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3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分析发现我国湖羊和小尾寒羊存在Booroola (FecB)多胎基因 被引量:161
1
作者 王根林 毛鑫智 +3 位作者 George H davis 赵宗胜 张利军 曾永庆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利用“forced”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 ,检测湖羊、小尾寒羊和新疆细毛羊的DNA样本是否存在Booroola (FecB)基因。结果表明 ,12头湖羊均为纯合型Booroola基因携带者 ;12头小尾寒羊中 ,4头为Booroola基因纯合型 ,7头为杂合型 ,... 利用“forced”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技术 ,检测湖羊、小尾寒羊和新疆细毛羊的DNA样本是否存在Booroola (FecB)基因。结果表明 ,12头湖羊均为纯合型Booroola基因携带者 ;12头小尾寒羊中 ,4头为Booroola基因纯合型 ,7头为杂合型 ,1头不携带Booroola基因 ;12头新疆细毛羊均不携带Booroola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析 湖羊 小尾寒羊 中国 Booroola FECB 多胎基因
下载PDF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 被引量:67
2
作者 S.Adams Becker M.Cummins +10 位作者 A.davis A.Freeman C.Giesinger Hall V.Ananthanarayanan K.Langley N.Wolfson 赵艳 魏蕊 高春玲 王丹丹 杨志刚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4-152,共39页
[目的/意义]探讨关键趋势、重要挑战和技术发展对图书馆的学习、创新探索及信息管理的战略、业务和服务方面产生的影响,为图书馆员、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工作人员、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技术规划指南。[方法/过程]由来自5大... [目的/意义]探讨关键趋势、重要挑战和技术发展对图书馆的学习、创新探索及信息管理的战略、业务和服务方面产生的影响,为图书馆员、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工作人员、政策制定者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技术规划指南。[方法/过程]由来自5大洲14个国家的教育和技术专家组成专家纽,通过系统查阅与新技术有关的相关文献、讨论其应用、头脑风暴聚焦报告的核心内容,最后基于改良的德尔菲法最终确定纳入报告的内容。[结果/结论]提出6项关键趋势、6项重要挑战以及6项技术的重要发展,主要包括:图书馆仍然是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守门人,将新媒体和技术纳入战略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必须适应与紧跟数据存储和发布,学术记录与出版物的格式的发展演变,开放获取是图书馆应对财政拮据问题的一个潜在解决办法,图书馆必须平衡其作为独立学习和合作场所的空间职能,数字学术技术支持图书馆界研究领域不断演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将扩大图书馆服务的效用和边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 技术应用 趋势 挑战 发展
原文传递
恒山中元古代早期基性岩墙群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克拉通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58
3
作者 李江海 侯贵廷 +2 位作者 钱祥麟 H.C.HALLS Don davis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4-238,共5页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变质基底发育大规模的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由于基性岩墙同位素定年技术存在问题,因此一直未获得岩墙群的确切年龄数据。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化学法,首次获得恒山地区北西向基性岩墙群的U-Pb年龄为1769.1±2.5Ma... 华北克拉通中北部变质基底发育大规模的前寒武纪基性岩墙群,由于基性岩墙同位素定年技术存在问题,因此一直未获得岩墙群的确切年龄数据。本文利用单颗粒锆石U-Pb化学法,首次获得恒山地区北西向基性岩墙群的U-Pb年龄为1769.1±2.5Ma,并证明它代表基性岩墙群的侵位年龄,这一年龄数据也是华北克拉通大规模分布的未变质基性岩墙群已知的最古老年龄。综合分析同期岩浆活动的同位素年龄记录,本文提出中元古代早期华北的岩浆侵位发生于伸展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中元古代 华北 同位素年龄 伸展作用 单颗粒锆石 岩浆侵位 克拉通 构造演化 铀-铅年龄
下载PDF
燕山地区褶皱冲断带和盆地中的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后城组形成分析(英文) 被引量:58
4
作者 Gregory A.davi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1-345,共15页
土城子组/后城组为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燕山褶皱冲断带和盆地中晚侏罗世的典型碎屑岩沉积.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在燕山地区的通行的有关土城子组/后城组、及其之下的髫髻山组/ 蓝旗组,和上覆的张家口组/东岭台组火山岩的相关对比方法提... 土城子组/后城组为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燕山褶皱冲断带和盆地中晚侏罗世的典型碎屑岩沉积.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在燕山地区的通行的有关土城子组/后城组、及其之下的髫髻山组/ 蓝旗组,和上覆的张家口组/东岭台组火山岩的相关对比方法提出质疑.其他同行近期发表相关的氩-氩法和铀-铅法同位素测年数据指出髫髻山组/蓝旗组年龄为175~147 Ma、土城子组/后城组年龄为156~139 Ma、张家口组/东岭台组年龄为147~127 Ma,显而易见,上述地层组的年龄是相互重叠的.这些测年数据说明以往的地层对比是有问题的,燕山造山带在中、晚侏罗世所发育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地层是穿时的.