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勇辉 王劲松 +6 位作者 姚陈 常光其 殷恒讳 李松奇 吕伟明 胡作军 王深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24-172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至2016年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过程中发生颈内动脉破裂的27例患者(28侧病变)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针对同时期所有接受颈动...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高危因素并总结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至2016年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过程中发生颈内动脉破裂的27例患者(28侧病变)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针对同时期所有接受颈动脉体瘤切除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高危因素。结果28例病变中,瘤体直径≥5 cm有15例(53.6%),Shamblin Ⅲ型病变有20例(71.4%)。术中使用转流管8例(28.6%),行颈外动脉结扎13例(46.4%),行颅神经切除2例(7.1%)。术中使用直接缝补/补片修复16例、自体血管修复10例及人工血管修复2例。术后出现脑梗死4例(14.3%),颅神经损伤15例(53.6%)。中位随访时间36(14~125)个月,仍有颅神经损伤表现者5例(20%)。影像学检查提示治疗血管闭塞3例(10.7%)。无新发脑梗死病例。回归分析中,女性(OR=3.650,P=0.012)、年龄≤25岁(OR=3.710,P=0.013)及Shamblin Ⅲ型病变(OR=4.631, P=0.008)增加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风险。结论Shamblin Ⅲ型病变是术中颈内动脉破裂的高危因素。阻断颈内动脉过程中,适当诱导性升压、肝素化、针对脑侧支循环不良者使用转流管,可望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颈内动脉破裂 脑血管重建术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