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针灸镇痛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媛 吴凡 +5 位作者 程珂 邓海平 赵玲 张海蒙 沈雪勇 劳力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5-2131,共7页
激光针灸不会对机体造成疼痛和损伤,既可避免传统针刺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疼痛,又可避免传统艾灸引起的烟雾污染及对患者呼吸系统的不良刺激,开创了无痛无污染针灸疗法的新时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传统针灸。近年来激光针灸在临... 激光针灸不会对机体造成疼痛和损伤,既可避免传统针刺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疼痛,又可避免传统艾灸引起的烟雾污染及对患者呼吸系统的不良刺激,开创了无痛无污染针灸疗法的新时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传统针灸。近年来激光针灸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治疗骨、关节、软组织等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及功能障碍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激光针灸镇痛效应机制的实验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局部损伤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包括多种炎性因子、神经肽和神经递质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痛感觉、痛情绪和痛认知3个维度研究疼痛机制。然而,激光针灸镇痛机制有待多层次、多水平的深入研究,深入的激光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可促进激光针灸在炎性疼痛相关疾病的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针灸 穴位照射 镇痛效应 综述
原文传递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沈学用 戴宗俊 +1 位作者 谢少杰 刘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8期2014-2016,F0003,共4页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布托啡诺超前镇痛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妇科腹腔...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经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布托啡诺超前镇痛PCIA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术前采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PCIA,观察组术前采用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PCIA。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12、24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2.98±0.92)、(2.04±0.47)、(1.36±0.43)分,均低于对照组[(3.47±0.89)、(2.84±0.53)、(1.59±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分别为(43.78±5.40)、(120.89±10.14)、(3.01±0.64)min均短于对照组[(60.32±6.77)、(162.48±9.42)、(4.04±0.7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较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3.88±1.87)%、(25.48±1.58)%、0.96±0.10,均高于对照组[(48.36±1.74)%、(20.82±1.33)%、0.72±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TNF-α、CRP、IL-6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TNF-α、CRP、IL-6水平分别为(2.94±0.37)pg/mL、(10.54±1.66)mg/L、(1.88±0.29)pg/mL,均低于对照组[(4.03±0.47)pg/mL、(14.99±2.17)mg/L、(2.47±0.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PCIA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右美托咪定 舒芬太尼 镇痛 患者控制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不同参数艾条温和灸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小平 沈雪勇 魏建子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松紧度、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叶绒比艾条施灸时的红外光谱特性,为艾绒生产、存储及临床应用中的参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灵敏红外光谱检测系统,检测4种不同松紧度、5种不同存储年份(1年、2年、3年、5年、7年)、4种... 目的比较不同松紧度、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叶绒比艾条施灸时的红外光谱特性,为艾绒生产、存储及临床应用中的参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灵敏红外光谱检测系统,检测4种不同松紧度、5种不同存储年份(1年、2年、3年、5年、7年)、4种不同叶绒比(5:1、10:1、15:1和30:1)艾条红外光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松紧度、不同存储年份、不同叶绒比艾条燃烧时特征红外光谱均为3.75mm;不同松紧度的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强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陈和5年陈艾条温和灸的红外辐射强度显著大于1年陈和7年陈艾条(P<0.05),但3年陈和5年陈艾条、1年陈和7年陈艾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叶绒比(5:1、10:1、15:1和30:1)艾条温和灸红外光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红外物理角度看,艾绒存储年限以3~5年为佳,5:1叶绒比艾绒已可满足临床需要,无需过分追求太高的叶绒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绒 艾条灸 存储时间 叶绒比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痛经患者关元、十七椎穴伏安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史菊霞 毛慧娟 +2 位作者 张璐 沈雪勇 魏建子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痛经患者月经周期关元、十七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穴及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检测痛经组50例痛经患者非经期、经期、经后关元和十七椎的伏安曲线,分析痛经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并与对照组51例健康女性进... 