因此,传统上用(165±5) Ma 和(135±5) Ma之间的区域不整合来作为划分髫髻山组和后城组的层序界限是值得商榷的.尽管一些髫髻山组的火山岩和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岩是与向南或向北的冲断作用相伴生的,但在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后城组沉积之间的30~35 Ma的时间间隔内却是相对的构造平静期.这一结论是基于以往的髫髻山组和土城子组之间为假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的观点所得出的.新近基于对承德盆地土城子组地层形成研究分析认为承德冲断层的实际位移距离应小于Davis等2001年所提出的位移距离,笔者接受这一观点.但笔者并不同意在承德地区土城子组的沉积主要是受控于承德北部的向南冲断作用.现今承德向形盆地主要是由于向北冲断的承德县冲断层下盘变形的结果, 主要是(1) 它向北发生倒转;(2) 盆地南部的粗碎屑沉积的物源主要是来源于承德县的异地体.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没有必要完全受控于构造作用.土城子组/后城组的沉积是紧随着在燕山部分地区发生的,持续了20~25 Ma 的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及岩浆活动.在中、晚侏罗世期间,燕山地区的岩浆活动必定导致地形的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城子组 后城组 髫髻山组 张家口组 燕山带内盆地
下载PDF
辽东半岛早白垩世伸展构造组合、形成时代及区域构造内涵 被引量:54
5
作者 刘俊来 纪沫 +2 位作者 申亮 关会梅 Gregory A davi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8-637,共20页
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伸展构造,包括伸展断陷盆地(通远堡、本溪和丹东)、拆离断层(大营子)和变质核杂岩(辽南和万福),它们具有宏观一致性但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结伴发育了两个共用同一下盘的变质核杂岩—辽南... 辽东半岛地区广泛发育了多种不同类型的伸展构造,包括伸展断陷盆地(通远堡、本溪和丹东)、拆离断层(大营子)和变质核杂岩(辽南和万福),它们具有宏观一致性但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结伴发育了两个共用同一下盘的变质核杂岩—辽南和万福变质核杂岩;中东部地区发育了大营子拆离断层系;东部地区广泛发育了多个伸展断陷盆地.对于伸展构造相关的同构造侵入岩与伸展断陷盆地火山岩的年代学分析揭示出伸展构造总体发育于135~106Ma之间,但是各个伸展构造发育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伸展构造具有运动学统一性、几何学上的不对称性和构造-岩浆共同活动性;它们在形成时间上具有差异性与跨越性,区域产状变化与切割深度的不一致性;伸展构造宏观上构成共轭组合,但单个伸展构造却具有不对称性.华北、东北、华南乃至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与辽东半岛地区伸展构造的发育具有统一的组合规律,可以认为辽东半岛地区伸展构造的发育是东亚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域的缩影.Izanagi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东亚地区岩石圈结构调整、深部流体活动性和壳幔拆离作用是制约东亚地区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白垩纪伸展作用 形成时代 东亚 华北克拉通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的职业、阶层和关系网 被引量:40
6
作者 边燕杰 Ronald Breiger +2 位作者 Deborah davis Joseph Galaskiewicz 伊洪 《开放时代》 CSSCI 2005年第4期98-118,共21页
自1978年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推动了混和经济模式的出现,侵蚀着再分配经济时代的社会等级结构的制度基础,也为一种新的阶层结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本文依据1998年中国津、沪、汉、深四... 自1978年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推动了混和经济模式的出现,侵蚀着再分配经济时代的社会等级结构的制度基础,也为一种新的阶层结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本文依据1998年中国津、沪、汉、深四市400户家庭的社会交往资料,分析春节拜年行为,测量各社会阶层间的社会纽带的强度和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同时存在两个社会分化的维度,即私有化的市场经济导致的分化和工作组织中的政治权力导致的分化。与市场决定论相反,中国社会分层的根本逻辑是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影响和双重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市 关系网 职业 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等级结构 1978年 市场化改革 1998年 市场决定论 经济模式 制度基础 经济时代 社会交往 社会分化 政治权力 工作组织 市场经济 相互影响 社会分层 再分配 异质性 私有化 维度
原文传递
Early Cretaceous overprinting of the Mesozoic Daqing Shan fold-and-thrust belt by the Hohhot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Inner Mongolia,China 被引量:50
7
作者 Gregory A.davis Brian J.Darby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1-20,共20页
