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荒漠与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新荣 谭会娟 +4 位作者 回嵘 赵洋 黄磊 贾荣亮 宋光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320-2334,共15页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其盖度占该区域地表活体覆盖的40%以上,是联结荒漠地表生物与非生物成分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和荒漠/沙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干旱区地球表面过程研究中生物学与地球科学交叉研究...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其盖度占该区域地表活体覆盖的40%以上,是联结荒漠地表生物与非生物成分的"生态系统工程师"和荒漠/沙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干旱区地球表面过程研究中生物学与地球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21世纪初,相关研究绝大多数来自国外,且集中在热带荒漠、寒漠和欧洲草原,很少有来自中国和温性荒漠的报道.本文评述了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展的系列创新性研究,涉及生物土壤结皮组成、分布和演替,对环境胁迫及全球变化的生理生态学响应,与土壤生态、水文过程,与维管植物和土壤动物关系,对干扰响应和人工培养及在生态恢复实践中的应用等,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国际生物土壤结皮研究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生物土壤结皮 土壤生态与水文过程 生态恢复
原文传递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藓类植物形态演变特征
2
作者 万雨晨 刘彦平 +7 位作者 吴永胜 贾鸿飞 张甜 高艳红 杨昊天 尤万学 杜军 贾荣亮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7,共10页
形态演变特征能够反映植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为了解藓类植物适应干旱沙区环境演变的形态变化特征,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固沙植被区内的真藓(Bryum argenteum)、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和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 形态演变特征能够反映植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为了解藓类植物适应干旱沙区环境演变的形态变化特征,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固沙植被区内的真藓(Bryum argenteum)、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和齿肋赤藓(Syntrichia caninervis)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解析了不同植被年龄区(35、41、66年)的藓类植物在叶片、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植被年龄的增加,3种藓的形态性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突出体现在土生对齿藓的叶面积、叶尖长和株高不断下降,而真藓和齿肋赤藓表现出非持续性变化,这可能与种内和种间的资源竞争有关。尽管如此,从整体特征来看,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藓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普遍经历了由茎叶体小、密度大向茎叶体大、密度小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形态适应 植被演替 干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