目的观察痛经患者月经周期关元、十七椎穴位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临床选穴及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试验证据。方法检测痛经组50例痛经患者非经期、经期、经后关元和十七椎的伏安曲线,分析痛经患者穴位伏安特性,并与对照组51例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痛经组非经期十七椎穴的增程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经期十七椎穴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经后十七椎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均小于对照点(P<0.05);痛经组非经期关元穴的减程伏安面积大于对照点(P<0.05)。对照组经后十七椎穴的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小于对照点(P<0.05)。非经期,痛经组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及惯性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经后,痛经组关元穴增程伏安面积、惯性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元、十七椎穴具有明显的穴位特异性,并随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与健康女性比较,痛经患者关元、十七椎穴伏安特性在非经期和经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元 十七椎 痛经 月经周期 穴位特异性 伏安特性
下载PDF
陆氏针灸流派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被引量:5
5
作者 舒予 裴建 +2 位作者 高正 沈雪勇 邓海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63-2765,共3页
陆氏针灸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是目前我国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针灸流派之一,已被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经脉元气说"、"全面切诊,重视肾气与胃气之虚实"、"识别标本,权衡缓急"、"... 陆氏针灸流派形成于清末民初,是目前我国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针灸流派之一,已被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经脉元气说"、"全面切诊,重视肾气与胃气之虚实"、"识别标本,权衡缓急"、"习用毫针,重视手法"、"善用温针,辅以中药"为主要学术思想,从脾胃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文章通过文献整理,从学术思想、取穴配穴、针刺方法及病例分析等方面探讨陆氏针灸流派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派 陆氏针灸流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穴位伏安特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金铭 魏建子 +1 位作者 沈雪勇 毛慧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与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56例甲亢患者与40名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的伏安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左大陵穴的惯性面积...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与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56例甲亢患者与40名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的伏安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左大陵穴的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右大陵穴的增、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左神门穴减程伏安面积和右神门穴的增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左内关穴减程伏安面积小于健康人(P<0.05)。结论:甲亢患者穴位的伏安特性较健康人发生变化,且对该疾病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大陵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电阻 伏安特性 甲状腺机能亢进 大陵穴 神门穴 内关穴
原文传递
清醒无束缚大鼠在针刺缓解急性踝关节炎性痛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郑雅文 吴明玥 +1 位作者 沈雪勇 汪丽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45-651,共7页
