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韧性概念、影响因素及其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石龙宇 郑巧雅 +1 位作者 杨萌 刘玲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6016-6029,共14页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不确定性的多元干扰对城市发展造成威胁,如何增强城市吸收、抵御、适应与学习能力是亟待解决的热点议题。韧性城市作为城市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新兴理念范式,对提高城市韧性水平与应变能力具备指导意义。对韧性概念...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不确定性的多元干扰对城市发展造成威胁,如何增强城市吸收、抵御、适应与学习能力是亟待解决的热点议题。韧性城市作为城市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新兴理念范式,对提高城市韧性水平与应变能力具备指导意义。对韧性概念进行辨析,阐述了城市韧性的概念,并提出多要素融合、多能力转变与多时空尺度的城市韧性概念见解。基于所提出的城市韧性概念,从过程化视角系统总结了多元干扰、城市系统状态、城市应对能力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对单领域和多领域评估进行梳理,针对基于城市韧性要素、韧性特征、韧性实现过程的三种评估指标进行具体探讨,总结与比较了定性和定量的城市韧性评估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当前存在缺乏城市如何实现韧性的研究、评估指标较少关注组织要素、多干扰和多主体、评估方法缺乏机理与动态模拟的应用、理论与落地实践脱轨等问题。最后提出未来展望,即注重城市韧性过程分析,设计更具完整性与针对性的指标体系,推动研究方法科学化与动态化改进,加强形成“机制-评估-管理”的可操作性闭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城市 干扰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长三角县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以长兴县为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石龙宇 冯运双 高莉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495-6504,共10页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著。而作为长三角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地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基于用地发... 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著。而作为长三角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地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基于用地发展潜力和生态约束研究,构建了一套通用、快速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基于空间可达性分析评价县域土地开发潜力,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土地生态约束。利用潜力-约束模型评价长兴县土地开发潜力和生态约束,得出长兴县土地适宜开发建设区域的面积约358 km2,占全域总面积的24.6%,呈中部聚集、四周分散的格局。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护耕地,强化国土空间管制保护生态空间,开展生态修复保障生态系统健康,多手段预防自然灾害,以期优化长兴县未来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指导县域国土空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潜力-约束模型 叠加分析 长兴县
下载PDF
景感生态学方法与实践综述 被引量:14
3
作者 唐立娜 李竞 +3 位作者 邱全毅 石龙宇 王豪伟 郑拴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015-8021,共7页
当前生态学研究前沿正在走向城市,更加关注城市中人类福祉的多元化。而我们在工作中也深刻体会到,对于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有一些问题用已有学科是难以解决的。在这一情况下,提出了景感生态学这一研究方向。系统阐述了景感生... 当前生态学研究前沿正在走向城市,更加关注城市中人类福祉的多元化。而我们在工作中也深刻体会到,对于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有一些问题用已有学科是难以解决的。在这一情况下,提出了景感生态学这一研究方向。系统阐述了景感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学科框架、研究框架,从国家重大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障系统方案和景感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总结了景感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并就景感生态学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生态学 景感学 景感营造 景感生态规划 景感规划
下载PDF
泸沽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赫 石龙宇 付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07-3516,共10页
运用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采用生态系统信息分类提取方法和景观指数方法对1990年至2015年泸沽湖风景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析引起各类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为泸沽湖风景区进一步生态与环境规划... 运用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采用生态系统信息分类提取方法和景观指数方法对1990年至2015年泸沽湖风景区生态系统构成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析引起各类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力因素,为泸沽湖风景区进一步生态与环境规划提供科学和理论依据。25年间,泸沽湖风景区内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地、水域和人居环境等五类生态系统,1990年至2005年,主要表现为农田、森林、草地3个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转化;2005年至2015年,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地、水域生态系统整体流向农田、人居环境系统。总体上泸沽湖景观破碎化与复杂程度呈下降趋势,连通性和整体性逐渐增强,但各生态系统类型之间比例差异增大。农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导向;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人类活动;水域生态系统变化主要驱动因素是湿地造林与人类活动入侵;人居环境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人类用地需求的增涨。针对泸沽湖生态系统变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变化 景观指数 驱动力
下载PDF
垂直绿化生态效益研究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石龙宇 杜玫 刘玲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00-5210,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面对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现状,垂直绿化建设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地补充手段,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垂直绿化具有多种生态效益,且其效益发挥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如何统筹协调生... 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发凸显,面对日趋紧张的土地资源现状,垂直绿化建设成为重要的城市绿地补充手段,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垂直绿化具有多种生态效益,且其效益发挥受到多因素共同影响。如何统筹协调生态效益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使其综合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垂直绿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综述法归纳了不同生态效益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多效益和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垂直绿化具有缓解城市热岛、建筑节能减排、固碳、净化空气、降噪、截留雨水和支持生物多样性等七种主要生态效益,并受到植被特征、设施结构特征、气象条件、空间格局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对效益和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出了两点规划思路:首先,关注环境需求和效益供给的耦合关系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区域垂直绿化建设布局。其次,关注生态效益间的关系,以区域关键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进行效益权衡并结合考虑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能为规划设计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绿化 生态效益 影响因素 规划设计 协同权衡 生态基础设施
下载PDF
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协同度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石龙宇 郑巧雅 廖振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68-4977,共10页
