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氧树脂/聚氨酯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增平 孙佳 +3 位作者 王封 彭江 常鹏涛 刘义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98-12203,12214,共7页
针对环氧沥青柔韧性差、低温下沥青路面易产生裂缝的缺陷,本研究选用环氧树脂(EP)、聚氨酯(PU)和90号基质沥青制备EP/PU复合改性沥青,并以此为结合料制备了AC-13沥青混合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EP/PU复合... 针对环氧沥青柔韧性差、低温下沥青路面易产生裂缝的缺陷,本研究选用环氧树脂(EP)、聚氨酯(PU)和90号基质沥青制备EP/PU复合改性沥青,并以此为结合料制备了AC-13沥青混合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EP/PU复合改性沥青反应机理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研究了EP/PU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并与环氧沥青混合料和PU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改性过程中环氧基、酸酐羰基C=O、-NCO以及-OH可以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醚键C-O-C和酯基C=O;与基质沥青相比,复合改性沥青中“蜂形”结构不明显,连续相与分散相边界模糊,表面粗糙度增加,与集料接触面积增加。EP/PU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拥有良好的综合路用性能。EP/PU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相较于环氧沥青混合料有所降低,但低温抗裂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聚氨酯 复合改性沥青 改性机理 路用性能 红外光谱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坏死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学振 刘光波 +4 位作者 刘金豹 骆帝 许波 彭江 李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及分布情况。方法以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3例;年龄20~63岁,平均38.8岁。股骨头坏死均为国际骨循环...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及分布情况。方法以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3例;年龄20~63岁,平均38.8岁。股骨头坏死均为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Ⅱ期;病程3~18个月,平均9.2个月。首先行髋关节CT扫描,采用Mimics Research 21.0软件三维重建股骨头并识别坏死组织;然后利用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将重建的股骨头分割为8个区域,测算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坏死组织体积比,以及不同区域坏死组织分布情况。结果股骨头三维数字模型显示坏死组织主要位于股骨头前上方,坏死组织区域主要呈穹窿状。股骨头分区显示坏死组织主要集中于前上内区、前上外区与后上内区。25例患者股骨头体积为(48399.52±9408.90)mm^3,坏死组织体积为(20917.08±6566.94)mm^3,坏死组织体积比为44.75%±15.72%。不同区域坏死组织体积及体积比不一致,其中前上内区、前上外区和后上内区较大。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能快速直观地评估股骨头坏死组织体积及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三维重建 MIMICS软件 分区
原文传递
下肢应力性骨折相关风险因素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燕旭 张钊 +10 位作者 罗东 李芒来 汪靖 方杰 蒋雯 冯勇 彭江 许文静 王玉 汪爱媛 张民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2-1429,共8页
背景:下肢应力性骨折在新兵和运动员中很常见,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新兵、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总结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提高人们对下肢应力性骨折的认识并为其预防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 背景:下肢应力性骨折在新兵和运动员中很常见,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新兵、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总结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提高人们对下肢应力性骨折的认识并为其预防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PubMed数据库、万方及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stress fracture,fatigue fracture,overuse injury,risk factors,recruits";中文检索词"应力性骨折,疲劳骨折,过度使用性损伤,风险因素,新兵"。共检索到786篇相关文献,7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性别和既往应力性骨折病史已被确定为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未来的研究应该倾向于确定其他风险因素在应力性骨折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②此外,生物力学风险因素可能影响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发生;③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新兵训练时下肢异常的生物力学参数,更好地预防下肢应力性骨折,以期通过适当管理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 新兵 运动员 军事训练 生物力学 足底压力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聚氨酯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增平 彭江 +3 位作者 朱永彪 孙佳 王力 吕文江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7,共3页
