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蕾 陈瑶 +5 位作者 徐扬 丁玉琴 程文国 施长城 于伟平 王磊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48-952,共5页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新生儿血清中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孕早期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建卡且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作为初始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入3 913例健康单胎活产新生儿进入...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新生儿血清中维生素D(Vitamin D,V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孕早期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建卡且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作为初始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入3 913例健康单胎活产新生儿进入此次研究,并通过自制的问卷收集孕妇及新生儿相关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中的VD浓度,描述并分析新生儿VD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扬州地区新生儿VD水平为(28.79±8.37)nmol/L,其充足率、不足率、缺乏率分别为2.2%、11.7%、8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中期VD缺乏(OR=3.16,95%CI:2.00~5.00,P<0.001)和不足(OR=1.67,95%CI:1.04~2.67,P=0.033),孕晚期VD缺乏(OR=8.64,95%CI:5.64~13.24,P<0.001)和不足(OR=1.63,95%CI:1.07~2.49,P=0.024),胎儿分娩季节为冬春季(OR=1.49,95%CI:1.13~1.97,P=0.004)均是新生儿V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论扬州地区新生儿VD水平普遍缺乏,孕妇孕中期和孕晚期VD状况以及胎儿分娩季节与新生儿VD缺乏均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维生素D 孕期
原文传递
基于力跟踪的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中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昱 吴向东 +6 位作者 施长城 张佳楫 李娜 马冶浩 陶亮 唐敏 左国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8-486,共9页
目的针对现有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提供视觉和触觉反馈无法关联的问题,本文以自主研发的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为基础,研究基于力跟踪的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及其对于上肢训练的效果。方法在虚拟环境中构建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设计... 目的针对现有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提供视觉和触觉反馈无法关联的问题,本文以自主研发的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为基础,研究基于力跟踪的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及其对于上肢训练的效果。方法在虚拟环境中构建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两种与视觉反馈融合的触觉反馈,分别为两物体间靠近时的排斥力以及物体在介质平面移动时的摩擦力,进而采用基于力跟踪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将虚拟环境中构建的力反馈通过操纵杆传递给用户。招募8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在有无反馈融合模式下进行对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采集受试者与系统的实际和期望力反馈,以及三角肌前束、三角肌后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计算有反馈融合模式下期望与实际力反馈之间的均方根误差,用于表征基于力跟踪的多感觉反馈融合效果。计算两种模式下的肌电积分值(i EMG)和单位时间内肌电幅值(EMG/T)以探究融合反馈技术对上肢运动训练的影响。结果在有反馈融合模式下,实际与期望交互力反馈的均方根误差为(0.757±0.171) N;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和后束的i EMG均显著大于无反馈融合模式下(|t|> 7.965, P <0.001);前三块肌肉的EMG/T显著大于无反馈融合模式下(|t|> 6.363, P <0.001)。结论设计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系统可以精确地将虚拟环境中构建的力反馈传递给用户,通过视觉与触觉融合增加机器人系统对于训练者外周神经功能的刺激,促使训练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基于力跟踪的视觉与触觉反馈融合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构建力学模型,力反馈模式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且可以在同一位置叠加两种以上的力学模型,从而使力反馈效果与虚拟环境中的视觉反馈更加匹配,激发训练者的运动康复兴趣,增强人机交互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运动 康复 虚拟现实 力反馈 表面肌电 多感觉融合反馈
下载PDF
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上肢运动学习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娜 崔志琴 +1 位作者 施长城 左国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探究健康志愿者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画圆运动中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于志愿者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7至9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按运动能力基准水平测试分为两组,一组包含视觉、成绩和实时轨迹三种反馈(V+KP+KR组),另... 目的探究健康志愿者使用康复机器人进行上肢画圆运动中实时视觉轨迹反馈对于志愿者运动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8年7至9月,右利手健康志愿者24例按运动能力基准水平测试分为两组,一组包含视觉、成绩和实时轨迹三种反馈(V+KP+KR组),另一组仅包含视觉和成绩两种反馈(V+KR组),两组均进行各自不同条件下的顺时针画圆任务训练,每节20次,共5节,3 d后进行1节保持测试。通过设计的圆度偏移量(RS)和完成时间两个参数对两组运动过程进行评估。结果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RS值组间和组内均存在交互作用(F=6.029, P <0.001);分析组间单独效应,除第5节训练外(F=8.775, P=0.658),V+KP+KR组RS值均显著高于V+KR组(F> 13.126, P <0.001);分析组内单独效应,两组组内都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 12.465, P <0.001)。对于完成时间,组间和组内不存在交互作用(F=1.606, P=0.228),组间主效应不显著(F=0.55, P=0.477),组内主效应显著(F=3.95, P=0.031)。结论实时轨迹反馈可以帮助志愿者在运动学习早期阶段快速掌握运动任务要领,从而帮助其提升新任务的快速学习能力,但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运动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显著。志愿者在运动学习中后期对于实时轨迹反馈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进而更加依靠运动本体感觉来完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运动学习 上肢运动康复训练 视觉反馈 结果反馈 实时轨迹反馈
