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康复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评价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俊红 张振香 +2 位作者 杨巧芳 梅永霞 王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2-636,共5页
目的汉化心脏康复量表(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ventory,CRI)并分析其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Brislin模式对CRI量表进行正译、回译及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CRI量表。方便抽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0例心血管病患者,对患... 目的汉化心脏康复量表(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ventory,CRI)并分析其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Brislin模式对CRI量表进行正译、回译及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CRI量表。方便抽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20例心血管病患者,对患者进行调查,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文版CRI量表内容效度为0.96,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3~1.00;量表共1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415%;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65~0.862,重测信度为0.838,折半信度为0.805。结论中文版CRI量表在国内心血管病患者中初步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有效评估心血管病患者的个性化心脏康复需求,并为医务人员实施康复支持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康复 卫生服务需求 护理评估
原文传递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及延伸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3
2
作者 郑颖 陈晓敏 +1 位作者 彭旺 冯丽丽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715-720,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及延伸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0例的诊疗情况,根据出院后管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7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及延伸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0例的诊疗情况,根据出院后管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7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伸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及延伸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Hypertension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Rating Scale,HPSMBRS)、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性量表(Compliance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Scale,CH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健康总评(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生理健康总评(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及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SBP、DBP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在运动管理、工作与休息2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病情监测、情绪管理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患者CHPS、MCS和PCS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研究组CHPS、MCS和P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合并症、并发症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宣教及延伸护理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互联网+平台 延伸护理 自我管理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晓敏 彭旺 郑颖 《中国医院》 2019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秦皇岛地区3所三级综合医院537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为(112.7±25.66)分,其中自身成长维... 目的:调查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秦皇岛地区3所三级综合医院537名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得分为(112.7±25.66)分,其中自身成长维度得分最高,正向职业感知维度得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绩效方案、家庭功能、满意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和考试、自感工作压力、人格特征是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其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提高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职业获益感 医院护士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TA、iRoot BP Plus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光 霍峰 +2 位作者 尹雪莲 王鹏 马东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85,共5页
目的对比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iRoot BP Plus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46例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均为单颗患病且实施根管倒充填治疗。其中8... 目的对比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TA)、iRoot BP Plus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46例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均为单颗患病且实施根管倒充填治疗。其中82例患者采用MTA治疗(MTA组),84例患者采用iRoot BP Plus治疗(iRoot BP Plus组),80例患者接受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对照组)。对比根充质量、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疼痛评分,不同时刻旧根尖指数(O-PAI)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iRoot BP Plus组适充率较MTA组和对照组高(P<0.05)。MTA组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疼痛评分的差值较对照组高(P<0.05),iRoot BP Plus组最高(P<0.05)。iRoot BP Plus组O-PAI评级较MTA组、对照组低(P<0.05),相对效果较好;MTA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相对效果较好。iRoot BP Plus组临床总有效率最高(P<0.05)。结论在难治性前牙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MTA、iRoot BP Plus均优于氢氧化钙糊剂,且应用iRoot BP Plus可保证适充率,并有效减轻局部红肿、疼痛,改善O-PAI,疗效理想,有望替代MTA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聚合物 iRoot BP Plus/牙科材料 根尖周疾病 根管疗法