The Early Cretaceous Hohhot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cc) of the Daqing Shan (Mtns.) of central Inner Mongolia is among the best exposed and most spectacular of the spatially isolated mcc's that developed within... The Early Cretaceous Hohhot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cc) of the Daqing Shan (Mtns.) of central Inner Mongolia is among the best exposed and most spectacular of the spatially isolated mcc's that developed within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ll of these mcc's were formed within the basement of a Late Paleozoic Andean-style arc and across older Mesozoic fold-and-thrust belts of variable age and tectonic vergence. The master Hohhot detachment fault roots southwards within the southem margin of the Daqing Shan for an along-strike distance of at least 120 km. Its geometry in the range to the north is complicated by interference patterns between (1) primary, large-scale NW-SE-trend- ing convex and concave fault corrugations and (2) secondary ENE-WSW-trending antiforms and syn- forms that folded the detachment in its late kinematic history. As in the Whipple Mtns. of California, the Hohhot master detachment is not of the Wernicke (1981) simple rooted type; instead, it was spawned from a mid-crustal shear zone, the top of which is preserved as a mylonitic front within Carboniferous metasedimentary rocks in its exhumed lower plate. 4~Ar-39Ar dating of siliceous volcanic rocks in basal sections of now isolated supradetachment basins suggest that crustal extension began at ca. 127 Ma, although lower-plate mylonitic rocks were not exposed to erosion until after ca. 119 Ma. Essentially synchronous cooling of bornblende, biotite, and muscovite in footwall mylonitic gneisses indicates very rapid exhumation and at ca. 122--120 Ma. Contrary to several recent reports, the master detachment clearly cuts across and dismembers older, north-directed thrust sheets of the Daqing Shah foreland fold-and-thrust belt. Folded and thrust-faulted basalts within its foredeep strata are as young as 132.6 ± 2.4 Ma, thus defining within 5--6 Ma the regional tectonic transition between crustal contraction and profound crustal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Yin Shah Daqing Shan Hohhot mcc Cretaceous extension
下载PDF
华北燕山带:构造、埃达克质岩浆活动与地壳演化(英文) 被引量:46
8
作者 Gregory A. davis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6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California 90089-0740 USA Department of Geology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100083, 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埃达克质火成岩在中国东部,包括燕山带是很常见的,一般认为它们是下地壳不均匀的镁铁质岩石及/或富集的上地幔岩石在高压(≥1.5 GPa)下部分熔融的结果。在燕山带内埃达克岩浆的形成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约190~80 Ma),然而岩浆活动的峰期... 埃达克质火成岩在中国东部,包括燕山带是很常见的,一般认为它们是下地壳不均匀的镁铁质岩石及/或富集的上地幔岩石在高压(≥1.5 GPa)下部分熔融的结果。在燕山带内埃达克岩浆的形成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约190~80 Ma),然而岩浆活动的峰期却与约170~130 Ma间有基底岩石卷入的陆壳收缩期相一致。尽管埃达克质岩浆活动的历史很长,但那种把岩浆活动与岩石圈的拆沉效应相联系的模式似乎是不适当的。在该带内,埃达克质与非埃达克质岩浆活动有一部分是同时的,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是相间的,这说明了在下地壳和上地幔岩石的部分熔融中成分是相当不均匀的。侏罗纪及白垩纪熔融作用的热源应当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相关的中生代板底垫托的玄武岩浆。除了局部例外,在燕山带,埃达克质岩浆活动的终结和碱性岩浆活动的开始约在130~120 Ma,在此时期收缩作用使东亚大达200万km^2以上的地区发生了NW—SE向的区域性伸展作用。强烈的地壳伸展仅局限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分布的少数几个变质核杂岩中。陆壳的伸展减薄合理地解释了130~120 Ma间发生高压埃达克质熔融条件的终结,尽管还有局部年轻的埃达克火山活动(约120~80Ma)可以在伸展规模有限而厚的地壳依然存在的地区继续出现。燕山区早白垩世的碱性侵入体中的锆石不存在前寒武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带 中国东部 中生代构造 埃达克质岩浆作用
下载PDF
Mapping essential urban land use categories in China(EULUC-China):preliminary results for 2018 被引量:46
