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探数据挖掘在金矿找矿及靶区优选中的应用--以甘肃玉石山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任文秀 罗建民 +2 位作者 孙柏年 王怀涛 王玉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225-3234,共10页
由于自然界中Au元素呈微粒状、不均匀状态分布,致使部分金矿床(点)没有与之对应的Au元素异常出现,增加了通过元素异常开展地质找矿和成矿预测研究的难度。本文依据地学大数据"查明数据间的相关关系,解决地质问题"这一基本思路... 由于自然界中Au元素呈微粒状、不均匀状态分布,致使部分金矿床(点)没有与之对应的Au元素异常出现,增加了通过元素异常开展地质找矿和成矿预测研究的难度。本文依据地学大数据"查明数据间的相关关系,解决地质问题"这一基本思路,以甘肃玉石山地区化探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起研究区全样本Au元素回归模拟模型和异常样本Au元素回归模拟模型,分别计算全样本Au元素回归理论值(Au Q)和异常样本的回归理论值(Au Y)。通过异常查证,在Au Q异常区发现金矿点1处,在Au Y异常区发现金矿点3处(一处达到小型规模),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进一步对Au、Au Q、Au Y分别做正规化处理相加获得综合理论值(Au H),以Au H圈定的综合异常使研究区75%金矿床(点)分布在研究区7. 1%面积范围内,有效地缩小了找矿靶区的范围,解决了小范围研究区内因已知矿床(点)不足而无法开展定量找矿预测的难题。结合异常强度和地质背景分析,在研究区划分出3级共10个找矿靶区,为今后在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数据 深度挖掘 金矿找矿 靶区优选 找矿预测
下载PDF
甘肃北山早白垩世似银杏化石的发现:兼论甘肃侏罗-白垩纪古大气CO_(2)变化
2
作者 任文秀 韩磊 +3 位作者 吴光涛 唐德亮 孙柏年 吴靖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23,共15页
银杏类化石的微细构造是定量估算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良好材料.首次报道了甘肃北山中口子盆地早白垩世赤金堡组似银杏属化石,通过宏观和微观特征对比将其鉴定为Ginkgoites sibirica.利用气孔比率法定量重建Hauterivian-Barremian期的... 银杏类化石的微细构造是定量估算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良好材料.首次报道了甘肃北山中口子盆地早白垩世赤金堡组似银杏属化石,通过宏观和微观特征对比将其鉴定为Ginkgoites sibirica.利用气孔比率法定量重建Hauterivian-Barremian期的古大气CO_(2)浓度为766~1 277 ppmv.结合前人数据,利用光合气体交换模型定量重建了甘肃省早侏罗世-早白垩世古大气CO_(2)浓度及变化趋势,侏罗纪普林斯巴期(Pliensbachian)、阿林期(Aalenian)、巴柔期早期(Early Bajocian)、巴柔期晚期(Late Bajocian)的古大气CO_(2)浓度分别为1 136 ppmv、927 ppmv、643 ppmv和785 ppmv;早白垩世Hauterivian-Barremian期的CO_(2)浓度为548 ppmv.结果显示早、中侏罗世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向白垩纪呈下降趋势,早白垩世早中期达到低点后呈现缓慢波动上升;早白垩世晚期达到顶点,然后缓慢下降.研究表明光合气体交换模型可作为恢复古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银杏属 古大气CO_(2) 光合气体交换模型 定量重建 中生代 古气候
原文传递
西部“双一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法研究——基于兰州大学一流地学核心课程建设
3
作者 孙柏年 闫德飞 +3 位作者 解三平 王秋军 吴靖宇 杜宝霞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教学能力培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高质量教学和高水平发展的必要保障。为深入探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的关系,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观察分析法、课程实证法、调研参会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在西部“双一流”大学一流本... 教学能力培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高质量教学和高水平发展的必要保障。为深入探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的关系,文章运用文献检索法、观察分析法、课程实证法、调研参会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在西部“双一流”大学一流本科地学核心课程建设中进行的5年创新实践,提出了“一流课程为核心,信息技术来提升,教书育人同向行,参会参赛促成长,科教融合高水平”的一流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模式。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效加强了基层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提高课程高阶性和挑战度的情况下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课程 地球科学 高校教师 提升方法