选用聚醚型聚氨酯(PU)预聚体并采用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为扩链交联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微观构造进行分析,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SR)... 选用聚醚型聚氨酯(PU)预聚体并采用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为扩链交联剂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微观构造进行分析,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对PU改性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PU的加入能使基质沥青中的沥青质很好地被其周围的沥青分子溶解分散,形成更加稳定的体系;相比于SBS改性沥青,PU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沥青对温度变化以及荷载作用频率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聚氨酯改性沥青 改性机理 微观构造 流变性能
下载PDF
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靖霞 刘春芳 +7 位作者 何莲花 孙丛丛 李逸群 孟昊业 彭江 荆宇 苗艳东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5,共7页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 25,0. 5,1 g·kg^-1·d^-1),对照药甲氨蝶呤组(0. 2 mg·kg^-1·d^-1),除正常组... 目的:观察风湿祛痛胶囊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风湿祛痛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 25,0. 5,1 g·kg^-1·d^-1),对照药甲氨蝶呤组(0. 2 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以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免疫大鼠建立CIA模型,首次免疫后第1天给药组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共给药19 d;首次免疫第8天开始观察大鼠关节红肿和畸形症状、评价关节炎临床积分和发病率,第19天取材后,炎症关节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和骨计量学分析,同时进行炎症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从滑膜炎症、血管翳、软骨侵蚀和骨破坏等方面进行半定量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含量。结果:风湿祛痛胶囊能剂量依赖地改善CIA大鼠炎症关节红、肿和畸形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炎症关节红、肿和畸形明显临床积分和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软骨侵蚀和骨破坏的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 <0. 01),炎症关节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 Th),骨小梁数量(Tb. N)显著降低(P <0. 01),骨表面积体积比(BS/BV)和骨小梁分离度(Tb. Sp)显著升高(P <0. 01),血清IL-1β,TNF-α,VEGF,MMP3和RANKL的含量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相比,各风湿祛痛胶囊组红肿、畸形症状明显改善,临床积分和发病率、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软骨侵蚀和骨破坏的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5,P <0. 01),BMD,BV/TV,Tb.Th,Tb. N明显升高(P <0. 05,P <0. 01),BS/BV和Tb. Sp明显降低(P <0. 05,P <0. 01),血清IL-1β,TNF-α,VEGF,MMP-3和RANKL的含量明显降低(P <0. 05,P <0. 01),且甲氨蝶呤组与高剂量组的作用相近。结论:风湿祛痛胶囊能有效缓解CIA的临床症状和病情,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祛痛胶囊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病理学 影像学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3D打印生物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文 孟昊业 +7 位作者 孙逊 孙百川 陈鹏 刘雪剑 张凯红 陶笙 彭江 卢世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306-1310,共5页
总结近年来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查阅近年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与传统加工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有更明显优势,如增强结构可控性,提高生产效率等。更精细的支架可以采... 总结近年来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查阅近年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与传统加工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多孔陶瓷支架有更明显优势,如增强结构可控性,提高生产效率等。更精细的支架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3D打印生物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不同3D打印方法各自优势和不足的理解,能够设计新的骨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增材制造 骨组织工程 支架 活性生物陶瓷
原文传递
股骨头骨坏死囊性变位置分布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光波 马海洋 +6 位作者 卢强 王玉 许文静 汪爱媛 孟昊业 彭江 卢世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109-1113,1137,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坏死囊性变在股骨头内三维位置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9月于我中心骨科康复病区因股骨头骨坏死住院治疗的国际骨循环协会分期(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 Committee staging system,ARCO st...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坏死囊性变在股骨头内三维位置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9月于我中心骨科康复病区因股骨头骨坏死住院治疗的国际骨循环协会分期(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 Committee staging system,ARCO staging system)为Ⅱ期及Ⅲ期患者65例(共112髋)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重建软件重建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的三维立体结构,将股骨头依据冠状面和矢状面划分为四个部分,观察囊性变的分布特点,并探究囊性变与坏死区和正常区的位置关系。结果在纳入的112个坏死股骨头中,45个股骨头有囊性变,囊性变的发生率为40.18%。股骨头坏死病人是否发生囊性变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侧别无关(P均>0.05);但ARCO分期高的病人发生率更高(P<0.05)。囊性变总个数为76个,其中52.63%(40/76)的囊性变位于股骨头前外侧,26.32%(20/76)位于前内侧,10.53%(8/76)位于后外侧,10.53%(8/76)位于后内侧。78.95%的囊性变位于正常区和坏死区交界处,19.74%完全位于坏死区,1.32%位于正常区。结论股骨头骨坏死囊性变主要位于股骨头的前外侧,并且主要分布于正常区和坏死区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坏死 囊性变 CT 三维重建
