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扦插生理和解剖特性比较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常健 孙佳成 +3 位作者 陈炜 纪敬 江泽平 史胜青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49,共9页
【目的】比较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插穗内源激素、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木质化程度和形态解剖学的区别,为侧柏古树扦插生根过程中取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2000年和5000年生侧柏的实生树(S5-2000、S5-5000)和嫁接树(G... 【目的】比较侧柏古树实生树和嫁接树的插穗内源激素、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木质化程度和形态解剖学的区别,为侧柏古树扦插生根过程中取材和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2000年和5000年生侧柏的实生树(S5-2000、S5-5000)和嫁接树(G2-S3-2000、G2-S3-5000)的插穗为材料,扦插前取插穗基部韧皮部,利用HPLC法测定激素IAA、GA3、ABA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切片观察基部木质化程度;并在扦插4个月后观察其根原基发生情况。【结果】扦插前IAA含量在2种实生树中显著高于相应的嫁接树,GA3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但ABA含量仅在S5-5000中明显高于G2-S3-5000;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未见明显差异;实生树和嫁接树插穗木质化程度未存在差异,也均未见潜伏根原基。扦插4个月后,生根率统计发现实生的S5-2000和S5-5000的分别为10.0%和8.3%,而G2-S3-2000和G2-S3-5000的则均未见生根;嫁接树插穗基部未见不定根原基,而实生树中则有不定根原基形成,起源于形成层和木质部。【结论】通过侧柏古树嫁接的方法可以为古树扦插研究提供充足的材料。其嫁接一代保留了其难生根的特点。侧柏不定根发生属于诱导根原基生根类型,千年以上侧柏插穗基部未见根原基形成。古树高龄遗传背景可能导致嫁接树内源IAA含量较低,影响根原基的诱导,而可溶性糖和淀粉等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不是古树扦插较难生根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古树 扦插 不定根 内源激素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板栗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常健 孙佳成 +3 位作者 韩振泰 江泽平 王金宝 史胜青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79-1987,共9页
以5年生和30年生板栗插穗以及30年生板栗母树不同月份(5、6、7月)插穗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0、200和50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观测各类处理材料的生根情况,并对扦插前插穗(初始茎)和扦插后插穗愈伤组织的碳氮代谢物质、褐化相关物质... 以5年生和30年生板栗插穗以及30年生板栗母树不同月份(5、6、7月)插穗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0、200和500 mg/L)吲哚丁酸(IBA)处理,观测各类处理材料的生根情况,并对扦插前插穗(初始茎)和扦插后插穗愈伤组织的碳氮代谢物质、褐化相关物质和解剖学结构进行分析观察,探讨不同年龄母树及不同月份插穗扦插生根能力,为板栗扦插生根技术体系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5年生板栗的初始茎和愈伤组织中碳氮代谢相关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30年生板栗,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30年生高于5年生板栗,但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在不同年龄母树间无明显变化;30年生板栗插穗初始茎中可溶性蛋白、GAB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月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在愈伤组织中GABA、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月份增加而逐渐升高。(2)板栗插穗初始茎和愈伤组织的褐化相关物质单宁、酚类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30年生不同程度低于5年生;除类黄酮含量在7月份的愈伤组织中有显著升高外,不同月份板栗的单宁、酚类、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3)生根状况及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5年生板栗插穗的愈伤率和生根率高于30年生的插穗,且30年生插穗6月份扦插的愈伤率最高;板栗插穗属于诱导生根类型,皮层中存在环状厚壁组织;5年生板栗插穗的木质素含量低于30年生板栗,但形成层细胞层数高于30年生。