目的:比较清醒无束缚方式和传统处理方式对大鼠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差异,分析用自主行为指标评价针刺镇痛效应的可能性。方法:在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实验中,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醒无束缚针刺组、束缚针刺组、麻醉针刺组,每组... 目的:比较清醒无束缚方式和传统处理方式对大鼠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差异,分析用自主行为指标评价针刺镇痛效应的可能性。方法:在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实验中,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醒无束缚针刺组、束缚针刺组、麻醉针刺组,每组6~9只。采用左侧踝关节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急性炎性痛模型。48 h后,各针刺组于同侧"足三里"处接受20 min针刺干预。分别于造模前、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30 min进行足底热和机械痛阈值测定。在自主行为测试实验中,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醒无束缚针刺组,每组11~12只。针刺方法同前。针刺结束后行旷场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FA造模能显著降低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P<0.001)和热痛阈值(P<0.001)。针刺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明显升高(P<0.001,P<0.01);清醒无束缚针刺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高于束缚针刺组(P<0.05,P<0.01)和麻醉针刺组(P<0.01)。在旷场实验中,清醒无束缚针刺组大鼠爬壁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活动总路程和抑郁样行为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束缚与麻醉比较,大鼠的清醒无束缚状态能更好地反映出针刺镇痛效应;和自主行为指标比较,痛阈能更好地反映出针刺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醒无束缚模型 针刺镇痛 痛阈 自主行为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玫羽 陈阳 +4 位作者 刘会 向安峰 王雪琦 沈雪勇 刘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针刺戒毒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进行吗啡CPP...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针刺戒毒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进行吗啡CPP训练和测试(在偏爱箱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3 d,非偏爱箱注射0.9%氯化钠溶液)。每日CPP训练前30 min以2 Hz/100 Hz电针大鼠"足三里""三阴交"20 min。实验第4天进行CPP测试。用Fos/谷氨酸囊泡转运体2(VGLUT2)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表达,用多通道微阵列电生理系统测定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放电频率和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提高(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降低(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减少(P<0.01,P<0.05);大鼠在偏爱箱/非偏爱箱的放电频率比值和激活神经元数量降低(P<0.001)。结论:电针抑制吗啡CPP行为可能与抑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吗啡成瘾 条件性位置偏爱 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原文传递
嘌呤能信号和胞外核苷酸酶在疲劳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沈诞 余嘉惠 +2 位作者 汪丽娜 沈雪勇 王丽娜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9-935,共7页
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往往表现为多样的躯体和精神主诉;其不仅可发展为独立的疾病,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症状,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疲劳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中枢和外周神经递质水平改变和能量代谢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原因。ATP等... 疲劳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往往表现为多样的躯体和精神主诉;其不仅可发展为独立的疾病,也可作为多种疾病的症状,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疲劳的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中枢和外周神经递质水平改变和能量代谢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原因。ATP等嘌呤物质在细胞内主要参与躯体能量需求过程,而在细胞外则作为重要信号分子参与有效神经传递、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免疫反应和控制等,在疲劳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胞外ATP代谢进一步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激活P1受体和P2受体,而胞外核苷酸酶通过释放受体配体控制嘌呤物质浓度,以终止或促进嘌呤信号通路。本文对嘌呤能信号和胞外核苷酸酶协同影响疲劳感受与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为疲劳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疲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能信号 嘌呤受体 胞外核苷酸酶 疲劳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龙早 毛慧娟 +3 位作者 秦梦 王翰文 沈雪勇 魏建子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特征,为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和穴位辅助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3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并对其伏安面积...