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将城市发展与生态宜居并行。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与过程,对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构建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在现状... 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将城市发展与生态宜居并行。生态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与过程,对构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起到主要支撑作用。构建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雄安新区规划文件,采用地区类比法等方法对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情况进行预测,以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处理得到的7类景观类型作为生态基础设施指标,并从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4方面构建雄安新区城市发展指标;其次建立耦合协同模型,分析2010、2015、2017、2025、2035、2050年6个年度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同度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在早期处于濒临失调状态,后续经过政策引导,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协同程度逐渐提高,至2050年已达到良好协同状态。研究结果可为促进雄安新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础设施 雄安新区 协同度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烨晟 杨易静 +3 位作者 黄依雯 施珑玙 王曼媛 陈思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0-838,共9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等。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肿瘤耐药是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方法疗效受限并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克服TME所致肿瘤耐药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对TME中免疫细胞研究的深入,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而靶向相应免疫细胞、信号通路或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少肿瘤耐药并改善肿瘤治疗效果。该文就TME中TAMs、MDSCs、Tregs和NK细胞等在肿瘤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及克服肿瘤耐药的靶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免疫抑制性调节性B细胞(B regulatory cells,Bregs)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耐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髓系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满意度”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石龙宇 许通 +1 位作者 高莉洁 向雪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91-2297,共7页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追求并且不断探索完善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各国研究机构和学者针对如何评价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大量的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和研究框架。分析了"满意度"在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追求并且不断探索完善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各国研究机构和学者针对如何评价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大量的分析方法、评价指标和研究框架。分析了"满意度"在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和研究展望。研究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需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出发,结合主观与客观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判定,在充分利用客观信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考虑居民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满意度",提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指标动态监测体系,构建适应生态文明体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意度 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文明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框架——以雄安新区为例
9
作者 林梦婧 石龙宇 +1 位作者 陈丁楷 和思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566-7584,共19页
构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有助于清晰地识别、评估、模拟、预测与管理区域生态风险,进而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构建和生态安全格局保障提供支撑。雄安新区的建设,使该区域面临巨大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忽视... 构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框架有助于清晰地识别、评估、模拟、预测与管理区域生态风险,进而为区域生态安全网络构建和生态安全格局保障提供支撑。雄安新区的建设,使该区域面临巨大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洪涝和干旱灾害对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威胁。以雄安新区为例,构建包含暴露-响应关系、人为源和自然源相结合的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分别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雄安新区土地利用变化、洪涝灾害、干旱灾害三类胁迫引起的区域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和预测,确定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来看,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雄安新区的生态风险在2025年后有所上升,但有序的规划和良好的地类配置使得雄安新区起步区在2025年后生态风险程度下降;(2)从空间上看,雄安新区风险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白洋淀区以西和以南,以及新区东北部部分区域。最后,从土地利用管理、洪涝和干旱灾害预防等角度提出了生态风险防控对策:(1)雄安新区应坚持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严格管理,切实防止土地的无序利用,密切关注景观生态风险程度较高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必要时进行土地整理工作;(2)雄安新区未来应主要关注常规洪水造成的生态风险,加固新安北堤,构建起步区洪涝灾害安全区域,并充分利用湿地实现蓄滞洪水和排涝功能;(3)雄安新区应重点关注北部区域干旱灾害生态风险防治工作,同时尽量保证白洋淀及周边河流水体的水位,保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框架 雄安新区 景观生态风险 灾害生态风险 区域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城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龙宇 杜宾宾 陈丁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3-210,共8页
开展不同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城市生态风险综合评估,对于科学制定生态风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城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体系,从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方面对厦门市近期(2010-2020年)和远期(2020-... 开展不同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的城市生态风险综合评估,对于科学制定生态风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文章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城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体系,从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方面对厦门市近期(2010-2020年)和远期(2020-2030年)生态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直观反映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水平,避免生态系统中主要功能被忽略。研究发现:(1)厦门市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土地生产供给服务减少最多,滩涂文化服务减少明显;(2)厦门市在近期和远期生态风险均处于低风险等级以下。建议厦门市在坚持生态红线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慎重考虑填海造地,避免在沿海滩涂盲目清淤,从而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综合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厦门市
下载PDF