下载PDF
逆行螺钉置入固定骨盆耻骨上支骨折的数字解剖学参数 被引量:9
8
作者 孟昊业 汪爱媛 +4 位作者 许文静 王玉 郭全义 彭江 卢世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20-522,550,共4页
目的对骨盆3D模型进行数字螺钉模拟及置入,以获取逆行螺钉在耻骨联合下角入钉时的最佳通道参数,为临床安全置入螺钉固定骨盆耻骨上支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收集解放军总医院CT室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归档的50例非骨盆骨折患者的C... 目的对骨盆3D模型进行数字螺钉模拟及置入,以获取逆行螺钉在耻骨联合下角入钉时的最佳通道参数,为临床安全置入螺钉固定骨盆耻骨上支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收集解放军总医院CT室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归档的50例非骨盆骨折患者的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骨盆3D模型。分别用数字螺钉进行模拟置入,从耻骨结合处开始测量逆行钉道的直径和钉道长度以及钉道与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夹角。结果男性最狭窄区平均直径为(7.54±1.02)mm;女性最狭窄区平均直径为(6.23±1.61)mm;以φ4.5 mm数字螺钉模拟置入时,样本中钉道与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截面的平均夹角:男性[(51.10±3.26)°、(8.24±1.33)°、(39.47±2.58)°],女性[(53.44±3.78)°、(8.45±2.15)°、(35.26±4.76)°]。结论根据Nakatani骨折分型,当耻骨上支骨折发生在Ⅰ区时,以耻骨联合下角作为穿针点,参考上述夹角可以获得内侧骨折部分足够的螺钉通道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上支骨折 逆行螺钉 CT三维重建 数字解剖
下载PDF
GIS特高频传感器现场校验有效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弓艳朋 彭江 +5 位作者 毕建刚 杨宁 阎春雨 常文治 许渊 陶诗洋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106,113,共7页
通过注入陡脉冲信号校验现场GIS特高频传感器的有效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GIS真型试验平台上开展了不同的典型缺陷与陡脉冲信号源所激发特高频信号的传播衰减特性对比分析,并应用小波包分析,对比分析了信号在不同频段的传播规律。... 通过注入陡脉冲信号校验现场GIS特高频传感器的有效性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GIS真型试验平台上开展了不同的典型缺陷与陡脉冲信号源所激发特高频信号的传播衰减特性对比分析,并应用小波包分析,对比分析了信号在不同频段的传播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人工陡脉冲信号源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悬浮放电模型更加类似于人工陡脉冲信号源。通过注入陡脉冲信号对在运GIS的特高频传感器有效性开展验证,发现部分传感器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频传感器 现场校验 小波包 传播衰减特性
下载PDF
基于软骨脱细胞外基质微载体体外构建软骨类器官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洪宇 刘伟 +7 位作者 陈嘉杰 管延军 贾志博 高宇阳 范伟 汪爱媛 彭江 阳运康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软骨脱细胞外基质微载体体外构建具有功能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软骨类器官。方法取新鲜的猪关节软骨,将部分仅粉碎处理的软骨微粒设置为天然软骨组;利用物理离心化学萃取相结合的脱细胞方法,制备粒径合适的细胞外基质(ECM)微... 目的探讨基于软骨脱细胞外基质微载体体外构建具有功能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软骨类器官。方法取新鲜的猪关节软骨,将部分仅粉碎处理的软骨微粒设置为天然软骨组;利用物理离心化学萃取相结合的脱细胞方法,制备粒径合适的细胞外基质(ECM)微载体,设置为微载体组。通过旋转式生物反应器将人脐带干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和人软骨细胞(hCho)按照3∶1的比例与微载体负载,体外构建软骨类器官,将诱导不同时间的类器官分为诱导0、7、14及21 d组。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观察、DNA定量评估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细胞残留情况;番红O、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微载体ECM保留情况,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测定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胶原蛋白含量;二甲基亚甲蓝(DMMB)比色法测定微载体组和天然软骨组糖胺聚糖(GAGs)含量。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微载体进行进一步表征;将添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BS)的杜尔伯克改良伊戈尔低糖培养基(DMEM)培养的hUCMSCs作为对照组,将微载体浸提液培养的hUCMSCs作为实验组,两组分别设置培养1、3、5 d共3个时间点的亚组,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两组生物相容性。活死染色检测诱导0、7、14及21 d组的软骨类器官细胞活性,Ki67荧光染色鉴定诱导14 d软骨类器官的自我更新能力。RT-PCR测定诱导7、14、21 d组的软骨类器官,包括软骨形成相关标记物聚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COL2A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及软骨肥大、矿化相关标记物Ⅰ型胶原(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的表达水平;比色法和DMMB法测定诱导0、7、14及21 d组的类器官分泌胶原蛋白和GAGs能力。结果DA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天然软骨组具有大量细胞核,而微载体组则基本无细胞核。微载体组DNA含量为(7.8±1.8)ng/mg,较天然软骨组的(526.7±14.7)ng/mg显著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软骨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微载体
原文传递