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变化特征,为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和穴位辅助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35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渊穴和对照点的伏安曲线,并对其伏安面积和惯性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人双侧太渊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1,P<0.05),右太渊的惯性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双侧太渊穴的增程伏安面积、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点(P<0.05,P<0.01),而惯性面积与对照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双侧太渊穴的惯性面积均显著大于健康人(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太渊穴伏安特性发生了明显改变,太渊穴是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的有效穴位;穴位与脏腑的联系比非穴对照点与脏腑的联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太渊 穴位特异性 伏安特性
下载PDF
101例青年女性胸腹部骨度分寸测量报告
11
作者 吕培然 钱之一 +2 位作者 赵玲 沈雪勇 邓海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7-289,共3页
目的:检验现代女性胸腹部骨度分寸标准。方法:测量101例青年女性身高、体质量、胸腹部骨度分寸长度,将身高除以75计算同身寸,折合为实测骨度分寸后,与2006国标和《灵枢·骨度》中的胸腹部骨度分寸进行比较。结果:女性两乳之间和两... 目的:检验现代女性胸腹部骨度分寸标准。方法:测量101例青年女性身高、体质量、胸腹部骨度分寸长度,将身高除以75计算同身寸,折合为实测骨度分寸后,与2006国标和《灵枢·骨度》中的胸腹部骨度分寸进行比较。结果:女性两乳之间和两喙突之间实测骨度分寸与2006国标一致,分别为8寸和12寸;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与《灵枢·骨度》一致,为6.5寸;胸骨上窝→剑胸结合中点(歧骨)小于9寸,歧骨→脐中大于8寸,两者的比值小于9︰8;胸骨上窝→剑突中(剑突底与剑突尖的中点)为9寸,且与剑突中→脐中的比值符合9︰8。结论:女性两乳之间和两喙突之间骨度分寸可沿用2006国标,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则遵循《灵枢·骨度》,剑胸结合中点(歧骨)建议改为剑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度分寸 女性 胸腹部
原文传递
从简帛书“环”、脉口、根结标本理论为腕踝针溯源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玲 沈雪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9-341,353,共4页
从简帛书《脉法》"于环二寸"中的"环"以及脉口、"经脉穴"、根结标本等经络理论追溯腕踝针的起源和依据。简帛书《脉法》"环"即腕踝部,腕踝针针刺部位恰好接近"环"部。脉口理论反映... 从简帛书《脉法》"于环二寸"中的"环"以及脉口、"经脉穴"、根结标本等经络理论追溯腕踝针的起源和依据。简帛书《脉法》"环"即腕踝部,腕踝针针刺部位恰好接近"环"部。脉口理论反映既诊断又治疗的脉诊方法,而腕踝针各针刺点亦与脉口的位置及主治病症相应。腕踝针针刺点与"经脉穴"的所在位置及主治比较接近,与根结理论中的"溜""注""下入"穴部位亦相接近。腕踝针的各针刺点分布于标本理论中的"本"部和五输穴的范围内。腕踝针的操作与刺浅层卫气理论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简帛书 根结标本
原文传递
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阳明经经穴红外热像图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鑫鑫 陈雷 +3 位作者 张奕 马桂芝 应荐 沈雪勇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阳明经经穴红外热像图改变。方法采用高性能非致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M7800 Thermal Imager(LumaSense美国)检测8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与75例正常人部分阳明经穴(口禾髎、迎香、合谷、商阳、... 目的观察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阳明经经穴红外热像图改变。方法采用高性能非致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M7800 Thermal Imager(LumaSense美国)检测80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与75例正常人部分阳明经穴(口禾髎、迎香、合谷、商阳、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天枢、足三里)红外热像图,并用分析软件得到相关经穴温度值,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手阳明经经穴口禾髎、迎香、合谷,足阳明经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温差值ΔT较正常人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阳明经经穴商阳,足阳明经经穴天枢、足三里温差值ΔT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阳明经面部经穴(口禾髎、迎香、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远端经穴(合谷)红外热像图存在改变,而商阳、天枢、足三里却不存在上述现象,从红外角度提示了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皮肤温度 红外热像 穴位特异性
下载PDF
不同材质针灸针温针灸温度时间曲线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琳 程珂 沈雪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01-1307,共7页