生态基础设施的效益评估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龙宇 尚晓琪 赵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8-95,110,共9页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生态基础设施能够缓解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增进社会和人类福祉。梳理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效益评估流程、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将其划分为绿色、蓝色、蓝绿色和棕色四种,分类并举例说明生态...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生态基础设施能够缓解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增进社会和人类福祉。梳理了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效益评估流程、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将其划分为绿色、蓝色、蓝绿色和棕色四种,分类并举例说明生态、社会经济和心理效益及其内容,从现状确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估类型、确定评估方法、原则和指标、效益计算和分析五个步骤整理效益评价流程。此外,从效益供给方和受益方两个角度分类总结了常用的评估方法的概念、效益评价范围及其局限性。最后提出深化效益研究、标准化评估方法、完善效益监测体系、关注城市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偏好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础设施 效益评估 心理效益 效益相关者 评估方法
下载PDF
雨水花园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晓琪 刘玲玉 +1 位作者 石龙宇 陈丁楷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1,127,共7页
以雨水控制与利用为目标,结合雨水花园结构和主要功能,基于可持续理念运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包含感知、传输、供电3个子系统的在线监测系统,选取指标和模型构建了包含分析系统和预警系统两个子系统的评估系统,确定了雨水花园径... 以雨水控制与利用为目标,结合雨水花园结构和主要功能,基于可持续理念运用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包含感知、传输、供电3个子系统的在线监测系统,选取指标和模型构建了包含分析系统和预警系统两个子系统的评估系统,确定了雨水花园径流调蓄、水质净化和微气候改善效益量化评估方法,并创新性提出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法从下渗量、管道分流量、溢出量和降雨量构建动态雨洪模型,结合雨洪模型输出的内涝概率分布图划分雨洪风险等级,从而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花园 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 物联网技术 效益评估 动态雨洪模型 风险预警
下载PDF
生态基础设施的定义、内涵及其服务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3
作者 韩林桅 张淼 石龙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311-7321,共11页
生态基础设施是保持、改善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必备的一系列条件和组合,其类型包括城市绿地、湿地、农田、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等自然和半自然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是保障城市生态功能正常运行,... 生态基础设施是保持、改善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必备的一系列条件和组合,其类型包括城市绿地、湿地、农田、生物滞留池、绿色屋顶等自然和半自然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生态基础设施的功能是保障城市生态功能正常运行,并且其居民持续地获得生态服务。对生态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内涵进行了辨析,分别从区域与城市/社区尺度对生态基础设施提供的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和供应服务4个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生态基础设施的径流滞蓄、水质净化和气候调节能力与提升技术进行了具体讨论。对生态基础设施服务评估的物质量评估、价值量评估、能值分析以及模型模拟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与比较。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未来几点研究方向:(1)生态基础设施的多尺度协调规划;(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体系;(3)基于景感生态学的生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综合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景感生态学
下载PDF
可持续框架下的城市低碳社区 被引量:19
14
作者 石龙宇 许通 +2 位作者 高莉洁 韩林桅 李倩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170-5177,共8页
城市碳排放引发的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和载体,低碳社区的规划建设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基于低碳社区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可持续框架下低碳社区的规划理念,引导低碳社区在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 城市碳排放引发的气候问题日益严峻。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和载体,低碳社区的规划建设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基于低碳社区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可持续框架下低碳社区的规划理念,引导低碳社区在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碳减排目标。通过分析中外城市低碳社区的实践经验,将低碳社区规划总结为创新型规划、资源型规划和学习型规划三种模式,提出可持续框架下的低碳社区规划策略:制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及规划;政府主导与社区共建相结合;多尺度规划和多举措建设相匹配。建议加强对既有社区的低碳改造研究;完善低碳社区建设的评价标准与考核机制;加强对低碳社区运行的内在机制研究。对可持续框架下低碳社区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策略研究,探索城市尺度可持续发展途径,实现低碳城市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社区 可持续性 发展理念 规划策略
下载PDF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石龙宇 孙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461-5472,共12页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理念和内涵,构建了由6类(碳排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 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低碳城市理念和内涵,构建了由6类(碳排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13个具体指标组成的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指数,并结合中国35个城市2010—2015年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对参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及趋势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参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城市名单无明显变化,且深圳市在2010年和2015年均为低碳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与2010年相比,杭州市、银川市、郑州市、石家庄市和昆明市的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相对持平,而成都市、长沙市、合肥市和大连市有所下降。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较低可能是由于城市碳排放、经济、社会、交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等方面之间协调发展程度不够造成的。最后,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 指标体系 全球变化 评估方法
下载PDF
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能值生态足迹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赫 张天海 +2 位作者 罗宏森 唐明方 石龙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465-6472,共8页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目前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指标,选定生态足迹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以城市化地区厦门市为研究区进行计算分析,以期发现快速城市化过...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目前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指标,选定生态足迹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模型,以城市化地区厦门市为研究区进行计算分析,以期发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首次计算分析了厦门市1980年至2010年的能值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0年间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从1980年的8.6 ghm2持续增长至2010年的52.8 ghm2,而供给方面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从1980年的181.2 ghm2持续下降为47.5 ghm2,2009、2010年该市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同时,从生态足迹组分及其比例来看,30年间化石燃料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增长迅速,二者对厦门市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变化贡献最大,并且成为2000年后总体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组分,各自占比超过20%。结果分析显示,厦门市开始面临逐渐加重的生态环境压力,需要开始重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调整厦门市的产业结构和控制城市化发展非常必要。一方面,应该降低第二产业的比例,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使用,同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第一产业的现代化,以此为城市提供更多的资源供给并降低资源需求,特别是化石能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生态足迹 城市化 动态变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雄安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丁楷 石龙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4-229,共6页
