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辉长岩成因及地质意义:来自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的约束
1
作者 薛文斌 赖绍聪 +4 位作者 朱毓 秦江锋 朱韧之 刘敏 杨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14,共19页
对扬子地块西缘锦川地区辉长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锦川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041.1±1.1)Ma。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锦川辉长岩... 对扬子地块西缘锦川地区辉长岩进行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旨在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锦川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041.1±1.1)Ma。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锦川辉长岩具有较低的SiO_(2)(50.26%~51.16%)、CaO(6.59%~7.64%)、K_(2)O(1.22%~1.96%)质量分数以及较高的Al_(2)O_(3)(16.38%~17.15%)和TiO_(2)(2.61%~2.80%)质量分数,属于低钾拉斑玄武质岩石系列。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Sr),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h),并且显示弱的Eu异常(δEu=0.99~1.11)。同时,锦川辉长岩具有低的全岩εNd(t)值(-3.61~-2.75)和正的锆石εHf(t)值(+1.62~+7.58)。上述特征表明,锦川辉长岩应起源于已保存在岩石圈地幔中的先期(中元古代中期)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源区。结合扬子地块西缘同期广泛发育的A型花岗岩和板内玄武质岩浆作用,认为锦川辉长岩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陆内裂谷环境,代表了Rodinia超大陆在中元古代晚期局部拉张构造体制下的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缘 中元古代晚期 辉长岩 岩石成因 地质意义
下载PDF
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建“地球物质科学”课程群
2
作者 朱韧之 赖绍聪 秦江锋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培养新时代地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北大学“双一流”学科地质学为例,基于“双一流”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对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思维为引领,提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 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培养新时代地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北大学“双一流”学科地质学为例,基于“双一流”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对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思维为引领,提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建“地球物质科学”课程群。以探索科学问题为目标,全面统筹地球物质科学相关的课程,立足学科前沿,聚焦知识关联,编写新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培养出知识理论扎实、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拔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拔尖人才 课程群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材的建设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韧之 秦江锋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1期38-45,共8页
“岩浆岩岩石学”是地质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双一流”背景下该课程的教材建设,不仅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要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们提出新形势下岩浆岩岩石学教材建设应该面向世界前... “岩浆岩岩石学”是地质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双一流”背景下该课程的教材建设,不仅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要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们提出新形势下岩浆岩岩石学教材建设应该面向世界前沿、面向中国实际地质情况、面向立德树人总要求。即:(1)充分融合国内外岩石学教材之精华,强化世界科技发展前沿;(2)重新统筹修编,结合中国实际地质情况;(3)强化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将爱国情怀、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融入教材。通过教材建设实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培养既有扎实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又充分了解中国实际情况、拥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青年学子,为我国“双一流”建设和基础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岩石学 教材建设 基础学科
下载PDF
南秦岭早古生代玄武岩的岩浆源区及演化过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方毅 赖绍聪 +5 位作者 秦江锋 朱韧之 赵少伟 杨航 朱毓 张泽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49-2162,共14页