目的:分析铜针、银针、金针和不锈钢针温针灸温度时间曲线特性,探索临床温针灸疗法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和针具材质。方法:纳入10例健康受试者,通过数字测温仪测量不同灸量(1.2 g或1.5 g艾)不锈钢针、铜针、金针和银针温针灸过程中针与皮肤... 目的:分析铜针、银针、金针和不锈钢针温针灸温度时间曲线特性,探索临床温针灸疗法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和针具材质。方法:纳入10例健康受试者,通过数字测温仪测量不同灸量(1.2 g或1.5 g艾)不锈钢针、铜针、金针和银针温针灸过程中针与皮肤接触处针体的温度时间曲线,记录人体对以上各种温针灸的初始热痛阈(开始感觉到烫的温度)和灼热痛阈(感到很烫但尚能耐受的温度)。通过问卷调查受试者在不同温针灸过程中的舒适感、热感、不良反应以及对各种温针灸的接受度。结果:温针灸过程中,受试者初始热痛阈为(42.8±2.7)℃,灼热痛阈为(46.7±2.9)℃。温热刺激最强的为1.5 g艾银针温针灸,达到的最高温度为(55.5±6.3)℃,其次依次为1.2 g艾银针温针灸(52.9±4.2)℃,1.5 g艾金针温针灸(46.6±3.7)℃,1.5 g艾铜针温针灸(46.6±1.9)℃,1.2 g艾铜针温针灸(43.1±1.5)℃及1.5 g艾不锈钢针温针灸(41.7±0.9)℃。各温针灸在初始热痛阈43℃以上的维持时间依次为银针1.5 g艾持续480 s,银针1.2 g艾持续325 s,金针1.5 g艾持续270 s,铜针1.5 g艾持续185 s,铜针1.2 g艾持续42 s,不锈钢针1.5 g艾持续0 s。受试者对不同温针灸的热度评分[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1.5 g艾银针、1.2 g艾银针、1.5 g艾铜针、1.5 g艾金针、1.2 g艾铜针、1.5 g艾不锈钢针,6种温针灸热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对银针1.5g艾温针灸舒适度感受显著低于其他5种温针灸(P<0.05)。有3例受试者认为银针1.5 g艾温针灸太烫而不能忍受,大部分受试者表示愿意接受这6种温针灸(接受率70.0%~100.0%)。除9例受试者在银针1.5 g艾温针灸后出现起泡,6种温针灸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人体温针灸的初始热痛阈和灼热痛阈分别为43℃和47℃,这是临床较适宜的艾灸温度范围。银针温针灸的热刺激较强,当温度超过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铜针 不锈钢针 银针 金针 热痛阈 温度
原文传递
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贡丽娅 王娅 +3 位作者 李鹤 祁宏 张海蒙 沈雪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探讨注射方式与不同药物之间"穴-药"关系,分析主效应、交互效应和协同作用。方法将14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治疗组、肌肉治疗组、穴位对照组...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探讨注射方式与不同药物之间"穴-药"关系,分析主效应、交互效应和协同作用。方法将14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治疗组、肌肉治疗组、穴位对照组和肌肉对照组,每组36例。穴位治疗组:给予注射用胸腺肽(每支5 mg),溶于2 mL注射用水,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治疗组:药物同穴位治疗组,臀部肌肉注射。穴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每支0.1 g:2 mL),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对照组:药物同穴位对照组,肌肉注射操作同肌肉对照组。各组均每周注射1次,1支/次,连续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2次随访,采用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和淋巴细胞亚群CD系列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27例完成研究,其中穴位治疗组34例,肌肉治疗组31例,穴位对照组32例,肌肉对照组30例。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8周与治疗8周后比较,穴位治疗组CAT评分降低(P<0.05)、FEV_(1)、FVC、CD3^(+)、CD4^(+)、CD4^(+)/CD8^(+)升高(均P<0.05)。4组FVC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后8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肌肉对照组最低。治疗8周后,4组CD4^(+)、CD4^(+)/CD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后8周,4组CAT评分、FEV_(1)、CD4^(+)、CD4^(+)/CD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穴位治疗组最优,肌肉对照组最差。mMRC等级和COPD综合评估等级治疗结束后8周,穴位治疗组和肌肉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穴位治疗组mMRC等级、COPD综合评估等级均低于肌肉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胸腺肽治疗COPD,能够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的FVC预计值和改善CD4^(+)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穴位注射 足三里 胸腺肽 中西医结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基于自发性脑神经活动的足三里针刺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向安峰 刘会 +1 位作者 刘胜 沈雪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基于自发性脑神经活动进一步明确足三里针刺的中枢响应特征及属性。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纳入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算法研究健康人针刺引出中枢响应改变的文献。汇总足三里和/或其他穴位针刺的脑功能影像数据进行SDM元分... 目的:基于自发性脑神经活动进一步明确足三里针刺的中枢响应特征及属性。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纳入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算法研究健康人针刺引出中枢响应改变的文献。汇总足三里和/或其他穴位针刺的脑功能影像数据进行SDM元分析,对仅针刺足三里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进而比较元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的异同,以分辨足三里针刺引起的各效应脑区的广谱性和特异性属性。结果:共收集229篇中文文献和109篇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对包含235名受试者的11篇论文进行了分析。亚组分析与元分析相同的结果是ReHo升高的左右前扣带回、右尾状核、左额上回、右额中回、右旁中央小叶和ReHo降低的左枕中下回、左右中央前后回;与元分析不同的结果是ReHo升高的右顶下小叶、左额中下回、右小脑后叶、左角回及ReHo降低的右额中上回。结论:健康受试者足三里针刺后引出的中枢响应确有不同属性,其相对广谱性与特异性表现为效应脑区定位的差别和相应的自发性脑神经活动的同步性水平差异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足三里 自发性脑活动 局部一致性 广谱性 特异性