下载PDF
植物化石角质层分析实验技术总结及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雪莲 熊聪慧 +2 位作者 孙柏年 吴靖宇 杜宝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76-2486,共11页
植物化石角质层的微细构造特征是植物化石重要的鉴定和分类依据之一,同时也是获取地质历史时期气候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保存有角质层的植物化石,如何更好的获取角质层特征,选择合适的实验技术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植物化石角质层的微细构造特征是植物化石重要的鉴定和分类依据之一,同时也是获取地质历史时期气候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保存有角质层的植物化石,如何更好的获取角质层特征,选择合适的实验技术尤为重要。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即王水+次氯酸钠浸解法,次氯酸钠浸解法以及硝酸浸解法,对地质时期植物化石角质层的获取方法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砂质泥岩中的植物化石适合用王水+次氯酸钠浸解法进行处理;含煤层或者聚煤期泥岩中的植物化石适合用次氯酸钠浸解法进行处理;灰白色泥岩或者含有硅藻土泥岩中的植物化石适合用硝酸浸解法进行处理。本文采用的三种角质层浸解法在角质层研究方面可根据化石材料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也可同时进行三种方法的尝试进而获得最佳实验效果。该研究总结了不同地质时期植物化石角质层对三种实验方法的反应,为研究植物化石的角质层特征提供更加有效的实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微细构造 王水+次氯酸钠浸解法 次氯酸钠浸解法 硝酸浸解法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白垩世地层孢粉组合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文秀 赵海钧 +1 位作者 胡永兴 孙柏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29-131,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陆形成最早、演化历史最长的一个沉积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加大了对该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但长期以来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铀矿目的层白垩系志...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大陆形成最早、演化历史最长的一个沉积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加大了对该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工作,但长期以来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铀矿目的层白垩系志丹群的古生物化石、古环境研究相当缺乏,而对于白垩纪孢粉研究更为少见,仅在1988~1992年有过几例孢粉研究(张子福,1988,1989,1992),但是也仅对某一层的孢粉化石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早白垩世地层 孢粉组合 地层意义
下载PDF
新时代地质学教育的三个层次--综合性大学地质类立体课程体系构建与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解三平 闫德飞 +4 位作者 吴靖宇 杜宝霞 熊聪慧 马锦龙 孙柏年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1期44-47,共4页
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地质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如何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已成为全新的研究课题。笔者从新时代地质学教育... 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地质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高等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如何从单一的专业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已成为全新的研究课题。笔者从新时代地质学教育的三个层次出发,对综合性大学地质类立体课程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并开展了具体的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地质学教育 学科交叉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柏科扁柏属(Chamaecyparis,Cupressaceae)的生物地理演化历史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小慧 杨柳荫 +1 位作者 孙柏年 王永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3-1570,共8页
