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7
1
作者 陈宣华 王小凤 +4 位作者 张青 陈柏林 陈正乐 harrison TMark YinAn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东侧张八岭蓝片岩带内白云母4 0 Ar - 3 9Ar年龄、断裂带内片麻状花岗岩中钾长石4 0 Ar- 3 9Ar年龄以及断裂带内断层泥K -Ar、ESR年龄的测定 ,并结合有关的地质和古地磁资料 ,厘定了郯庐断裂带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1)三...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东侧张八岭蓝片岩带内白云母4 0 Ar - 3 9Ar年龄、断裂带内片麻状花岗岩中钾长石4 0 Ar- 3 9Ar年龄以及断裂带内断层泥K -Ar、ESR年龄的测定 ,并结合有关的地质和古地磁资料 ,厘定了郯庐断裂带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1)三叠纪 (2 44~ 2 0 9Ma)由于华北与扬子地块碰撞 ,郯庐断裂带形成为其主要左行平移时期 ;(2 )侏罗纪 (189~ 16 4Ma)时郯庐断裂东侧下扬子地块可能经历了逆时针转动 ;(3)白垩纪 (10 3~ 94Ma)开始郯庐断裂带伴随走滑平移而发生正断活动 ;(4)晚白垩—第三纪右旋平移阶段。郯庐断裂的形成与大别 -苏鲁变质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形成 演化 年代学
下载PDF
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冷却历史的多重扩散域^(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陈文寄 T.M.harrison +3 位作者 M.T.Heizler 刘若新 马宝林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7,共17页
对采自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的15个矿物样品进行了国内首次系统的多重扩散域^(40)Ar-^(39)Ar年龄谱研究,其中七个样品的冷却历史表明,这一地区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快速冷却事件:172~196Ma(10~40℃/Ma)和105~123Ma(4~10℃/Ma)。采自... 对采自苏北-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的15个矿物样品进行了国内首次系统的多重扩散域^(40)Ar-^(39)Ar年龄谱研究,其中七个样品的冷却历史表明,这一地区存在着两个明显的快速冷却事件:172~196Ma(10~40℃/Ma)和105~123Ma(4~10℃/Ma)。采自南缘的样品给出的这一地区最早抬升事件的时间大约为260Ma。这些结果表明苏北-胶南碰撞带的剥蚀历史可能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相一致。应用多重扩散域新理论可以从单一长石样品揭示较完整的热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岩带 扩散域 同位素 年代学
下载PDF
青藏东缘新生代两类高钾岩浆活动的热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江海 周江羽 +4 位作者 张玉泉 解广轰 尹安 T.M.harrison M.Grove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29-537,共9页
40Ar/39Ar年龄数据表明,青藏东缘和印支块体上出露两期新生代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岩浆活动,它们的时代分别为40~28和16~0Ma.早期高钾岩石沿主走滑断裂如金沙江-红河断裂断续分布,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晚期高钾岩石广泛分布于... 40Ar/39Ar年龄数据表明,青藏东缘和印支块体上出露两期新生代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岩浆活动,它们的时代分别为40~28和16~0Ma.早期高钾岩石沿主走滑断裂如金沙江-红河断裂断续分布,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晚期高钾岩石广泛分布于裂谷盆地中,它与青藏和东亚地区出现的东-西向伸展有关.结合地球化学示踪结果可知,早期岩浆活动是在陆内俯冲过程中形成的,而晚期岩浆活动则起源于一个新近交代富集的亏损地幔.岩浆间歇期则代表在印度-亚洲东碰撞带一次重要的地球动力学转变,即从由地壳变形控制的过程向由地幔构造占主导的过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东缘 新生代 高钾岩浆活动 热年化学 地球动力学 高钾岩石
原文传递
不同氮磷比对中肋骨条藻和威氏海链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皓 高永利 +3 位作者 殷克东 袁翔城 徐杰 harrison Paul J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97,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氮磷摩尔比(4:1,16:1,64:1)的培养液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对它们的比生长率、细胞状态、细胞对外界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细胞内氮磷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氮磷摩尔比(4:1,16:1,64:1)的培养液培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对它们的比生长率、细胞状态、细胞对外界氮磷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细胞内氮磷比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比显著影响两种硅藻的生长和生理状态,氮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更大。N限制组(N:P=4:1)的比生长率、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条件和P限制组(N:P=64:1);威氏海链藻生长对N的变化比中肋骨条藻更为敏感,吸收外界无机氮的速率更快。营养盐充足的情况下,水体中藻细胞的氮磷比变化会较小,但由于"奢侈消费"现象的存在,在出现营养盐限制时,细胞的氮磷比组成会跟随环境的氮磷比改变,在氮限制的条件下,细胞的氮磷比会相应减少,而相反在磷限制的条件下,细胞的氮磷比会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 氮限制 磷限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中生代伸展构造^(40)Ar/^(39)Ar测年和MDD模拟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宣华 尹安 +5 位作者 George E.Gehrels 王小凤 Eric S.Cowgill Marty Grove T.Mark harrison 陈正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5-310,共6页
