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蟾素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人胃腺癌细胞MGC-803侵袭与迁移 被引量:12
1
作者 倪腾洋 李丹 +7 位作者 王海波 陶丽 金凤 冯俊 钱亚云 陶立德 砂川正隆 刘延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的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华蟾素(10,20,40,80,160,320 mg·L-1)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华蟾素对MGC-803细胞侵...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的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华蟾素(10,20,40,80,160,320 mg·L-1)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增殖的抑制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华蟾素对MGC-803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经华蟾素作用后的MGC-803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2,TIMP-2)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经华蟾素处理后的MGC-803细胞中MMP-2,MMP-9,TIMP-1,TIMP-2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1)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华蟾素(10,20,40,80,160,320 mg·L-1)对胃腺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并且华蟾素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2)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华蟾素(10,20,40 mg·L-1)对胃腺癌MGC-803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3)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华蟾素(10,20,40 mg·L-1)能够下调MMP-2,MMP-9蛋白和mRNA的表达,上调TIMP-1,TI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华蟾素能明显抑制胃腺癌MGC-803细胞的侵袭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IMP-1,TIMP-2的转录水平,进而下调MMP-2,MMP-9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胃癌 侵袭 迁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因子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相关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海波 史有阳 +6 位作者 冯俊 倪腾洋 金凤 戴小军 钱亚云 砂川正隆 刘延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53-2957,共5页
目的:探讨刘延庆教授临床治疗痛风的经验方对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相关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该复方的临床应用及后期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方水煎剂在扬州市中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通过给大鼠喂食定制高酵母饲... 目的:探讨刘延庆教授临床治疗痛风的经验方对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相关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为该复方的临床应用及后期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方水煎剂在扬州市中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通过给大鼠喂食定制高酵母饲料和腺嘌呤溶液,同时皮下注射氧嗪酸钾悬液进行造模。模型组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不给药)、给药组以及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连续给药10 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来检测血尿酸水平,蛋白热荧光芯片用来检测痛风相关的免疫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肝肾组织是否损伤。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该复方能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血尿酸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该复方对痛风相关的免疫炎症因子IFN-γ、IL-1β、IL-2、IL-4、IL-13、TNF-α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的肝肾组织,未发现明显的肝肾组织损伤。结论:该复方可以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尿酸水平,同时抑制痛风相关免疫炎症因子,短期内并未发现明显的肝肾损害。这说明该复方具有明显的抗炎免疫作用,对于高尿酸血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高尿酸血症 大鼠 痛风 免疫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南蛇藤提取物靶向mTOR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与转移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钱亚云 李文原 +5 位作者 赵雪煜 杨婷 严妍 房传赐 侯晶晶 刘延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831-4837,共7页
目的探索南蛇藤提取物(COE)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用si RNA技术,构建敲除m TOR基因的Hep G2细胞模型,MTT法检测COE对Hep G2/m TOR-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 目的探索南蛇藤提取物(COE)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用si RNA技术,构建敲除m TOR基因的Hep G2细胞模型,MTT法检测COE对Hep G2/m TOR-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用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成功构建敲除m TOR表达的Hep G2/m TOR-细胞。COE明显抑制Hep G2/m TOR-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显示COE降低了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COE(80 mg/L)明显减少了穿膜细胞数目(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OE(80 mg/L)明显降低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COE明显抑制Hep G2/m TOR-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转移,m TOR通路可能是其抑制肝癌的潜在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 原发性肝细胞癌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侵袭 转移
原文传递
