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脑及相关疾病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0
1
作者 荣培晶 张悦 +1 位作者 李少源 王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99-1804,共6页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通过对中医耳针疗法、解剖学及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首次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标志着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通过对中医耳针疗法、解剖学及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的研究,我们首次提出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taVNS是符合中西医不同理论的中医药国际化的典型代表。taVNS与传统VNS具有相似的疗效,且避免了传统VNS需手术、易感染、费用高、不良反应多等弊端。taVNS通过对穴位-外周神经-脑网络-机体功能的整体调节,在癫痫、抑郁症、失眠障碍、意识障碍等多种脑及相关疾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随着taVNS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将有望在更多的脑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脑病 脑及相关疾病 新技术
下载PDF
基于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技术的“脑病耳治”思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少源 荣培晶 +11 位作者 张悦 刘兵 王磊 侯理伟 张紫璇 刘立安 何家恺 王瑜 赵斌 王艺霏 赵亚楠 陈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2154-2158,共5页
中医脑病是神经系统、精神及身心系统多种疾病的统称。通过系统梳理中医古籍关于脑病治疗的相关记载,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理论,提出基于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病的方法;从中医“脑病耳治”理论构建出发,介绍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在抑郁... 中医脑病是神经系统、精神及身心系统多种疾病的统称。通过系统梳理中医古籍关于脑病治疗的相关记载,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理论,提出基于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脑病的方法;从中医“脑病耳治”理论构建出发,介绍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在抑郁症、癫痫、意识障碍、失眠障碍等脑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脑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耳穴 迷走神经电刺激 抑郁症 癫痫 意识障碍 失眠障碍
原文传递
针刺联合口服西药治疗梅尼埃病: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吴冬 刘博 +5 位作者 王宏才 荣培晶 陈陆泉 段金萍 陈超 翟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7-1052,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8例,脱落12例)和药物组(48例,脱落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口服12 mg,每日3次),甲钴胺片(每次口服0.5 mg,每日3次...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6例梅尼埃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48例,脱落12例)和药物组(48例,脱落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口服12 mg,每日3次),甲钴胺片(每次口服0.5 mg,每日3次)治疗。针药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穴取百会、风池、听宫、合谷、曲池、足三里、丰隆、太冲、太溪、天枢,留针20 min,每周治疗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耳鸣残障量表(THI)、纯音测听、耳闷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并从眩晕、听力、活动能力3方面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DHI、THI、纯音测听、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针药组DHI、THI、纯音测听、VA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DHI、THI、纯音测听、VAS评分差值均高于药物组(均P<0.05)。针药组眩晕、听力、活动能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2%(35/36)、91.7%(33/36)、88.9%(32/36),药物组分别为71.8%(28/39)、74.4%(29/39)、69.2%(27/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药物相比,针刺联合药物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针刺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甲钴胺片 眩晕 耳鸣 听力下降 耳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冬 荣培晶 +4 位作者 王宏才 魏玮 侯理伟 王瑜 李少源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27-631,共5页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对照刺激,观察组采用耳甲电针刺激,所有...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对照刺激,观察组采用耳甲电针刺激,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状评分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命质量量表(FDDQ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的疗效评估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主要症状评分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命质量量表(FDDQ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及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甲电针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项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电针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命质量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下载PDF
基于脑肠互动学说探析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娟 荣培晶 +4 位作者 王宏才 侯理伟 张涛 苏晓兰 张金铃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45-849,共5页
现代医学认为脑肠互动以肠道菌群为媒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脑与胃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经络联系,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脑-肠-微生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此网络... 现代医学认为脑肠互动以肠道菌群为媒介,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种途径相互影响;中医学认为脑与胃肠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经络联系,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脑-肠-微生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此网络被称为脑-肠-微生态轴,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发展与该轴密切相关。针刺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态并通过脑-肠-微生态轴对脑肠肽分泌、神经递质及内分泌免疫因子释放等产生相应影响,以此改善FD患者胃肠动力、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及焦虑抑郁状态等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脑肠轴 脑肠互动 肠道菌群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抑郁症之“调枢启神”理论构建与发微 被引量:22