沿着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 ,发育了长度大于 30 0km、EW走向的拉配泉断裂。中美合作阿尔金课题组的地质填图结果表明 ,该断层实际上是一条南倾的正断层 ,局部倾角可以低至 30°以下。沉积学和热年代学研究控制了拉配泉断裂... 沿着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山脉东段 ,发育了长度大于 30 0km、EW走向的拉配泉断裂。中美合作阿尔金课题组的地质填图结果表明 ,该断层实际上是一条南倾的正断层 ,局部倾角可以低至 30°以下。沉积学和热年代学研究控制了拉配泉断裂的活动时代 :早—中侏罗统地层可以解释为断裂上盘的伸展盆地沉积 ;下盘岩石中钾长石40 Ar/ 3 9Ar测年和MDD模拟给出 2个阶段的冷却事件 ,早期事件出现在约 2 2 0~ 187Ma之间 ,晚期事件出现在早白垩世晚期 (约 10 0Ma)。早期事件代表了拉配泉断裂正断作用的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阿尔金山 拉配泉断裂 ^40Ar/^39Ar测年 MDD模拟 氩同位素 中生代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Ⅳ型全基因序列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佑春 张华远 +1 位作者 李河民 Tim J harrison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 分析戊型肝炎病毒 (HEV)Ⅳ型的全基因序列以比较与其他基因型的差异。方法 设计PCR引物对全基因进行分片段扩增 ,并对两个末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方法 (RACE)进行扩增 ,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 HEV T1全序与Ⅰ型、Ⅱ型和... 目的 分析戊型肝炎病毒 (HEV)Ⅳ型的全基因序列以比较与其他基因型的差异。方法 设计PCR引物对全基因进行分片段扩增 ,并对两个末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方法 (RACE)进行扩增 ,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 HEV T1全序与Ⅰ型、Ⅱ型和Ⅲ型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4.8~ 75 .5 ) %、74.5 %和 (75 .3~ 76 .3) %。ORF1与已报道的Ⅰ型、Ⅱ型和Ⅲ型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 .0~ 86 .7) %、85 .0 %和 (88.5~ 88.7) % ;ORF2与已报道的Ⅰ型、Ⅱ型和Ⅲ型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91.6~ 92 .4) %、90 .1%和 (91.9~ 93.0 ) % ;ORF3与已报道的Ⅰ型、Ⅱ型和Ⅲ型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75 .9~ 77.8) %、75 .0 %和 (79.6~ 83.3) %。结论 这一研究为今后发展戊型肝炎诊断试剂及戊型肝炎疫苗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基因序列 分子生物学 诊断 戊型肝炎
原文传递
戊型肝炎病毒Ⅳ型在300例急性肝炎中的感染比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蓝海云 王佑春 +6 位作者 李卓 张华远 郝娃 辜文洁 林京香 李河民 Tim J harrison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 调查戊型肝炎病毒 (HEV)Ⅳ型在北京地区的急性散发性肝炎中的分布。方法采用RT nPCR的方法检测 30 0例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中HEVRNA ,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 ,然后对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在 30 0例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中PCR... 目的 调查戊型肝炎病毒 (HEV)Ⅳ型在北京地区的急性散发性肝炎中的分布。方法采用RT nPCR的方法检测 30 0例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中HEVRNA ,并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 ,然后对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在 30 0例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中PCR阳性为 2 5例 ,测序证实 2 5例PCR阳性者中 ,2 4例为HEV的基因序列 ;其中 9例为HEVⅠ型 ,15例为HEVⅣ型 ,占HEV感染的 6 2 .5 %(15 / 14 )。结论 在北京地区的部分急性散发性肝炎中HEVⅣ型感染占戊型肝炎的较大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Ⅳ型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急性散发性肝炎
原文传递
Bowel cleansing before colonoscopy:Balancing efficacy,safety,cost and patient tolerance 被引量:22
8
作者 Nicole M harrison Michael C Hjelkre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6年第1期4-12,共9页
Effective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relies on reliable colonoscopy findings which are themselves dependent on adequate bowel cleansing.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at inadequate bowel preparation advers... Effective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relies on reliable colonoscopy findings which are themselves dependent on adequate bowel cleansing. Research has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that inadequate bowel preparation adversely affects the adenoma detection rate and leads gastroenterologists to recommend earlier follow up than is consistent with published guidelines. Poor preparation affects as many as 30% of colonoscopies and contributes to an increased cost of colonoscopies. Patient tolerability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preparation chosen and manner in which it is administered. Poor tolerability is,in turn,associated with lower quality bowel preparations. Recently,several new developments in both agents being used for bowel preparation and in the timing of administration have brought endoscopists closer to achieving the goal of effective,reliable,safe,and tolerable regimens. Historically,large volume preparations given in a single dose were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adequate bowel cleansing. These were poorly