金龙胶囊对胃癌细胞MGC-803和BGC-823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丹 金凤 +8 位作者 陶丽 倪腾洋 王海波 冯俊 朱光 钱亚云 丁岩冰 Masataka Sunagawa 刘延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人胃癌MGC-803,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具体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胃癌MGC-803,BGC-823细胞,分为金龙胶囊组(0.1,0.2,0.4,0.8 g·L-1),空白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采用噻唑蓝(MTT...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人胃癌MGC-803,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具体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胃癌MGC-803,BGC-823细胞,分为金龙胶囊组(0.1,0.2,0.4,0.8 g·L-1),空白组和5-氟尿嘧啶(5-FU)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金龙胶囊对MGC-803,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采用细胞侵袭(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实验检测金龙胶囊处理MGC-803和BGC-823细胞24 h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发生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金龙胶囊处理MGC-803,BGC-823细胞24 h后E-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金龙胶囊能明显抑制MGC-803,BGC-823细胞的增殖,呈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金龙胶囊能明细减少MGC-803,BGC-82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目,可明显影响2种胃癌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并呈明显浓度依赖性(P〈0.05);金龙胶囊组的划痕距离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影响MGC-803,BGC-823细胞迁移,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空白组比较,金龙胶囊组能够提高MGC-803和BGC-823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5)。结论:金龙胶囊能够抑制人胃癌MGC-803,BGC-82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herin表达,抑制MMP-2,MMP-9表达水平有关。本研究证实了金龙胶囊对胃癌MGC-803,BGC-823细胞抗侵袭转移的部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 侵袭 迁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态
原文传递
南蛇藤提取物联合顺铂用药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钱亚云 杨婷 +6 位作者 赵雪煜 严妍 李文原 房传赐 侯晶晶 刘延庆 李华玲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观察南蛇藤提取物(Celastrus orbiculatus extract,COE)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将对数期Hep G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药)、COE组(40 mg·L^(-1))、顺铂组(DDP 2 mg... 目的观察南蛇藤提取物(Celastrus orbiculatus extract,COE)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人肝癌Hep G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将对数期Hep G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药)、COE组(40 mg·L^(-1))、顺铂组(DDP 2 mg·L^(-1))及联合组(同时加入40 mg·L^(-1)的COE和2 mg·L^(-1)的DDP)。药物作用24 h后,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的侵袭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分析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药物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缩短迁移距离,促进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药物均能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内N-cadherin、vimentin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增加E-cadherin及Bax蛋白的表达量。与单一用药相比,COE联合DDP用药,作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南蛇藤提取物可协同顺铂,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及Bcl-2/Bax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 肝癌 上皮间质转化 凋亡
原文传递
秀丽隐杆线虫可溶性蛋白对卵清蛋白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影响
6
作者 万晨 窦婷婷 +9 位作者 徐常艳 高宏宇 王舒颖 黄菲菲 钱亚云 王小莉 张昕妮 张德辰 赵云利 杨小迪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37-142,158,共7页
为探讨秀丽隐杆线虫虫体可溶性蛋白(Caenorhabditis elegans somatic soluble proteins,CSP)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影响,选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PBS组、CSP组、AR组及干预... 为探讨秀丽隐杆线虫虫体可溶性蛋白(Caenorhabditis elegans somatic soluble proteins,CSP)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小鼠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影响,选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PBS组、CSP组、AR组及干预治疗组。以OVA为过敏原诱导小鼠变应性鼻炎,包括基础致敏和局部激发2个阶段。观察小鼠行为,并按照评分标准打分;取骨性鼻腔进行HE染色,镜下对比各组小鼠鼻黏膜病理改变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OVA-sIgE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CSP组小鼠各项指标与PBS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AR组小鼠行为学得分高于PBS组(P<0.05),CSP干预后,干预治疗组得分明显下降;HE染色结果表明,PBS组、CSP组小鼠鼻粘膜正常,AR组鼻黏膜损伤严重,CSP干预后,干预治疗组明显好转;血清OVA-sIgE水平结果显示,AR组较PBS组明显升高,CSP干预后,干预治疗组显著下降;血清因子水平结果表示,AR组与PBS组相比IL-4、IL-5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IFN-γ降低;CSP干预后,干预治疗组IL-4、IL-5下降,IL-10和IFN-γ均升高(P<0.05)。结果表明,CSP对OVA诱导的BALB/c小鼠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变应性鼻炎 蠕虫疗法 小鼠
下载PDF
南蛇藤提取物协同miR-144靶向mTOR抑制人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雅娟 戴小军 钱亚云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15-2921,共7页
