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生物型短柄与标准柄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目的比较生物型短柄与标准柄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45例,根据股骨柄假体类型分为两组。短柄组69例,男34例,女35例;平均年龄(59.16±8.86)岁。标准柄组76例,男35例,女41例;平均年龄(58.28±8.59)岁。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植入假体后髋关节偏心距、假体下沉、内外翻偏移。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柄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标准柄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影像学测量显示,短柄组有2例可见假体偏移>3°;标准柄组假体偏移角度均<3°。短柄组有3例假体下沉>3 mm;标准柄组有2例假体下沉>3 mm。两组所有病例测量双侧偏心距的差别均<4 mm。结论短柄髋关节假体在DDA下THA治疗ONFH相比于标准柄更具有优势,能够降低术中股骨侧的处理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同时患者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更好。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观察生物型股骨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影像学上生物型股骨柄的沉降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关节中心行THA的124例患者(136髋),其中男...目的本研究观察生物型股骨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影像学上生物型股骨柄的沉降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关节中心行THA的124例患者(136髋),其中男性56髋,女性80髋;平均年龄(53.0±12.5)岁,收集纳入研究病例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生存质量评分(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伤口愈合情况、假体松动、感染及翻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分别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并测量股骨柄沉降数据。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VAS、HSS及SF-12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VAS评分在术后3个月以后无显著变化,HHS评分术后6个月以后无显著变化,SF-12在术后1年内呈逐渐提高趋势。术后1个月时有2例伤口浅表愈合不佳,给予清创缝合后均愈合,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未发生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生物型股骨柄有沉降发生,其中术后1个月平均沉降(0.46±2.63)mm,术后3个月沉降(1.15±2.77)mm,3个月后未再发生假体下沉。结论生物型股骨柄在THA术中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生物型股骨柄在术后前3个月内确有沉降发生,但沉降量不会增加早期手术失败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报告我院用一种新分型方法,个体化治疗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随访结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骨折形成机制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随访结果。结果14例膝关节炎...目的报告我院用一种新分型方法,个体化治疗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随访结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骨折形成机制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随访结果。结果14例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42~87岁,平均61岁;14例中疲劳性应力性骨折4例,其中2例使用单纯钢板加植骨固定治疗,2例使用单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低骨强度应力性骨折患者共10例,其中8例使用TKA加胫骨延长杆治疗,2例使用TKA加胫骨延长杆加钢板治疗。14例均获得了Ⅰ期愈合。随访6~72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患者X线复查显示胫骨均已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感染迹象。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从术前的23.86提高至87.29,平均功能得分由18.75提高至77.50。结论对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应根据其骨折的发生机制和膝关节退变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展开更多
目的报告自体骨泥打压植骨修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病区2010年10月至2016年2月Crowe II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2例(96髋),年龄43~67岁,平均51....目的报告自体骨泥打压植骨修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病区2010年10月至2016年2月Crowe II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2例(96髋),年龄43~67岁,平均51.3岁,术中在真臼处加深髋臼,并将旋转中心内移、下移,利用自体骨泥打压植骨技术修复髋臼缺损,提高假体覆盖率。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旋转中心、假体覆盖率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3~9年,平均6.7年。