tolerated,and the unpleasant taste of and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produced by these large volume regimen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patients' inability to reliably complete the preparation and to a reluctance to repeat the procedure. Smaller volumes,including preparations that are administered as tablets to be consumed with water,given as split dose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oth the patient experience and efficacy,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paration to colonoscopy interval have produced additional clean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WEL preparation COLONOSCOPY Adenomadetection rate MiraLAX Polyethylene GLYCOL Sodiumpicosulfate ORAL SULFATE solution
下载PDF
MtPAP1表达特性及异源表达对拟南芥有机态磷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肖凯 谷俊涛 +1 位作者 Maria harrison Zeng-Yu Wang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6,共8页
高磷条件下,MtPAP1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在低磷条件下,MtPAP1在叶片中表达水平较低,在根系中的表达量则较高,超过了其它器官中的表达量。在以植酸盐为唯一磷供源的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超量表达MtPAP1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中,根系细胞间隙中的... 高磷条件下,MtPAP1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在低磷条件下,MtPAP1在叶片中表达水平较低,在根系中的表达量则较高,超过了其它器官中的表达量。在以植酸盐为唯一磷供源的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超量表达MtPAP1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中,根系细胞间隙中的酸性磷酸化酶(APase)活性明显提高。HPLC分析表明,液体培养基中的有机态磷可被转基因拟南芥分泌的APase快速降解。在以植酸盐为唯一磷供源条件下,超量表达MtPAP1的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生物学产量、植株无机磷含量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野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AP1 基因表达 转基因拟南芥 磷素吸收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Ⅳ型的ORF3及ORF2蛋白的分片段表达、纯化及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佑春 张华远 +8 位作者 辜文洁 李卓 李振勇 王云龙 郝娃 蓝海云 林京香 TimJ harrison 李河民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 对戊型肝炎病毒 (HEV)Ⅳ型ORF3的全长基因片段和 4个覆盖全长ORF2的互相重叠的基因片段进行了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及抗原性分析。方法 将O3、FB5、E4、F2 2和E5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融合性表达质粒pThioHis,用IPTG进行诱... 目的 对戊型肝炎病毒 (HEV)Ⅳ型ORF3的全长基因片段和 4个覆盖全长ORF2的互相重叠的基因片段进行了表达 ,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及抗原性分析。方法 将O3、FB5、E4、F2 2和E5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融合性表达质粒pThioHis,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 ,并用反向、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 ,用纯化的蛋白分别制备检测抗HEVIgG的诊断试剂 ,用该试剂检测急性散发性的戊肝病人和非戊肝病人血清。结果 位于ORF2N 端的FB5蛋白在急性期的戊肝病人血清中具有最强的反应性 ;而且仍有部分被HEVⅠ型或 /和Ⅱ型的诊断试剂排除的急性非戊肝病人血清对HEVⅣ型的多肽呈阳性反应。结论 为早期诊断戊肝病毒的感染 ,其诊断试剂应含有HEVⅣ型的ORF2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Ⅳ型 戊型肝炎病毒 基因重组 基因表达 质粒 ORF3蛋白 ORF2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氮源对海洋微藻氮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俞志明 Waser N A D harrison P J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4-529,共6页
以海链藻 (Thalassiosira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 ,分别考察了以硝酸盐、铵盐和尿素为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在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础上 ,分别计算出各个实验体系的ε值。结果表明 ,在藻类生长初期 ,δ1 5N均较低 ,其δ1 5N的积累主要... 以海链藻 (Thalassiosira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 ,分别考察了以硝酸盐、铵盐和尿素为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在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础上 ,分别计算出各个实验体系的ε值。结果表明 ,在藻类生长初期 ,δ1 5N均较低 ,其δ1 5N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指数增长期 ,在稳定期达到最高 ,与氮源的初始δ1 5N相同 ;不同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也不相同 ,其中以铵盐最强 ,硝酸盐次之 ,尿素最弱。考虑到实际情况下氮化合物并非单一存在 ,作者还进一步考察了上述3种氮源混合后对其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发现混合氮源体系的表观ε值介于单一氮源时的最大与最小ε值之间 ,该结果较好地解释了Montoya等 ( 1 991 )在Chesapeak湾的现场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分馏作用 混合氮源 海洋微藻
下载PDF