下载PDF
设计视角下人工智能的定义、应用及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凌豪 范凌 +6 位作者 赖文波 龙瀛 王鹏 辛向阳 汪默英(整理) 蔡金栋(译) 田乐(译)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8年第2期56-63,共8页
"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幅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效率,但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就业环境也深受影响。那么,对于设计行业而言,人工智能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由此,《景观设计学》邀请了6位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工业设计... "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幅提升了人们的生产及生活效率,但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就业环境也深受影响。那么,对于设计行业而言,人工智能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与机遇?由此,《景观设计学》邀请了6位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工业设计等不同学科的学者、设计师,分别回答了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能对设计师的工作产生何种影响,以及人工智能会创造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三个问题。多数受访者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其不具备自我意识,亦无法完成创造性行为。而在参与设计工作时,人工智能虽然可以大幅减少设计师的程序性劳动,但由于其采用的是权重叠加和"去少存多"的数据处理方式,运算结果缺乏伦理性和价值评判,因而还远远无法胜任创造性工作。而在未来,人工智能无疑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甚至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设计 机器 数据
原文传递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关联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超 刘蓓蓓 +6 位作者 李楠 汪鹏 陈楚珂 陈伟强 张力小 刘俊国 吕永龙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3426-3440,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这是最早描述物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系统性学说.在现代科学语境中,支撑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质资源、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大致与“五行”对...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这是最早描述物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系统性学说.在现代科学语境中,支撑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质资源、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大致与“五行”对应.它们之间存在广泛的依赖、替代、竞争和互补关系.近10年来,全球兴起了“资源关联”(resources nexus)的研究热潮.本文对资源关联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综述了常用研究方法、模型和数据,分析了资源关联的驱动力、影响因素及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发现如下:(1)日益紧密的资源关联关系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强;(2)全球化驱使资源关联由区域性向全球性开放系统延伸;(3)资源关联使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既存在协同也存在冲突;(4)资源关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型既有促进也有制约作用.未来可以在四方面深化该领域的研究:(1)拓展资源关联的研究范畴;(2)揭示资源关联的内在机制及其影响;(3)构建通用、开放、共享、可拓展的数据平台;(4)加强资源关联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关联 可持续发展目标 水资源-能源关联 水资源-能源-食物关联 能源-材料关联
原文传递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镉限量标准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汪鹏 赵方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7期3252-3260,共9页
大米镉限量标准对评估土壤环境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米镉限量标准值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人体镉摄入健康指导值、暴露风险、膳食结构等角度,论述了我国现行大米镉限量标准值的合理性,并对限量标准值制修订提出... 大米镉限量标准对评估土壤环境质量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米镉限量标准值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人体镉摄入健康指导值、暴露风险、膳食结构等角度,论述了我国现行大米镉限量标准值的合理性,并对限量标准值制修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露风险 限量标准 膳食结构 人体健康 土壤环境质量 制修订 镉摄入 健康指导值
原文传递
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潜在生态廊道识别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强强 李美玲 +5 位作者 王旭 Faisal Mueen Qamer 王鹏 杨建伟 汪沐阳 杨维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9,共14页
识别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境并在适宜生境之间构建生态廊道能够提高生境连通性,有利于加强种群间基因交流并缓解生境破碎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Ovis polii)的... 识别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境并在适宜生境之间构建生态廊道能够提高生境连通性,有利于加强种群间基因交流并缓解生境破碎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Ovis polii)的核心生境斑块,运用廊道设计模型Linkage Mapper识别最低成本廊道并确定其优先级。结果表明,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北部,核心生境斑块少且破碎化明显,夏冬两季核心生境斑块均为28个,潜在生态廊道分别为45和47条。采用成本加权距离与欧几里得距离之比(CWD:EucD)以及成本加权距离与最低成本路径长度之比(CWD:LCP)两种度量方法评估了生态廊道的质量与重要性。以CWD:EucD来衡量,夏季质量最高的4条廊道分别是皮斯岭至帕日帕克、同库至马尔洋、科克吐鲁克至帕日帕克,以及哈尔努孜至同库;冬季质量最高的3条廊道分别是其克尔克尔至亚希洛夫、萨提曼至依西代尔、其克尔克尔至科克吐鲁克。CWD:LCP分析表明,夏季质量最高的廊道分别是哈尔努孜至阔克加尔和阔克加尔至马尔洋;冬季质量最高的廊道分别是爱勒米希至塔萨拉、沙尔比列西南至依西代尔。利用流中心性评估各核心生境斑块和廊道的重要性表明,帕日帕克、塔萨拉和马尔洋这三个斑块在促进马可波罗盘羊迁移扩散方面的贡献值最高。夏季皮斯岭至帕日帕克、同库至马尔洋和马拉特至其克尔克尔这3条廊道的贡献值最高;冬季爱勒米希至塔萨拉、沙尔比列至沙尔比列西南和铁尔布尔列至沙尔比列这3条廊道的贡献值最高,上述核心生境斑块和生态廊道在维持保护区马可波罗盘羊种群迁徙扩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赞坎、沙尔比列等斑块虽然面积小、贡献值低,但起到了维持景观中重要斑块连通的踏脚石作用,其重要性也不可忽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可波罗盘羊 最小成本路径 生境适宜性指数 生态廊道 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大气氧化性及其对二次污染物形成的贡献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芃 朱盛强 +3 位作者 张梦媛 邵田 Qi Ying 张宏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069-2078,共10页