术后3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47.91分提高至90.21分,所有患者术后关节无疼痛,可在无拐下独立行走、爬楼。髋臼旋转中心均接近正常,髋关节假体稳定,假体骨覆盖率为94.2%。髋臼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者占92.94%。其中术后3个月6髋的髋臼植骨处可见模糊透亮带,透亮带<1 mm,术后1年再次复查CT显示透亮带消失,骨小梁连续。此外,手术侧肢体平均延长幅度在(1.78±0.25) cm,术后未见因肢体延长导致的下肢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结果表明在成人Crowe II型DDH全髋置换时,采用自体骨泥打压植骨修复髋臼缺损,可以有效增加髋臼假体覆盖率,有利于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随访观察移植骨生长良好,假体稳定性良好,术后中期效果满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生物型短柄与标准柄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45例,根据股骨柄假体类型分为两组。短柄组69例,男34例,女35例;平均年龄(59.16±8.86)岁。标准柄组76例,男35例,女41例;平均年龄(58.28±8.59)岁。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植入假体后髋关节偏心距、假体下沉、内外翻偏移。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柄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标准柄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影像学测量显示,短柄组有2例可见假体偏移>3°;标准柄组假体偏移角度均<3°。短柄组有3例假体下沉>3 mm;标准柄组有2例假体下沉>3 mm。两组所有病例测量双侧偏心距的差别均<4 mm。结论短柄髋关节假体在DDA下THA治疗ONFH相比于标准柄更具有优势,能够降低术中股骨侧的处理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同时患者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功能更好。
文摘目的本研究观察生物型股骨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影像学上生物型股骨柄的沉降情况。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关节中心行THA的124例患者(136髋),其中男性56髋,女性80髋;平均年龄(53.0±12.5)岁,收集纳入研究病例的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生存质量评分(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伤口愈合情况、假体松动、感染及翻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分别拍摄骨盆正位X线片,并测量股骨柄沉降数据。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时VAS、HSS及SF-12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VAS评分在术后3个月以后无显著变化,HHS评分术后6个月以后无显著变化,SF-12在术后1年内呈逐渐提高趋势。术后1个月时有2例伤口浅表愈合不佳,给予清创缝合后均愈合,术后1年随访期间内,未发生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生物型股骨柄有沉降发生,其中术后1个月平均沉降(0.46±2.63)mm,术后3个月沉降(1.15±2.77)mm,3个月后未再发生假体下沉。结论生物型股骨柄在THA术中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生物型股骨柄在术后前3个月内确有沉降发生,但沉降量不会增加早期手术失败风险。
文摘目的报告我院用一种新分型方法,个体化治疗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随访结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骨折形成机制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随访结果。结果14例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男4例,女10例;年龄42~87岁,平均61岁;14例中疲劳性应力性骨折4例,其中2例使用单纯钢板加植骨固定治疗,2例使用单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低骨强度应力性骨折患者共10例,其中8例使用TKA加胫骨延长杆治疗,2例使用TKA加胫骨延长杆加钢板治疗。14例均获得了Ⅰ期愈合。随访6~72个月,平均39个月。所有患者X线复查显示胫骨均已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及感染迹象。膝关节协会(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从术前的23.86提高至87.29,平均功能得分由18.75提高至77.50。结论对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应根据其骨折的发生机制和膝关节退变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文摘目的报告自体骨泥打压植骨修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病区2010年10月至2016年2月Crowe II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82例(96髋),年龄43~67岁,平均51.3岁,术中在真臼处加深髋臼,并将旋转中心内移、下移,利用自体骨泥打压植骨技术修复髋臼缺损,提高假体覆盖率。术后随访,观察髋关节Harris评分、肢体长度、旋转中心、假体覆盖率及并发症等。结果随访3~9年,平均6.7年。术后3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47.91分提高至90.21分,所有患者术后关节无疼痛,可在无拐下独立行走、爬楼。髋臼旋转中心均接近正常,髋关节假体稳定,假体骨覆盖率为94.2%。髋臼植骨处愈合,无明显骨吸收者占92.94%。其中术后3个月6髋的髋臼植骨处可见模糊透亮带,透亮带<1 mm,术后1年再次复查CT显示透亮带消失,骨小梁连续。此外,手术侧肢体平均延长幅度在(1.78±0.25) cm,术后未见因肢体延长导致的下肢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结果表明在成人Crowe II型DDH全髋置换时,采用自体骨泥打压植骨修复髋臼缺损,可以有效增加髋臼假体覆盖率,有利于恢复髋关节的旋转中心,随访观察移植骨生长良好,假体稳定性良好,术后中期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