6
作者 荣培晶 魏玮 +14 位作者 陈建德 李少源 国笑 张悦 刘兵 王瑜 赵斌 焦玥 魏茹涵 邵千枫 郭宇 张金铃 李亮 方继良 侯理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根据抑郁症的临床诊疗特点,将传统针灸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调枢启神"治疗抑郁症。分别从"调枢"和"启神"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释,认为调枢是调控抑郁及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即包括调节神明之枢——心脑... 根据抑郁症的临床诊疗特点,将传统针灸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调枢启神"治疗抑郁症。分别从"调枢"和"启神"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释,认为调枢是调控抑郁及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即包括调节神明之枢——心脑、调节开阖之枢——少阳;启神既是治疗抑郁症的目的也是治疗手段,临床针刺百会、印堂和耳穴治疗抑郁症即是调枢启神理论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调枢启神 迷走神经刺激 百会 印堂 耳穴
原文传递
功能性胃肠病“脑肠同调”治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魏玮 刘倩 +9 位作者 荣培晶 陈建德 杨洋 苏晓兰 毛心勇 国嵩 张涛 独思静 罗梦雪 潘雨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957-1961,共5页
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并以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和当代临床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认识,提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机为"神明之枢失衡(脑)""胃肠腑气不通(肠)",具体治法为"脑肠同调"... 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并以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和当代临床经验为基础,结合现代研究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认识,提出功能性胃肠病的病机为"神明之枢失衡(脑)""胃肠腑气不通(肠)",具体治法为"脑肠同调"。通过对"脑肠同调"治法建立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进行概述,探讨中西医整合治法的构建与意义,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脑肠同调 脑-肠轴 辛开苦降法 温肾健脾法
原文传递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8
作者 荣培晶 李少源 周立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针灸学会组织,并在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指导、监督下实施。《共识》内容主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同行征求意见等,提出耳穴电刺激治...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针灸学会组织,并在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指导、监督下实施。《共识》内容主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同行征求意见等,提出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中西医理论基础、命名及穴位选择、刺激参数、治疗时机与疗程、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等,供中西医临床诊疗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电刺激 抑郁症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现代脑功能磁共振诠释传统针刺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方继良 荣培晶 刘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2期81-83,共3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近年在针灸脑效应、针灸治病脑机制研究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在健康受试者及患者的治疗前后进行,采用任务态、静息态、脑结构等多模态成像方法,观察针刺后的脑形态、功能激活及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I)近年在针灸脑效应、针灸治病脑机制研究的应用逐渐增多,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在健康受试者及患者的治疗前后进行,采用任务态、静息态、脑结构等多模态成像方法,观察针刺后的脑形态、功能激活及网络的变化,初步发现了人体经穴针刺的脑效应特征,特别是针灸疗效相关的脑功能及网络变化规律,丰富了针灸脑科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脑机制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敏感性及精神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毛心勇 国嵩 +11 位作者 倪文超 张涛 刘倩 罗梦雪 潘雨烟 苏晓兰 杨洋 方继良 荣培晶 陈建德 景斌 魏玮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996-2003,共8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敏感性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气滞胃痛颗粒组、莫沙必利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碘乙酰胺灌胃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敏感性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气滞胃痛颗粒组、莫沙必利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碘乙酰胺灌胃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气滞胃痛颗粒组、枸橼酸莫沙必利组分别给予气滞胃痛颗粒水溶液1.35g/(kg·d)、莫沙必利水溶液1.35mg/(k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分别给予0.5ml/100g蒸馏水灌胃,各组均每日1次,连续14天。采用肌电和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检测大鼠胃敏感性,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精神状态,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检测干预前后大鼠脑区功能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内球囊压力为40、60、80mmHg时大鼠肌电均方根变化率、AWR评分上升,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缩短、强迫游泳水中不动时间增加(P<0.05或P<0.01),主要表现为下丘脑、海马、中脑被盖部、嗅皮层局部一致性(Reho)减弱,杏仁核、下丘脑、背外侧前额叶、小脑后叶低频振荡幅度(ALEF)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气滞胃痛颗粒组40、60、80mmHg时肌电均方根变化率、AWR评分显著降低,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水中不动时间缩短(P<0.05或P<0.01),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前扣带皮层、楔前叶Reho增强,杏仁核、海马、楔前叶ALEF增强;莫沙必利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脑被盖部、脑桥Reho增强,海马ALFF增强。与莫沙必利组比较,气滞胃痛颗粒组40、60、80mmHg时大鼠肌电均方根变化率、AWR评分显著降低,活动总距离明显增加,水中不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杏仁核、海马、下丘脑Reho增强,杏仁核、下丘脑ALFF增强。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胃高敏感及精神状态,表现为不同脑区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疏肝理脾法 气滞胃痛颗粒 胃敏感性 精神状态
原文传递
