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亲聚合物ICJN对原油的乳化与降黏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晓慧 张健 +4 位作者 崔盈贤 杨光 张裴 杨惠 王金本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6-461,共6页
为获得适合稠油开采的驱油剂,设计合成了两亲聚合物驱油剂体系ICJN。采用扫描电镜(SEM)、荧光显微镜、旋滴界面张力仪、接触角测定仪、石英晶体微天平和微观驱油模型实验对ICJN在溶液中的聚集形态及其对稠油的乳化、分散能力和降黏性能... 为获得适合稠油开采的驱油剂,设计合成了两亲聚合物驱油剂体系ICJN。采用扫描电镜(SEM)、荧光显微镜、旋滴界面张力仪、接触角测定仪、石英晶体微天平和微观驱油模型实验对ICJN在溶液中的聚集形态及其对稠油的乳化、分散能力和降黏性能、驱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1000 mg/L的ICJN溶液可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至10^(-1)m N/m数量级;与水解度25%、黏均相对分子质量1800万的普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相比,ICJN具有较强的增黏能力;对于黏度上万的稠油,在油水体积比为1∶1条件下,浓度1200 mg/L的ICJN可以使混合油水体系黏度降至100 m Pa·s以下,降黏率在95%以上;ICJN具有较强的洗油能力,以沥青质模拟原油重质组分,在SiO_2芯片表面吸附沥青质,浓度1200 mg/L的ICJN溶液作为流动相,解吸附40 min后沥青质的吸附量从489.2 ng/cm^2降至207.4 ng/cm^2,吸附层厚度从4.7 nm降至3.1 nm。ICJN溶液既可以通过扩大波及体积驱油,又可依靠较低的油水界面张力从岩石表面乳化分散剥离原油。微观驱油实验结果显示,浓度1000 mg/L的ICJN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优于等浓度的HPAM体系和1000 mg/L HPAM+3000 mg/L AOS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两亲聚合物 乳化降黏 驱油剂 驱油机理
下载PDF
具有降糖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佩 党辉 +1 位作者 王伟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2-165,171,共5页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一株具有降糖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较快,2h进入生长对数期,14h后进入稳定期,最适生长pH为5—7,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接种量为1%-2%(V/V)。此外,该菌株在强酸条件下...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一株具有降糖作用的鼠李糖乳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较快,2h进入生长对数期,14h后进入稳定期,最适生长pH为5—7,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接种量为1%-2%(V/V)。此外,该菌株在强酸条件下可以生长,对人工胃肠液都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耐受胆盐的延迟时间为0.86h,在NaCI浓度为9%(W/V)的培养条件下仍可以存活。更为重要的是,这株菌对Caco-2细胞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综上所述:该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可作为一株具有潜在降糖作用的发酵菌株,用以开发具有降糖作用的新型发酵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 鼠李糖乳杆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城市次干路集散功能可靠度量化评价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严亚丹 仝佩 +1 位作者 李辉 王东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8,共7页
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关于次干路功能的阐述,以"支路车流经过次干路汇集向主干路"和"主干路车流经过次干路分散到支路"为研究对象,提出城市次干路集散功能可靠度的概念,作为定量评价次干路功... 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关于次干路功能的阐述,以"支路车流经过次干路汇集向主干路"和"主干路车流经过次干路分散到支路"为研究对象,提出城市次干路集散功能可靠度的概念,作为定量评价次干路功能实现程度的概率测度指标,进而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基于郑州市区2条次干路,采用实地调查的延误、信号配时和交通量数据资料,论证了非饱和情况下,车流由主干路向次干路和由次干路向支路分散,或由支路向次干路和由次干路向主路汇集的相邻交叉口左转延误的不相关性;结合模型分别计算得到各自的集功能可靠度值、散功能可靠度值,与实际交通运行状态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集散功能 功能可靠度 次干路 量化评价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大气环境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文培 何曙慧 +1 位作者 王建民 杨璠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7-153,共7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针对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威胁,文章将指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大气环境评价领域,根据城市化等因素与城市大气环境发展变化之...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针对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给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挑战和威胁,文章将指数的概念引入到城市大气环境评价领域,根据城市化等因素与城市大气环境发展变化之间的响应机理,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了一套城市大气环境发展指数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并以杭州市为例,对该市2005~2014年的大气环境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文章为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提供了一套方法体系,使城市大气环境发展指数服务于政府管理者、城市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为城市大气环境发展管理带来新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城市化 环境发展指数 DPSIR