9
作者 Peng Gong Bin Chen +67 位作者 Xuecao Li Han Liu Jie Wang Yuqi Bai Jingming Chen Xi Chen Lei Fang Shuailong Feng Yongjiu Feng Yali Gong Hao Gu Huabing Huang Xiaochun Huang Hongzan Jiao Yingdong Kang Guangbin Lei Ainong Li Xiaoting Li Xun Li Yuechen Li Zhilin Li Zhongde Li Chong Liu Chunxia Liu Maochou Liu Shuguang Liu Wanliu Mao Changhong Miao Hao Ni Qisheng Pan Shuhua Qi Zhehao Ren Zhuoran Shan Shaoqing Shen Minjun Shi Yimeng Song Mo Su Hoi Ping Suen Bo Sun Fangdi Sun Jian Sun Lin Sun Wenyao Sun Tian Tian Xiaohua Tong Yihsing Tseng Ying Tu Hong Wang Lan Wang Xi Wan Zongming Wang Tinghai Wu Yaowen Xie Jian Yang Jun Yang Man Yuan Wenze Yue Hongda Zeng Kuo Zhang Neng Zhang Tao Zhang Yu Zhang Feng Zhao Yichen Zheng Qiming Zhou Nicholas Clinton Zhiliang Zhu Bing Xu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82-187,共6页
Land use reflects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Urban land use is the highest level human alteration on Earth,and it is rapidly changing due to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urbanization.Urban areas have widespread effects on lo... Land use reflects human activities on land.Urban land use is the highest level human alteration on Earth,and it is rapidly changing due to population increase and urbanization.Urban areas have widespread effects on local hydrology,climate,biodiversity,and food production[1,2].However,maps,that contain knowledge on the distribution,pattern and composition of various land use types in urban areas,are limited to city level.The mapping standard on data sources,methods,land use classification schemes varies from city to city,due to differences in financial input and skills of mapping personnel.To address various national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caused by urbanization,it is important to have urban land uses at the national and global scales that are derived from the same or consistent data sources with the same or compatible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nd mapping methods.This is because,only with urban land use maps produced with similar criteria,consisten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can be made,and action efforts can be compared and assessed for large scale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However,despite of the fact that a number of urban-extent maps exist at global scales[3,4],more detailed urban land use maps do not exist at the same scale.Even at big country or regional levels such as for the United States,China and European Union,consistent land use mapping efforts are rare[5,6](e.g.,https://sdi4apps.eu/open_land_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UC-China 土地利用类型
原文传递
辽宁南部万福变质核杂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10
作者 关会梅 刘俊来 +3 位作者 纪沫 赵胜金 胡玲 Gregory A.davi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上盘为元古宇岩石,下盘是太古宇岩石和就位于其中的同构造花岗质侵入体。万福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成一个变质核杂岩对,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该变质核杂岩对的厘定可能为阐明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以及岩石圈减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福变质核杂岩 伸展构造 晚中生代 岩石圈减薄 辽南
下载PDF
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的构造演化——以河北省和辽宁省为重点的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Gregory A.davis 郑亚东 +5 位作者 王琮 Brian J.Darby 张长厚 George Gehrels 汪洋 李凯明 《北京地质》 2002年第4期1-40,共40页
