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吊顶灯辅助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弓蛔虫病的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潇 李甦雁 +4 位作者 徐青 刘亚鲁 张正培 刘海洋 季苏娟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讨吊顶灯辅助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弓蛔虫病(OT)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徐州市立医院眼科确诊为OT的患者27例(27眼)。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的全身或局部皮质类... 目的:探讨吊顶灯辅助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弓蛔虫病(OT)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4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徐州市立医院眼科确诊为OT的患者27例(27眼)。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的全身或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后接受了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避开周边病灶区放置灌注管和吊顶灯,切除玻璃体及牵拉条索,根据术中视网膜情况予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玻璃体腔填充空气或C3F8或硅油,部分联合晶状体摘除、环扎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照相检查、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计算术后随访期内葡萄膜炎复发率和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对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 t检验分析。 结果:27例患者中周边部肉芽肿型11眼,后极部肉芽肿型11眼,眼内炎型5眼。伴视网膜前膜(ERM)23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13眼,其中TRD合并ERM 11眼,单纯TRD 2眼。术后随访6~44(17.6±11.0)个月。术后早期低眼压4眼(15%),高眼压1眼(4%)。伴TRD的13眼中11眼经一次手术即实现解剖复位,一次性视网膜复位率为85%;伴ERM的23眼中术后复发2眼(9%);术后视网膜脱离2眼(7%),术后并发白内障3眼(11%)。27眼中有4眼(15%)于术后1~5个月炎症复发,其中1眼经再次手术后炎症消退,另外3眼予全身及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2个月内炎症得到控制。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BCVA(logMAR)分别为1.46±0.66、1.13±0.66,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09, P<0.001)。 结论:吊顶灯辅助下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弓蛔虫病可有效控制葡萄膜炎症,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弓蛔虫病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葡萄膜炎
原文传递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疾病转归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洁 吴润晖 +5 位作者 陈振萍 殷芳 郑杰 张利强 苏雁 李刚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初次发病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资料收集及疾病转归随访,分析儿童IT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前瞻性、阶段性收集2005-02-2011-08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住院的初发ITP... 目的:通过对初次发病的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临床资料收集及疾病转归随访,分析儿童IT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前瞻性、阶段性收集2005-02-2011-08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住院的初发ITP儿童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以门诊及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儿童ITP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及组间比较,了解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指标。结果:共收集到469例初发ITP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截止到2012年4月。442例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6个月内缓解346例,6~12个月内缓解35例,12个月后缓解24例,2年及5年预期缓解率分别为87.90%和94.70%;复发18例,其中13例在缓解后1年内复发,10例在复发1年内再次缓解,2年及5年预期复发率分别为4.20%和6.10%。影响缓解的相关因素为诊断前病程及年龄;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诊断前病程和前驱感染史。结论:儿童ITP缓解率高,将近75%的患儿6个月内缓解,5年预期缓解率可超过90%,诊断前病程较短及发病年龄小的患儿缓解率高;儿童ITP复发率低,2~5年预期复发率在5%左右,发病年龄大、诊断前病程长及有前驱感染史的患儿复发风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儿童 转归
原文传递
3D平视技术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樊芳芳 杨潇 +6 位作者 许腾予 李婕 李美丽 王新婷 侯文文 杨柳 李甦雁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541-546,共6页
目的:比较3D平视技术与显微镜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观察... 目的:比较3D平视技术与显微镜目镜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观察系统不同分为3D平视技术组和显微镜目镜组,每组24例(24眼)。比较2组患者术眼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术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解剖复位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显微镜目镜组、3D平视技术组的手术时间依次为(64.4±19.8)min和(63.1±18.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089)。术后1、3个月,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术眼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3个月BCVA均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复查时,同一时间点2组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中出血率、后囊膜破裂率、气体注入率和硅油注入率及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前房反应、高眼压及低眼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显微镜目镜组和3D平视技术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3D平视技术下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可以达到与显微镜目镜下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平视技术 玻璃体切割手术 白内障手术
原文传递
支原体肺炎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拉曼光谱检测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小平 刘晓良 +2 位作者 余瑶 赵芳 苏艳丽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15-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在支原体肺炎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商洛市中心医院2017年4~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10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的血清10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显微拉曼系统检测两组血清的拉曼... 目的探讨血清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在支原体肺炎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商洛市中心医院2017年4~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10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的血清10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全自动显微拉曼系统检测两组血清的拉曼光谱信号,对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清在位移1 653.34 cm^-1处拉曼光谱峰发生了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P<0.05),在位移1 152.93和1 515.33 cm^-1处拉曼光谱峰得到了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7和2.028,均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支原体肺炎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拉曼光谱信号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拉曼 支原体肺炎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