现生扁柏属(Chamaecyparis)植物仅有5个种零星分布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其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或化石记录对该属的分布区演化进行过一些探讨,但尚有争议。本... 现生扁柏属(Chamaecyparis)植物仅有5个种零星分布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其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一直是植物学家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或化石记录对该属的分布区演化进行过一些探讨,但尚有争议。本文结合扁柏属最新的化石证据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对其生物地理演化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化石证据显示,地史时期该属种类较现在丰富,自早白垩世以来广泛地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根据化石记录推测扁柏属植物很可能在早白垩世起源于东亚地区,晚白垩世时已通过白令陆桥传播至北美西部并进一步传播至北美高纬度地区,北美东部目前尚缺少化石记录,该区域的扁柏植物可能是从欧洲或者北美高纬度地区迁徙而来。欧洲扁柏可能在渐新世由北美通过北大西洋陆桥传播而来,或从东亚地区传播而来。新近纪气候持续变冷以及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使扁柏属在欧洲、亚洲中西部以及北美中部局部灭绝,东亚大陆的种不断向南迁移至日本岛和台湾岛,最后在亚洲大陆消失,最终形成了该属在北美东西部、日本和台湾局限分布的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柏属 化石记录 生物地理历史 陆桥 分布区演化
下载PDF
广西渐新世宁明组三种植物碳同位素与古气候分析
8
作者 王秋军 郑军 +3 位作者 孙柏年 马福军 王振 王万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8-366,共9页
渐新世代表地球一个早期的"冰室"期,是地球气候演化和生物演替过程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渐新世植物化石的碳同位素可为研究该时期的古气候提供依据。对广西渐新世宁明组三种植物及其最近现生亲缘种的碳同位素进行分析,化石种Bux... 渐新世代表地球一个早期的"冰室"期,是地球气候演化和生物演替过程中一段特殊的时期。渐新世植物化石的碳同位素可为研究该时期的古气候提供依据。对广西渐新世宁明组三种植物及其最近现生亲缘种的碳同位素进行分析,化石种Buxus ningmingensis,Chuniophoenix slenderifolia和Cephalotaxus ningmingensis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分别为-29.0‰,-28.3‰,-28.0‰;碳同位素分馏(Δ13C)分别为23.48‰,22.74‰,22.43‰;叶内细胞间和外界大气的CO2分压比(C植物/C空气)分别为0.84,0.81,0.80;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42.63μmol CO2/mol H2O,51.56μmol CO2/mol H2O,55.38μmol CO2/mol H2O。其对应的最近现生亲缘种(NLRs)的δ13C分别为-27.9‰,-29.7‰,-28.8‰;Δ13C分别为20.47‰,22.36‰,21.42‰;C植物/C空气分别为0.71,0.79,0.75;WUE分别为72.22μmol CO2/mol H2O,51.28μmol CO2/mol H2O,61.76μmol CO2/mol H2O。化石种δ13C值均落在现代C3植物相应的数值范围内,其Δ13C和C植物/C空气均高于相应的NLRs数值;而Buxus ningmingensis和Cephalotaxus ningmingensis的WUE低于相应的NLRs数值;其中Chuniophoenix slenderifolia的WUE稍高于相应的最近现生亲缘种C. hainanensis,推测可能与其NLR标本的母本植物生长在水源充足、空气潮湿的湖溪边湿地环境有关。基于Δ13C、C植物/C空气和WUE结果,推测化石种可能生活在一种比现在更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化石种及同层位化石的古气候重建支持了当前古气候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古气候 植物化石 渐新世 宁明组
下载PDF
甘肃永昌乌拉尔世Sphenopteris(楔羊齿)新记录:兼论晚古生代Sphenopteris多样性及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莲 熊聪慧 孙柏年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1-484,I0056-I0063,共22页