从渤海湾和辽宁省开始 ,燕山山脉沿北纬 40°左右一直向西延伸到河北和内蒙古的边界。继续向西 ,以太古宙为基底的燕山山脉被上第三系所覆盖 ;因此 ,虽然内蒙古的阴山很可能就是燕山向西的延伸 ,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中生代燕山褶... 从渤海湾和辽宁省开始 ,燕山山脉沿北纬 40°左右一直向西延伸到河北和内蒙古的边界。继续向西 ,以太古宙为基底的燕山山脉被上第三系所覆盖 ;因此 ,虽然内蒙古的阴山很可能就是燕山向西的延伸 ,但还缺乏有力的证据。中生代燕山褶皱冲断带以陆源沉积、岩浆作用和构造变形 (包括多期的褶皱作用 ,挤压、伸展及走滑断层作用 )为特征。对北京、冀北与辽西地区侵入岩及火山岩的野外工作及测年 (U Pb,40 Ar 39Ar方法 )研究揭示出该区中生代复杂的构造变形特征 ;而这种构造变形特征被归因于 :(1)中生代以前 (二叠纪到中生代早期 )复杂的早期变形序列 ,以及 (2 )中生代时期交替发生的主要构造形迹向南和向北的构造汇聚作用。燕山在中侏罗世之前 (早于 180 Ma)向南运动的低角度的逆冲断层发育在一条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弧的南部 ,太古宙基底及元古宙和显生宙盖层均卷入其中。该次推覆作用可能是 (1)古生代时期蒙古弧与安第斯型的大陆弧沿华北板块的北部边缘发生碰撞的后果 ,或 (2 ) (北部陆块 )向南俯冲于华北太古宙“克拉通”之下时形成的 ,类似于美国科迪勒拉型的弧后、前陆褶皱冲断带。此次褶皱冲断发生之后 ,该推覆断层的上盘经历了广泛的剥蚀 ,随后中侏罗世火山沉积地层同时沉积在上、下盘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地区 挤压变形 岩浆作用 中生代 褶皱冲断带 河北 辽宁
下载PDF
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 被引量:33
12
作者 davis S 谢斌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1992年第1期35-38,共4页
关于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文献提供了一些证据表明暴力事件在逐年增加。本文讨论了病人暴力行为的广度及其与个体、环境和政策等因素的联系,认为暴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是疾病状态的表现。
关键词 精神病 暴力行为
下载PDF
湖北省庙河地区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石朝辉 邱持平 +2 位作者 夏明仪 冯正 George M.davis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比较湖北省庙河沿岸地区钉螺CO1基因序列的差异 ,探讨光壳螺与肋壳螺差异的原因。方法 在该地区选 7个点 (上游 4个点 ,下游 3个点 )采集钉螺 ,用CTAB法提取钉螺基因组DNA ,PCR方法扩增CO1基因 ,纯化后测序 ,运用ESEE软件排序并... 目的 比较湖北省庙河沿岸地区钉螺CO1基因序列的差异 ,探讨光壳螺与肋壳螺差异的原因。方法 在该地区选 7个点 (上游 4个点 ,下游 3个点 )采集钉螺 ,用CTAB法提取钉螺基因组DNA ,PCR方法扩增CO1基因 ,纯化后测序 ,运用ESEE软件排序并比较变异位点 ,观察各点钉螺的CO1基因单倍体型 ,运用PHYLIP软件计算遗传距离 ,绘制基因进化树。结果 获得CO1基因大小为 638bp ,上游和下游累积变异位点数分别为 2 9和 46,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各采集点内钉螺按变异位点多少可分为两组 ;各采集点间存在有相同的基因单倍体型 ;上游和下游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2 2 1± 0 0 10 5 ;在FITCH绘制的基因进化树上 ,上游和下游地区钉螺交错分布在同一亚种不同的两个分支中。结论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 ,下游地区钉螺CO1基因的变异强度比上游大 ;庙河各采集点螺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 ;庙河地区螺群属湖北钉螺湖北亚种 (O h hupensis) ,可能存在着两种不同进化速率的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氧化酶 湖北钉螺 基因差异 日本血吸虫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饮马湾山和赵房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4
作者 纪沫 刘俊来 +3 位作者 胡玲 关会梅 G davis 张维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81,共9页
辽南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晚中生代华北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30Ma),在伸展作用下辽南地区发育拆离断层及其下伏韧性剪切带;第二阶段(130~120Ma),同构造花岗质岩体的主动侵位影响了拆离断层的演化;... 辽南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晚中生代华北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30Ma),在伸展作用下辽南地区发育拆离断层及其下伏韧性剪切带;第二阶段(130~120Ma),同构造花岗质岩体的主动侵位影响了拆离断层的演化;同时在124Ma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岩浆活动达到峰值;第三阶段(113Ma之后)花岗质岩体在较浅层次侵位于停止活动的拆离断层带。辽南变质核杂岩发育与演化过程在年代学意义上揭示了华北板块晚中生代时期的区域性岩石圈伸展与减薄过程。本文认为由伸展后期侵位的赵房岩体所记录的拆离断层停止的时限(113Ma)可以作为华北岩石圈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转捩点,113Ma之前华北板块广泛发育变质核杂岩、拉分盆地等一系列伸展构造,之后则以平稳的隆升和冷却过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变质核杂岩 花岗质岩石 SHRIMP U-PB测年 早白垩世
下载PDF
社会硅谷:社会创新的发生与发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杰夫.摩根 Nick Wilkie +3 位作者 Simon Tucker Rushanara Ali Francis davis 张晓扬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共12页
