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观察
1
作者
朱海轸
阮幼冰
+2 位作者
杨木兰
武忠弼
sivankovic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20-422,430,共4页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明显高于DENA组(P<0.05);自诱癌第19周后,GC+DENA组大鼠肝癌表面结节明显大于DENA组;②光镜GC+DENA组大鼠肝癌前病变出现远较DENA组为早;③电镜下证实:GC+DENA组肝窦内枯否细胞(KC)胞浆内含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或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DENA组KC保持结构基本完整;前组肝细胞除核呈高度不规则性、核仁明显外.胞浆损伤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空泡变,后组肝细胞显示核结构改变与前组相同.胞浆则以线粒体肿胀、基质内絮状物沉积为突出病变。上述结果提示.氯化钆填塞KC可在一定程度下加速致癌剂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和肝细胞的癌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
肝肿瘤
氧化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Kupffer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海轸
阮幼冰
+1 位作者
武忠弼
sivankovic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Kupfer细胞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chloride,GC)填充Kupfer细胞后,同时给以...
目的探讨Kupfer细胞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chloride,GC)填充Kupfer细胞后,同时给以DENA所引起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EGF)、rasp21、p53蛋白及cmyc基因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果显示:PCNA、EGF表达在两组动物肝组织中未见明显差异;GC+DENA组rasp2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DENA组;p53蛋白的表达在GC+DENA组略高于DENA组,但出现时间则远较DENA组为早,前者出现于第11周,后者则在第19周;cmyc基因表达强度GC+DENA组明显高于DENA组。结论上述结果提示Kupfer细胞能够降低化学致癌剂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KUPFFER细胞
肿瘤形成
原文传递
题名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观察
1
作者
朱海轸
阮幼冰
杨木兰
武忠弼
sivankovic
机构
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医学研究中心超微病理研究室
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出处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20-422,430,共4页
文摘
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 chloride.GC)填塞枯否细胞,同时对DENA所诱发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①诱癌过程中,GC+DENA组大鼠自然死亡率明显高于DENA组(P<0.05);自诱癌第19周后,GC+DENA组大鼠肝癌表面结节明显大于DENA组;②光镜GC+DENA组大鼠肝癌前病变出现远较DENA组为早;③电镜下证实:GC+DENA组肝窦内枯否细胞(KC)胞浆内含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或细胞空泡变性及坏死;DENA组KC保持结构基本完整;前组肝细胞除核呈高度不规则性、核仁明显外.胞浆损伤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空泡变,后组肝细胞显示核结构改变与前组相同.胞浆则以线粒体肿胀、基质内絮状物沉积为突出病变。上述结果提示.氯化钆填塞KC可在一定程度下加速致癌剂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和肝细胞的癌变过程。
关键词
枯否细胞
肝肿瘤
氧化钆
Keywords
Kupffer cell
hepatoma
gadolinium chloride
分类号
R735.702 [医药卫生—肿瘤]
R361.3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Kupffer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
6
2
作者
朱海轸
阮幼冰
武忠弼
sivankovic
机构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超微病理研究室
海德堡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Kupfer细胞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对单纯用化学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A)及氯化钆(gadoliniumchloride,GC)填充Kupfer细胞后,同时给以DENA所引起的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EGF)、rasp21、p53蛋白及cmyc基因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果显示:PCNA、EGF表达在两组动物肝组织中未见明显差异;GC+DENA组rasp2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DENA组;p53蛋白的表达在GC+DENA组略高于DENA组,但出现时间则远较DENA组为早,前者出现于第11周,后者则在第19周;cmyc基因表达强度GC+DENA组明显高于DENA组。结论上述结果提示Kupfer细胞能够降低化学致癌剂对肝细胞的毒性损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肝肿瘤
KUPFFER细胞
肿瘤形成
Keywords
Liver neoplasms, experimental Diethylnitrosamine Gadolinium Proto oncogene protein P21(ras) Protein p53 Kupffer′s cell
分类号
R735.702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枯否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观察
朱海轸
阮幼冰
杨木兰
武忠弼
sivankovic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Kupffer细胞在实验性肝癌形成中的作用
朱海轸
阮幼冰
武忠弼
sivankovic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