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商丘断裂延津段浅部地层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侯江飞 邢磊 +2 位作者 张扬 谭锡斌 鲁人齐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第4期486-494,共9页
新乡—商丘断裂是南华北盆地和北华北盆地的分界线,该断裂倾向多变,分段发育,活动性西强东弱。为了查明新乡—商丘断裂延津段的浅部构造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跨延津段断层开展了3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和1个钻孔ZK1探测,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 新乡—商丘断裂是南华北盆地和北华北盆地的分界线,该断裂倾向多变,分段发育,活动性西强东弱。为了查明新乡—商丘断裂延津段的浅部构造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跨延津段断层开展了3条浅层人工地震测线和1个钻孔ZK1探测,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反射剖面和钻孔地层柱状图。从地震反射剖面上可见,断裂带在浅部形成“Y”型负花状构造,上断点埋深最浅位于测线XSB11桩号1250处,约为45 m。根据在测线XSB11桩号1288处开展钻孔ZK1探测的资料显示,上断点进入上更新统的底部,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是一条隐伏的活动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负花状构造 最新活动时代 隐伏活动断层
下载PDF
乌拉山分水岭的稳定性研究——来自χ值的证据
2
作者 白鸾羲 谭锡斌 周朝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522,共10页
分水岭的稳定性蕴含着重要的构造和气候信息,但是对于分水岭稳定性的判别标志目前还存在争议,从而导致对某些地区分水岭的稳定性形成不一致的结论。位于鄂尔多斯北缘的乌拉山分水岭稳定性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两侧流域形态(袭夺... 分水岭的稳定性蕴含着重要的构造和气候信息,但是对于分水岭稳定性的判别标志目前还存在争议,从而导致对某些地区分水岭的稳定性形成不一致的结论。位于鄂尔多斯北缘的乌拉山分水岭稳定性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通过两侧流域形态(袭夺弯、裂点等)分析认为乌拉山分水岭正在向北迁移;通过Gilbert参数对比法认为其处于稳定状态。为了检验乌拉山分水岭的稳定性以及上述各种判定方法的可靠性,研究采用χ值对比法对乌拉山分水岭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χ值分析揭示:如果设置较低的基准线(海拔1300 m),则分水岭南侧顶部χ值小于北侧同一高程的χ值;如果设置较高的基准线(约1800 m),则分水岭两侧的χ值在同一高程基本保持一致。以较高的基准线获得的χ值由于更靠近分水岭而受到块体差异抬升的干扰较小,更能反映分水岭的瞬时稳定性。因此,文章支持乌拉山分水岭处于稳定状态这一认识;同时文章对判断分水岭稳定性不同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岭 乌拉山地垒 χ值 掀斜
下载PDF
山西地堑系甸子梁期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成因及新构造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苏鹏 何宏林 +3 位作者 石峰 谭锡斌 邹俊杰 孙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8-1357,共10页
在山西地堑系的山地顶部广泛发育着一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即甸子梁面。认识甸子梁面的形成模式,是能否以其作为地貌标志进行区域地貌演化和构造变形研究的关键。文章在阐述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形成模式的基础上,以蔚县-广灵盆地南... 在山西地堑系的山地顶部广泛发育着一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即甸子梁面。认识甸子梁面的形成模式,是能否以其作为地貌标志进行区域地貌演化和构造变形研究的关键。文章在阐述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形成模式的基础上,以蔚县-广灵盆地南缘山地上发育的甸子梁面为例,探索该级低起伏高海拔地貌面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甸子梁面是残留的准平原,其被准平原化后分别经历了新近纪早期构造抬升、新近纪晚期断裂形成、唐县期山麓剥蚀以及第四纪断陷等4个时期。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自开始正断运动以来,该断裂总的水平断错量约902±71 m,总的垂直断错量约1567±5 m,其中在唐县期之前(〉3 Ma)的垂直断错量约276±16 m,在唐县期之后(〈3 Ma)的垂直断错量约1291±15 m。蔚县-广灵盆地南缘断裂在距今3 Ma以来的活动性稳定,不同时间尺度的垂直断错速率均约0.4~0.5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平面 甸子梁面 山西地堑系 地貌演化 构造活动性
原文传递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仕亮 谭锡斌 +4 位作者 于贵华 徐锡伟 石峰 孙鑫喆 高伟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2-735,共14页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堑系 五台山北麓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滑动速率 正断层
下载PDF
甘孜-玉树断裂带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与滑动分解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吕丽星 李传友 +4 位作者 魏占玉 董金元 谭锡斌 石峰 苏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6-468,共13页
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应变分配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前人关于甘孜-玉树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对甘孜-玉树... 滑动速率是研究断裂运动学特征、地震活动性和区域应变分配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前人关于甘孜-玉树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其晚第四纪滑动速率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本文基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考察,对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玉树断裂)上典型断错地貌点进行测量分析,得到玉树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为6.6±0.1—7.4±1.2mm/a。通过与前人对甘孜-玉树断裂带东段(甘孜断裂)滑动速率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滑动速率不一致,其原因是甘孜断裂的左旋滑移在向西传递的过程中,一部分应变被分配到了巴塘盆地南缘断裂上。巴塘盆地南缘断裂的存在很好地解释了玉树断裂的走滑速率比甘孜断裂偏低的原因。但是,从区域变形来看,巴塘盆地南缘断裂分配的滑动速率恰好说明了甘孜-玉树断裂带东、西段及鲜水河断裂带的水平构造变形是协调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 鲜水河断裂 走滑速率 滑动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