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禅著作中的气和虚:与西方活力论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先广(著/译) 田林 滕建辉(译)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受负熵冲动的驱使,本文在中国传统的气论和阴阳理论与柏格森的生命冲动概念及德勒兹的虚在和实在概念之间建立了对话。文章表明道家的精神修炼和禅宗的内观关涉到对柏格森式的分化或创造性演化的逆转。言下之意,道教和禅宗重虚在而轻实... 受负熵冲动的驱使,本文在中国传统的气论和阴阳理论与柏格森的生命冲动概念及德勒兹的虚在和实在概念之间建立了对话。文章表明道家的精神修炼和禅宗的内观关涉到对柏格森式的分化或创造性演化的逆转。言下之意,道教和禅宗重虚在而轻实在、重形变能力而轻形。道教所谓的返老还童和禅宗所谓的觉悟的实质即在于此。文章认为虚拟二重体的存在使得“事物”有精气神。通过援引《易经》背后的推理,文章表明过度技术化势必带来精神贫瘠,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修炼应该帮助解决技术所造成的精神匮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冲动 虚在 活力论 精神修炼 《易经》 德勒兹 柏格森 间性
下载PDF
主持人序:间性研究——阈限时空中的探险 被引量:5
2
作者 麦文隽(译) 《东方丛刊》 2019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数年前,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了:经过在由脑与脑之间的精神场域构成的虚拟"廓落"(khora,源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的长期孕育,间性(interality)这一概念从东西方哲学之间的间性空间里跃然而生。自从商戈令教授2012年左右创... 数年前,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了:经过在由脑与脑之间的精神场域构成的虚拟"廓落"(khora,源于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的长期孕育,间性(interality)这一概念从东西方哲学之间的间性空间里跃然而生。自从商戈令教授2012年左右创造出该词以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基础性文本,其中大部分是英文的,可以在笔者任客座编辑的下列专栏或专辑中找到:《中国传媒研究》[China Media Research 11.2(2015)]、《加拿大传播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1.3(2016)]、《中国传媒研究》[China Media Research 13.4(2017)]、《中国传媒研究》[China Media Research 15.4(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概率事件 东西方哲学 间性研究 柏拉图 主持人
原文传递
Media Theory:The Turn from Humanism to Anti-Humanism
3
作者 张先广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191-204,共14页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shift in media theory from humanism to antihumanism,or from extensionism to assemblage theory and machinism.The suggestion is that the anti-humanistic orientation illuminates the human conditio...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shift in media theory from humanism to antihumanism,or from extensionism to assemblage theory and machinism.The suggestion is that the anti-humanistic orientation illuminates the human condition even better,especially in the post-industrial and digital ages when Kafkaesque absurdity characterizes human life.The article also points,if only in passing,to the relevance of interology to media-theoretic inqui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nsionism ASSEMBLAGE machinism aapparatus megamachine MCLUHAN DELEUZE Flusser Mumford
下载PDF
德勒兹与间性论 被引量:4
4
作者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间性论(interology/interalogy/metaxology)来自"间性"(interality)这一新词,它对应于本体论。(2)彻底的间性论即便不会归并本体论,也有望吸纳或涵盖它;尽管我们对后者有意识形态上的留恋。归根结蒂,所谓的"实体"... 间性论(interology/interalogy/metaxology)来自"间性"(interality)这一新词,它对应于本体论。(2)彻底的间性论即便不会归并本体论,也有望吸纳或涵盖它;尽管我们对后者有意识形态上的留恋。归根结蒂,所谓的"实体"无非是在块茎式的关系场中生灭的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的缘在(或者说"相")、亚稳定的节点或者德勒兹意义上的事件。嫌恶流变、爱好稳定的心智视其为"万物"。如果我们足够切近地去审视本体论,我们就会看到间性论,正如仔细看时"佛陀之树会成为块茎"一样。(3)本体论之于间性论犹如树之于块茎(或许有人会提议,犹如基督教之于佛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本体论 亚稳定 性论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弗卢瑟与间性论 被引量:3
