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科重症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玮哲 彭艳芬 +2 位作者 王洁琳 陈雁惠 何艳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分布,为建立外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SNICU)患儿临床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分布,为建立外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SNICU)患儿临床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SNICU 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确诊为IFI的所有病例,根据出院时间、胎龄等,按照1∶2的比例设立对照组,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SNICU病区IFI发生率约为1%。单因素分析发现外科重症新生儿IFI的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40 d、气管插管>1 d、留置尿管>1 d、静脉营养>19 d、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使用硝基咪唑类抗生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细菌感染(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OR:51.179,95%CI:2.361~1 109.256,P=0.012)、或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OR:8.065,95%CI:1.113~58.468,P=0.039)为外科重症新生儿IFI的高危因素。该人群IFI的主要致病菌为高里假丝酵母菌(28.0%)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8.0%),其次为白假丝酵母菌(24.0%)。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使用为SNICU病区IFI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患儿出现临床症状且存在以上高危因素时需警惕真菌感染,可予氟康唑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 假丝酵母菌
原文传递
三个基于柔性4-取代双三唑配体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彭艳芬 刘天宝 +2 位作者 吴秋艳 姚国建 徐冬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45-2253,共9页
以1,2-二(4H-1,2,4-三唑)乙烷(btre)和3个二元羧酸1,3-金刚烷二酸(H2adc)、对苯二甲酸(1,4-H2bdc)和邻苯二甲酸(1,2-H2bdc)为配体,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锌配位聚合物{[Zn(μ2-btre)(μ2-adc)]H2O}n(1·H2O)、[Zn2(μ2-btre)(μ2-1,4-bd... 以1,2-二(4H-1,2,4-三唑)乙烷(btre)和3个二元羧酸1,3-金刚烷二酸(H2adc)、对苯二甲酸(1,4-H2bdc)和邻苯二甲酸(1,2-H2bdc)为配体,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锌配位聚合物{[Zn(μ2-btre)(μ2-adc)]H2O}n(1·H2O)、[Zn2(μ2-btre)(μ2-1,4-bdc)2(H2O)2]n(2)和[Zn(μ2-btre)(μ2-1,2-bdc)]n(3)。测试了3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晶体结构测试表明,1为2D (4,4)网格结构,π-π作用将相邻的2D网格连接成3D结构。配合物2和3分别是3D和2D(4,4)网格结构。另外,研究了3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室温下的固体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4H-1 2 4-三唑)乙烷 Π-Π作用 (4 4)网格 荧光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护肝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聪 周香辉 +4 位作者 张兵 彭彦芬 杨新平 余启明 谭相端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5-710,共16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探讨护肝宁片(Huganning tablet,HGNP)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国药典(2015版)及文献检...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探讨护肝宁片(Huganning tablet,HGNP)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国药典(2015版)及文献检索确定HGNP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到的NAFLD疾病相关靶点进行交集整合,获取HGNP治疗NAFLD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R软件中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gene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出“潜在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整体探究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通路、疾病间的关联。基于上述分析结果,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20软件将HGNP中的潜在活性成分与网络图中度值排名靠前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类药性分析和ADMET性质预测。体外实验使用HepG2细胞构建脂肪变性模型,根据细胞油红O染色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检测实验,验证5个关键化合物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筛选获得141个潜在活性成分和151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526个条目和151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异鼠李素(isorhamnetin)、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大黄素(emodin)、白藜芦醇(resveratrol)、大黄酸(rhein)5个成分与关键靶点[维甲酸受体RXR-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RXR-alpha,RXR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糖原合酶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B)、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显示出较强的结合能力,推测为HGNP治疗NAFLD的关键化合物。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学模拟和结合自由能计算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异鼠李素、丹酚酸B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具有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及结合亲和力。通过类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宁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网络药理学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浅析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艳芬 梁秋花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2-55,共4页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社交方式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利用网络发布信息进行造谣、传谣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甚至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恶劣。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等特性,受害者也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公民... 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社交方式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利用网络发布信息进行造谣、传谣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较严重,甚至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影响恶劣。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等特性,受害者也很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公民表达言论自由的权利,维护公众在网络世界的合法权益,网络谣言行为急需刑法的合理规制。笔者认为,应在适用我国刑法中现有相关罪名如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等刑法规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法层面、实施层面以及监督层面进行完善,有效遏制网络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言论自由 刑法规制