六基因编辑猪-食蟹猴异种肾移植围手术期监测初步报道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13 位作者 许勇 王恒恩 宋翔宇 贾志博 彭江 崔梦一 杨博尧 陈蕾佳 郭爱桃 张小丽 潘登科 杜嘉祥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探讨六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构建。方法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肾脏移植给食蟹猴,观察受体存活情况及恢复血流灌注后肾脏情况。定期监测肾脏实质回声、血流变化及大... 目的探讨六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的构建。方法将人源化基因编辑猪(GTKO/β4GalNT2KO/CMAHKO/hCD55/hCD46/hTBM)的肾脏移植给食蟹猴,观察受体存活情况及恢复血流灌注后肾脏情况。定期监测肾脏实质回声、血流变化及大小;进行血常规、肾功能检测及电解质检测;监测尿液、粪便及体质量动态变化。食蟹猴生命终点取移植肾、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盲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受体术后7 d死亡。恢复血流后,肾脏灌注良好,器官质地柔软,色泽正常。受体生命终点时见肾脏腹侧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附着,明显充血肿大,呈“大红肾”外观。术后随时间延长,肾实质回声增高,血流减少,皮质逐渐增厚,肾周及腹腔有少量积液。受体术后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清肌酐在术后7 d升高至308μmol/L,K^(+)变化不大。术后即有淡黄色尿液排出,术后3 h内即恢复饮食及饮水并排淡黄色成形大便1次。术后1 d内尿液颜色逐渐变淡红至恢复正常,尿常规检测结果相符。术后2 d晨起排褐色血便2次,量较多,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抑酸治疗,至术后4 d大便恢复正常。β2-微球蛋白在术后7 d增至0.75 mg/L。体质量增加1.7 kg。尸检病理学检查发现移植肾间质水肿出血,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及动脉腔内淋巴细胞浸润,有动脉炎改变;盲肠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脾脏组织有淤血表现;其余器官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人源化基因编辑猪-非人灵长类动物异种肾移植模型构建获得初步成功,术后受体存活时间达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肾移植 基因编辑猪 食蟹猴 排斥反应 α-1 3-半乳糖苷转移酶 β-1 4-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 补体调节蛋白
下载PDF
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与传统开腹肝段切除术对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江 连博达 +2 位作者 汪新天 陈晨 何自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2-195,201,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PTCSL)与传统开腹肝段切除术(OH)对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 目的对比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PTCSL)与传统开腹肝段切除术(OH)对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的病例110例。根据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微创组行PTCSL,开腹组行OH。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术后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取净率。结果微创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11.12±2.09)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76±4.28)h]、手术时间[(108.51±16.19)h]及术中出血量[(20.16±3.59)ml]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29.35±4.83)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6.91±6.35)h、手术时间(116.27±21.54)h及术中出血量(38.03±6.22)ml](均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后ALT[(77.82±16.25)U/L]、GGT[(248.16±24.83)U/L]及AST[(65.42±16.82)U/L]水平低于开腹组[ALT(102.37±25.64)U/L、GGT(345.45±32.60)U/L及AST(96.30±22.17)U/L](均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7%(4/55),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09%(1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结石取尽率61.82%(34/55),开腹组结石取尽率92.73%(51/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SL与OH对区域性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进行治疗均有效,OH取石率高,PTCSL对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胆管结石 经皮肝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 肝段切除术
原文传递
术后辅助治疗对局部进展期(pT3N0M0)食管鳞癌远期生存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多杰 李斌 +5 位作者 王成 蒋鹏 杨建宝 宋铁牛 魏小平 孟于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治疗对于pT3N0M0食管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并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手术+放疗组,手术+化疗组,手术+放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治疗对于pT3N0M0食管鳞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并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手术+放疗组,手术+化疗组,手术+放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共纳入177例患者,中位年龄61(43~78)岁。其中单纯手术组79例,术后辅助治疗组98例,其中手术+放疗组28例,手术+化疗组38例,手术+放化疗组32例。术后辅助治疗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12,P=0.007)。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手术+放疗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38,P=0.011),手术+放化疗组仅总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P=0.031)。结论:p T3N0M0食管鳞癌患者可以从术后辅助放疗和放化疗中获益,尤其放疗可以达到局部区域控制的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癌 术后辅助治疗 远期生存 无病生存