大气氧化性(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AOC)是指大气化学过程对一次污染物的氧化能力,一般用氧化剂的浓度或者总反应速率来表征.AOC对二次污染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二次污染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三维空气质量模式(Communi... 大气氧化性(atmospheric oxidation capacity,AOC)是指大气化学过程对一次污染物的氧化能力,一般用氧化剂的浓度或者总反应速率来表征.AOC对二次污染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二次污染物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三维空气质量模式(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CMAQ)模拟了2013和2020年我国主要大气氧化剂(HO_(2)、OH和NO_(3)自由基)与二次污染物(臭氧和二次颗粒物)及其前体物,并结合观测数据,综合讨论了AOC对二次污染物生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从2013~2020年,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而AOC水平并未明显降低,甚至在华北平原(NCP)和珠江三角洲(PRD)地区还略有上升.主要氧化剂浓度呈现一定的区域特征,HO_(x)(OH+HO_(2))在四川盆地浓度水平较高,而NO_(3)自由基在华北平原的浓度水平较高.O_(3)光解过程是生成AOC最主要的来源,而OH自由基和二氧化氮生成硝酸的过程是AOC最主要的汇.AOC与二次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在O_(3)重污染情况下,AOC的浓度水平与年均值相比增幅明显(最高可达475%);同时,在高AOC水平下,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浓度也有显著升高.因为二次无机气溶胶(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IA)的生成过程包含气相和其他相位过程,并且受排放的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因此总浓度与AOC关系不直接.此外,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AOC和二次污染物浓度对不同污染物减排的响应.在夏季,减少氮氧化物(NO_(x))排放可以降低AOC,而在冬季AOC对排放调整的响应较为复杂,呈现较强的区域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在减少一次排放的同时要控制AOC的升高,才能高效地实现空气质量的提升和细颗粒物(PM_(2.5))与O_(3)协同控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氧化性 二次污染物 三维空气质量模式 臭氧 减排政策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乐安江冬季细菌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汉玉 王鹏 +3 位作者 刘君政 李传琼 李燕 赵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194,共14页
【目的】分析乐安江从上游至下游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揭示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不同河段水体中C、N、P、Cu、Zn、As和Pb等化学指标。对水体DNA的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细菌群落特征。基于Bray-C... 【目的】分析乐安江从上游至下游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揭示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不同河段水体中C、N、P、Cu、Zn、As和Pb等化学指标。对水体DNA的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细菌群落特征。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采样点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乐安江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基于冗余分析(RDA)研究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的关系。【结果】乐安江水体中C、N、P、Cu、Zn、As和Pb等化学指标含量中下游偏高。中游河水受德兴铜矿废水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下游受农业、生活废水影响,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升高。水体中优势菌群为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53.0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0.24%)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4.75%)。中游受德兴铜矿废水影响,Beta-proteobacteria丰度增大,而Actinobacteria丰度减小;下游受微生物间捕食影响,Bacteroidetes丰度下降。在细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中,DO是解释乐安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佳环境因子。【结论】乐安江中游德兴铜矿废水和中下游农业、生活废水明显改变了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使水体细菌群落特征从上游到下游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为揭示人类活动对乐安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性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江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术前/输血前筛查血源性传播疾病风险检测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俊华 秦莉 +21 位作者 刘娟 马兴焕 孟芹 王鹏 杨江存 桂嵘 杜春红 李喜莹 吕先萍 夏荣 刘凤华 苏舒 马金旗 张元 蔡鹃 靳慧芳 张琦 张俊 曹荣祎 韩冰 宫济武 周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 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感染
原文传递
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孟林龙 王朝旭 +4 位作者 林兴 苏佳琦 仇浩科 王鹏 韦双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6-144,共9页
以蓖麻油作为多元醇原料,通过分步法制备了高性能环境友好的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CWPU),研究了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含量、蓖麻油含量和n(-OH)/n(-NCO)值对CWPU分散体及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PA含量和n(-OH)/n(-NCO)值对分散体... 以蓖麻油作为多元醇原料,通过分步法制备了高性能环境友好的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CWPU),研究了2,2-二羟甲基丙酸(DMPA)含量、蓖麻油含量和n(-OH)/n(-NCO)值对CWPU分散体及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PA含量和n(-OH)/n(-NCO)值对分散体的粒径分布和薄膜的耐水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当n(-OH)/n(-NCO)值为0.99时,添加5%的DMPA就可得到奶白色CWPU分散体,CWPU薄膜的吸水率仅为148.3%;当DMPA含量为7%,n(-OH)/n(-NCO)值达到0.83时即可得到半透明泛蓝光的分散体,CWPU薄膜的吸水率仅为107.8%;蓖麻油含量对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强度和韧性具有显著影响,当蓖麻油含量为50%时,Tg、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1.6℃、65.33 MPa和317.37%。