社会创新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行动和服务。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酗酒等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创新已迫在眉睫。尽管社会创新时有发生,但较之于商业和科技创新,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却较少。本文紧紧围绕社会创... 社会创新是为满足社会需求而进行的创造性行动和服务。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酗酒等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创新已迫在眉睫。尽管社会创新时有发生,但较之于商业和科技创新,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却较少。本文紧紧围绕社会创新的概念、发展简史、动力和过程等展开讨论,并把组合各种资源和能量以推动社会创新的机构喻为“社会硅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创新 社会问题 社会硅谷
下载PDF
辽东半岛大营子拆离断层系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25
16
作者 申亮 刘俊来 +3 位作者 胡玲 纪沫 关会梅 Gregory A davi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7-451,共15页
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并伴随着地壳层次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发生.在此伸展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区发育有一系列的伸展构造,大营子拆离断层系即为一个典型实例、大营子拆离断层系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东半岛东南部),主要... 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并伴随着地壳层次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发生.在此伸展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区发育有一系列的伸展构造,大营子拆离断层系即为一个典型实例、大营子拆离断层系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东半岛东南部),主要由上盘火山-沉积盆地,大营子-黄花甸拆离断层带以及下盘古元古代变质岩系和侵入岩体三部分组成.依据拆离断层带中构造岩组合、构造岩变形显微构造和石英EBSD组构分析揭示出下盘岩石主要经历了从高绿片岩相到低绿片岩相的变形变质过程.基于火山-沉积盆地中火山岩的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推断伸展构造开始活动于(135±1.2)Ma之前,结束于(127±1)Ma.通过与辽南变质核杂岩及辽东半岛其他伸展构造的对比,以及这些伸展构造的分布及影响深度,可充分说明辽东半岛岩石圈破坏和减薄的不均一性,从而显示出其破坏程度的差异,并藉此探讨了华北克拉通破坏和伸展减薄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拆离断层系 白垩纪伸展作用 岩石圈减薄 华北克拉通
原文传递
华北燕山带东部三叠纪和侏罗纪大地构造演化:来自备受争议的邓杖子组及相邻地层的线索(英文) 被引量:24
17
作者 Gregory A. davi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86,共18页
位于辽西凌源市南部的牛营子—邓杖子地区侏罗系地质问题多年来困扰着地质学家。争论最多的构造形迹是一套平面上呈狭长矩形,以断层为界的近直立中元古界常州沟组石英岩,及局部长城系顶部地层。这套地层绵延35km,呈北北东展布。其西界... 位于辽西凌源市南部的牛营子—邓杖子地区侏罗系地质问题多年来困扰着地质学家。争论最多的构造形迹是一套平面上呈狭长矩形,以断层为界的近直立中元古界常州沟组石英岩,及局部长城系顶部地层。这套地层绵延35km,呈北北东展布。其西界为近直立的大齐子断层(新命名断层)和大部分向东倒转的陡倾下侏罗统邓杖子组;东界为近直立的朱杖子断层(新命名断层)和西倾的中侏罗统郭家店组。前人的构造解释倾向于大齐子断层为邓杖子组一侧下降的陡倾正断层,朱杖子断层为郭家店组一侧下降的陡倾逆断层。文中不同意这样的解释,并发现有证据表明上述两个断层都形成于之前尚未识别出的侏罗纪构造事件时期。将大齐子断层解释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形成的一条向西逆冲的断层,沿着它使长城系推覆于邓杖子组之上,然后,该逆冲断层上、下盘地层共同卷入后期褶皱变形当中。朱杖子断层原本为正断层,形成于原来未识别出的中侏罗世伸展变形阶段,并构成了郭家店半地堑边界断层。朱杖子断层沿着向东倾斜的常州沟组石英岩与串岭沟组页岩的界面发育。随着断层的发育,位于常州沟组石英岩之上的串岭沟组及长城系上部地层发生拆离沉降并被埋藏在半地堑之下。随后,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或晚侏罗世早期收缩构造变形,改造了邓杖子—常州沟—郭家店组构造组合的几何形态。本期改造导致以下结果:(1)朱杖子正断层发生反转成为逆断层;(2)蓟县系沿着杨杖子—瓦房店逆冲断层向东掩覆于断层围限的长城系地层及相邻侏罗系之上。同时,邓杖子组倾角加大并向东倒转。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侏罗纪构造演化过程远比原先所认为的要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中生代构造 侏罗纪伸展 牛营子 邓杖子组 常州沟组 郭家店组
下载PDF
A Survey of Unbalanced Flow Diagnostics and Their Application 被引量:23
18