耳甲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冬 彭涛 +3 位作者 荣培晶 廉海红 张金铃 王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721-1725,共5页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IBS症...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腹泻型IB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IBS症状评分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的疗效评估方法,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BS症状评分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IBS症状评分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5.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甲电针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各项症状均具有较好疗效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电针 肠易激综合征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SF-36生命质量量表 罗马Ⅳ诊断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
下载PDF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瑜凡 王燕平 +4 位作者 荣培晶 张紫璇 陈瑜 王瑾玉 顾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3-568,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自建库以来有关糖尿病前期证型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医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建立数据库,提取证素,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探究证素分布规律。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总有效病例1620例,证型经规范处理后整理为18个,主要证型为脾虚痰湿证。共提取证素13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脾,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和痰,关联分析显示脾—湿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到3个聚类组。结论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气虚、脾、痰、湿是常见证素,临床诊治糖尿病前期应注重从脾论治,需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医证型 证素
下载PDF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紧密连接蛋白及浆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丹 张红星 +11 位作者 荣培晶 侯理伟 李少源 王瑜 王俊英 张金铃 国笑 赵斌 张悦 张紫璇 王艺霏 何家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439-1443,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予以电针"足三里""... 目的探讨电针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大鼠采用多因素干预法制备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予以电针"足三里""太冲"穴14天,其他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十二指肠闭锁蛋白、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情况。电镜观察十二指肠紧密连接情况和浆细胞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闭锁蛋白、ZO-1阳性表达产物显著降低(P<0.01)。电镜下十二指肠紧密连接缝隙模糊、增宽,浆细胞粗面内质网增多、扩张,胶原纤维沉积。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十二指肠闭锁蛋白、ZO-1阳性反应产物显著增高(P<0.05),十二指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较清晰,浆细胞粗面内质网减少,无扩张,无胶原纤维沉积。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上调十二指肠闭锁蛋白、ZO-1表达,减轻肠低度炎症,调节浆细胞活跃状态,从而修复肠黏膜屏障而发挥治疗F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闭锁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浆细胞 胶原纤维
原文传递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被引量:12
14
作者 荣培晶 陈瑜 +2 位作者 王瑜 赵亚楠 张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84-2888,共5页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预示着对我国医疗模式的探索已处在新旧转化的重要时期。目前,随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学科交叉需求的不断增加,中...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预示着对我国医疗模式的探索已处在新旧转化的重要时期。目前,随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学科交叉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医学正在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以针灸为例,其作为中国医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试从学科交叉助力针灸发展的角度展开讨论,以期探索针灸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 学科交叉 针灸 发展
下载PDF
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循证实践指南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冉冉 王津翔 +25 位作者 潘蓓 涂小敏 邰先桃 唐强 吴云川 杨珊莉 冯晓东 金荣疆 李丽 荣培晶 齐瑞 章薇 兰月 朱路文 周晶 王念宏 谈太鹏 于涛 张峰 陈静 石文英 李源莉 郑林赟 单春雷 葛龙 方磊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首要原因,属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2-3]显示,全球因脑卒中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增加了32.4%,而脑卒中后幸存人群中不同程度后遗症的发生率高达70%~80%。因此,脑卒中后康复对于降低残疾发生率和改善... 脑卒中是导致死亡和长期残疾的首要原因,属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2-3]显示,全球因脑卒中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增加了32.4%,而脑卒中后幸存人群中不同程度后遗症的发生率高达70%~80%。因此,脑卒中后康复对于降低残疾发生率和改善功能障碍尤为重要。但由于全球康复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世界许多地方医院、社区的康复设施以及服务能力有限,无法充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LMICs)[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后遗症 康复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轻中度抑郁症静息态fMRI低频振幅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跃 何家恺 +9 位作者 郭春蕾 孙继飞 鲁新宇 罗屹 高山山 陈庆燕 张樟进 荣培晶 方继良 刘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8,共7页