所有分散体的存储稳定性均在6个月以上。文中在引入较低的亲水基团含量条件下制备的CWPU分散体能够稳定存在并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水性聚氨酯 分步法 存储稳定性 粒径分布 耐水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的地震物理预报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邵志刚 王武星 +6 位作者 刘琦 潘正洋 刘晓霞 王芃 魏文薪 冯蔚 尹晓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62-1377,共16页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从板块到断层应力加载动力学过程、区域强震活动时空演化动力学过程、大陆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过程等.上述问题在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基本研究方向可分为周边板块边界动力加载、活动地块划... 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从板块到断层应力加载动力学过程、区域强震活动时空演化动力学过程、大陆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过程等.上述问题在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基本研究方向可分为周边板块边界动力加载、活动地块划分及其变形机制、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区域强震演化、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动力学模型.相应地,中国大陆型强震物理预测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从板块到断层应力的加载过程,明确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动力来源;(2)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研究大陆型强震变形机制,为强震地点和震级预测提供支持,可称之为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综合概率预测;(3)大陆型强震复发动力学过程以及强震破裂动力学过程,为时间物理预测提供依据,可称之为强震动力学概率预测;(4)区域断裂系统与强震时空演化,分析区域强震成组时空演化及动力机制,实现区域强震成组活动和单个断层强震的物理预测.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我国地震预报业务现状,对我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现象或规律进行梳理与总结,尝试描述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下的地震物理预报工作方向,期望能为我国地震物理预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大陆强震 物理预报 强震孕育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Controlling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decentralized cluster through centralized approaches
14
作者 袁大明 王培龙 +6 位作者 王鹏 马星宇 汪楚云 王璟 陈怀城 王高 叶方富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6-54,共9页
How to control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large-scale artificial active matter is a critical concern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oft matter,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emergence of collective behaviors and the formation... How to control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large-scale artificial active matter is a critical concern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soft matter, particularly regarding the emergence of collective behaviors and the formation of group patterns. Centralized systems excel in precise control over individual behavior within a group, ensuring high accuracy and controllability in task execution. Nevertheless, their sensitivity to group size may limit their adaptability to diverse tasks. In contrast, decentralized systems empower individuals with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enhancing adaptability and system robustness. Yet, this flexibility comes at the cost of reduced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in task execution.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unique method for regulating the centralized dynamic behavior of self-organizing cluster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Within this environment-coupled robot system, each robot possesses simila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internal programs are entirely identical. However, their behaviors can be guided by the centralized control of the environment, facilitating the accomplishment of diverse cluster tasks. This approach aims to balance the accuracy and flexibility of centralized control with the robustness and task adaptability of decentralized control. The proactive regulation of dynamic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in active matter groups, demonstrated in this work through environmental interactions, holds the potential to introduce a novel technological approach and provide experimental references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 behavior control of large-scale artificial active matter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organizing system centralized control dynamics regulation
下载PDF
Disorder-to-order transition induced by spontaneous cooling regulation in robotic active matter
15
作者 侯帅旭 王高 +5 位作者 马星宇 汪楚云 王鹏 陈怀城 刘雳宇 王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96-103,共8页