研究认为,板栗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褐化现象严重,生根率较低;不同年龄母树和不同月份的板栗插穗在扦插过程中的碳氮代谢相关化合物含量都有明显的差异,而褐化相关物质含量仅在不同年龄母树间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月份间大部分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扦插 不定根 碳氮代谢相关物质 褐化相关物质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土岩复合地层盾构滚刀冲击荷载及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孙佳程 廖少明 +2 位作者 孙连勇 门燕青 刘孟波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盾构在土岩复合地层中掘进时,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刀具在土岩交界面会受到明显的冲击荷载,进而引起刀盘的强烈振动,对盾构设备安全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济南地铁R2线某区间的实际施工情况,利用三维动力数值方法,建立滚刀切削复合地... 盾构在土岩复合地层中掘进时,由于地层的不均匀性,刀具在土岩交界面会受到明显的冲击荷载,进而引起刀盘的强烈振动,对盾构设备安全及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济南地铁R2线某区间的实际施工情况,利用三维动力数值方法,建立滚刀切削复合地层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贯入度、切削速度及岩层硬度等条件下滚刀的冲击荷载响应以及冲击荷载响应与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对典型工况下的荷载响应时程曲线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了单滚刀冲击荷载响应的频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单滚刀所受垂直力与贯入度、切削速度、岩层硬度均呈正相关关系;(2)滚刀荷载频率主要分布在0~20 Hz的范围内,随着贯入度、切割速度、岩层硬度的增大,滚刀荷载在低频范围内的振幅有所提升,且在50 Hz左右存在少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层 盾构 滚刀荷载 振动响应 频谱分析
下载PDF
鱼用降肝脂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4
作者 刘洪瑞 王涛 +3 位作者 孙家塍 张晓月 孙金生 左志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了获得具有预防及缓解鱼类脂肪肝作用的益生菌,以从半滑舌鳎肠道中分离出的13株水产动物肠道菌为实验菌株,通过体外产胆盐水解酶能力检测,获得产胆盐水解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将13株菌株进行斑马鱼的饲喂与浸浴实验,测定斑马鱼的体质量... 为了获得具有预防及缓解鱼类脂肪肝作用的益生菌,以从半滑舌鳎肠道中分离出的13株水产动物肠道菌为实验菌株,通过体外产胆盐水解酶能力检测,获得产胆盐水解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将13株菌株进行斑马鱼的饲喂与浸浴实验,测定斑马鱼的体质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含量并进行肝脏油红O染色切片观察,对于可高效降解斑马鱼肝脏脂肪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菌株ND-1和U3的产胆盐水解酶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SC-03和YA6.菌株ND-1和YA6的胆固醇去除率分别为89.76%和89.69%;菌株M4和U3的胆固醇去除率分别为80.26%和76.39%.菌株YZ-02、U2、SC-04和ND-1可以减轻斑马鱼的体质量,菌株SC-01、YZ-02、U3和SH-1可以降低斑马鱼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菌株YZ-01、ND-1和U3可有效缓解斑马鱼肝脏中脂滴的沉积.综合来看,菌株U3和ND-1对斑马鱼肝脏脂肪肝的降脂效果最好,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表明,ND-1可与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 strain Y15,JX134628)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菌株U3能够与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strain 5681,MT463591)聚为一支,置信度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 益生菌 斑马鱼 脂肪肝 水产养殖
下载PDF
中国绵阳研究堆高压中子衍射谱仪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嘉程 陈喜平 +1 位作者 谢雷 房雷鸣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0,共10页
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的高压中子衍射谱仪(凤凰,HPND)由中子聚焦系统、探测器系统、高压加载与集成系统等部分组成,可进行常压高低温、高压环境下的中子衍射实验,其中子衍射实验的原位室温高压加载最高可达30 GPa,高温高压加载最高可达2... 中国绵阳研究堆(CMRR)的高压中子衍射谱仪(凤凰,HPND)由中子聚焦系统、探测器系统、高压加载与集成系统等部分组成,可进行常压高低温、高压环境下的中子衍射实验,其中子衍射实验的原位室温高压加载最高可达30 GPa,高温高压加载最高可达2000 K、10 GPa。目前,凤凰谱仪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研究领域,如过渡金属氮化物、锂离子材料、磁性材料、含能材料、铁电陶瓷等。利用常规中子衍射、高低温中子衍射以及高压中子衍射技术,获得材料的原子精确占位、磁结构、晶体结构以及相变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中子衍射 原子占位 结构相变
下载PDF
具有完全非线性项的非局部梁方程正解
6
作者 郭致远 高源 +1 位作者 孙家成 张国伟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1-636,共16页
该文研究了两类具有完全非线性项的梁方程,其边值条件含有Stieltjes积分,应用Gronwall型不等式给出三阶导数项的先验估计,通过在适当开集中的不动点指数方法,获得了正解的存在性结论.非线性项中的三阶导数具有二次增长.
