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免疫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朱元悦 张玲 +6 位作者 孙柔 赵晓换 徐云芝 吴婷 席晔斌 钮晓音 陈广洁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病机制和免疫细胞在病情发展中的功能和重要性,我们设计本实验以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格局的变化。实验以42例AS患者和42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T细... 为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发病机制和免疫细胞在病情发展中的功能和重要性,我们设计本实验以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格局的变化。实验以42例AS患者和42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T细胞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细胞因子并使用Q-PCR检测转录因子的表达。实验发现,与健康人相比,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CD4^+细胞占优势,并且effect T细胞与na?ve T细胞的比值升高;对CD4^+T细胞亚群进一步的检测结果显示Th1与Tfh的比例显著增高,Treg细胞的比例较正常人稍高。在对细胞因子的检测中,我们发现IFN-γ、TGF-β显著下降,但IL-21有上升趋势;对转录因子的检测显示,Bcl-6/Foxp3、RORγt/Foxp3和T-bet/Foxp3值均升高。上述结果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其相关免疫分子也呈现免疫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丹参酮ⅡA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洋 刘博 +4 位作者 王海萍 刘源 孙微 李柔 陈晓依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0-627,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联合诱导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10只SD大鼠四肢骨中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对第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联合诱导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10只SD大鼠四肢骨中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对第2代BMSCs作定向诱导,根据加入诱导剂的不同分为TGF-β1组、tanshinoneⅡA组、两者联合诱导组及实验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诱导72h后更换为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各组培养4周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原肌球蛋白(TPM)、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BMSCs在诱导培养的第1、2、4周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对照组细胞TPM、Cx43及c Tn I均为弱阳性或阴性表达。与实验对照组相比,TGF-β1组、TanshinoneⅡA组及两者联合诱导组BMSCs以上各标记物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两者联合诱导组各标记物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TGF-β1及TanshinoneⅡA单独诱导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诱导第1周时TGF-β1组、TanshinoneⅡA组及两者联合诱导组GATA-4及Nkx2.5基因表达均最强,随后表达减弱至不表达。1周时,联合诱导组GATA-4 mRNA相对表达量是实验对照组的3.7倍,Nkx2.5 mRNA相对表达量是实验对照组的2.9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各诱导组均可见分化的细胞呈杆状,胞核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质中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论 TGF-β1、tanshinoneⅡA均可分别及联合诱导B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且两者联合诱导效果优于单一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丹参酮ⅡA 心肌细胞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