作者 Fuqing Zhang Steven E. Koch Christopher A. davis and Michael L. Kapl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5-183,共1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tensive survey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ools for diagnosing unbalanced flow in the atmosphere, namely the Lagrangian Rossby number, Psi vector, divergence equation, nonlinear balance equatio...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tensive survey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ools for diagnosing unbalanced flow in the atmosphere, namely the Lagrangian Rossby number, Psi vector, divergence equation, nonlinear balance equation, generalized omega-equation, and departure from fields obtained by potential vorticity (PV) inversion. The basic thoery, assumptions as well as implementation and limitations for each of the tools are all discussed. These tools are applied to high—resolution mesoscale model data to assess the role of unbalanced dynamics in the generation of a mesoscale gravity wave event over the Ea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ison of these tools in this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se various methods agree to a large extent with each other though they differ in details. Key words Unbalanced flow - Geostrophic adjustment - Gravity waves - Nonlinear balance equation - Potential vorticity inversion - Omega equations - Rossby number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nder support from NSF grant ATM-9700626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numerical computations described herein were performed on the Cray T90 at the North Carolina Supercomputing Center and the Cray supercomputer at the NCAR Scientific Computing Division, which also provided the initialization fields for the MM5. Thanks are extended to Mark Stoelinga a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or the RIP post-processing pac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balanced flow Geostrophic adjustment Gravity waves Nonlinear balance equation Potential vorticity inversion Omega equations Rossby number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足跟痛/足底筋膜炎:2014修订版》临床实践指南 被引量:21
19
作者 Roy D.ALTMAN Paul BEATTIE +14 位作者 Mark CORNWALL Irene davis John DEWITT James ELLIOTT James J.IRRGANG Sandra KAPLAN Stephen PAULSETH Leslie TORBURN James ZACHAZEWSKI 韩云峰 苟艳芸 李萌 林志刚 王芗斌 张洁 《康复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2-20,共19页
美国物理治疗协会(APTA)骨科分会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所描述的肌肉骨骼障碍患者的骨科物理治疗管理制定循证实践指南。修订临床实践指南的目的是回顾最近的同行评议文献,并对非关节炎足跟痛作出建议。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骨科 临床实践指南 足跟痛 足底筋膜炎
下载PDF
华北基性岩墙群的古地磁极及其哥伦比亚超大陆重建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侯贵廷 Henry HALLS +3 位作者 Don davis 黄宝玲 杨默函 王传成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0-658,共9页
从华北克拉通的中西部和东部发育的基性岩墙群获得三个精确定年的实际古地磁极位置(VGPs)。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恒山GU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769±3Ma,该岩墙的古地磁给出古地磁极位置在北纬36°,东经247°(dp=2,dm=4);华北... 从华北克拉通的中西部和东部发育的基性岩墙群获得三个精确定年的实际古地磁极位置(VGPs)。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恒山GU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769±3Ma,该岩墙的古地磁给出古地磁极位置在北纬36°,东经247°(dp=2,dm=4);华北克拉通东部DY岩墙的斜锆石U-Pb年龄为1620.8±6.9Ma,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6.9°东经81.9°(dp=4.31,dm=6.09);东部另一条岩墙LW4的SHRIMP U-Pb年龄为1157±18Ma,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北纬27.1°东经162°(dp=15.8,dm=18.7)。通过将这三个从基性岩墙获得的华北克拉通古地磁极位置与加拿大地盾的中元古代视极移曲线对比,在中元古代早期(1800~16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一起同属哥伦比亚超大陆,而在中元古代晚期(1600~1200Ma),华北克拉通与加拿大地盾分离,响应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最终裂解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墙群 古地磁极 华北克拉通 加拿大地盾 哥伦比亚超大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