关键词 正解 不动点指数 GRONWALL不等式
下载PDF
基于原住民视角的古镇“嵌入”与“织补”策略探索——以绍兴市柯桥区安昌古镇为例
7
作者 孙嘉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0期142-146,共5页
近年来,旅游开发成为古镇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世代生活于其中原住民的需求,没有认识到其所具有的宝贵价值,原住民的不断迁出使古镇活力逐渐丧失,原有文化生态受到破坏。该文以绍兴市柯桥区安昌古镇为例,在探讨古... 近年来,旅游开发成为古镇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世代生活于其中原住民的需求,没有认识到其所具有的宝贵价值,原住民的不断迁出使古镇活力逐渐丧失,原有文化生态受到破坏。该文以绍兴市柯桥区安昌古镇为例,在探讨古镇原住民保护意义的基础上,引入“嵌入”与“织补”概念,通过对古镇现状、特色优势、存在问题、原住民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基于原住民视角,采用“嵌入”与“织补”的设计手法,在最大限度保持原住民生活原真性、延续性的基础上,对安昌古镇提出了一系列更新改造策略措施,以期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为各地古镇保护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昌古镇 嵌入 织补 城市更新
下载PDF
水泥基固化剂对余泥的固化效果研究
8
作者 孙佳诚 朱亚光 +2 位作者 徐培蓁 乔旭 陈发滨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
地铁施工过程产生的地铁弃渣、盾构泥浆经泥砂分离、压滤形成的余泥,是工业一大固体废弃物。为实现余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了2种水泥基固化剂对不同含水率余泥的固化效果,分析了固化剂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Ⅰ类固化剂主要通过C-S-H凝胶... 地铁施工过程产生的地铁弃渣、盾构泥浆经泥砂分离、压滤形成的余泥,是工业一大固体废弃物。为实现余泥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了2种水泥基固化剂对不同含水率余泥的固化效果,分析了固化剂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Ⅰ类固化剂主要通过C-S-H凝胶与钙矾石晶体对土颗粒的胶结黏聚作用进行固化,固化余泥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最高可达15.01 MPa;Ⅱ类固化剂主要通过C-S-H凝胶以及Ca(OH)2、CaCO3对土体结构的填充作用进行固化,固化后余泥耐水性较好。余泥固化强度随水泥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固化剂在不同含水率下存在最佳配比,在含水率为20%时,用10%水泥掺量的Ⅰ类固化剂经济有效;含水率为25%~35%时,用12%水泥掺量的Ⅰ类固化剂固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泥 固化剂 最佳配比 固化机理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虾青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延缓失神经肌萎缩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嘉诚 杨晓明 +3 位作者 仇嘉颖 张莉蕾 沈筠恬 孙华林 《交通医学》 2020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xanthin,AST)对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失神经肌萎缩模型,观察虾青素处理后胫前肌湿重比和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氧化应激、...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xanthin,AST)对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失神经肌萎缩模型,观察虾青素处理后胫前肌湿重比和肌纤维横截面积,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自噬,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氧化应激、蛋白水解以及自噬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虾青素可以显著抑制靶肌由于失神经支配引起的湿重比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减小,抑制效果与虾青素剂量存在量效关系,高剂量虾青素(50 mg·kg-1·d-1)的效果最好。高剂量虾青素可显著抑制靶肌中肌肉特异性泛素连接酶MuRF1和MAFbx的高表达,减轻肌球蛋白重链MyHC的降解。失神经支配后靶肌大量线粒体出现空泡变性和自噬,同时伴随自噬相关蛋白ATG7和BNIP3显著高表达,AST处理能明显抑制靶肌线粒体空泡变性和自噬,同时ATG7和BNIP3表达下降。在失神经支配胫前肌中抗氧化相关基因NRF2、NQO1表达显著下降,而与ROS产生相关基因Nox2、Nox4表达显著上升,AST处理可显著逆转NRF2、NQO1基因表达的下降和Nox2、Nox4基因表达的上升。结论:虾青素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缓解失神经引起的骨骼肌萎缩和线粒体自噬,为虾青素作为防治肌萎缩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失神经肌萎缩 氧化应激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过程毒性物质的胁迫及其活性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琳钦 覃容华 +3 位作者 叶紫裕 赵力剑 孙佳成 宿程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31,共7页
