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 IL-6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源锋 苏圣贤 解小丽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719-1724,共6页
目的:探究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IL-6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4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1例/组。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患者疼痛、血清IL-2、IL-6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4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1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软膏涂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喷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带状疱疹结痂、水疱停止发展、疼痛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痛评分(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变化;比较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CD3^(+))、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CD4^(+))、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CD8^(+))、CD4^(+)/CD8^(+)]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IL-10水平和CD3^(+)、CD4^(+)及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喷昔洛韦联合阿昔洛韦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显著,能缓解神经疼痛,缩短症状消退时间,调节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功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喷昔洛韦 阿昔洛韦 神经疼痛 白细胞介素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解小丽 苏圣贤 +1 位作者 林志光 杨源锋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后遗疹神经痛治疗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病史,收集其基本信息,并根据患者接受的... 目的比较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以及二者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带状疱后遗疹神经痛治疗的2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病史,收集其基本信息,并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脊髓电刺激治疗组(79例)、神经阻滞治疗组(85例)、脊髓电刺激和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57例)。每组再根据年龄是否超过65岁,细分为低年龄亚组和高年龄亚组。电话随访患者,记录患者术后12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第1、3、6以及12周的VA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低年龄组降低的程度显著大于高年龄组(P<0.05)。在3种方法治疗期间,患者均出现轻微且相似的不良症状。结论脊髓电刺激、神经阻滞及联合治疗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联合治疗能快速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因此,从远期效果来看,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疗效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 被引量:6
3
作者 解小丽 林永健 +4 位作者 李斌飞 苏圣贤 林志光 杨源锋 GONG Jason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33-738,共6页
目前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时或后期出现头痛、腹痛、关节痛、肌痛、骨痛和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症状。为了加强疼痛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认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诊断水平和完善... 目前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同时或后期出现头痛、腹痛、关节痛、肌痛、骨痛和或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相关症状。为了加强疼痛科医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认识,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诊断水平和完善相关治疗方案,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的发病率、可能机制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疼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4
作者 林志光 陈壮浩 +8 位作者 刘群芳 朱向琥 林县杰 魏锦华 梁敏儿 李六民 苏圣贤 温君琳 张振山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3期164-167,共4页
目的分析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医院骨科及疼痛科门诊收治的90例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棍点理筋、激... 目的分析腰背肌筋膜炎诊断中运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医院骨科及疼痛科门诊收治的90例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棍点理筋、激痛点针灸以及口服非甾体药物治疗,对治疗前后三组的红外热像图进行拍摄,并且比较分析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红外线温度(最低温度、温差、最高温度、平均温度)。结果治疗前,三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痛点针灸组和棍点理筋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口服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的红外线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温差以及最低温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棍点理筋法和激痛点针灸治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将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红外热成像技术 理筋 针灸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中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志光 苏圣贤 +2 位作者 解小丽 杨源锋 李斌飞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 评价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异丙酚组,各组30例.复合组采用地佐... 目的 评价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异丙酚组,各组30例.复合组采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静脉推注地佐辛5 mg后,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3.5 mg/kg负荷剂量后以1.0~2.5 mg· 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2.5~3.5 mg/kg负荷剂量后以1.0~2.5 mg·kg-1·h-1的速率持续输注;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热凝时和术后苏醒时平均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统计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次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发生情况.结果 异丙酚组诱导后及热凝时的MAP较复合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组的异丙酚用量多于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体动次数、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例数均少于异丙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时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异丙酚静脉麻醉,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药 阿片类 二异丙酚 三叉神经痛 射频温控热凝术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志光 苏圣贤 +2 位作者 解小丽 杨源锋 李斌飞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1443-1444,共2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给予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 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给予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改善麻醉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手术 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腰丛麻醉 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效果
7
作者 苏圣贤 解小丽 +1 位作者 林志光 杨源锋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混合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0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DEX)混合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0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椎管内麻醉;试验组行TAP联合0.75%罗哌卡因20 ml+右美托咪定20μg+生理盐水20 ml麻醉。术后持续监测患者脉搏、血压、心电图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各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4~12 h内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24 h内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现尿潴留3例(6%),对照组11例(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3例(6%),对照组4例(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少,提高围术期患者满意度和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因此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修补术 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