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额盆地草原蝗虫空间生态位研究
1
作者 宋占云 万育欣 +4 位作者 查绪栋 陈冉 杨静 roman jashenko 季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4,共10页
本文分析塔额盆地草原蝗虫的生态位,旨在为当地的蝗灾监控、治理及生态平衡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塔额盆地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山地3种地形的草原蝗虫的空间生态位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了蝗虫优势度、群落组成差异、Levins... 本文分析塔额盆地草原蝗虫的生态位,旨在为当地的蝗灾监控、治理及生态平衡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塔额盆地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山地3种地形的草原蝗虫的空间生态位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了蝗虫优势度、群落组成差异、Levins生态位宽度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3种地形共采集蝗虫6科19种1023头,不同地形优势种、常见种及稀有种均存在差异。山地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冲积平原的蝗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蓝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tartarus、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kraussi kraussi、伪星翅蝗Calliptamus coelesyriensis的生态位较宽且与其他蝗虫存在生态位重叠。塔额盆地草原蝗虫发生种类较多,绝大部分优势种蝗虫对空间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竞争较激烈,对优势危害种加大监测力度,而针对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中的稀有种类,应加以保护以确保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额盆地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草原蝗虫
下载PDF
中哈边境塔城区域迁飞性昆虫雷达观测研究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凯丽 汪姝玥 +3 位作者 于冰洁 刘程才 roman jashenko 季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37,共8页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地面灯共诱捕到昆虫137种,分属12目54科,主要以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直翅目为主,其中高空灯下宽胫夜蛾、旋歧夜蛾和甘薯天蛾的种群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雷达监测结果显示:灯下诱集到大量昆虫时,雷达回波时间主要集中在22:00-02:00,回波高度主要集中在200~600 m,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和哑铃形回波分布。偏西风天气、风速在1.4~2.9 m/s时高空灯和地面灯诱虫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利用昆虫雷达长期监测中哈边境昆虫迁飞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入探讨中哈边境区域害虫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哈边境 雷达观测 昆虫迁飞 飞行特征
下载PDF
中亚迁飞场域下旋歧夜蛾的迁飞行为研究
3
作者 杨静 汪姝玥 +3 位作者 查绪栋 刘程才 roman jashenko 季荣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3-902,共10页
【目的】明确中亚迁飞场域下旋歧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迁飞行为与其在东亚昆虫迁飞场的差异。【方法】2019-2021年连续3年利用昆虫雷达、辅助高空灯和地面灯等设备对新疆塔城地区旋歧夜蛾迁飞行为和种群数量进行观测,并以旋歧夜蛾... 【目的】明确中亚迁飞场域下旋歧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迁飞行为与其在东亚昆虫迁飞场的差异。【方法】2019-2021年连续3年利用昆虫雷达、辅助高空灯和地面灯等设备对新疆塔城地区旋歧夜蛾迁飞行为和种群数量进行观测,并以旋歧夜蛾大发生年份开展其飞行高度、速度、方向及迁飞高峰期气象特征研究。【结果】旋歧夜蛾迁飞高峰期,卵巢发育等级主要为3-4级,雌雄性比大于1;飞行高度介于200-1000 m之间,主要在200-500 m的高度飞行,飞行速度以7-9 m/s为主;旋歧夜蛾群体飞行方向以东南偏东方向为主。迁飞高峰期高空盛行西北气流,迁飞高峰日925和900 hPa高空温度介于15-28℃,湿度介于40%-55%。【结论】气流运动方向、高空温湿度不同是导致中亚迁飞场域下旋歧夜蛾迁飞行为与东亚迁飞场域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歧夜蛾 卵巢发育 雷达观测 气象条件 昆虫迁飞场
原文传递
意大利蝗海藻糖酶基因克隆及卵低温驯化下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倩 罗迪 +1 位作者 roman jashenko 季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克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卵海藻糖酶基因,分析其在蝗卵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低温驯化后的表达变化,阐明海藻糖酶基因在意大利蝗卵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蝗卵海藻糖酶基因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克隆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卵海藻糖酶基因,分析其在蝗卵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及低温驯化后的表达变化,阐明海藻糖酶基因在意大利蝗卵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蝗卵海藻糖酶基因的ORF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检测常温(27℃)和低温(0℃)驯化15 d海藻糖酶基因在蝗卵早期、滞育和滞育解除阶段的表达变化。【结果】克隆获得意大利蝗卵4个海藻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iTreM1,CiTreM2,CiTreS1和CiTreS2(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Z669810,MZ669811,MZ669812和MZ669813)。其编码蛋白中,CiTreM1和CiTreM2为膜结合型海藻糖酶,CiTreS1和CiTreS2为可溶型海藻糖酶。CiTre基因在意大利蝗卵各发育阶段均表达,常温(27℃)下,CiTreS1和CiTreS2在卵早期阶段表达水平最高,CiTreM2在卵滞育阶段表达水平最高,CiTreM1在卵滞育解除阶段表达水平最高。低温(0℃)驯化15 d后CiTreM1和CiTreM2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发育的3个阶段均增加,CiTreS1和CiTreS2仅在蝗卵早期阶段表达量下降,其他阶段表达量增加;低温驯化后CiTreM1和CiTreM2的表达量在意大利蝗卵早期阶段增幅最大,CiTreS1和CiTreS2在蝗卵滞育解除阶段的增幅最大。低温(0℃)驯化15 d后,在意大利蝗卵同一阶段4个CiTre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不同,卵早期阶段和滞育阶段CiTreM2表达量最大,滞育解除阶段CiTreS1表达量最大。【结论】克隆获得的4个意大利蝗卵海藻糖酶基因均参与了蝗卵发育过程,根据低温驯化前后表达量变化幅度判断,CiTreM2和CiTreS1在意大利蝗卵抵御低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蝗 胚胎发育 海藻糖酶基因 低温驯化 表达谱
