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ACS并行PCI术的患者共2254例,根据入院时血清ALP水平分为两组:低ALP组1805例(ALP≤96.7U&...目的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ACS并行PCI术的患者共2254例,根据入院时血清ALP水平分为两组:低ALP组1805例(ALP≤96.7U·L^-1)及高ALP组449例(ALP>96.7 U·L^-1),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血清ALP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低ALP组相比,高ALP组患者男性(37.9%vs 27.4%,P<0.001)及中重度钙化病变(11.1% vs 6.5%,P=0.001)比例更高。高ALP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血小板、脑钠肽数值较低ALP组显著升高(P<0.05)。随访显示高ALP组的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4.9% vs 2.5%, P=0.007)及心源性死亡率(3.8% vs 2.1%,P=0.039)较低ALP组显著升高。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P水平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HR 1.894, 95% CI 1.111-3.228;P=0.019)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高水平ALP的ACS患者PCI术后具有更高的全因死亡风险,血清ALP水平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CT造影(CTCA)和光学相干成像(O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CA、OCT检查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规获取病史和临床检验指标。分析C...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CT造影(CTCA)和光学相干成像(O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CA、OCT检查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规获取病史和临床检验指标。分析CTCA显示罪犯病变最小CT值、CT重构指数和OCT显示罪犯斑块最薄纤维帽厚度、内膜撕裂和血栓的关系。依据最薄纤维帽厚度分将患者为≤65μm和>65μm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最小CT值、CT重构指数、内膜撕裂及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 最薄纤维帽厚度与对应截面最小CT值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7,P<0.001;而CT重构指数与最薄纤维帽厚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P=0.006。最薄纤维帽厚度≤65μm和>65μm两组患者CTCA显示的最小CT值(50.7±25.5 vs. 78.7±29.8,P=0.006)、CT重构指数(1.34±0.22 vs. 1.12±0.15,P=0.0013)、内膜撕裂(78.6% vs. 19%,P=0.00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栓发生率有差别(50.0% vs. 14.3%,P=0.053),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内膜最薄厚度与CTCA及临床指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膜厚度与斑块最小CT值、CTRI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28。结论 结合CTCA最小CT值、CTRI对预测内膜撕裂的有帮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确诊ACS并行PCI术的患者共2254例,根据入院时血清ALP水平分为两组:低ALP组1805例(ALP≤96.7U·L^-1)及高ALP组449例(ALP>96.7 U·L^-1),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血清ALP水平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低ALP组相比,高ALP组患者男性(37.9%vs 27.4%,P<0.001)及中重度钙化病变(11.1% vs 6.5%,P=0.001)比例更高。高ALP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血小板、脑钠肽数值较低ALP组显著升高(P<0.05)。随访显示高ALP组的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4.9% vs 2.5%, P=0.007)及心源性死亡率(3.8% vs 2.1%,P=0.039)较低ALP组显著升高。多元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P水平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全因死亡(HR 1.894, 95% CI 1.111-3.228;P=0.019)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高水平ALP的ACS患者PCI术后具有更高的全因死亡风险,血清ALP水平是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文摘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CT造影(CTCA)和光学相干成像(O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CA、OCT检查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规获取病史和临床检验指标。分析CTCA显示罪犯病变最小CT值、CT重构指数和OCT显示罪犯斑块最薄纤维帽厚度、内膜撕裂和血栓的关系。依据最薄纤维帽厚度分将患者为≤65μm和>65μm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最小CT值、CT重构指数、内膜撕裂及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 最薄纤维帽厚度与对应截面最小CT值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7,P<0.001;而CT重构指数与最薄纤维帽厚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P=0.006。最薄纤维帽厚度≤65μm和>65μm两组患者CTCA显示的最小CT值(50.7±25.5 vs. 78.7±29.8,P=0.006)、CT重构指数(1.34±0.22 vs. 1.12±0.15,P=0.0013)、内膜撕裂(78.6% vs. 19%,P=0.00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栓发生率有差别(50.0% vs. 14.3%,P=0.053),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内膜最薄厚度与CTCA及临床指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膜厚度与斑块最小CT值、CTRI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28。结论 结合CTCA最小CT值、CTRI对预测内膜撕裂的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