下载PDF
10 kV架空配电线路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光增 华献宏 +2 位作者 彭江 何红太 黄洁敏 《山东电力技术》 2020年第7期36-40,共5页
10 kV架空配电线路是配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做好10 kV架空配电线路设备的运维检修工作尤为重要。长期以来10 k V配电架空线路的带电检测多依赖红外测温法,运检效率低,运维水平不高。在10 kV架空配电线路上,探索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应... 10 kV架空配电线路是配电网重要组成部分,做好10 kV架空配电线路设备的运维检修工作尤为重要。长期以来10 k V配电架空线路的带电检测多依赖红外测温法,运检效率低,运维水平不高。在10 kV架空配电线路上,探索超声波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应用,典型案例证明超声波局部放电技术能有效发现多种缺陷或隐患,检测速度快,测量精度高,显著提升了10 kV配电网架空线路设备的巡检效率和运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局部放电检测 带电检测 架空线路 配电线路
下载PDF
Super 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广 彭江 阳春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
目的 :探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40例行常规后外侧入路T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 目的 :探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40例行常规后外侧入路TH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结果显示,SuperPath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短(或少)于常规组,但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uperPath组术后3周内VAS均低于常规组,但两组间术后6周、3月、6月VAS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SuperPath组术后1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SuperPath组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1例,常规组术后出现关节脱位1例(合并帕金森病)。结论 :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且对合并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 微创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对磷酸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卢雨征 熊英杰 +11 位作者 单验博 叶健廷 武艳斌 宋继鹏 张垚 林万程 瓮琪瑞 程萱 孟昊业 许文静 彭江 丁立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5994-6002,共9页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差、成骨能力弱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成骨能力而备受青睐,同时其纤维结构能够加强材料的力学强度。目的:探究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效果。方法:将不同质量百分比(0%,10%,20%)的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分别加入磷酸钙骨水泥固相中,与液相混合后固化48 h,得到磷酸钙骨水泥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表征骨水泥的力学性能、凝固时间及离子析出情况。将3组骨水泥浸提液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检测、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评估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成骨诱导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RUNX2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检测评估材料的成骨诱导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与抗弯强度均升高,凝固时间延长;将骨水泥浸泡于模拟体液中均可检测到硅离子、钙离子、磷离子析出,并且随着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骨水泥释放的硅离子、磷离子质量浓度升高,钙离子质量浓度降低;②活死染色、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对MC3T3-E1细胞无毒性作用;CCK-8检测结果显示,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③随着骨水泥中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含量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细胞外钙沉积均增加,RUNX2蛋白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RUNX2 mRNA表达增加;④结果表明,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可增强磷酸钙骨水泥的力学性能与成骨诱导能力,其中以20%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水泥 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三维动静态培养软骨源性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软骨形成能力
17
作者 刘伟 蒋洪宇 +10 位作者 陈嘉杰 高宇阳 管延军 贾志博 焦颖 华真 蒋格涵 何莹 汪爱媛 彭江 亓建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22-4026,共5页
