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本体参数对铁磁谐振过电压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钟立国 阎秀恪 +3 位作者 任旭东 陈星 张艳丽 綦艳丽 《变压器》 2021年第4期51-56,共6页
根据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的铁心结构和绕组分布,利用磁路-电路对偶原理提出一种拓扑暂态模型进行了铁磁谐振仿真分析,计算出模型的磁滞损耗、漏感和绕组分布电容等参数,并分析了各参数对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电磁暂态模型 铁磁谐振 电磁对偶变换 PT
下载PDF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轻稀土精矿中稀土总量 被引量:15
2
作者 蒋天怡 吴文琪 +2 位作者 张术杰 任旭东 杜梅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2,共6页
作为稀土工业的原料,稀土精矿中稀土总量的测定方法步骤多、流程长。实验采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轻稀土精矿中稀土总量,研究了制样和测量条件。准确称取6.000 0g无水四硼酸锂和偏硼酸锂混合熔剂(质量比2∶1)于铂黄坩埚中,以0.... 作为稀土工业的原料,稀土精矿中稀土总量的测定方法步骤多、流程长。实验采用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轻稀土精矿中稀土总量,研究了制样和测量条件。准确称取6.000 0g无水四硼酸锂和偏硼酸锂混合熔剂(质量比2∶1)于铂黄坩埚中,以0.500 0g硝酸锂为氧化剂消除试样中还原物质对铂黄坩埚的侵蚀,称取0.600 0g稀土精矿试样,再于试样表面均匀覆盖0.500 0g氧化硼防止试样喷溅,滴加0.5mL 20mg/mL的溴化铵溶液作为脱模剂。将坩埚放进预加热到1 050℃的熔样机内熔融19min制备样片,可消除矿物效应、粒度效应及表面效应。通过各稀土元素X射线荧光谱线的选择减少谱线干扰,以经验系数法校正谱线干扰和基体效应,用稀土精矿标样建立各稀土元素校准曲线。各组分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1~0.999之间,试样重复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0.5%,稀土总量测定结果与重量法一致。方法的精密度和正确度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熔融法 稀土总量 轻稀土精矿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的可调谐的太赫兹波宽频吸收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俊 杨茂生 +10 位作者 李亚迪 程登科 郭耿亮 蒋林 张海婷 宋效先 叶云霞 任云鹏 任旭东 张雅婷 姚建铨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15-321,共7页
随着频谱资源的日益稀缺,太赫兹波技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高吸收、超薄厚度、频率选择性和设计灵活性等优势,超材料吸收器在太赫兹波段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T"型结构的超材... 随着频谱资源的日益稀缺,太赫兹波技术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于高吸收、超薄厚度、频率选择性和设计灵活性等优势,超材料吸收器在太赫兹波段备受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T"型结构的超材料太赫兹吸收器,同时获得了太赫兹多频吸收器和太赫兹波宽频可调谐吸收器.它们结构参数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在太赫兹波宽频可调谐吸收器的顶端超材料层上添加了一块方形光敏硅.这种吸收器都是三层结构,均由金属基板、匹配电介质层以及顶端超材料层组成.仿真结果表明,太赫兹波多频吸收器拥有6个吸收率超过90%的吸收峰,其平均吸收率高达96.34%.而太赫兹波宽频可调谐吸收器通过改变硅电导率,可以控制吸收频带的存在与否,同时可以调整吸收峰的频率位置,使吸收峰频率在一个频带宽度大约为30 GHz的范围内调整.当硅的电导率为1600 S/m时,吸收率超过90%的频带宽度达到240 GHz,而且其峰值吸收率达到99.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吸收器 多频 可调控宽频 超材料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病媒生物监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袁祥 张小燕 +3 位作者 郭威 任旭东 肖生顺 刘永胜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8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鼠、蚊、蝇和蟑螂密度,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采用诱蚊灯法,蝇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蟑纸法。结果全年累计捕鼠27只,平均鼠密度0.79%... 目的掌握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鼠、蚊、蝇和蟑螂密度,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控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采用诱蚊灯法,蝇采用诱蝇笼法,蟑螂采用粘蟑纸法。结果全年累计捕鼠27只,平均鼠密度0.79%,小家鼠为优势种;诱获蚊类582只,均为淡色库蚊,平均蚊密度4.85只/笼;捕获蝇类6种241只,平均6.03只/笼,优势种为家蝇、巨尾阿丽蝇、麻蝇;诱获蟑螂331只,均为德国小蠊,侵害率7.08%,平均密度0.50只/张。结论凉州区病媒生物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但部分行业、局部地区病媒生物密度高,群众缺乏病媒生物防控知识,应加大防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密度 季节消长
原文传递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稀土铝中间合金中稀土元素 被引量:5