下载PDF
儿科住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霞 施长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210-2215,共6页
目的:探讨某院儿科住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等距抽样法在该院病案室抽取2016年1月-12月儿科出院病历600份。由临床药师对抽样病历进行审核,统计不合理用药的份数、类型分布、构成比等,采用帕累托图及其法则对数据进行分... 目的:探讨某院儿科住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等距抽样法在该院病案室抽取2016年1月-12月儿科出院病历600份。由临床药师对抽样病历进行审核,统计不合理用药的份数、类型分布、构成比等,采用帕累托图及其法则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分析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现49份病历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率为8.17%,其中34份为超说明书用药,占不合理用药病历数的69.39%(34/49),占总病历数的5.67%(34/600)。不合理用药的主要类型为超给药剂量(34.69%)、超给药频率(14.29%)、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14.29%)和超给药途径(12.24%)。不合理用药涉及药物的主要种类为呼吸系统药物(44.90%),次要种类为抗菌药物(42.86%)。超说明书用药的主要类型为超给药剂量(50.00%)和超给药频率(20.59%),次要类型为超给药途径(17.65%),涉及药物的主要种类为呼吸系统药物(55.88%)。年龄小、管床医生职称低是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危险因素。结论:需要相关部门针对该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和主要原因,完善和实施相关制度和措施,保证儿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不合理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 帕累托图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史长城 李晴宇 林能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7-960,共4页
伏立康唑(VRC)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通常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VRC最佳的血药浓度范围目前尚存争议,因此笔者对近年来VRC血药浓度与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文献进行了综述。有效性方面,VRC血药浓度较低... 伏立康唑(VRC)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临床通常需要监测血药浓度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VRC最佳的血药浓度范围目前尚存争议,因此笔者对近年来VRC血药浓度与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性文献进行了综述。有效性方面,VRC血药浓度较低通常治疗失败率较高,但VRC预防性应用的相关性文献报道较少。安全性方面,VRC血药浓度较高通常容易出现神经毒性,通过降低血药浓度可以减少神经毒性;肝脏毒性与血药浓度相关,但在血药浓度较低时仍可出现。优化VRC血药浓度目标范围仍亟待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有效性 安全性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原文传递
评测混凝土粗糙度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分形表示 被引量:4
6
作者 史长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4-933,共10页
增加粗糙度是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常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程对混凝土粗糙度的评测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基于灌砂法的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评测方法-测试仪法。分别采用灌砂法、测试仪法对24... 增加粗糙度是提高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常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相应的标准或规程对混凝土粗糙度的评测方法作出明确的规定,基于灌砂法的原理建立了一种新的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评测方法-测试仪法。分别采用灌砂法、测试仪法对24个劈裂面进行测量分析,发现测试仪法是比灌砂法更先进更准确的测量粗糙度方法。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分维值与粗糙度的关系,发现高差法分维值与粗糙度无正相关性,变步距法分维值与粗糙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通过对两种分维值深入分析,综合利用高差法分维值和变步距法分维值,建立了测试仪法粗糙度与分维值的拟合公式。发现测试仪法粗糙度值随着测量步距的增大而减少,高差法分维值与其缩减系数有较好线性相关性,建立了拟合公式,达到了简化测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度 新老混凝土 灌砂法 测试仪法 分形理论 分维值
下载PDF
水泥回转窑RBF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史长城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4-19,共6页
水泥回转窑流程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的关键工艺流程之一,由于该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具有多输入、大滞后、非线性、时变参数等特点,因此难以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 水泥回转窑流程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的关键工艺流程之一,由于该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具有多输入、大滞后、非线性、时变参数等特点,因此难以建立其精确的数学模型.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来建立该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某大型水泥厂实时采集的生产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建的模型精度较高、泛化能力较好,为解决复杂的难以建立数学模型的系统建模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回转窑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