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高等植物多样性编目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淑梅 李微 李丁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馆藏采自辽宁省全域的苔藓植物标本编制。维管束植物主要根据5个方面的信息整理:作者多年野外调查的一手资料、文献、同行交流、公众提供信息、标本等。编目内容包括辽宁省高等植物总名录、辽宁省栽培植物名录、辽宁省外来植物名录、辽宁省仅有栽培植物的科属目录、辽宁省仅有外来植物的科属目录;编目中涉及的物种均有科属地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产地(县级),总名录中附有每个物种的信息凭证,包括标本信息、文献信息或照片依据。本编目共计收录植物254科1,176属3,241种73亚种447变种119变型。其中,苔藓植物为辽宁地区首次披露名录信息,计83科205属491种4亚种7变种(含藓类52科156属373种1亚种5变种,苔类29科46属114种3亚种2变种,角苔类2科3属4种)。维管束植物虽非首次披露名录信息,但与以往发布的维管束植物名录相比,本次收录的种类数最多,计171科971属2,750种69亚种440变种119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裸子植物5科19属47种1亚种13变种2变型,被子植物147科910属2,607种66亚种420变种117变型)。经统计,辽宁省所有苔藓植物均为本土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中,野生植物计149科741属2,077种62亚种378变种93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6变种1变型,被子植物145科133属1,969种60亚种365变种92变型),栽培植物计104科390属673种7亚种62变种26变型(含裸子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编目 辽宁 藓类植物 苔类植物 角苔类植物 石松类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原文传递
无人机航测系统在农村1∶500地籍测图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久龙 李淑梅 +2 位作者 张利群 于胜文 刘尚国 《测绘地理信息》 2017年第1期69-72,77,共5页
以固定翼无人机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为例,简单介绍了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组成。对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包括测区概况与航摄方案设计、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空三加密计算与精度评定。通过实地采集的检查点与空三... 以固定翼无人机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为例,简单介绍了固定翼无人机航测系统的组成。对在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包括测区概况与航摄方案设计、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空三加密计算与精度评定。通过实地采集的检查点与空三加密结果的比较,分析和评价了无人机航测系统应用于农村地籍测量中的可行性,试验数据获得的DOM满足1∶500的成图精度要求,并将获得的DOM与原有的1∶500地形图进行套和和比较,研究表明,无人机航测系统可以满足在农村地籍测图中的任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低空摄影 空三加密 精度评定 地籍测图
原文传递
反硝化菌在地下水中除硝酸盐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白也 张多英 +3 位作者 曾伟民 赵丹丹 张彦龙 张淑梅 《生物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403-409,共7页
地下水是我国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由于化肥使用量增加,我国地下水存在农业氮的面源污染、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地下水中硝酸盐过高,可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对保障居民供水安全至关重要。该文从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 地下水是我国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由于化肥使用量增加,我国地下水存在农业氮的面源污染、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地下水中硝酸盐过高,可对人体造成伤害,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对保障居民供水安全至关重要。该文从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机理及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生物脱氮技术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反硝化菌在地下水中去除硝酸盐的应用进展,并对目前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反硝化作用 代谢过程 作用机理
原文传递
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暴雨过程动热力场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侯淑梅 郭俊建 +2 位作者 张磊 郑怡 孙兴池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以及FY 2C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5—18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暴雨过程中,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相互作用三个阶段的热力、动力...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以及FY 2C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5—18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暴雨过程中,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相互作用三个阶段的热力、动力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过程先后经历了副高西进切变线缓慢西移、横槽南压副高减弱和横槽转竖副高南撤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中低层有切变线和θ_(se)锋区;700 hPa有低空急流;产生暴雨的对流云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生命史中多次发生合并。三个阶段的不同点是:(1)副高西进过程中,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坡度小,切变线和θ_(se)锋区均为后倾,为典型的暖锋降水。暴雨区范围大,强度均匀,位于850 hPaθ_(se)锋区与暖脊的交界处的水汽辐合中心附近。饱和区宽广,伸展高度高。低层气旋性辐合、切变线辐合、锋面抬升是触发暴雨的动力机制,低空急流是暴雨增强机制。(2)副高减弱过程中,干冷空气分别从低层和中层侵入θ_(se)暖脊,θ_(se)锋区随高度先向北后向南,呈交错倾斜现象,坡度大,为典型的强对流降水,上升运动最为激烈。暴雨区范围小,强度大,分布不均,位于θ_(se)暖脊垂直方向轴线附近。饱和区狭窄,伸展高度高。锋面抬升运动是触发对流性强降水的主要动力机制,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入侵是强降水的增强机制。(3)副高南撤过程中,θ_(se)锋区随高度向南倾斜,坡度大,呈前倾特征,为典型的高空槽降水。暴雨区狭长分散,强度弱,位于850 hPa切变线上、θ_(se)暖舌靠近锋区一侧。饱和区狭窄,伸展高度低。低层切变线辐合抬升是触发强降水动力机制,中层干侵入是降水增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结构特征 动力机制 后向传播 饱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