5
作者 任旭东 聂成宏 +2 位作者 王振江 吴文琪 刘丹娜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7,共6页
稀土铝中间合金中稀土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一般约在0.5%~20%之间,文献中鲜见稀土铝中间合金标样和测定稀土含量大于10%的方法。实验通过选择钐的Lβ1线,镧、铈的Lα线,钇的Kα线,采用纯物质法配制标准溶液解决无标样问题,采用特散比法... 稀土铝中间合金中稀土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一般约在0.5%~20%之间,文献中鲜见稀土铝中间合金标样和测定稀土含量大于10%的方法。实验通过选择钐的Lβ1线,镧、铈的Lα线,钇的Kα线,采用纯物质法配制标准溶液解决无标样问题,采用特散比法校正基体效应,对熔片条件以及仪器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一套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稀土铝中间合金中镧、铈、钐、钇的方法。实验表明,称样0.2 g,用5 mL盐酸(1+1)熔样,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混合熔剂熔融,稀释比选择1∶30,以4 mL溴化铵溶液为脱模剂,控制熔样温度为1050℃,熔样时间为15 min,熔样效果较好。实验方法应用于镧铝、铈铝、镧铈铝、钐铝、钇铝5类稀土铝中间合金中稀土元素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结果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2%以下。方法可用于测定镧铝、铈铝、镧铈铝、钐铝、钇铝5类稀土铝中间合金中含量范围为0.5%~20%的镧、铈、钐、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铝中间合金 熔融制样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镧铝 钐铝 钇铝 铈铝 镧铈铝 稀土元素
下载PDF
Ce离子改性对Cu-SSZ-13催化剂NH_(3)-SCR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赵文怡 申孟林 +2 位作者 朱悦然 任旭东 李新刚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6,共16页
Cu-SSZ-13催化剂已被证实是高效NH_(3)-SCR催化剂。然而,其经过严重水热老化(950℃)后仍会导致不可逆失活。本文通过考察引入的第二活性金属(Ce)离子浓度对Cu-SSZ-13催化剂的活性位性质及其催化活性的影响,揭示了活性位与催化活性之间... Cu-SSZ-13催化剂已被证实是高效NH_(3)-SCR催化剂。然而,其经过严重水热老化(950℃)后仍会导致不可逆失活。本文通过考察引入的第二活性金属(Ce)离子浓度对Cu-SSZ-13催化剂的活性位性质及其催化活性的影响,揭示了活性位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u-SSZ-13中引入的Ce离子并不会成为NH_(3)-SCR反应的活性中心,而仅起到调节Cu活性位和表面酸性位的位置和数量的作用。通过XPS、H_(2)-TPR、NH_(3)-TPD和活性分析结果可知,低铈负载(约0.2%)下,少量的Ce可进入离子交换位点,有助于稳定SSZ-13骨架结构和抑制CuO_(x)团簇生成的作用(950℃老化后劣化率仅为6%),还能实现高铜负载(Cu负载量为3.01%)与丰富的L酸、B酸位,从而使其具有高的NO转化率、更宽的NO反应温度窗口和优异的水热稳定性。而引入过量的铈离子对Cu-SSZ-13的催化活性和水热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导致SCR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SCR SSZ-13 Cu离子 Ce离子 酸性位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通信的机动远程医疗站点的构建与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阎洁 刘志国 +1 位作者 任旭东 刘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11期62-66,96,共6页
介绍了国内外机动远程医疗站点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基于卫星通信的机动远程医疗站点模块化构建及2种构建模式,分析了机动远程医疗站点建设过程中在快速展收和对星、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及通信与信息安全、作业接口、噪声、电源等方面... 介绍了国内外机动远程医疗站点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基于卫星通信的机动远程医疗站点模块化构建及2种构建模式,分析了机动远程医疗站点建设过程中在快速展收和对星、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及通信与信息安全、作业接口、噪声、电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指出了机动远程医疗站点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切实考虑应用环境特点,确保其能在未来伤员远程医学救治中充分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远程医疗站点 卫星通信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医学救援
下载PDF
基于FEM–DEM的空心稳定杆内壁喷丸仿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任旭东 汪舟 +6 位作者 卢伟 罗素晖 王晓丽 邓小云 刘浩均 郑世祺 张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0-420,共11页
