因素及孔隙演化过程。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碳氧同位素等手段,开展了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以及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的定时-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是沙二段储层物性变差的第一重要因素,分别造成了溶蚀相和绿泥石相储层28.18%和22.18%的孔隙度损失;由胶结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分别为8.25%和9.11%;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重要因素,由溶蚀作用所增加的次生孔隙度分别为5.64%和1.54%。绿泥石相和溶蚀相储层的孔隙演化有明显差异。绿泥石相储层抗压实能力较强,早期压实损失孔隙较少,在1 km埋深时,孔隙度下降至19.8%;而溶蚀相储层在1 km埋深时,孔隙度下降至16.5%左右。溶蚀作用对二者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异,绿泥石相储层增加了1.54%左右的溶蚀孔隙度,在1.7 km埋深时,孔隙度保持在18.5%左右;溶蚀相储层则增加了5.64%左右的溶蚀孔隙度,在1.7 km埋深时,孔隙度为18%左右。在晚期胶结物的作用下,储层孔隙度进一步下降,绿泥石相储层在埋深为2.48 km左右时孔隙度下降至12%,直至目前的10.25%;溶蚀相储层在埋深为2.2 km左右时孔隙度下降至12%,现今孔隙度为9.21%。储层致密化均在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物性控制因素 孔隙演化 沙溪庙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被引量:18
11
作者 金民东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毕松 朱祥 曾伟 连承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3-454,共12页
基于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岩石学特征分析发现,灯影组白云岩可分为泥粉晶云岩、粒屑云岩、微生物云岩、岩溶角砾云岩4类,其结构类型一般为泥晶—粉晶,说明白... 基于岩芯观察、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岩石学特征分析发现,灯影组白云岩可分为泥粉晶云岩、粒屑云岩、微生物云岩、岩溶角砾云岩4类,其结构类型一般为泥晶—粉晶,说明白云岩化时间较早,为准同生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灯影组白云岩δ^13C平均值与震旦纪原始海水较为接近,δ^18O值呈现中—高负偏的特征,有序度和Fe、Mn含量相对偏低,Na含量相对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则与海水配分曲线类似,表明白云岩化主要受到海源流体的影响。盆地周缘的古陆和水下隆起使盆内海水极易封隔浓缩,盆内发育的富Ca^2+菌藻类可间接提高海水的Mg^2+/Ca^2+比值,加之灯影期干旱炎热的古气候让盆内蒸发作用强烈,可伴生石膏等蒸发性矿物,促进白云石化。综合上述特征,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成因为微生物参与的蒸发海水回流渗透白云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白云岩 白云岩化 蒸发海水 灯影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海相页岩纹层特征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的影响——以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胡月 陈雷 +3 位作者 周昊 谭秀成 李雪松 王文婧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纹层作为页岩最富特色的沉积构造,广泛发育于海相页岩层系中。纹层的发育直接导致页岩非均质性变化明显,进而对页岩生烃、页岩储集性以及页岩含气性等产生影响。文中以川南长宁地区X井龙马溪组的海相页岩为例,利用取心井岩心观察、薄片... 纹层作为页岩最富特色的沉积构造,广泛发育于海相页岩层系中。纹层的发育直接导致页岩非均质性变化明显,进而对页岩生烃、页岩储集性以及页岩含气性等产生影响。文中以川南长宁地区X井龙马溪组的海相页岩为例,利用取心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镜扫描、全岩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开展了海相页岩纹层特征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发育石英纹层、黏土纹层、有机质纹层、黄铁矿纹层等4种类型,以及石英纹层-黏土纹层、黏土纹层-有机质纹层和石英纹层-有机质纹层3种组合类型;纹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由龙S_(1)l_(1)^(1)亚段至龙S_(1)l_(1)^(2)亚段,有机质纹层发育频次呈逐渐变小的趋势,石英纹层发育频次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黏土纹层在整个研究层段发育相对稳定;页岩储层物性与有机质纹层发育频次呈正相关性,与黏土纹层发育频次呈负相关性,与石英纹层发育频次呈复杂相关性;只有石英纹层发育适中,才对页岩储层发育有利,石英纹层发育和欠发育对页岩储层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海相页岩 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以川南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卢畅 陈雷 +3 位作者 杨扬 周昊 谭秀成 李雪松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1-726,共6页
长宁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前人对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 长宁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区块,前人对其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通过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均处于缺氧环境,五峰组页岩处于贫氧—厌氧环境,龙马溪组页岩垂向上从极度缺氧的厌氧环境向贫氧环境演变;盆地水体滞留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五峰组页岩沉积时期,盆地环境封闭,水体与外界交换少,属于强滞留环境,而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为半滞留环境。