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亚和北半球冬季高空切断冷涡与中国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石晨 廉毅 +4 位作者 杨旭 付冬雪 沈柏竹 李尚锋 刘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8-795,共18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冬季逐日温度资料,通过机器自动识别和目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500 hPa冷涡分布特征,并基于信息流因果论方法,揭示了东北亚冷涡活动与北半球其他活动...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和美国气候预测中心冬季逐日温度资料,通过机器自动识别和目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冬季500 hPa冷涡分布特征,并基于信息流因果论方法,揭示了东北亚冷涡活动与北半球其他活动区冷涡以及中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根据冷涡活动天数随经度的变化,划分了4个活动频繁区,发现北半球冬季冷涡活动频率从大到小分别为大西洋-欧洲区(37.7%)、北太平洋区(22.35%)、东北亚区(20.95%)和北美-格陵兰区(13.77%)。北美-格陵兰区冷涡平均中心强度最强(493 dagpm),大西洋-欧洲区最弱(514 dagpm)。年际尺度上,东北亚区冷涡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有1月北美-格陵兰区冷涡活动天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2月东北亚冷涡活动天数变化的原因。冷涡强年的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东北亚区和北美-格陵兰区冷涡与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密切相联,北太平洋区冷涡则与北太平洋涛动正位相有联系,大西洋-欧洲区冷涡则对应北大西洋涛动和北太平洋涛动负位相。东北亚冷涡与中国极端低温联系密切,通过聚类分析界定了4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现东北-华北类、北方类和中东部类极端低温事件发生时都伴随着很强的东北亚冷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冷涡 东北亚冷涡 极端低温 信息流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东北冷涡活动及其短期气候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廉毅 沈柏竹 +3 位作者 刘刚 李尚锋 杨旭 苏丽欣 《气象科技进展》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东北冷涡是亚洲东部中纬度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尤其在春末至初夏对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甚至江淮及以南地区的气候异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对东北冷涡的研究,从着重天气结构、中尺度特征和暴雨发生的物理过程等... 东北冷涡是亚洲东部中纬度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尤其在春末至初夏对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甚至江淮及以南地区的气候异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对东北冷涡的研究,从着重天气结构、中尺度特征和暴雨发生的物理过程等,转向东北冷涡活动的机器自动监测、气候学特征、影响东北夏季低温的东北冷涡活动频率,以及预测信号等;今后,研究更可能关注于东北冷涡的天气尺度与气候尺度诊断并重、高相关与物理过程预测信号提取研究并重,以及诊断与数值预报方法密切结合。通过年际、季节与月等多时空尺度融合方法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东北冷涡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将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活动特征 短期气候预测 技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