南秦岭地区早古生代玄武岩中发育的大量单斜辉石斑晶为研究火山岩的深部演化过程及源区属性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早古生代玄武岩及其中的单斜辉石斑晶进行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讨论火山岩的演化历程及源区属性。电子... 南秦岭地区早古生代玄武岩中发育的大量单斜辉石斑晶为研究火山岩的深部演化过程及源区属性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早古生代玄武岩及其中的单斜辉石斑晶进行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讨论火山岩的演化历程及源区属性。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斑晶属于透辉石,其成分与全岩成分并不平衡,暗示岩石经历了单斜辉石的堆晶作用。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得到了与单斜辉石斑晶平衡的熔体并计算了单斜辉石结晶的温压条件,结果显示单斜辉石斑晶结晶压力为7.6~14.0kbar,温度为1201~1268℃。高压下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了单斜辉石成为主要的结晶相。重建后的玄武岩具有高镁、高钙、富钛,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Rb、K、Sr和P,Dy/Yb比值高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源区为含单斜辉石、磷灰石及石榴石的交代岩石圈地幔。同地区发现的玄武质角砾也具高镁及高钙的特征,其富集Ba、Nb、Ta、Ti及低Dy/Yb比值表明源区为含单斜辉石、角闪石及尖晶石的交代岩石圈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单斜辉石斑晶 原始岩浆 源区性质 南秦岭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中酸性岩浆岩对地幔柱岩浆过程及地壳熔融机制的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秦江锋 赖绍聪 +1 位作者 张泽中 郑国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1041,共11页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攀西地区分布大量晚二叠世中酸性岩浆岩,其成因机制对深化理解地幔柱岩浆作用过程、壳幔物质结构及特殊的金属元素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中酸性岩浆岩包括中性碱性岩和花岗岩,形成时代集中于251~259 Ma左右,...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攀西地区分布大量晚二叠世中酸性岩浆岩,其成因机制对深化理解地幔柱岩浆作用过程、壳幔物质结构及特殊的金属元素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这些中酸性岩浆岩包括中性碱性岩和花岗岩,形成时代集中于251~259 Ma左右,稍晚于峨眉山溢流玄武岩的形成时代(~260 Ma)。目前,对于这套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因还存在争议,主要有玄武质岩浆的结晶分异和地壳物质的高温部分熔融两种观点。文中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这套中酸性岩浆岩的岩石组成、空间展布、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评述,提出对这套中酸性岩浆岩高精度年代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约束峨眉山地幔柱岩浆作用的时限。而从矿物化学的角度,深入研究这套中酸性岩浆岩的成因,不仅是对地幔柱岩浆过程的重要补充,同时对深入研究地幔柱背景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物质的分异及增生机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岩浆过程 中酸性岩浆岩 地壳结构
下载PDF
秦岭群混合岩中花岗质脉体成因及锆石结晶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 秦江锋 +1 位作者 周旭晨 郑国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3-741,共9页
混合岩中淡色花岗质脉体成因机制的精细研究可为造山过程中地壳的熔融机理提供重要信息。选择秦岭群混合岩中淡色花岗质脉体进行系统的矿物化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阐明淡色花岗质脉体的成因机制。结... 混合岩中淡色花岗质脉体成因机制的精细研究可为造山过程中地壳的熔融机理提供重要信息。选择秦岭群混合岩中淡色花岗质脉体进行系统的矿物化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阐明淡色花岗质脉体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淡色花岗质脉体具高硅、高碱的特征,A/CNK=1.07,Eu*/Eu=0.4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Ba, K,Pb和不相容元素U,Th,亏损高场强元素;起源于秦岭群片麻岩在低温条件下部分熔融。淡色花岗岩脉体中锆石来源复杂,其Pb/U年龄介于970~108 Ma之间,按照锆石表观年龄分为5组,5组锆石的Ti温度分别为685,661,745,691,757℃,而全岩液相线温度为908℃,高于锆石饱和温度和锆石Ti温度,说明在岩浆初始阶段没有锆石结晶,脉体中不同锆石成因机制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质脉体 锆石U-PB定年 锆石饱和温度 锆石Ti温度 秦岭群混合岩
下载PDF
腾冲地块梁河早始新世花岗岩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少伟 赖绍聪 +2 位作者 秦江锋 朱韧之 甘保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203,共13页
腾冲地块梁河地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壳源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形成年龄为48~51Ma,属于早始新世,与腾冲地块西缘盈江地区大量的酸性和基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梁河地区的早始新世花岗岩具有高硅、钾的特征... 腾冲地块梁河地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新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重要的壳源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形成年龄为48~51Ma,属于早始新世,与腾冲地块西缘盈江地区大量的酸性和基性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梁河地区的早始新世花岗岩具有高硅、钾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具有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和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Nd模式年龄显示源岩应为中元古代的地壳岩石。同时,芒东花岗岩具有高的CaO/Na_2O和相对低的Al_2O_3/TiO_2、Rb/Sr和Rb/Ba比值,说明源区为变质杂砂岩。而青木寨花岗岩具有低的CaO/Na_2O和Al_2O_3/TiO_2、相对高的Rb/Sr和Rb/Ba比值,指示其源岩以变泥质岩为主。结合区域内中-新生代岩浆活动特征,我们认为芒东和青木寨花岗岩是印度-亚洲大陆东向初始碰撞或同碰撞时期挤压背景下,腾冲地块中下地壳成熟度较低的杂砂岩以及成熟度较高的泥岩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洋 腾冲地块 陆陆碰撞 始新世 花岗岩
下载PDF
MC-LR对草鱼组织显微结构及HO-1、IL-10R1基因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覃江凤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161-1172,共12页