目的探索轻中度抑郁症(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MMD)的脑功能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南医科... 目的探索轻中度抑郁症(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MMD)的脑功能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精神科被诊断为MDD的患者病例作为MMD组。健康者来源于广告招募,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组。最终共纳入48例MMD患者病例及51例HC,且两组满足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对匹配。受试者均参加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静息态脑功能扫描,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s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items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14)评分。采用DPABI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统计分析,获得两组差异脑区ALFF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别对ALFF值与临床量表及炎症因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MD组在HAMD-17、HAMA-14评分上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IL-2、IL-6、TNF-α、HsCRP水平升高。与健康组相比,MMD组的ALFF值在左侧颞下回增高,右侧颞极、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减低。相关分析显示:左侧颞下回与HAMD-17、HAMA-14评分、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1,P<0.001;r=0.549,P<0.001;r=0.479,P<0.001);右侧背外侧额上回与TNF-α呈负相关(r=-0.285,P=0.004),HsCRP水平与HAMD-17、HAMA-14评分呈正相关(r=0.723,P<0.001;r=0.667,P<0.001)。结论MMD患者存在免疫炎症因子异常,MMD组存在ALFF差异脑区,主要位于边缘叶、默认网络等脑网络,其中左侧颞下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是外周炎症因子相关的异常脑区,这可能是MMD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更为复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抑郁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fMRI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相关脑区功能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跃 郭春蕾 +9 位作者 孙继飞 高山山 罗屹 陈庆燕 洪洋 张磊 曹久冬 肖雪 荣培晶 方继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抑郁症(DD)的脑效应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2例DD患者为抑郁组,3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抑郁组予双侧耳穴心、肾taVNS治疗,选用疏密波,...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抑郁症(DD)的脑效应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2例DD患者为抑郁组,32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抑郁组予双侧耳穴心、肾taVNS治疗,选用疏密波,频率4 Hz/20 Hz,电流强度≤20 mA,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天2次,共治疗8周.于基线期及治疗8周后,两组均行rs-fMRI扫描.观察健康组基线期和抑郁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观察两组间及抑郁组治疗前后差异的脑区,并获得fMRI度中心度(DC)值,将DC值与HAMD、HAMA及WCST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组治疗前HAMD、HAMA评分高于健康组(P<0.05),抑郁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左侧颞下回、左侧小脑脚1区、左侧岛叶、右侧壳核、双侧辅助运动区、右侧额中回为差异显著的脑区.治疗后,抑郁组患者左侧辅助运动区DC值与HAMD、HAMA评分呈负相关(r=-0.324,P=0.012;r=-0.310,P=0.015);左侧小脑脚1区DC值与WCST总应答数评分呈负相关(r=-0.322,P=0.013);左侧岛叶DC值与WCST总应答数评分呈正相关(r=0.271,P=0.036).结论:taVNS具有调节部分脑区功能活动强度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度中心度 功能连接强度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对心脑认知的源流与走向 被引量:6
18
作者 辛陈 王瑜 +1 位作者 杨金生 荣培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5-519,共5页
从商末周初的“思虑生于心而属于脑”,到清末民初张锡纯提出的“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中医学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像是一个循环。在这个看似循环的过程中,不同时代医家的理论阐释充满活力。然而自民国时期以来,这种理论活力却慢慢消... 从商末周初的“思虑生于心而属于脑”,到清末民初张锡纯提出的“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中医学对心、脑关系的认识像是一个循环。在这个看似循环的过程中,不同时代医家的理论阐释充满活力。然而自民国时期以来,这种理论活力却慢慢消失了。随着现代脑科学知识的不断进展,中医学中“脑”的地位引发更多思考。一方面,脑的机能愈发明晰,脑的地位在全身器官中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脑却被归为奇恒之腑,是五脏六腑之外的补充,很难再被纳入脏腑经络系统的核心架构。在面向未来的中医学构建中,传统的脏腑经络固定范式将被突破,亟须将脑纳入五脏六腑的主流体系中,正视脑对脏腑经络的统摄作用,表征和重构脑与其他脏腑经络的联系,进一步丰富中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之争 脑主神明 心主神明 脑科学 脑经 中医科学化 民国时期
下载PDF
耳甲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冬 陈陆泉 +3 位作者 刘博 荣培晶 张祎 廉海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34例,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耳鸣残障量表(THI)、焦虑自评量... 目的观察耳甲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特发性耳鸣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34例,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2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耳鸣残障量表(TH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参照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的疗效评估方法,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疗效。结果耳甲电针组和对照刺激组治疗前耳鸣残障量表(TH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耳甲电针组耳鸣残障量表(TH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甲电针组治疗有效率85.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甲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可用于治疗特法性耳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甲电针 针灸 耳鸣残障量表 SAS SDS SF-36
下载PDF
耳针疗法对糖尿病前期干预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瑜凡 王燕平 +4 位作者 荣培晶 王瑾玉 顾鑫 张紫璇 陈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629-3632,共4页
目的:探讨耳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文献的统计,梳理其选穴规律及刺灸方法,特别是对耳针疗法进行总结,探讨耳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学机制。结果:耳针疗法是临床常... 目的:探讨耳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证治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近1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前期文献的统计,梳理其选穴规律及刺灸方法,特别是对耳针疗法进行总结,探讨耳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西医学机制。结果:耳针疗法是临床常见的降糖方法,其治疗糖尿病前期疗效显著且优势独特,临床取穴以内分泌、胰、三焦、胃、脾为主,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达到降糖的效果。结论:耳针疗法作为针灸中常用防治糖尿病的方法,其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但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方案尚须完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糖尿病前期 脾瘅 耳迷走神经 针灸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