为实现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目标,保障新区生态安全,必须开展新区发展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可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论文采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的乘积表征生态风险,分... 为实现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目标,保障新区生态安全,必须开展新区发展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可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论文采用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的乘积表征生态风险,分别对雄安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预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生态风险程度值。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到如下结论:对雄安新区起步区的合理规划可使该区域范围内的生态风险程度显著降低,与此同时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也造成了其周边生态风险程度的增加,两者综合作用下,雄安新区景观生态风险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具体下降程度可达6.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景观生态风险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生态学 土地利用
下载PDF
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空间分布格局预测 被引量:13
18
作者 冯运双 石龙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87-7196,共10页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明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有助于探究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支持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政策的执行。在已有对单一时间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基础...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明晰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有助于探究雄安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支持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政策的执行。在已有对单一时间维度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对时空变异性的关注,对雄安新区未来时间节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预测,首先选取土地利用开发程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3个指标建立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预测模型,然后根据综合增长率法和地区类比法预测土地利用格局、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后叠加分析得到雄安新区2035年和2050年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空间分布格局。预测结果表明,2035年起步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将大幅增加,进而带动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增加;本世纪中叶,新区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绝对值将大幅度提高,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一主、五辅”城区范围,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呼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白洋淀保护与修复和建设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几条建议,以期为未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布局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需求 人口预测 GDP预测 雄安新区
下载PDF
雄安新区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萌 廖振珍 石龙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123-7131,共9页
生态基础设施是保持、改善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主要针对单一尺度进行,不能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尺度间的相互影响。基于ArcGIS、最小累积阻力(MCR... 生态基础设施是保持、改善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方法主要针对单一尺度进行,不能体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尺度间的相互影响。基于ArcGIS、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种“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核心区识别和生态廊道辨识的方法体系框架。以雄安新区为例,提出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宏观尺度需维持气候调节、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稳定,生态核心区斑块面积建议大于10 km2,生态廊道宽度设置为100—200 m;中观尺度生态核心区斑块面积不小于5 km2,宽度设置为50—100 m,可改善区域水源涵养、文化休闲、净化环境、减弱噪声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微观尺度生态核心区斑块需大于1 km2,宽度为10—30 m,可有效控制径流、净水调蓄。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尺度生态基础设施规划目标不同,规模有所差别,其中宏观尺度规模最大,微观最小;(2)多尺度规划方法,可以科学有效的指导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3)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需要向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融合方向发展。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全面推进雄安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多尺度 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核心区 生态廊道
下载PDF
基于景感学的景感营造研究——以雨水花园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晓菲 石龙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167-8175,共9页
雨洪径流失控引发的负面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雨水花园作为典型的用于雨洪治理的生态基础设施,是进行城市水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提升雨水花园以径流控制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研究团队基于物联网技术在中科院城市所内建... 雨洪径流失控引发的负面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雨水花园作为典型的用于雨洪治理的生态基础设施,是进行城市水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提升雨水花园以径流控制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研究团队基于物联网技术在中科院城市所内建成一座带有径流控制效益监测系统的雨水花园研究示范样地。景感学作为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其理论分析雨水花园样地这一景感的营造途径、原则、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有助于使人—生态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三者更和谐地相互融入和适应,进而为雨水花园这类生态基础设施的营造提供借鉴经验。经探究发现雨水花园样地营造遵循了愿景呈现的双向性、方位的顺脉性、营造过程的渐进性三项原则,它可从多方面提供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与文化服务,有利于改善区域人居环境。通过径流控制效益监测系统监测、分析得出样地具备显著的调节服务(径流削减)能力,且人们可通过视感、听感、触感感知并享受雨水花园样地供给的文化服务。由于物联网监测技术与居民对各部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和感知能力各有侧重,本研究认为可结合物联网相关监测技术和人的物理感知对雨水花园这类生态基础设施的营造工作进行评估,进而指导这类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提升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感学 景感营造 景感 生态系统服务 雨水花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