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时期,长宁地区古气候总体为温暖湿润,随着龙马溪组化学风化指数(CIA)由底部至顶部逐渐增大,古气候也逐渐向温度更高、湿度更大的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五峰组—龙马溪组 长宁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_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耘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显岩 何为 熊鹰 刘灵 刘明洁 杨清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96-806,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家沟组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马五7亚段为主要储集层位的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期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钻井、测录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对盆地中部马五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家沟组地层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以马五7亚段为主要储集层位的盐下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期取得了重要突破。基于钻井、测录井、岩芯及薄片等资料,对盆地中部马五7亚段颗粒滩沉积特征、纵横向展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古地理格局及其颗粒滩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7亚段主要由晶粒白云岩及各类型颗粒白云岩构成,纵向上发育潟湖—颗粒滩—灰泥丘—台坪、潟湖—颗粒滩—滩间海—颗粒滩、潟湖—颗粒滩—灰泥丘三种沉积相序,颗粒滩位于向上变浅旋回的中上部,且常与微生物丘构成丘滩复合体建造,具有良好的储集意义。横向上,马五7亚段发育两套较大规模的颗粒滩,层位稳定且连续性较好,整体表现为中西部厚而东部较薄的特征,平面上则呈南北向发育并沿东部凹陷环带状分布。研究区沉积规律表明马五7亚段相对缺乏潮坪相沉积特征,推测其沉积环境更符合局限—蒸发台地。沉积期海平面的频繁变化控制了滩体发育规模及其垂向叠置样式,区内西高东底的古构造格局及其内部的微地貌起伏则决定了马五7颗粒滩平面分布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沉积特征 空间分布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
下载PDF
川中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四段层序沉积与储集层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谭磊 刘宏 +8 位作者 陈康 倪华玲 周刚 张旋 严威 钟原 吕文正 谭秀成 张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1-883,共13页
基于岩心、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开展研究,并对其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进行预测。研究表明:①灯影组三段+四段可识别出两个Ⅰ型和一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为SQ3和... 基于岩心、薄片、测录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高磨地区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开展研究,并对其有利储集层发育区进行预测。研究表明:①灯影组三段+四段可识别出两个Ⅰ型和一个Ⅱ型层序界面,据此划分为SQ3和SQ4两个三级层序,这两个层序在区内发育完整,具有良好的等时性和可追踪对比性,SQ3西厚东薄,SQ4北西厚南东薄。②SQ3至SQ4经历了由混积台地到镶边台地的演变,西侧的台地镶边体系以发育台缘微生物丘和颗粒滩组合为特征,台内为多种白云岩组成的局限台地相,且存在规模不一的局部微地貌高地,发育星罗棋布的台内丘滩体。③灯四段储集层表现出明显的相控性,纵向上主要分布于高频层序向上变浅旋回上部和三级层序高位域;平面上,台缘储集层较台内发育,高石梯台缘储集层较遂宁以西台缘发育。④通过三维地震精细刻画出灯四段3类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指出台内古地貌高地丘滩相区是下一步灯四段勘探开发的首选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镶边台地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储集层 勘探有利区 高磨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古代碳酸盐岩台地自生泥质组分成因及意义——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成鹏 李飞 +7 位作者 谭秀成 王小芳 龚峤林 李明隆 芦飞凡 唐浩 邓嘉婷 李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0-570,共21页
台地泥质组分沉积记录了源—汇过程和环境演化等沉积学领域信息,可作为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重要载体。然而,利用沉积物中的泥质组分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时仍存在相当大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鉴于此,笔者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台地泥质组分沉积记录了源—汇过程和环境演化等沉积学领域信息,可作为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重要载体。然而,利用沉积物中的泥质组分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时仍存在相当大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鉴于此,笔者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通过研究该层位富泥质组分灰岩—泥灰岩韵律的宏微观形貌学和矿物学特征,发现其泥质组分主要由成岩黏土矿物海泡石构成,其次为少量滑石和蒙脱石。基于前人认识,进一步运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原位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综合认为海泡石中镁元素来源于继承海水的孔隙水以及亚稳定矿物的转化释放,硅元素可能来源于上扬子台地的同沉积期断裂热液。此外,滑石主要形成于海泡石埋藏过程中的成岩转化,蒙脱石可能也具有类似成因,但不排除有少量蒙脱石来源于火山物质的海底改造。结合区域资料,华南中二叠统浅水碳酸盐台地上广泛发育自生成因(早期成岩作用和埋藏成岩作用)泥质组分。因此,在利用泥质组分来恢复古环境的时候,需要谨慎识别其成因,这将有利于提高沉积旋回识别和环境解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自生成因泥质组分进行专门研究,在成岩过程以及成岩地球化学信号识别上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灰岩—泥灰岩韵律 自生黏土矿物 海泡石 差异成岩作用
下载PDF
早成岩期岩溶特征及其对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启示——以川中地区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东方 谭秀成 +6 位作者 罗文军 王小芳 徐伟 罗思聪 唐大海 罗垚 曾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6-1252,共17页