该项目主要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草鱼机体的毒害作用。草鱼经腹腔注射微囊藻毒素-LR的剂量为100μg/kg,0.5 h、1 h、3 h、6 h、12 h和24 h后对草鱼组织和血液采样,然后进行组织显微结构和基因HO-1和IL-10R1的表达... 该项目主要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草鱼机体的毒害作用。草鱼经腹腔注射微囊藻毒素-LR的剂量为100μg/kg,0.5 h、1 h、3 h、6 h、12 h和24 h后对草鱼组织和血液采样,然后进行组织显微结构和基因HO-1和IL-10R1的表达分析。(1)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变化表现为肠绒毛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多,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变形;6 h实验组出现肠道充血;12 h实验组和24 h实验组肠绒毛黏膜固有层分离,且有时间效应。(2)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O-1和IL-10R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草鱼鳃、肝脏、肠道、脾脏和心脏组织各实验组较对照组的HO-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草鱼脑、肝脏、肠道、脾脏组织和血液各实验组较对照组的IL-10R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微囊藻毒素-LR导致草鱼肠道、肝脏和鱼鳃等器官的病理损伤和HO-1和IL-10R1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可为MC-LR刺激草鱼的炎症反应与免疫反应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草鱼 显微结构 HO-1 IL-10R1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义敦岛弧带晚白垩世海子山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方毅 赖绍聪 秦江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义敦岛弧是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义敦岛弧海子山花岗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与构造意义。海子山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93.7±1.1 Ma(MSWD=2.1, 2... 义敦岛弧是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义敦岛弧海子山花岗岩体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与构造意义。海子山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93.7±1.1 Ma(MSWD=2.1, 2σ),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高硅、富碱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1.04~1.12,属于弱过铝质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呈燕式分布,Eu/Eu~*=0.05~0.32,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Rb、Th、U、Ta、Pb等元素,明显亏损Ba和Sr,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的ε_(Nd)(t)=–4.8~-3.4,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0.91~1.00 Ga,结合岩石的Pb同位素特征及低的CaO/Na_2O比值与高的Al_2O_3/TiO_2比值,说明其应起源于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地幔组分加入。综合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及义敦岛弧地区构造资料,表明海子山花岗岩是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为地壳拉张、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中上地壳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具有壳幔物质混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造山后伸展 义敦岛弧带
下载PDF
北大巴山紫阳‒岚皋地区碱性粗面岩地球化学特征:与辉绿岩的成因联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航 赖绍聪 秦江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3-424,共12页
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发育大量早古生代碱性粗面‒正长岩和碱性玄武‒辉绿岩组合,构成了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套岩石的镁铁质端元上,目前关于长英质端元的成因机制及构造环境仍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对北大巴山紫阳‒岚皋... 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发育大量早古生代碱性粗面‒正长岩和碱性玄武‒辉绿岩组合,构成了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套岩石的镁铁质端元上,目前关于长英质端元的成因机制及构造环境仍存在争议。本次研究对北大巴山紫阳‒岚皋地区早古生代粗面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样品高硅(SiO_(2)>58.7%)、富碱(K_(2)O>3.84%,Na_(2)O>4.18%),低镁(MgO=0.06%~1.45%)和钛(TiO_(2)=0.80%~1.08%),表明粗面岩经历了较高程度的演化。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具有轻微Eu负异常到正异常的变化(δEu=0.76~1.77),Sr强烈亏损,指示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和MELTS软件模拟结果显示粗面岩并非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成因,而是来自地幔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综合区域上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资料,粗面岩与同区辉绿岩在时空分布、同位素组成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元素变化与矿物组合方面具有连续性。因此本文认为北大巴山紫阳‒岚皋地区早古生代粗面岩和辉绿岩都来源于上地幔初始玄武质岩浆的分异,是大陆裂谷背景下同源岩浆经历不同程度演化的结果。软流圈中广泛存在的热对流事件可能是导致板块裂解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巴山 碱性岩 粗面岩 分离结晶 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