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脱氮工艺,较传统脱氮工艺更加节能、经济,为废水中氮的有效去除提供了新途径。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厌氧氨氧化菌会受到废水中有毒物质的胁迫,从而导致其脱氮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简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 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脱氮工艺,较传统脱氮工艺更加节能、经济,为废水中氮的有效去除提供了新途径。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厌氧氨氧化菌会受到废水中有毒物质的胁迫,从而导致其脱氮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简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脱氮机理;阐述了底物基质、金属、有机物等胁迫因子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微生物群落等的影响;并提出了厌氧氨氧化细菌活性受到抑制时活性恢复的策略,以及添加介孔材料、微量元素以及新型反应器研发等强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工艺 脱氮机理 胁迫因子 毒性物质 强化措施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口腔鳞状细胞癌CT增强图像中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潇 吴超逸 +6 位作者 常峰 巫智涵 孙嘉诚 林绩腾 周宏润 陶晓峰 朱凌 《肿瘤影像学》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建立一个在颌面颈部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完成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自动检出的模型。方法:收集114例OSCC患者的颌面颈部增强CT扫描图像,所有勾勒的转移淋巴结均得到病理学检查证实(共216枚),图像层厚为0.625 mm,单层图像分辨率512×512。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测试集34例。以上结果经过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和验证,评估其自动检测转移淋巴结的可行性。结果:转移淋巴结自动检测模型的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ee-respon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FROC)@1:0.3915;FROC@2:0.5183;FROC@3:0.6478;FROC@4:0.7408;FROC@5:0.8169;FROC@6:0.8535;mFROC:0.6615;maxF1-score:0.4385;灵敏度的最佳表现为87.3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可用于颌面颈部增强CT图像中的OSCC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自动检测,为OSCC患者转移淋巴结快速自动检测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实现头颈影像专科医师知识的下沉及提高初级影像科医师的培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分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改进型人工快渗除磷效果及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智 罗嫒玲 +3 位作者 孙佳成 高澍 宿程远 关鑫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48-4557,共10页
针对人工快渗对磷去除效率低的问题,将碳酸钙作为改良剂用于构建人工快渗系统,以研究不同水力负荷下磷的去除效果及除磷途径和机理。结果显示:水力负荷在0.1 m^(3)/(m^(2)·d)和0.2 m^(3)/(m^(2)·d)时,人工快渗出水溶解氧质量... 针对人工快渗对磷去除效率低的问题,将碳酸钙作为改良剂用于构建人工快渗系统,以研究不同水力负荷下磷的去除效果及除磷途径和机理。结果显示:水力负荷在0.1 m^(3)/(m^(2)·d)和0.2 m^(3)/(m^(2)·d)时,人工快渗出水溶解氧质量浓度均高于2 mg/L,总磷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当废水经过系统上层时,磷主要以固化的形式去除,占总去除量的95.78%;在落干期,磷去除过程仍持续进行,以PH_(3)形式去除,磷转化为PH_(3)的过程可持续14 h,PH_(3)瞬时质量浓度最大为1.67 mg/m^(3)。填料中的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提高。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系统中聚磷菌(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PAOs)较多,各菌属自上而下相对丰度分别为:陶厄氏菌属Thauera上层7.36%、中层0.24%、下层2.67%,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上层0.35%、中层6.27%、下层0.9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上层0.19%、中层0.38%、下层1.25%,节杆菌属Arthrobacter上层0.21%、中层0.09%、下层0.34%。尽管出水溶解氧质量浓度高于2 mg/L,但系统中厌氧菌、兼氧菌含量较高。与磷转化有关的菌群自上而下相对丰度分别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上层57.05%、中层50.15%、下层46.79%,厚壁菌门Firmicutes上层1.14%、中层1.82%、下层6.74%,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上层0.06%、中层0.21%、下层1.09%。在快渗系统微生态中,同时具备好氧和厌氧菌群是磷转化为PH_(3)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人工快渗 含磷废水 PH_(3) 除磷途径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纺锤型空气腔的光纤马赫-曾德尔折射率传感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洋 王婷婷 +2 位作者 孙家程 王菲 花文栋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纺锤型空气腔的三明治结构全光纤马赫-曾德尔折射率传感器。纺锤型空气腔是通过普通单模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熔接后再拉锥形成的。锥区的纺锤型空气腔和包层分别作为参考臂和传感臂,从而形成马赫-曾德尔干涉。基于FDTD...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纤纺锤型空气腔的三明治结构全光纤马赫-曾德尔折射率传感器。纺锤型空气腔是通过普通单模光纤和光子晶体光纤熔接后再拉锥形成的。锥区的纺锤型空气腔和包层分别作为参考臂和传感臂,从而形成马赫-曾德尔干涉。基于FDTD Solutions和COMSOL仿真软件分别对传感器的干涉条纹及锥区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折射率传感器干涉条纹波谷波长和有效折射率与环境折射率的关系。当环境折射率为1.36~1.37和1.37~1.38时,灵敏度分别为1 377.6和1 436nm/RIU。此传感器具有极短的干涉臂,能够降低损耗,且具有较高的折射率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全光纤 马赫-曾德尔干涉 折射率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级联双管反激拓扑的HVDC供电电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灵鑫 焦玉屏 +3 位作者 孙家程 邓富金 张琦 任碧莹 《电气传动》 2023年第3期7-14,共8页