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古老深层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理论,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灯四段)为例,基于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储集物性等资料,分析灯四段岩溶特征及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其对储层发育和保存的意义。结果表明,灯四段发育... 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古老深层白云岩储层的成因理论,以四川盆地中部磨溪8井区灯影组四段(灯四段)为例,基于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储集物性等资料,分析灯四段岩溶特征及演化规律,并探讨了其对储层发育和保存的意义。结果表明,灯四段发育孔洞型储层,储集岩性以微生物白云岩类、岩溶角砾岩和颗粒白云岩为主,岩溶作用具有组构选择性溶蚀、花斑状溶蚀和半离解带等典型早期溶蚀特征。灯四段储层主要集中在向上变浅序列的中—上部,纵向上呈多套薄层状储层频繁叠置、韵律性分布。灯四段优质储层的发育与相对海平面频繁升降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密切相关,储层品质与暴露时间和溶蚀强度有关。灯四段储层主要经历了3期岩溶演化阶段:选择性溶蚀阶段、岩溶分带阶段和整体角砾化阶段。适宜的暴露改造有利于原生残余孔隙的溶蚀扩大,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暴露时间过长或溶蚀强度过大导致早期相对孤立的孔洞彼此连接,但大多垮塌或被充填破坏,表现为整体角砾化。整体上,灯四段有效储层具有“小孔(洞)保存,大孔(洞)充填”的特征,随着岩溶阶段的演化,储集性能先优化后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暴露 溶蚀强度 孔洞型储层 微生物白云岩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东部二叠系茅口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罗嘉 黄世伟 +6 位作者 谭万仓 谭秀成 苏成鹏 胡笙 李明隆 刘菲 冯亮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7-366,共10页
充分利用40多口探井的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川东二叠系茅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剖析层序界面特征,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总结地层充填规律,探讨了层序格架中的沉积古地理格局和有利储集区带分布。识别了茅口组3个Ⅰ型层... 充分利用40多口探井的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川东二叠系茅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剖析层序界面特征,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总结地层充填规律,探讨了层序格架中的沉积古地理格局和有利储集区带分布。识别了茅口组3个Ⅰ型层序界面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提出茅口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的新方案。茅口组层序地层总体上具有下部超覆、顶部削蚀的特征,下部的SQ_(1)层序由东北往西南向海西期古隆起和古地貌高地超覆,顶部的SQ_(5)层序因东吴运动有不同程度缺失。层序格架内地层总体上表现出东西分异、厚薄相间的分布趋势:SQ_(3)、SQ_(4)层序在研究区中部均发育一个成带状展布的地层增厚带,可能对应于弱镶边的台缘滩相带,该带以东为地层减薄区,与发育孤峰段泥页岩、硅质页岩的深水沉积区相吻合,展现出从西往东水体逐渐变深、由碳酸盐台地到陆棚的古地理格局。指出层序地层格架内有利储集相带与Ⅰ型层序界面下早成岩期岩溶改造的叠合,有利于茅口组形成富有特色的岩溶型石灰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地层充填 岩相古地理 颗粒滩 岩溶 茅口组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石灰岩型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明隆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延钧 刘宇龙 江林 夏吉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5-590,共6页
针对石灰岩型礁滩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为例,系统剖析石灰岩型台内礁滩储层的基本特征,讨论储层形成机制。通过分析测录井、取心及物性资料,发现研究区礁滩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铸模孔为主,粒... 针对石灰岩型礁滩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的问题,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为例,系统剖析石灰岩型台内礁滩储层的基本特征,讨论储层形成机制。通过分析测录井、取心及物性资料,发现研究区礁滩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铸模孔为主,粒间溶孔与溶洞次之;构造裂缝发育,喉道以缩颈型喉道为主;整体平均孔隙度2.82%,平均渗透率4.50×10^-3μm^2。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孔隙型与裂缝-孔洞型。储层的形成受礁滩体、岩溶作用与构造作用控制,其中:礁滩沉积为储层提供了物质基础,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储层发育的根本原因,构造作用极大改善了储层的渗滤能力,并推动了储层最终成型。研究结果将为类似成因的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礁滩储层 长兴组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
下载PDF
古地理格局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钟寿康 谭秀成 +8 位作者 胡广 聂万才 杨梦颖 张道锋 郑剑锋 许杰 董国栋 肖笛 卢子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740,共13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简称马五6亚段)为例,基于测井、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研究古地理格局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内识别、细化出桃利庙西洼、桃利庙水下高地、桃利...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6亚段(简称马五6亚段)为例,基于测井、录井、岩心和薄片等资料,研究古地理格局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沉积分异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内识别、细化出桃利庙西洼、桃利庙水下高地、桃利庙东洼、横山高地、东部盐洼、北部斜坡和西南部斜坡等7个次级地貌单元。②由西向东古地貌为“三洼两高”,“三洼”依次发育白云质局限潟湖、膏质蒸发潟湖、盐质蒸发潟湖,“两高”依次发育高能颗粒滩和微生物丘,南北两侧斜坡则发育环陆云坪。③古地貌格局造成来自西北侧祁连海补给海水的自然分异,控制白云岩、膏岩、盐岩共生体系由西向东的偏心式沉积分异,有别于经典的“牛眼式”和“泪滴式”干化收缩分布模式。④中祁连地块向华北板块碰撞俯冲,远端挤压应力传递形成马五6亚段沉积期的近南北向凹凸地貌格局。⑤桃利庙水下高地和横山高地马五6亚段发育南北向展布的丘滩有利相带,是勘探有利区,未来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格局 构造沉积分异 膏盐岩-碳酸盐岩 有利储集相带 奥陶系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