下载PDF
某社区2012-2015年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任佩佩 陈亚慧 +2 位作者 王波 童继春 杨双喜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7年第3期386-388,共3页
目的了解2012-2015年宁波某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宁波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该社区2012-2015年手足口病传染病... 目的了解2012-2015年宁波某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手足口病发病危险因素,为宁波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该社区2012-2015年手足口病传染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12-2015年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累计报告6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 286.04/10万;0~3岁组儿童发病率高于4~6岁组(χ~2=113.10,P<0.01);散居儿童发病率高于幼托儿童(χ~2=128.78,P<0.01);男女童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男女发病比1.06∶1。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双峰型,高峰在5-7月和9-11月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0~3岁、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高危人群,不规范洗手、近一周接触手足口病病人、近一周到过人群密集场所及日常看护人不了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是手足口病高发的危险因素。结论2012-2015年宁波某社区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疫情较严重,发病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患者管理、隔离传染源、加强易感儿童个人自我防护及做好健康宣教,以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学龄前儿童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干湿循环崩解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申培武 唐辉明 +2 位作者 汪丁建 何成 张雅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90-1998,共9页
红层泥岩受水的影响易诱发多种工程地质灾害,开展红层泥岩干湿循环崩解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三叠系巴东组(T2b4)紫红色泥岩开展室内干湿循环崩解试验,每次干湿循环后筛分试样,通过称量获得各组分质量,并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每次... 红层泥岩受水的影响易诱发多种工程地质灾害,开展红层泥岩干湿循环崩解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三叠系巴东组(T2b4)紫红色泥岩开展室内干湿循环崩解试验,每次干湿循环后筛分试样,通过称量获得各组分质量,并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每次筛分后岩石块体的形态特征参数。以此为基础用分形几何、灰色关联理论研究红层泥岩崩解过程中颗粒的分形与形态特征,从而建立评价红层泥岩稳定程度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巴东组紫红色泥岩室内干湿循环崩解试验中,粒径大于10 mm的块体崩解剧烈,且崩解过程主要集中在前8次循环,经历12次循环后停止;崩解过程中红层泥岩的分布分形维数在前8次循环中增加迅速,与红层泥岩崩解程度的变化规律相对应,随红层泥岩停止崩解而稳定在2.20;各粒组颗粒圆形度与覆盖盒维数的变化特征与红层泥岩崩解程度的变化规律也具有对应关系,随其崩解的停止而逐渐趋于稳定;灰色关联结果表明:崩解过程中红层泥岩圆形度的变化特征能更好地反映其崩解的状态,对工程建设中红层泥岩稳定程度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泥岩 干湿循环 崩解 分形 圆形度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负压引流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感染切口愈合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成沛玉 邹惠美 +4 位作者 王蓉 许静 尹娇 鄢碧玙 杨剑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装置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大鼠切口感染愈合的优势,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感染切口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单纯负压吸引组、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组。治疗后评价各组大鼠切口愈合时间、愈合面积,对切口组织的炎...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装置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大鼠切口感染愈合的优势,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感染切口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单纯负压吸引组、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组。治疗后评价各组大鼠切口愈合时间、愈合面积,对切口组织的炎症因子进行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分析。并将三组方法应用于临床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比较分析各组患者切口的肉芽覆盖时间、肉芽痊愈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大鼠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及IOD值、大鼠切口组织TNF-α、IL-2、IL-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处理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处理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减轻切口局部炎症,促进切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负压装置 纳米银敷料 感染切口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