Sphenopteris(楔羊齿属)叶化石在全球晚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出现,但该属的系统分类位置及演化特征仍有待深入探讨,而且只有极少数种的表皮及气孔微细构造得到揭示。笔者在甘肃永昌乌拉尔统山西组中发现了2种形态保存较好且具有角质层的楔羊... Sphenopteris(楔羊齿属)叶化石在全球晚古生代地层中广泛出现,但该属的系统分类位置及演化特征仍有待深入探讨,而且只有极少数种的表皮及气孔微细构造得到揭示。笔者在甘肃永昌乌拉尔统山西组中发现了2种形态保存较好且具有角质层的楔羊齿,分别是Sphenopteris yongchangensis sp.nov.(永昌楔羊齿—新种)和Sphenopteris nystroemii(弱楔羊齿)。前者小羽片呈扇形,基部连合,侧脉分叉1次,气孔作椭圆状且为两面生;后者小羽片呈梭形且顶端钝圆,侧脉分叉1次并达缘,气孔分布于脉间区。经对比,文中报道的2种楔羊齿可能属皱羊齿目(Lyginopteridales)。此外,统计了Sphenopteris在晚古生代的269个化石记录,结合该属的形态学、解剖学特征和分布记录,探讨了其多样性演化和古地理分布,结果表明:宾夕法尼亚亚纪至乌拉尔世,Sphenopteris广泛分布于全球中低纬度地区,呈现出高度变异和分化;自晚泥盆世至二叠纪,Sphenopteris型叶化石在中国自华南向华北迁移演化,说明其多样性特征不仅与湿润气候密切相关,而且与其古地理分布相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Sphenopteris 古地理分布 多样性
下载PDF
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壶穴形态及成因初探
10
作者 何雨栗 刘丽娟 +3 位作者 张斌 左自泉 刘守江 孙柏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5-289,共15页
河成壶穴是山区河床基岩上常见的微地貌类型,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基于此,笔者等以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110处河成壶穴为研究对象,详细测量其形态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串珠状壶穴... 河成壶穴是山区河床基岩上常见的微地貌类型,记录了区域地貌演化过程、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关键信息。基于此,笔者等以川北旺苍苍王峡龙潭子河110处河成壶穴为研究对象,详细测量其形态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非串珠状壶穴大小、深度及形态在河床纵剖面上的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串珠状壶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壶穴集中分布在下寒武统阎王碥组硅质砾岩中,其中发育的石英砂岩夹层对壶穴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双层天生桥壶穴则是典型的代表;区内发育NE、E—W向平面共轭X型构造节理和S—N向构造节理,三角形、菱形、不规则形壶穴多受两组或3组节理控制,其中S—N向构造节理还控制了壶穴的长轴走向和河谷走向;构造节理对壶穴口形态的演化影响显著,而对壶穴垂直剖面形态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将丰富和完善河成壶穴地貌的数据资料,为米仓山地区河流地貌和构造演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成壶穴 下寒武统阎王碥组 硅质砾岩 龙潭子河 苍王峡
下载PDF
贵州盘州地区早渐新世古气候定量重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浩飞 郑军 +3 位作者 付孝红 王秋军 李瑞云 孙柏年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9,共10页
早渐新世全球气候迅速发生了降温,对地球生物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共存分析法对贵州盘州地区石脑组的早渐新世植物群古气候进行了定量重建。植物群大化石指示的古气候参数:年均温(MAT)为15.7~21.9℃、最冷月均温(CMMT)为2.5~16.7℃、... 早渐新世全球气候迅速发生了降温,对地球生物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共存分析法对贵州盘州地区石脑组的早渐新世植物群古气候进行了定量重建。植物群大化石指示的古气候参数:年均温(MAT)为15.7~21.9℃、最冷月均温(CMMT)为2.5~16.7℃、最热月均温(WMMT)为21.6~28.1℃、年均降雨量(MAP)为828.0~1 900.0mm、最湿月均降雨量(MPwet)为160.0~343.0 mm、最旱月均降雨量(MPdry)为7.0~54.0mm、最暖月均降雨量(MPwarm)为105.0~180.0mm。孢粉化石指示的古气候参数:MAT为11.5~23.9℃、CMMT为-1.0~16.7℃、WMMT为23.0~27.9℃、MAP为803.0~1 613.0mm、MPwet为116.0~293.0mm、MPdry为17.0~55.0mm、MPwarm为94.0~180.0mm。植物群大化石和孢粉化石的共存分析结果都指示一种温暖的、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且具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与现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较相似。盘州地区现在气候与早渐新世气候相比,夏季变凉爽多雨。结合我国同时期的植物群古气候参数,结果说明我国早渐新世时气候随纬度升高变化并不大,其分带现象明显低于现在的气候纬度分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共存分析法 植物化石 早渐新世 贵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