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部苏鲁造山带的印支期俯冲极性及其造山过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三忠 郑祺亮 +10 位作者 李玺瑶 赵淑娟 索艳慧 郭玲莉 王永明 周在征 刘晓光 兰浩圆 张剑 郭润华 李少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32,共15页
中国东部的苏鲁造山带印支期先后经历了大洋消减俯冲、大陆碰撞、陆壳深俯冲、陆内造山等复杂过程。综合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年代学进展,发现以下事实用传统的华南向华北俯冲难以解释:(1)徐淮地区形成了明... 中国东部的苏鲁造山带印支期先后经历了大洋消减俯冲、大陆碰撞、陆壳深俯冲、陆内造山等复杂过程。综合苏鲁造山带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岩相古地理学、年代学进展,发现以下事实用传统的华南向华北俯冲难以解释:(1)徐淮地区形成了明显的朝北西拓展的逆冲构造变形,此外,苏鲁造山带中还存在大量的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2)苏鲁造山带中出露的白垩纪花岗岩中来自古元古代的继承锆石,以及Sr、Nd、Pb同位素示踪结果都显示与华北地块南缘地质体更为相似;(3)苏鲁造山带北侧的胶莱盆地以及胶北隆起缺乏晚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弧后火山岩证据;(4)华北南缘三叠纪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更接近被动大陆边缘。基于这些事实,本文认为,晚古生代-早三叠世早期苏鲁段的商丹洋可能向南东俯冲,不同于秦岭-大别段的商丹洋向北俯冲,消减到秦岭-大别微陆块苏鲁段之下,发生华北地块与该微陆块的拼合,华北地块整体向南东楔入秦岭-大别微陆块,导致大别-苏鲁超高压岩石垂向折返剥露;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勉略洋自东向西的剪刀式闭合,华南地块向北秦岭-大别微陆块俯冲拼合,并逐渐将华南地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秦岭-大别微陆块向西、向北侧向挤出,到了中生代华北地块持续向南东俯冲并楔入华南地块,将苏鲁-大别造山带沿郯庐断裂错断并最终形成该区总体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俯冲极性 造山过程 印支期 剪刀式闭合
下载PDF
德宏州社区出租屋流动人口HIV及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叶润华 李菊梅 +10 位作者 杨继香 濮永成 杨跃诚 姚仕堂 王继宝 杜本丽 杨盈波 聂永英 李维美 何纳 段松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5,151,共5页
目的了解德宏州社区出租屋流动人口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状况。方法分别在德宏州下辖的芒市、瑞丽、盈江、梁河、陇川五县市各选取一个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对所选社区内所有出租屋租住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 目的了解德宏州社区出租屋流动人口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状况。方法分别在德宏州下辖的芒市、瑞丽、盈江、梁河、陇川五县市各选取一个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对所选社区内所有出租屋租住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对6796人进行HIV及梅毒检测,其中男性占48.2%,少数民族占43.5%,文盲占8.3%,缅甸籍占20.2%。HIV和梅毒检测率均为93.7%(6 796/7 250),其中HIV感染率0.6%(38/6 796),德宏本地人口、外地人口及缅甸籍人口HIV感染率分别为0.4%(12/3 154)、0.6%(13/2 272)、0.9%(13/1 370);梅毒感染率1.0%(70/6 796),德宏本地人口、外地人口及缅甸籍人口感染率分别为0.9%(28/3154)、1.2%(28/2 272)、1.0%(14/1 370)。缅甸籍、少数民族、文化程度低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均较高,女性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结论德宏州出租屋租住人群构成复杂,以社区出租屋为场所、以租住人群为对象、以缅甸籍、少数民族和低文化程度者为重点的性病艾滋病综合监测和干预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租屋 流动人口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