目的建立有限元–离散元耦合的喷丸模型,研究喷丸参数对空心稳定杆内壁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先整体后局部”的建模方法,建立26MnB5钢空心稳定杆全段和局部FEM–DEM喷丸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残余应力验... 目的建立有限元–离散元耦合的喷丸模型,研究喷丸参数对空心稳定杆内壁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先整体后局部”的建模方法,建立26MnB5钢空心稳定杆全段和局部FEM–DEM喷丸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残余应力验证。通过局部喷丸模型研究弹丸撞击角度、速度、表面覆盖率和喷丸流量对稳定杆第4弯折处内壁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残余应力场分布的实验值与仿真值的误差在7%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随着弹丸撞击角度的增大,最大残余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层深也会随之增大,并在60°后达到饱和;当弹丸速度为80m/s和100m/s且弹丸数量为1∶1时,表面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分别约为-926 MPa和-1309 MPa;随着弹丸覆盖率的增大,表面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均增大,但增幅变缓,在覆盖率为200%后基本达到饱和;随着喷丸流量的增大,表面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在1.2kg/min时达到最大值,分别约为-649MPa和-1049MPa。结论基于FEM–DEM的空心稳定杆内壁喷丸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该研究为空心稳定杆内壁喷丸工艺的数值模拟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稳定杆喷丸 FEM–DEM耦合仿真 模型简化 喷丸参数 残余应力分布
下载PDF
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苏琛 谭树林 +5 位作者 孙莹莹 段德光 高振海 任旭东 刘培朋 阎洁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11期10-14,25,共6页
目的:为满足灾害医学救援和军事行动中对五官科的医疗保障需求,设计研制一种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提高野外环境中五官科的医疗救治能力。方法:分析国内外相关装备现状,确定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勤务定位和功能需求,利用计算机辅... 目的:为满足灾害医学救援和军事行动中对五官科的医疗保障需求,设计研制一种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提高野外环境中五官科的医疗救治能力。方法:分析国内外相关装备现状,确定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的勤务定位和功能需求,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建模、结构仿真、试验验证等方法,对方舱的展收结构、作业布局、人机工程等进行设计研究。结果:设计的方舱将眼、耳鼻喉和口腔3个科室集成在一个双扩方舱内,具有对眼/耳鼻喉/口腔战、创伤的诊断和救治,常见五官科病的诊疗和多发病的处置以及健康体检和通过性体检等功能,方舱布局设计合理,舱室内温度均衡性较好,满足人机工程要求。结论:眼/耳鼻喉/口腔诊疗方舱提高了应急医学救援和军队卫勤保障中五官专科的医疗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方舱 耳鼻喉科 口腔科 眼科
下载PDF
稀土系贮氢合金中14种主量元素配分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旭东 聂成宏 +2 位作者 袁卫星 吴文琪 黄继民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通过各元素谱线的选择、滤纸片以及测定方法的优化,建立各元素工作曲线。用滤纸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实现稀土系贮氢合金合金样品中镁、铝、锰、铁、钴、镍、铜、锌、镧、铈、镨、钕、钐、钇14种主量元素配分量的快速测定。点滴方法采用塑... 通过各元素谱线的选择、滤纸片以及测定方法的优化,建立各元素工作曲线。用滤纸片X射线荧光光谱法实现稀土系贮氢合金合金样品中镁、铝、锰、铁、钴、镍、铜、锌、镧、铈、镨、钕、钐、钇14种主量元素配分量的快速测定。点滴方法采用塑料环托法滴加0.1ML,滤纸选择慢速滤纸,溶液总浓度选择40mg/mL,测定方法为样片上覆锡片。对同一样品制备11个样片后测定的14种主量元素配分量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以下。回收率为92%~106%。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可用于稀土系贮氢合金中14种主量元素配分量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系贮氢合金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配分量
原文传递
“两线三位四协同”研究生立体化培养模式探索
11
作者 陈兰 任旭东 叶云霞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11期1-4,共4页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将不同背景和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为此,文章紧扣国家需求,充分调动和融合资源,围绕新形势下...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将不同背景和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成为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为此,文章紧扣国家需求,充分调动和融合资源,围绕新形势下高层次人才培养须“基础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并重的新要求,提出“两线三位四协同有机融合”的工科研究生立体化培养模式。以期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新形势下工科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类专业 研究生培养 立体化培养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多次弯曲循环下细径管结构变化对管内流动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任旭东 徐李华 +3 位作者 温雯 王小刚 曾祥兵 廖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06-310,共5页