5
作者 丁礼明(译) 《东方丛刊》 2019年第2期166-183,共18页
本文揭示了弗卢瑟式间性论的问题意识和未来学性质。其动机有二:一是出于对迅速演变的人类境况的深切关怀,二是出于心智上的好奇。与传统本体论相比,间性概念和间性论这一世界观能帮我们更为充分地认识我们当下和随后的处境。其次,文章... 本文揭示了弗卢瑟式间性论的问题意识和未来学性质。其动机有二:一是出于对迅速演变的人类境况的深切关怀,二是出于心智上的好奇。与传统本体论相比,间性概念和间性论这一世界观能帮我们更为充分地认识我们当下和随后的处境。其次,文章还有意将弗卢瑟的媒介哲学转化为一种点彩画式的语言艺术、一种技术伦理学、一种适合于数字时代的间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闲暇 (内置有程序的)装置 功能主义 游戏的人 互在 点间思维 点彩画 微细间性 现象学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间性论视域中的新媒介、新文论与新文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先广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629-646,760-761,共20页
本文从媒介理论和间性论的角度探讨新媒介时期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领域出现的新动向。文章把新媒介视为麦克卢汉意义上的形式因,并认为新媒介时期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间性的彰显与常态化。这一动向意味着镶嵌画和点彩画等艺术形... 本文从媒介理论和间性论的角度探讨新媒介时期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领域出现的新动向。文章把新媒介视为麦克卢汉意义上的形式因,并认为新媒介时期文学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间性的彰显与常态化。这一动向意味着镶嵌画和点彩画等艺术形式由此获得了范式层面的意义。文章在揭示这一新范式的同时也指出了与数字媒介相伴而来的一些时弊,并认为文学创作不应停留在仅仅体现症状的模式上,而应对时弊进行干预。文章肯定了实验性文学和严肃文学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的不可替代性,并指出形式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实践中应占据首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论 数字媒介 新文论 新文学 德勒兹 巴罗斯 麦克卢汉 卡夫卡 点彩画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
7
作者 张先广(译) 《东方丛刊》 202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这场讲座是四场中的最后一场,其主题是大脑,需要声明一下,我对神经生理学几乎一无所知。我的借口是:我将以跟机械论哲学家谈论机器、巴洛克思想家谈论钟表一样的方式谈论大脑。使用隐喻时,对细节的无知不无裨益:这样可以放飞思想。所以... 这场讲座是四场中的最后一场,其主题是大脑,需要声明一下,我对神经生理学几乎一无所知。我的借口是:我将以跟机械论哲学家谈论机器、巴洛克思想家谈论钟表一样的方式谈论大脑。使用隐喻时,对细节的无知不无裨益:这样可以放飞思想。所以讲座后对我进行批评时请记住我的无知。上面说过今天的主题是大脑:其实我应该说乌托邦是今天的主题,因为当前这两个话题相互交织着。在前几场讲座中,我的论点是新一层次的意识(具有新的代码以及新的思想、评价和行动范畴)正在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神经生理学 机械论哲学 巴洛克 放飞思想 无知 乌托邦 新的思想
原文传递
在格芯22 FDSOI中后栅偏压可调及对模拟电路设计PPA优势
8
作者 祝晓波 peter Hang +2 位作者 张弛 Don Blackwell Vijay Kanagala 《中国集成电路》 2017年第10期32-37,共6页
格芯GLOBALFOUNDRIES 22FDX~(22nm FDSOI)工艺是一个差异化的工艺,它能有Fin FET工艺那样的性能,也能有28nm工艺设计技术上的简单和成本优势。这个工艺所具有的后栅偏压可调(back-gate bias)的功能及其优化功耗、性能和面积(Power,Per... 格芯GLOBALFOUNDRIES 22FDX~(22nm FDSOI)工艺是一个差异化的工艺,它能有Fin FET工艺那样的性能,也能有28nm工艺设计技术上的简单和成本优势。这个工艺所具有的后栅偏压可调(back-gate bias)的功能及其优化功耗、性能和面积(Power,Performance and Area,PPA)的特性能提供巨大的机会,能在广阔的应用市场去设计目前已经存在的并差异化的产品。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会讨论到利用这种工艺特征以及电路设计和工艺技术的相互优化,从而设计出基于22FDX~工艺最好的IP,设计方法和验收标准。并且分析在模拟电路以及混合信号电路设计中相对于常规技术,利用后栅偏压可调功能的优化PPA差异性技术。我们探索和设计了三个不同电路,包括运算跨导放大器(Operational Transconductance Amplifier,OTA)、比较器(Compactor)、数控振荡器(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D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栅偏压可调 跨导放大器 比较器 数控振荡器 物联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