下载PDF
胎儿膈疝出生后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10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俊健 何秋明 +7 位作者 钟微 林土连 夏波 彭艳芬 吴强 李嘉骅 邹鹏建 余家康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10例胎儿膈疝出生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膈疝、生后ECMO辅助治疗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儿中9例产前评估为中至重度膈疝,ECMO辅助年龄中位时间在出生后28(3,21... 目的总结10例胎儿膈疝出生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经产前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膈疝、生后ECMO辅助治疗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儿中9例产前评估为中至重度膈疝,ECMO辅助年龄中位时间在出生后28(3,218)h,经右侧颈内动静脉置管静脉–动脉ECMO模式辅助治疗,ECMO运行时长中位时间为7.3(3.6,40.2)d,8例患儿完成膈肌修补手术,7例患儿成功撤离ECMO,5例患儿存活至出院。结论精准的产前评估有助于判断胎儿膈疝的预后,患儿出生后在常规治疗无效时,使用ECMO辅助治疗能维持生命,创造手术机会并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体外膜肺氧合 胎儿
下载PDF
刚性4⁃取代双三唑配体构筑的三个锌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 被引量:3
6
作者 彭艳芬 刘天宝 +1 位作者 吴秋艳 武梦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352,共9页
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4‑Nbdc)(btx)]·2H_(2)O}_(n)(1·2H_(2)O)、[Zn(btx)_(1.5)(1,3‑bdac)]n(2)和{[Zn(mbtx)(1,3‑bdc)(H_(2)O)_(2)]·H_(2)O}_(n)(3)(btx=1,4‑二(4H‑1,2,4‑三唑)苯,mbtx=1,3‑二(4H‑1,2,4... 在室温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位聚合物{[Zn(4‑Nbdc)(btx)]·2H_(2)O}_(n)(1·2H_(2)O)、[Zn(btx)_(1.5)(1,3‑bdac)]n(2)和{[Zn(mbtx)(1,3‑bdc)(H_(2)O)_(2)]·H_(2)O}_(n)(3)(btx=1,4‑二(4H‑1,2,4‑三唑)苯,mbtx=1,3‑二(4H‑1,2,4‑三唑)苯,4‑Nbdc=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1,3‑bdac=间苯二乙酸根,1,3‑bdc=间苯二甲酸根),测试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从元素分析、红外和粉末衍射等方面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配合物1是二维(4,4)网格结构,配合物2和3都是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中的π‑π作用将一维链连接成三维网格结构。在配合物3中,分子间氢键将一维链连接成二维网格,2套二维网格在分子间氢键的作用下相互穿插得到2D+2D→2D的网格结构。同时,还研究了3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4H‑1 2 4‑三唑)苯 1 4‑二(4H‑1 2 4‑三唑)苯 π‑π堆积 荧光
下载PDF
一个基于[Cu4(μ2-OH)2N12]的10-连接3D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天宝 彭艳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27-1332,共6页
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2(OH)(btre)1.5(1,2,4-btc)]·13H2O}n(1·13H2O)(btre=1,2-二(4H-1,2,4-三唑)乙烷,1,2,4-btc=1,2,4-苯三甲酸根)。测试了1·13H2O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 通过扩散法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2(OH)(btre)1.5(1,2,4-btc)]·13H2O}n(1·13H2O)(btre=1,2-二(4H-1,2,4-三唑)乙烷,1,2,4-btc=1,2,4-苯三甲酸根)。测试了1·13H2O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1是基于四核铜簇[Cu4(μ2-OH)2N12]构筑的10-连接的3D框架,其拓扑符号为312·428·55。研究了1·13H2O的热稳定性以及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连接网格 铜配位聚合物 光催化降解 1 2-二(4H-1 2 4-三唑)乙烷
下载PDF
论网络谣言与言论自由的限度
8
作者 彭艳芬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5-38,共4页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便利,带给了人们极大的言论自由,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广泛而快速地蔓延,这不仅危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网络谣言与言论自由只有一步之遥,如何在保障公民言...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流的便利,带给了人们极大的言论自由,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广泛而快速地蔓延,这不仅危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网络谣言与言论自由只有一步之遥,如何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治理好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秩序,值得我们深思,而合理地把握网络谣言与言论自由的限度,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言论自由 限度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39
9
作者 李棚 曾艳 +3 位作者 冯波 高海燕 任小瑜 董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66-470,共5页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择期手术的尿道下裂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按照儿童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施护,...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择期手术的尿道下裂患儿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按照儿童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施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康复情况、术后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术后3h、6h、12h及24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对尿道下裂术患儿的护理效果可靠,能够降低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并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尿道下裂 尿道成形术 预防性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