针对多次弯曲循环下细径管内结构变化对管内流动的影响问题开展了弯曲循环试验以及管内气体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不同弯曲循环次数下的细径管内结构尺寸变化情况,认识了多次弯曲循环下细径管的结构变化规律;建立了能较真实地反映试... 针对多次弯曲循环下细径管内结构变化对管内流动的影响问题开展了弯曲循环试验以及管内气体流动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不同弯曲循环次数下的细径管内结构尺寸变化情况,认识了多次弯曲循环下细径管的结构变化规律;建立了能较真实地反映试验情况的三维计算模型,获得了结构变化对管内流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循环 细径管 截面扁化 气体流动 CFD数值模拟
下载PDF
铝合金焊前激光清洗的等离子体光谱在线检测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佟艳群 陆勤慧 +3 位作者 周建忠 姚红兵 叶云霞 任旭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5-260,共6页
铝合金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和维修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焊缝内存在气孔导致焊接质量降低是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常见问题。由于铝合金表面金属氧化物是导致气孔生成的主要来源,对激光清洗过程进行在线检测,不但可以实时分析表面氧化物... 铝合金焊接技术在工业生产、制造和维修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焊缝内存在气孔导致焊接质量降低是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常见问题。由于铝合金表面金属氧化物是导致气孔生成的主要来源,对激光清洗过程进行在线检测,不但可以实时分析表面氧化物的清洗状态,而且可以避免基体表面因为过度清洗造成损伤或二次氧化。提出采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LIBS)在线检测铝合金焊前激光清洗过程,表征清洗后铝合金基体的表面状态。LIBS技术可以对多元素成分同时检测,拥有较低的检出限和较高的准确性。搭建基于Andor Mechelle 5000光谱仪的铝合金焊前激光清洗在线检测系统,剔除空气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测试6061铝合金表面氧化物和铝合金基体的LIBS光谱,分析两者独特的元素特征谱线,采用X射线能谱(EDS)测试结果验证元素特征谱线的准确性,并探讨激光清洗过程LIBS技术在线检测的可行性。实验测试等离子体光谱谱线强度与激光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获得单次脉冲激光去除铝合金表面氧化物的损伤阈值,结合X射线能谱的检测结果研究激光损伤阈值的成因及影响。研究激光清洗过程等离子体光谱特征谱线与脉冲次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O/Al特征谱线强度比值作为在线检测清洗效果及二次氧化损伤的评判依据。为验证该评判依据的准确性,将O/Al特征谱线强度比值随清洗次数的变化趋势与X射线能谱测试获得的氧元素原子百分比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200~700 nm范围内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谱线特征分析激光清洗状态,可以剔除空气环境的影响;氧元素和铝元素特征谱线准确反映出表面氧化膜与铝合金基体的成分差异;X射线能谱检测元素成分和含量表明氧元素含量随着激光清洗能量密度先减后增,单次清洗铝合金的二次氧化损伤的激光能量阈值为11.46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铝合金 等离子体光谱 在线检测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激光清洗等离子体光谱在线检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佟艳群 张昂 +4 位作者 符永宏 姚红兵 周建忠 陈小明 任旭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88-2394,共7页
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由于性能优异,受到工业领域广泛关注。采用激光清洗技术预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污染物和环氧树脂等杂质,有利于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性能,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界面的结合强度。在线检测激光清洗过程... 近年来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由于性能优异,受到工业领域广泛关注。采用激光清洗技术预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的污染物和环氧树脂等杂质,有利于改善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性能,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界面的结合强度。在线检测激光清洗过程,实时判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表面清洗质量,是保证激光清洗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激光清洗装置自动化、集成化的核心技术。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分析材料表面元素变化,实现在线检测激光清洗表面状态,在激光清洗领域有很广的应用前景。