下载PDF
中哈边境区域黑腿星翅蝗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麦季玮 徐叶 +4 位作者 施燚 王添歆 roman jashenko 赵伟 王晗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目的】为了明确中哈边境区域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 Costa的遗传多样性,阐明其区域性发生的遗传机制。【方法】测定中哈边境新疆边境区域阿勒泰、塔城、博乐、伊犁等和哈萨克斯坦境内黑腿星翅蝗5个种群100个体的COⅠ基因全... 【目的】为了明确中哈边境区域黑腿星翅蝗Calliptamus barbarus Costa的遗传多样性,阐明其区域性发生的遗传机制。【方法】测定中哈边境新疆边境区域阿勒泰、塔城、博乐、伊犁等和哈萨克斯坦境内黑腿星翅蝗5个种群100个体的COⅠ基因全长序列(1 540 bp),利用DnaSP 5.0,MEGA 6.0和Arlequin3.5等软件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分化情况。【结果】共获得100条COⅠ基因序列,在5个地理种群中发现122个变异位点,包含69个单倍型,其中1个单倍型为4个种群所共享。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范围为0.001-0.086。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0.987,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973-0.995之间,总群体核苷酸多样性P_i=0.008 4,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_(st)=0.004 5,总群体固定系数F_(st)=0.014 2,总基因流N_m=4.61。中性检验(Tajima's D=-1.553 3,P>0.05;Fu’s Fs=-3.732 4,P>0.05)结果表明中哈边境黑腿星翅蝗种群在较近的历史上没有出现群体扩张。单倍型网络图和NJ单倍型系统树结果一致,博乐种群与其他种群分化较明显,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哈边境不同地理种群黑腿星翅蝗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98.56%),种群间变异水平很低(1.44%)。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各单倍型散布在不同地理种群中,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结论】中哈边境区域不同地理种群黑腿星翅蝗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分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腿星翅蝗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 地理种群 基因流
原文传递
温度对西伯利亚蝗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钱雪 王月莹 +4 位作者 谢欢欢 窦洁 李占武 roman jashenko 季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明确温度对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成虫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42℃范围内,以3℃为梯度,将西伯利亚蝗成虫置于光照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处理4 h后,利用生化方法测定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 【目的】明确温度对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成虫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42℃范围内,以3℃为梯度,将西伯利亚蝗成虫置于光照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处理4 h后,利用生化方法测定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柠檬酸合成酶(CS)和乳酸脱氢酶(LDH)5种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随温度升高,西伯利亚蝗成虫体内5种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先增后减,相同温度下雄虫的酶活性均高于雌虫;18℃下雌雄成虫的5种关键代谢酶活性最低,39℃下雌虫的GAPDH和CS活性最高,雄虫CS活性在36℃时最高;不同处理温度下,雌虫之间、雄虫之间关键代谢酶活性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处理温度下雌雄虫GAPDH与HOAD活性比值均大于或接近于1.0,说明低温阶段西伯利亚蝗呼吸代谢消耗以糖类为主,高温胁迫下糖类和脂类同时被利用。【结论】温度对西伯利亚蝗成虫体内呼吸代谢关键酶活性有显著影响,高温胁迫下西伯利亚蝗可通过调整呼吸代谢强度和改变消耗底物种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蝗 呼吸代谢 温度胁迫 能源物质 酶活性
下载PDF
驯化对始红蝽(Pyrrhocoris apterus)耐寒能力的影响及越冬适应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凯丽 王芳艳 +3 位作者 胡敏 吾尔买提.达吾提 roman jashenko 季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6-1831,共6页
为阐明越冬期间始红蝽应对低温胁迫的耐寒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从生理生化水平探讨始红蝽成虫的耐寒能力,逐月测定了12月至翌年3月始红蝽低温驯化前后的过冷却点、低温存活率、LT_(50)以及始红蝽体内耐寒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始红... 为阐明越冬期间始红蝽应对低温胁迫的耐寒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从生理生化水平探讨始红蝽成虫的耐寒能力,逐月测定了12月至翌年3月始红蝽低温驯化前后的过冷却点、低温存活率、LT_(50)以及始红蝽体内耐寒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始红蝽自然种群过冷却点最低为(-14.01±0.53)℃,-5、-10℃驯化30min后的始红蝽过冷却点最低降至为(-19.32±0.86)℃、(-25.56±1.09)℃。0℃驯化30min后暴露于-5、-10、-15℃1h的最高存活率依次为100%、39.1%±8.6%、10%;始红蝽自然种群LT_(50)最低为-8.53℃,0℃驯化后降至-9.21℃。越冬期间雌雄始红蝽体内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和游离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12月达到最大值,雌雄分别为144.50±26.22和140.32±21.92,(15.81±0.10)mg/g和(15.47±0.01)mg/g;脂肪、海藻糖和甘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月达到最大值,雌雄脂肪含量分别为(16.33±0.48)mg/g和(13.15±1.32)mg/g,海藻糖含量分别为(11.98±0.01)mg/g和(10.88±0.02)mg/g,甘油含量分别为(14.74±0.01)mg/g和(15.06±0.03)mg/g。研究证明,低温驯化后始红蝽的过冷却点和LT_(50)明显降低,低温存活率显著提高,越冬期间始红蝽可通过调整体内抗逆物质含量以增强虫体耐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驯化 过冷却点 低温存活率 半致死温度 耐寒物质 始红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