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常采用高压变换器进行高电位就近控制取电。然而模块内的高母线电压及其大范围波动对取电电源的高可靠性设计形成挑战。针对该问题,基于串联双管反激拓扑电路提出了一种高压模块取电系统。该系统以多输入、单输... 高压直流(HVDC)输电系统常采用高压变换器进行高电位就近控制取电。然而模块内的高母线电压及其大范围波动对取电电源的高可靠性设计形成挑战。针对该问题,基于串联双管反激拓扑电路提出了一种高压模块取电系统。该系统以多输入、单输出形式的直流变压器为变压载体,并利用在同步控制信号下的各级联单元的自均压特征实现了输入各串联电路的动态自均压控制,主动降低了各模块中半导体开关的电压应力;另外,该方法具有漏感能量回馈效率高、开关管最大电压应力钳位到输入电压优点。最后,借助系统仿真与半实物仿真平台实验验证了所提自供电电路系统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能取电电路 双管反激拓扑 动态均压
下载PDF
不同种源栎属和锥属橡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佳成 武妍妍 +4 位作者 朱景乐 孙永玉 冯健 江泽平 史胜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51,共16页
【目的】明确和比较不同种源栎属和锥属橡实品质特征,充分挖掘其果用资源潜力,为今后两属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我国15个省(市)的6个种28个种源栎属和7个种48个种源锥属的橡实,对其形态、营... 【目的】明确和比较不同种源栎属和锥属橡实品质特征,充分挖掘其果用资源潜力,为今后两属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我国15个省(市)的6个种28个种源栎属和7个种48个种源锥属的橡实,对其形态、营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形态特征方面,栎属橡实体型上多为椭球形,而锥属橡实多为近圆球形,前者体型大小和重量分别约为后者的1.5倍和2倍。(2)种仁营养物质方面,栎属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8.31~79.94 mg/g,其中,麻栎、短柄枹栎和蒙古栎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栎属平均值;锥属整体水平上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约为20.16~52.08 mg/g,而苦槠和黧蒴锥等个别种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栎属平均水平。栎属淀粉含量为169.33~382.27 mg/g,锥属淀粉含量为130.29~544.12 mg/g,整体高于栎属,但黧蒴锥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各个种。栎属和锥属的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平均值相差较小,但各个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3)种仁功能性成分方面,栎属总多酚含量为54.64~242.90 mg/g,锥属总多酚含量为1.28~138.11 mg/g,前者平均值约是后者的4.5倍。除苦槠和黧蒴锥外,其他锥属总多酚含量极低,为1.28~4.66 mg/g,且总黄酮和可溶性单宁含量变化趋势与总多酚类似。栎属维生素E含量高于锥属平均值,而锥属中除多酚含量高的苦槠和黧蒴锥之外,其他种维生素E含量均较低。两属中25号短柄枹栎抗氧化活性最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2.98%。(4)综合得分排名发现,16号种源橡实体型最大,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20号种源橡实体型较大,淀粉和多酚类物质较高,可溶性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适中,各方面整体表现平稳;排名前十的橡实分别为16、17、20、14、2、24、28、8、3、19号种源的橡实。【结论】我国栎属和锥属种质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属 锥属 橡实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基与冻干保护剂的筛选
16
作者 张晓月 王涛 +4 位作者 左志晗 孙家塍 刘洪瑞 张晶晶 孙金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为实现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酵母菌(Yeast)4株水产养殖益生菌菌株的共发酵培养,进行了单一无机盐去除实验和冻干保护剂筛选实验.结果显示:①4... 为实现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酵母菌(Yeast)4株水产养殖益生菌菌株的共发酵培养,进行了单一无机盐去除实验和冻干保护剂筛选实验.结果显示:①4株益生菌复合发酵培养基的具体成分包括葡萄糖20 g、蛋白胨10 g、牛肉浸粉5 g、酵母粉5 g,硫酸镁0.1 g、柠檬酸氢二铵2 g、磷酸氢二钾2 g、硫酸锰0.05 g、吐温801 mL、蒸馏水1000 mL;②枯草芽孢杆菌只有在去除乙酸钠的培养基中才会生长,去除乙酸钠对其余菌株生长影响不显著;③当柠檬酸氢二铵、硫酸镁、磷酸氢二钾和硫酸锰4种无机盐在共发酵培养基中分别去除时均会对某些菌株的生长造成抑制,所以4种无机盐在共发酵培养基中的添加十分必要;④复合益生菌的最佳吸附剂为玉米粉,最佳冻干保护剂为脱脂奶粉,最佳使用质量分数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共发酵培养基 无机盐 吸附剂 冻干保护剂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宿迁市乡村产业发展研究——以顺兴河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佳铖 戚毓纹 +2 位作者 高清正 杨超 杨程溢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7期19-21,共3页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基础,产业发展对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该文基于宿迁市顺兴河村及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基础,产业发展对推进产业融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该文基于宿迁市顺兴河村及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顺兴河村