采用Nd∶YAG高能量脉冲激光器产生的1 064 nm激光在空气环境中诱导产生等离子体,利用改进型光栅光谱仪(ME5000)获取等离子体光谱,在线检测激光清洗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外界空气环境对等离子体光谱检测结果的影响,发现350~700 nm波段的元素谱线可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物质成分分析;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测的激光清洗表面形貌和X射线电子能谱仪测得的元素变化共同表征等离子体光谱检测的有效性,通过采集不同激光能量以及不同作用次数的等离子体光谱图,获得碳纤维复合材料表层树脂物质通过激光单次清洗干净的阈值,研究激光清洗质量与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谱线成分及其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获取的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中,光谱图中谱线波长在393.3 nm的S(Ⅱ)和589.5 nm的S(Ⅱ)谱线可有效在线表征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清洗质量;激光单次去除干净表面环氧树脂的阈值为10.68 mJ;低激光能量时需要清洗多次可以去除干净表面树脂;高激光能量时清洗单次可使表面树脂去除干净,多次清洗易造成基体损伤。实验结果为激光清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智能集成化应用提供工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光谱 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线检测 激光清洗 纳秒脉冲
下载PDF
二次喷丸42CrMo钢表面完整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嘉禧 汪舟 +4 位作者 甘进 杨莹 王晓丽 石明 任旭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二次喷丸工艺参数对42CrMo钢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方法建立三维随机喷丸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预测残余应力的准确性。将一次喷丸后零件的表面形貌和应力应变结果作为初始状态导入到二次喷丸模型中,构建出... 目的探究二次喷丸工艺参数对42CrMo钢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方法建立三维随机喷丸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有限元模型预测残余应力的准确性。将一次喷丸后零件的表面形貌和应力应变结果作为初始状态导入到二次喷丸模型中,构建出二次喷丸预测模型。分析二次喷丸参数对42CrMo钢零件表面残余应力场、表面粗糙度以及等效塑性形变场的影响情况。结果二次喷丸后,42CrMo钢零件近表层(0~100μm)的残余压应力值均比初始状态有所增加。增加二次喷丸覆盖率对表面残余应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最大可比初始状态提高63.3%,而增加二次喷丸直径对残余应力的改善效果最不明显。过度增加二次喷丸速度会导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提高二次喷丸覆盖率可显著降低表面粗糙度,覆盖率为300%时,粗糙度比初始状态减小了14.4%。表层PEEQ值随着二次喷丸速度、弹丸直径和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二次喷丸速度、弹丸直径和覆盖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表层PEEQ值会趋于饱和。结论二次喷丸预测模型揭示了二次喷丸参数与42CrMo钢零件表面完整性之间的影响规律,为二次喷丸的工业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喷丸 有限元模拟 表面完整性 残余应力 等效塑性形变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超材料的多频带可调谐太赫兹吸收器 被引量:6
16
作者 佟艳群 汪诗妍 +7 位作者 宋效先 杨磊 姚建铨 叶云霞 任云鹏 张雅婷 辛姗姗 任旭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5-741,共7页
设计了一种多频带可调谐的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在超材料吸收器的结构中,引入光敏半导体硅材料,设计特殊的顶层金属谐振器,分析开口长度、线宽、介质层厚度等参数尺寸对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的吸收光谱特性影响。根据光照与光敏半导体硅... 设计了一种多频带可调谐的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在超材料吸收器的结构中,引入光敏半导体硅材料,设计特殊的顶层金属谐振器,分析开口长度、线宽、介质层厚度等参数尺寸对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的吸收光谱特性影响。根据光照与光敏半导体硅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的频率调谐特性。仿真结果得到太赫兹波段的12个吸收频率调制,其中有10处吸收峰的吸收率超过90%近完美吸收,且有6处吸收率达到99%的完美吸收,而且吸收率调制深度和相对带宽分别达到85.9%和85.5%,具有很强的可调谐特性。设计的光激励太赫兹超材料吸收器结构简单,具有多频带可调谐和完美吸收特性,扩大了吸收器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吸收器 超材料 光激励 多频带可调谐
下载PDF
新型核化伤员洗消方舱的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文娟 牛福 +1 位作者 赵秀国 任旭东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整体自装卸式核化伤员洗消方舱,可在核化条件下对受到核化沾染的伤员进行清洗消毒。方法:兼顾卧姿伤员和站姿伤员的洗消作业需求,综合集成大板式方舱扩展技术、自动化水路控制技术、微环境控制技术、污水快速收集技术等设... 目的:研制一种整体自装卸式核化伤员洗消方舱,可在核化条件下对受到核化沾染的伤员进行清洗消毒。方法:兼顾卧姿伤员和站姿伤员的洗消作业需求,综合集成大板式方舱扩展技术、自动化水路控制技术、微环境控制技术、污水快速收集技术等设计。该洗消方舱采用固定舱和扩展舱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扩展方式为手动推拉翻板双侧扩展。整个方舱由大板方舱、洗消设备设施、供水加热均混系统、水路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全新风空调暖风系统及其他附属设备设施等组成。结果:洗消方舱可同时对卧姿伤员和站姿伤员进行洗消作业,洗消水温在水源温度至50℃之间可调,洗消水均混比例可调范围为0.2%~2%,展开撤收时间均不大于20 min。结论:洗消方舱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可完全满足洗消任务的需求,提升了核化医学救援的洗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化伤员 洗消 方舱 卧姿 站姿