背景:与传统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软骨微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利的三维培养方式。目的:评价2种三维培养方式下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促软骨形成能力。方法:通过化学脱细胞方法和组织粉碎方法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采用DN... 背景:与传统二维培养相比,三维培养软骨微组织具有更大的优势,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利的三维培养方式。目的:评价2种三维培养方式下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促软骨形成能力。方法:通过化学脱细胞方法和组织粉碎方法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采用DNA定量和核染色验证脱细胞是否成功,通过组织学染色观察脱细胞前后基质保留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CK-8方法对微载体进行表征;通过三维静态培养法和三维动态培养法将软骨源性微载体与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构建软骨源性微组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活死染色、RT-qPCR等手段检测两组微组织的细胞活力及成软骨能力。结果与结论:①成功制备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脱细胞前相比,脱细胞后DNA含量显著降低(P<0.001);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载体表面有胶原包绕,保持天然软骨细胞外基质特征;CCK-8法检测表明微载体无细胞毒性且能够促进细胞增殖;②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活死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三维静态组,三维动态组微组织细胞具有更舒展的形态,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基质与基质间形成广泛的连接;③RT-qPCR结果表明两组微组织SOX9、蛋白聚糖、Ⅱ型胶原表达在培养7 d或14 d时均增高;14 d时三维动态组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三维静态组(P<0.05);21 d时三维静态组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三维动态组(P<0.001);④结果表明,与三维静态培养微组织相比,三维动态培养微组织可在更短时间实现软骨相关基因的高表达,显示出更好的细胞活性和成软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微组织 三维动态培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涂膜对鲫鱼微冻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丽 王鹏 +3 位作者 姜喆 郭艳利 周凤超 柴云雷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将鲫鱼肉表面涂抹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HA)后在-3℃的微冻环境中进行贮藏,并分析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电导率、硫代巴比妥酸(TBA)、持水力、色差和质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A结合微冻贮藏能延缓鲫鱼肉品质下降的速度,经0.9%H... 将鲫鱼肉表面涂抹不同浓度的透明质酸(HA)后在-3℃的微冻环境中进行贮藏,并分析其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电导率、硫代巴比妥酸(TBA)、持水力、色差和质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A结合微冻贮藏能延缓鲫鱼肉品质下降的速度,经0.9%HA处理后鲫鱼肉的保鲜效果较好,TVB-N、TBA、电导率与未经HA处理鱼肉样品相比增幅较小(P<0.05),持水力降幅较小(P<0.05);贮藏24d时,TVB-N为9.64mg/100g,TBA为0.15mg/kg,电导率为847μS/cm,色泽和质构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透明质酸 微冻 品质
下载PDF
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接受度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树军 卫浩 +3 位作者 彭江 崔梦一 尚攀峰 孙圣坤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 目的通过构建和验证基于异种移植调查问卷的预测模型,探讨中国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态度。方法使用问卷星平台对中国公众进行方便抽样调查,分析公众对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及影响因素。使用随机分配法将所有纳入的问卷(2280份)按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2280份调查问卷,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为7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医保状况、宗教信仰、是否素食主义、异种肾移植知晓情况、是否肾移植等待者是公众能否接受异种肾移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训练集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验证集预测模型的AUC为0.785,训练集和验证集校准曲线均提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曲线分析(DCA)均提示模型预测效能较好。结论中国公众对于异种肾移植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问卷调查所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短缺 异种移植 肾移植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基因修饰猪 接受度
下载PDF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在朱墨时序检验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鹏 王蔚昕 +5 位作者 张宁 王成铭 黄威 石高军 许小京 高树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52-260,共9页
朱墨时序一直以来都是法庭科学文件检验领域中的难题之一。鉴于此,首先利用一种新型的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即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对朱墨时序进行检验,该技术具有原位、无损、快速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利用一套中心波长为900nm的频域OCT系... 朱墨时序一直以来都是法庭科学文件检验领域中的难题之一。鉴于此,首先利用一种新型的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即光学相干层析(OCT)技术对朱墨时序进行检验,该技术具有原位、无损、快速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利用一套中心波长为900nm的频域OCT系统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朱墨时序样本进行OCT成像检验,比较不同类型样品朱墨交叉区域的二维断层OCT图像的特征差异,并分析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OCT技术可以为朱墨时序的判断提供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为补充和丰富现有的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光学相干层析 朱墨时序 断层图像分析 文件检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