下载PDF
纳米激光器进展、新物理问题以及技术挑战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浩然 孙嘉诚 +5 位作者 邓志磊 邹俊龙 陈佳炜 何熙 王涛 王高峰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8-178,共21页
纳米光学是光子学与纳米技术交叉产生的一个新的前沿基础方向,可以使人们在纳米尺度上操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探索新的物理现象。纳米激光器是一种新型光源,有关它的研究是纳米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尺度特性,并且对光有... 纳米光学是光子学与纳米技术交叉产生的一个新的前沿基础方向,可以使人们在纳米尺度上操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探索新的物理现象。纳米激光器是一种新型光源,有关它的研究是纳米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尺度特性,并且对光有着很高的限制性,近年来关于纳米激光器的研究吸引着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注意。从激光器的微型化角度出发,综述了该领域近年来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首先,对近年来成功实现的各类新型激光器及其特点进行了简述;其次,对激光器在微纳尺度出现的新物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其最新进展;最后,对纳米激光器在实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术挑战进行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纳米光学 纳米激光器 微型化 物理问题 技术挑战
原文传递
基于STM32的监测预警车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隋盛誉 邢晓鹏 +3 位作者 刘春池 刘搏飞 孙嘉成 谢印庆 《机电工程技术》 2022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当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地球资源的快速利用,人们的不当操作和处理导致未知的危险。提出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的预警救援车,采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无线射频微处理器和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和发送信息,同时进行远程控制;在驱动方面采用L298... 当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地球资源的快速利用,人们的不当操作和处理导致未知的危险。提出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设计的预警救援车,采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无线射频微处理器和超声波传感器采集和发送信息,同时进行远程控制;在驱动方面采用L298N电机模块;对这些模块组装和测试,以模拟其对烟雾、明火和天然气的判断与监测。其可用于住宅区、工厂、商场等场所使用,功能包括跟踪、循迹、避障、远程遥控、监测和报警等。一旦发生火情和天然气泄漏情况,可以提前报警,从而展开救援。相对比市面目前的监测车,其优势在于占据空间小,检测精准,可以快速做出反应来应对突发事件,而且可在各种危险环境下工作,以此来避免人员受伤,减少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循迹 避障 远程遥控 监测 报警
下载PDF
改进型ABR处理硫酸铵废水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佳成 黄智 +4 位作者 谢颖 农佳佳 朱姝 罗嫒玲 宿程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9-134,共6页
以改进型ABR系统对模拟硫酸铵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外加亚硝态氮源对污水中NH_(4)^(+)-N和T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中效果最好的n(NO_(2)^(-)):n(NH4+)为1:1时的各隔室NH_(4)^(+)-N、TN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外加亚硝态氮对改进型ABR... 以改进型ABR系统对模拟硫酸铵废水进行处理研究,考察外加亚硝态氮源对污水中NH_(4)^(+)-N和T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中效果最好的n(NO_(2)^(-)):n(NH4+)为1:1时的各隔室NH_(4)^(+)-N、TN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外加亚硝态氮对改进型ABR中NH_(4)^(+)-N和TN的去除有促进作用,n(NO_(2)^(-)):n(NH_(4)^(+))为1:1时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55.74%和69.16%。4个隔室的TN和NH_(4)^(+)-N去除率之比分别为55:5:16:7和3:2:11:19。对不同条件下各隔室中的亚硝酸还原酶、羟胺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进水n(NO_(2)^(-)):n(NH4+)升高的同时,各隔室的酶活性也有显著上升。对n(NO2-):n(NH_(4)^(+))为1:1时的各隔室中的污泥进行高通量分析,结果在1#隔室中发现Enterobacter属的微生物,表明在1#隔室中发生了好氧反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ABR 硫酸铵废水 外加亚硝态氮 微生物群落分析 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