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胡芮 王儒晓 +5 位作者 杜诗雨 李萌 邢雨辉 潘达 徐海根 孙红英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58-1569,共12页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反映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扬州宝应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多样性,本文于2015–2019年对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联...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反映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扬州宝应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多样性,本文于2015–2019年对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联合经典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定DNA条形码方法进行物种鉴定,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度变化,并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污染生物指数(bioticindex,BI)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评价。结果显示: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3门5纲57种,其中软体动物门23种,隶属2纲9科(腹足纲7科15种,双壳纲2科8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12种,隶属2科;节肢动物门22种,隶属2纲6科(软甲纲4科5种,昆虫纲2科17种)。腹足纲是优势类群,5年间的密度占比均在65%以上。优势种是赤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槲豆螺(B.misella)和长角涵螺(Alocinma longicornis)。Margalef丰富度指数(2.27±0.28)、Simpson优势度指数(0.82±0.0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78±0.08)在5年间呈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对水质状况的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湖区水体环境在5年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状态,这与过度围湖水产养殖等经济活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宝应湖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DNA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学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