In classical matter systems, typical phase-transition phenomena usually stem from changes in state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duced by external regulations such as heat transfer and volume adjustme... In classical matter systems, typical phase-transition phenomena usually stem from changes in state variable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duced by external regulations such as heat transfer and volume adjustment. However, in active matter systems, the self-propulsion nature of active particles endows the systems with the ability to induce unique collectivestate transitions by spontaneously regulating individual properties to alter the overall states. Based on an innovative robot-swarm experimental system, we demonstrate a field-driven active matter model capable of modulating individual motion behavior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a recoverable environmental resource field by the resource perception and consumption.In the simulated model, by gradually reducing the individual resource-conversion coefficient over time, this robotic active matter can spontaneously decrease the overall level of motion, thereby actively achieving a regulation behavior like the cooling-down control. Through simulation calculations, we discover that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this robotic active matter convert from disorder to order during this process, with the resulting ordered structures exhibiting a high self-adaptability on the geometry of the environmental bound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matter robot swarm collective-state transitions environmental self-adaptability
下载PDF
燃烧源氨排放对灰霾期间北京大气铵的重要贡献
16
作者 吴礼彬 王芃 +29 位作者 张强 任红 Zongbo Shi 胡伟 陈静 谢巧蓉 李林杰 越思瑶 韦莲芳 宋琳琳 张永根 王子涵 陈爽 韦琬 王小曼 章炎麟 孔少飞 葛宝珠 杨婷 方运霆 任露洁 邓君俊 孙业乐 王自发 张宏亮 胡建林 刘丛强 Roy M.Harrison Qi Ying 傅平青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978-987,共10页
Aerosol ammonium(NH_(4)^(+)),mainly produced from the reactions of ammonia(NH_(3))with acids in the atmosphere,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ir pollution,radiative forcing,and human health.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and f... Aerosol ammonium(NH_(4)^(+)),mainly produced from the reactions of ammonia(NH_(3))with acids in the atmosphere,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ir pollution,radiative forcing,and human health.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NH_(4)^(+)can provide scientific insights into air quality improvements.However,the sources of NH_(3)in urban area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and few studies focus on NH_(3)/NH_(4)^(+)at different heights with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which hinder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erosol NH_(4)^(+).In this study,we perform both field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studies(the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to investigate regional NH_(3)emission sources and vertically resolved NH_(4)^(+)formation mechanisms during the winter in Beijing.Both stable nitrogen isotope analyses and CMAQ model suggest that combustion-related NH_(3)emissions,including fossil fuel sources,NH_(3)slip,and biomass burning,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aerosol NH_(4)^(+)with more than 60%contribution occurring on heavily polluted days.In contrast,volatilization-related NH_(3)sources(livestock breeding,N-fertilizer application,and human waste)are dominant on clean days.Combustion-related NH_(3)is mostly local from Beijing,and biomass burning is likely an important NH_(3)source(~15%–20%)that was previously overlooked.More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such as the two-product(e.g.,reducing both SO_(2)and NH_(3))control policy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improve ai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ulate ammonium Nitrogen isotope PM2.5 The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 Control policy
原文传递
富锂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缪胤宝 张文华 +4 位作者 刘伟昊 王帅 陈哲 彭望 曾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7-1434,共8页
为满足当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对高比容量电化学储能材料的需求,采用聚合物热解法,通过优化前体聚合过程中金属离子与丙烯酸配比制备高比容量层状富锂锰基氧化物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依据丙烯酸聚合反应实现金属离子... 为满足当前新能源发电技术对高比容量电化学储能材料的需求,采用聚合物热解法,通过优化前体聚合过程中金属离子与丙烯酸配比制备高比容量层状富锂锰基氧化物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依据丙烯酸聚合反应实现金属离子均匀分散,通过二次升温煅烧制备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改变煅烧温度,制备不同煅烧温度下的正极材料样品,研究煅烧温度对其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测试技术观测不同材料样品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差异,利用能谱分析技术(EDS)观察材料中的元素分布情况,使用新威电池测试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制备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925℃下制备的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正极材料结晶度高,层状结构明显,阳离子混排程度低,各元素分散均匀。在2.0~4.8 V范围循环充放电测试,0.1C倍率下首周放电比容量达到290.3 mAh/g,0.5C倍率下循环充放电100周放电容量保持在204.8 mAh/g,容量保持率为81.9%,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实验制备出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13)Co_(0.13)Mn_(0.54)O_(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有助于推动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应用,为高比容量正极材料的发展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聚合物热解法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for the Different Column Orientations under Seismic Wave Synthetic Approach