目的:究南蛇藤提取物对过表达miR-144的人胃癌AGS和HGC-2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型慢病毒小RNA表达载体,构建两株过表达miR-144的人胃癌AGS和HGC-27细胞。MTT法分析不同浓度(20、40、80、160、320μg/mL)南蛇藤提... 目的:究南蛇藤提取物对过表达miR-144的人胃癌AGS和HGC-2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型慢病毒小RNA表达载体,构建两株过表达miR-144的人胃癌AGS和HGC-27细胞。MTT法分析不同浓度(20、40、80、160、320μg/mL)南蛇藤提取物对人胃癌AGS/miR-144^(+)和HGC-27/miR-144^(+)细胞增殖的影响。qRT-PCR法定量检测胃癌细胞高表达miR-144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对数生长期细胞经200μg/mL南蛇藤提取物处理24 h后,Transwell迁移实验考察南蛇藤提取物对人胃癌AGS/miR-144^(+)或HGC-27/miR-144^(+)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南蛇藤提取物对EMT主要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和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南蛇藤提取物显著抑制人胃癌AGS/miR-144^(+)和HGC-27/miR-144^(+)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南蛇藤提取物处理24 h后,AGS/miR-144^(+)和HGC-27/miR-144^(+)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受到抑制,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N-cadherin、Vimentin、mTOR、PI3K、p-PI3K、Akt、p-Akt、4EBP1、p-4EBP1蛋白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P<0.001)。结论:南蛇藤提取物协同miR-144靶向mTOR抑制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进程,其分子机制是通过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蛇藤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胃癌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中药美白保湿面膜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婷婷 蔡曌颖 +2 位作者 潘宇 王晨燕 钱亚云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9年第9期30-33,共4页
以薏苡仁及芦荟提取物为原料制备中药美白保湿面膜。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实验分析,较优面膜配方为CMC-Na 0.6%、甘油14%、丁二醇8%、芦荟提取液0.5%、薏苡仁提取物10%、苯氧乙醇0.9%、去离子水66%。面膜黏度为800 mPa·s,pH为6.03... 以薏苡仁及芦荟提取物为原料制备中药美白保湿面膜。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实验分析,较优面膜配方为CMC-Na 0.6%、甘油14%、丁二醇8%、芦荟提取液0.5%、薏苡仁提取物10%、苯氧乙醇0.9%、去离子水66%。面膜黏度为800 mPa·s,pH为6.03,耐热性、耐寒性及稳定性良好,且无刺激性。酶法测定显示该面膜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达到32.1%,具有一定的美白活性及较强的保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膜 中药 薏苡仁 芦荟 美白 保湿
下载PDF
美加高等教育教学对比分析与启迪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家桥 鞠辉明 钱亚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转型阶段,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体系,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探讨了国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对比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的相应问题,以...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处在转型阶段,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高等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体系,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探讨了国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对比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的相应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理论 教学体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特性及周年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5
10
作者 许菁 贺贞昆 +7 位作者 冯倩倩 张亚运 李晓莎 许姣姣 林祥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9,共9页
【目的】作物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周年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黄淮... 【目的】作物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周年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地区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黄淮海地区2003~2014年连续12年定位试验为平台,在秸秆还田前提下,试验设4种耕作方式:传统翻耕(PC)为对照、免耕(PZ)、深松(PS)和旋耕(PR)。对2014~2015季冬小麦和2015季夏玉米各项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特性和周年产量影响显著,免耕、深松和旋耕处理的光合特性和周年产量均优于对照传统翻耕,依次为PS>PZ>PR>PC。PZ、PS和PR耕作方式显著提高了生育后期冬小麦和夏玉米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其中冬小麦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97.0%、121.1%和71.4%,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57.6%、71.6%和51.2%;夏玉米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23.6%、28.1%和10.4%,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8.6%、26.5%和19.2%,延缓了叶片衰老,使光合作用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PZ、PS和PR处理冬小麦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达65.3%、67.8%和65.0%,夏玉米为66.3%、70.6%和63.4%,而对照处理(PC)冬小麦和夏玉米的贡献率仅为59.3%和60.9%。PZ和PS处理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PC处理,穗数显著低于PC和PR。PZ、PS和PR可显著提高周年产量,分别提高15.4%、18.2%和11.0%。【结论】在黄淮海地区,采用长期秸秆还田下免耕、深松和旋耕均可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提高胞间CO_2利用能力,降低非气孔限制,增强花后干物质积累能力,增加花后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提高单季和周年产量,其中深松效果最佳,免耕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冬小麦 夏玉米 光合特性 周年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