面向问题解决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设计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建华 陈雅楠 +1 位作者 harrison H.Yang 张斯婷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6-12,共7页
[目的/意义]探索运用游戏的核心机制即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实施问题解决游戏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过程]按照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思路,针对图书分类排架... [目的/意义]探索运用游戏的核心机制即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实施问题解决游戏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过程]按照创设情境引入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反思总结的思路,针对图书分类排架知识的特点,设计分类问题、解密码锁问题、排序问题,置入一系列游戏情境中,并采用Flash制作《启航》小游戏。[结果/结论]问题解决游戏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习就发生在形成策略和反思的过程中,形式多样的支架可以有效地提供知识与信息。分析知识点的本质特征,设计体现这种特征的问题,把问题置入合适的游戏情境中,是设计面向问题解决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的关键和核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质教育游戏 问题解决游戏学习 图书分类排架
原文传递
污泥用于林地15年后养分和重金属在土壤中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薛栋森 Rob harrison Chuck Henry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0-27,共8页
对极粗质地的森林土壤一次施用500t/hm^2干污泥15年后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pH值、ECE、全N、P、K、S、Ca、Mg、Cd、Cu、Ni、Pb和Zn等,并同对照土进行比较。表层(0~17cm)中全N、P、S、CEC、Cd、Cu、Ni、Pb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由... 对极粗质地的森林土壤一次施用500t/hm^2干污泥15年后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了pH值、ECE、全N、P、K、S、Ca、Mg、Cd、Cu、Ni、Pb和Zn等,并同对照土进行比较。表层(0~17cm)中全N、P、S、CEC、Cd、Cu、Ni、Pb和Zn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由于这种风化不完全的土壤含K、Mg、Ca较丰富,处理区与对照区差异不大;土壤pH值处理区要低;Mg移到较深层次;Ni和Zn稍有移动;Pb、Cd、Cu、移至17~27cm,但未再向下层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土壤 改良 污泥 重金属
下载PD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d and green Noctiluca scintillans 被引量:13
14
作者 P. J. harrison K. FURUYA +8 位作者 P. M. GLIBERT J. Xu H. B. LIU K. YIN J. H. W. LEE D. M. ANDERSON R. GOWEN A. R. AL-AZRI A. Y. T. HO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07-831,共25页
The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abundant red tide organisms and it is distributed world-wide. It occurs in two forms. Red Noctiluca is heterotrophic and fills the role of one ... The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abundant red tide organisms and it is distributed world-wide. It occurs in two forms. Red Noctiluca is heterotrophic and fills the role of one of the microzooplankton grazers in the foodweb. In contrast, green Noctiluca contains a photosynthetic symbiont Pedinomonas noctilucae (a prasinophyte), but it also feeds on other plankton when the food supply is abundant. In this review, we document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two forms and include the first maps of their global distribution. Red Noctiluca occurs widely in the temperate to sub-tropical coastal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occurs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about 10℃ to 25℃ and at higher salinities (generally not in estuaries). It is particularly abundant in high productivity areas such as upwelling or eutrophic areas where diatoms dominate since they are its preferred food source. Green Noctiluca is much more restricted to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5℃-30℃ and mainly occurs in tropical waters of Southeast Asia, Bay of Bengal (east coast of India), in the eastern, western and northern Arabian Sea, the Red Sea, and recently it has become very abundant in the Gulf of Oman. Red and green Noctiluca do overlap in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ern, northern and western Arabian Sea with a seasonal shift from green Noctiluca in the cooler winter convective mixing, higher productivity season, to red Noctiluca in the more oligotrophic warmer summer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ctiluca global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map green Noctiluca DINOFLAGELLATE
下载PDF