原文传递
穴区机械敏感性Piezo通道在针刺缓解大鼠关节炎性痛启动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雨佳 郑雅文 +6 位作者 左维敏 崔凯宇 沈诞 魏建子 汪丽娜 丁光宏 沈雪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08-2914,共7页
目的:研究Piezo通道是否在针刺穴位启动机制中发挥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钆预处理+针刺组、钌红预处理+针刺组、GsMTx4预处理+针刺组和HC-067047预处理+针刺组,每组6~8只。左侧踝关节腔内行完全弗... 目的:研究Piezo通道是否在针刺穴位启动机制中发挥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钆预处理+针刺组、钌红预处理+针刺组、GsMTx4预处理+针刺组和HC-067047预处理+针刺组,每组6~8只。左侧踝关节腔内行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建立佐剂关节炎(AA)模型。造模后48h针刺患侧后三里穴,仅单次治疗20 min。各预处理组于针刺前30 min穴区注射相应抑制剂。以患侧足底痛阈和旷场自主行为测试作为评价疼痛的指标。穴区组织间隙内ATP(inters.ATP)用微透析法采集并用萤光素酶法检测。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用以检测Piezo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A大鼠表现出痛觉过敏现象,痛阈和自主行为均显著降低(P<0.01),在针刺后得到显著改善(P<0.01);与针刺治疗组比较,钌红、GsMTx4、HC-067047预处理+针刺组均可显著抑制针刺镇痛效应(P<0.01)。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均证实后三里穴区皮肤组织表达Piezo1和Piezo2两种亚型。针刺可上调穴区inters.ATP的峰值浓度和总量,HC-067047可显著抑制该上调作用(P<0.05)。结论:初步揭示穴区局部表达低机械阈值的Piezo通道;与高机械阈值的TRPV4通道类似,Piezo通道可被针刺激活,并参与针刺镇痛的启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机械敏感性 Piezo通道 穴位 胞外ATP
原文传递
穴位电阻的非线性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建子 沈雪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穴位特异性是针灸学的关键科学问题,穴位电阻是常用的研究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生物物理指标,其非线性特征对测量值有很大影响,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梳理与分析穴位电阻非线性特征及其在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将混沌理论与技... 穴位特异性是针灸学的关键科学问题,穴位电阻是常用的研究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生物物理指标,其非线性特征对测量值有很大影响,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通过梳理与分析穴位电阻非线性特征及其在穴位功能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提出将混沌理论与技术引入穴位功能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电特性 非线性特征 功能特异性
原文传递
《经络腧穴学》全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梦虎 赵玲 +5 位作者 程珂 吴凡 王丽祯 邓海平 张海蒙 沈雪勇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4期514-517,共4页
为适应中医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来开设全英语中医针灸专业,所有课程皆采用英语授课。经络腧穴教研室在前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全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自身特点、学习目的,从注重文化融入、联系临床案例、强... 为适应中医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上海中医药大学自2012年来开设全英语中医针灸专业,所有课程皆采用英语授课。经络腧穴教研室在前期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全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自身特点、学习目的,从注重文化融入、联系临床案例、强化操作技能以及配合“混合教育”等方式进行授课,对《经络腧穴学》的全英语课程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经络腧穴学 教育 针灸 全英语教学 留学生
下载PDF
基于OSI架构的针灸国际传播体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英文 沈雪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7-681,共5页
借鉴网络技术协议的开放系统互联(OSI)架构和传播学5W理论,可将针灸国际传播中的环节分类归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建立起针灸国际传播体系的OSI架构,指出现有针灸国际传播体系类似于互联... 借鉴网络技术协议的开放系统互联(OSI)架构和传播学5W理论,可将针灸国际传播中的环节分类归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建立起针灸国际传播体系的OSI架构,指出现有针灸国际传播体系类似于互联网技术中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循证医学是基于针灸疗效并推动针灸理论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发现其PICO模式与互联网传输控制协议(TCP)的“三次握手”机制非常契合,有望由此建立与西医兼容的针灸国际话语体系,从而有利于发掘针灸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提升针灸的国际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国际传播 循证医学 OSI架构 TCP/IP协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