下载PDF
无保护层激光冲击强化的热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窦杨 周王凡 +2 位作者 吴永胜 陈兰 任旭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7-355,共9页
目的 深入理解无保护层激光冲击强化(LSPwC)的物理过程。方法 对轧制TA2纯钛板材进行LSPwC处理,通过激光扫描显微镜、X射线应力仪分析试样的表面形貌和残余应力分布,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LSPwC后试样表层的微观组织特征。使用Abaqus... 目的 深入理解无保护层激光冲击强化(LSPwC)的物理过程。方法 对轧制TA2纯钛板材进行LSPwC处理,通过激光扫描显微镜、X射线应力仪分析试样的表面形貌和残余应力分布,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LSPwC后试样表层的微观组织特征。使用Abaqus软件建立LSPwC过程的热力耦合仿真模型,分析试样温度和应力演变规律。结果 当激光脉冲能量为30 mJ、光斑直径为0.4 mm时,经LSPwC处理后TA2试样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50μm的残余拉应力层,其最大残余压应力达到560 MPa,出现在距表面100μm的次表层;经LSPwC处理后TA2试样表面产生了超细马氏体晶,距表面100μm的微观组织表现为高密度位错缠结。随着激光脉冲能量和光斑直径的增大,激光热效应的持续时间增长、热影响深度增大,经LSPwC处理后TA2试样的残余压应力层深度增大。在LSPwC过程中,距表面10.2μm以内深度层的冷却速度超过10~6℃/s,但冷却速度随着脉冲能量和光斑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结论 在LSPwC过程中,激光热效应和激光诱导冲击波作用,导致试样表层迅速升温,并发生塑性变形,然后快速降温,形成了独特的残余应力分布和微观组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纯钛 热力耦合 残余应力 微观组织 温度场
下载PDF
高原小型制氧机的噪声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涛 任旭东 +4 位作者 石梅生 王济虎 张彦军 刘红斌 马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7年第1期15-18,40,共5页
目的:获得高原小型制氧机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降低制氧机的工作噪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方法:在半消声室内,测试"空压机-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声振、弹簧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以及... 目的:获得高原小型制氧机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降低制氧机的工作噪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方法:在半消声室内,测试"空压机-弹簧"系统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固有频率、制氧机壳体的声振、弹簧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以及制氧机工作时的噪声,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空压机、"空压机-弹簧"系统、制氧机壳体等均不会发生共振,空压机的工作噪声和壳板的振动是制氧机产生较大噪声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安装弹簧减振装置及粘贴吸声材料进行降噪处理。结论:经降噪处理后,该制氧机工作噪声只有44.3 d B(A),可满足医疗保健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氧机 噪声 振动 高原环境 医疗保健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碳酸稀土中硫酸根
20
作者 刘丹娜 袁卫星 +2 位作者 郭昱 刘春 任旭东 《稀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95,共9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用盐酸直接溶样、直接进样快速测定碳酸稀土中硫酸根的含量。样品经盐酸溶解后,在2%盐酸酸度下,射频发生功率1.2 kW、雾化气流量0.80 L·min^(-1)、辅助气流量0.20 L·min^(-1)、轴向观测、谱线18...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用盐酸直接溶样、直接进样快速测定碳酸稀土中硫酸根的含量。样品经盐酸溶解后,在2%盐酸酸度下,射频发生功率1.2 kW、雾化气流量0.80 L·min^(-1)、辅助气流量0.20 L·min^(-1)、轴向观测、谱线180.699 nm及181.972 nm的仪器条件下,直接进样测定。测试结果,最大RSD(n=11)为2.34%,加标回收率为96.95%~101.05%。经与高频红外吸收法、比浊法比对,结果一致。方法可实现硫酸根测定范围0.05%~10%,在SO_(4)^(2-)质量浓度为1μg·mL^(-1)~25μg·mL^(-1)内校准曲线线性较好,相关系数R^(2)=0.9999。此方法为碳酸稀土产品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和贸易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碳酸稀土 硫酸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