青藏东缘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的热年代学制约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江海 尹安 +4 位作者 T.M.harrison M.Grove 周江羽 张玉泉 解广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青藏东缘存在两期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 ,其活动时限分别为 40~ 2 8Ma和 16~ 0Ma。两期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 ,表明早期高钾岩石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 ,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 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青藏东缘存在两期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 ,其活动时限分别为 40~ 2 8Ma和 16~ 0Ma。两期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 ,表明早期高钾岩石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 ,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 ,而晚期高钾岩石则与东亚和青藏地区构造伸展有关 ,起源于新近交代富集的亏损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岩浆活动 热年代学 青藏东缘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与原发性肝癌危险性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钦艳 董柏青 +6 位作者 杨进业 韦少超 方孔雄 王学燕 方钟燎 Caroline Sabin Tim J harrison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阳性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以分层抽样方法对广西隆安县12个乡镇30~55岁农村居民抽样,采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根据HBsAg和DNA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HBsAg(+...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阳性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以分层抽样方法对广西隆安县12个乡镇30~55岁农村居民抽样,采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根据HBsAg和DNA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HBsAg(+)/HBvDNA(+)组(A组)和HBsAg(+)/HBVDNA(-)组(B组);根据1:1匹配原则,从本村屯HBsAg(-)者中为前两组观察对象挑选对照,组成HBsAg阴性对照组(C组),对这3组人群进行4年的前瞻性跟踪随访。卡方检验对各组及各因素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PLC有关的危险因素,用后退法对数值进行迭代分析。结果30~55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14.52%(3975/27379),HBsAg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40.35%(1604/3975)。A、B两组总的肝癌发病率为672.45/10万人年,明显高于C组的17.19/10万人年(P〈0.01),相对危险度为39.123,95%可信因司为9.018~159.146。A组肝癌发病率为984.03/10万人年,显明高于C组的324.38/10万人年(P〈0.01),相对危险度为3.034,95%可信区间为1.795~5.125。对A、B两组进行肝癌危险因素的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血清HBV DNA阳性、肝癌家族史和以玉米为主食均为肝癌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HBV DNA阳性可增加HBsAg阳性者的肝癌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DNA 病毒 肝肿瘤 队列研究 前瞻性
原文传递
Therm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two pulses of Cenozoic high-K magmatism in eastern Tibet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江海 尹安 +4 位作者 T.M.harrison M.Grove 周江羽 张玉泉 解广轰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7期719-729,共11页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U-Pb and 40Ar/39Ar ages and our 21 newly-obtained 40Ar/39Ar ages suggest that the Cenozoic magmatism in eastern Tibet and Indochina occurred in two episodes, each with distinctive geochemical ... The previously published U-Pb and 40Ar/39Ar ages and our 21 newly-obtained 40Ar/39Ar ages suggest that the Cenozoic magmatism in eastern Tibet and Indochina occurred in two episodes, each with distinctive geochemical signatures, at (40—28) Ma and (16—0) Ma. The older rocks are localized along the major strike-slip faults such as the Jinsha-Red River fault system and erupted synchronously with transpression. The younger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rift basins and coeval with the east-west extension of Tibet and eastern Asia. Combining with their geochemical data, we consider that the earlier magmatic phase was generated by continental subduction, while the later volcanic phase was caused by decompression melting of a recently meta- somatically-altered, depleted mantle source. The magmatic gap between the two igneous pulses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geodynamic transi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eastern Tibet, from the processes controlled mainly by crustal deformation to those largely dominated by mantle tecto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K magmatism thermochronology eastern Tibet.