18
作者 Mo Shi peng wang +1 位作者 Xiaoyan Xu Yeol Choi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3期587-616,共30页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earthquakes on human liv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underscores the extensive human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structural collapses. Over the years,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earthquakes on human liv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underscores the extensive human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structural collapses. Over the years,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improving seismic design to mitigate earthquake-induced damages and enhanc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a specific reinforced concrete (RC) frame structure at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design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is analyz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Utilizing SAP 2000, the research conducts a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to assess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under seismic conditions. The primary objective i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lumn section designs, while maintaining identical column section areas, on structural behavior. The study employs two distinct seismic waves from Abeno (ABN) and Takatori (TKT) for the analysis, comparing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under varying seismic conditions. Key aspects examined include displacement, base shear force, base moment, joint radians, and 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This research is anticipated to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eismic restraint reinforcement work on RC buildings, enriching the methods used for evaluating structures through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synthetic seismic wav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Time History Analysis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Seismic Wave Synthetic Seismic Restraint RC Frame Structure Column Orientation
下载PDF
郑州城市公园鸟类群落嵌套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王鹏 隋佳容 +4 位作者 丁欣瑶 王伟中 曹雪倩 赵海鹏 王彦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8,共11页
为了探究郑州城市公园鸟类群落是否符合嵌套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收集了2019–2022年每年3–7月河南省郑州市15个城市公园的鸟类记录数据。使用WNODF(weighted nestedness metric based on overlap and decrea... 为了探究郑州城市公园鸟类群落是否符合嵌套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从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收集了2019–2022年每年3–7月河南省郑州市15个城市公园的鸟类记录数据。使用WNODF(weighted nestedness metric based on overlap and decreasing fill)分别计算郑州城市公园全部鸟类、林鸟和水鸟群落的嵌套分布格局,采用Spearman偏相关检验分析了公园嵌套序列与公园特征参数(公园面积、隔离度、生境类型数量和建筑指数)的关系,以及物种嵌套序列与物种生态学特征(体长、地理分布范围、窝卵数和最小面积需求)的关系。WNODF分析结果显示,郑州城市公园全部鸟类、林鸟和水鸟群落均是显著嵌套的。Spearma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公园面积和最小面积需求与鸟类群落嵌套程度显著相关,生境地点矩阵分析结果显示为显著嵌套,建筑指数也会影响水鸟群落的嵌套分布格局,但随机放置模型结果显示城市公园鸟类不符合被动取样假说。因此,选择性灭绝与生境嵌套是郑州城市公园全部鸟类、林鸟和水鸟群落嵌套分布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更好地保护郑州城市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应优先保护面积较大和生境类型多的公园,以及最小面积需求大的鸟类;同时由于水鸟与林鸟对城市化的反应不同,在制定保护策略时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嵌套分布格局 选择性灭绝 城市公园 生境嵌套 WNODF
原文传递
城市绿地动物声景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岑渝华 王鹏 +5 位作者 陈庆春 张承云 余上 胡珂 刘阳 肖荣波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53,共15页
动物群落是构成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声景作为野生动物重要的生态信息,掌握其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合集2005–2022年收录的67篇研究... 动物群落是构成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声景作为野生动物重要的生态信息,掌握其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合集2005–2022年收录的67篇研究文献为对象,综合梳理与分析了城市绿地动物声景的时空模式及其驱动因素。城市绿地动物声景在空间上表现出环境空间梯度和植被空间结构的差异,动物声音多样性随海拔、纬度、城市化程度的降低以及植被类型和高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时间尺度呈现出昼夜、季节和年度变化差异,表现为鸟类在黎明和黄昏合唱、昆虫和两栖动物在夜间鸣叫以及季节性和年度性发声规律等。影响城市动物声景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植被、环境、人为干扰和动物自身驱动等。动物声景作为当前声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面临大时空尺度演变规律研究不足、动物声景分析有限等挑战,建议未来着重开展多时空尺度变化规律研究、创新动物声景分析方法、定量解析影响因素及其响应机制、建立全球动物声景数据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生态学 城市绿地 动物声景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