原文传递
BioTRIZ Suggests Radiative Cooling of Buildings Can Be Done Passively by Changing the Structure of Roof Insulation to Let Longwave Infrared Pass 被引量:9
18
作者 Salmaan Craig David harrison +1 位作者 Andrew Cripps Daniel Knott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8年第1期55-66,共12页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a design tool called BioTRIZ. Its developers claim that it can be used to access biological strategies for solving engineering problems. Our aim is to design a roof for hot c...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a design tool called BioTRIZ. Its developers claim that it can be used to access biological strategies for solving engineering problems. Our aim is to design a roof for hot climates that gets free cooling through radiant coupling with the sky. The insulation in a standard roof stops the sun and convection from warming the thermal mass. But it also restricts the mass's longwave view of the cool sky. Different solutions to this conflict are offered by BioTRIZ. The chosen solution is to replace the standard insulation component with an open cell honeycomb. The vertical cells would allow longwave radiation to pass, while arresting convection. The solutions offered by BioTRIZ's technological counterpart include no such changes in structur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hermal mass in the biomimetic roof would remain on average 4.5℃ cooler than in a standard roof over a year in Riyadh, Saudi Arab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imetics TRIZ BioTRIZ radiative cooling building design passive design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病毒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青 周书玉 +1 位作者 崔冬丽 HESLOP harrison John Seymour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7-95,共9页
植物病毒寄生可引起植物病毒病,甚至对植物造成毁灭性伤害.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TS)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深度测序的解决方案,在病毒鉴定、新病毒检测和病毒基因组多样性等研究中具有优势,促进了植物病毒... 植物病毒寄生可引起植物病毒病,甚至对植物造成毁灭性伤害.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TS)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深度测序的解决方案,在病毒鉴定、新病毒检测和病毒基因组多样性等研究中具有优势,促进了植物病毒分类的研究.本文概述了HTS技术检测病毒的进展、在植物病毒学领域应用案例和该方法检测病毒的优缺点,旨在说明HTS技术对病毒鉴定、新病毒发现和病毒分类的重要贡献,提出新病毒检测和鉴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植物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植物病毒分类 新病毒鉴定
下载PDF
广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方钟燎 庄辉 +6 位作者 杨进业 葛宪民 王学燕 龚健 李荣成 Roger Ling Tim J harrison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 调查广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无症状携带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对 77例广西南部、北部地区人群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前C区进行扩增 ,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9... 目的 调查广西地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无症状携带者HBV前C区基因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对 77例广西南部、北部地区人群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前C区进行扩增 ,阳性者用直接测序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39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DNA阳性 ,阳性率为 5 0 .7% (39 77) ,突变株出现率为 2 2 .1% (17 77)。南部地区阳性率为5 5 .6 % (2 0 36 ) ,其中 6份标本出现突变株 ,占 30 % ,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t185 8位发生点突变 (T→C) ,只有一份标本在nt1896发生点突变 (G→A) ,导致终止密码产生 ,该标本同时伴有nt1837点突变(A→G) ;北部地区阳性率为 4 6 .3% (19 4 1) ,其中有 11份标本出现突变株 ,占 5 7.9% ,常见的突变类型是nt1896位发生点突变 (G→A) ,这些标本中有 4份同时在nt184 6发生点突变 (A→T) ,2份同时在nt186 2发生点突变 (G→T) ;标本 734分别在nt185 6、185 8发生点突变 (C→T、T→C)。结论 广西地区HBV无症状携带者HBV前C区突变株的流行率居全国中等水平 ,广西南部、北部是否存在主要突变类型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乙型肝炎病毒 无症状携带者 前C区 基因突变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